求 书吴道子画后 的翻译

作者&投稿:蒙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苏轼的《书吴道子画后》全文翻译急用.....~

书吴道子画后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题解】

吴道子擅画佛道人物及鸟兽、草木、台阁。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余间。早年行笔细密,中年雄放遒劲,线条有运动感,点划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所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有“吴衣当风”之说。其山水画,荆浩评为“有笔无墨”,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吴还“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千余年来被视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本文对吴道子画的评论,时人服其为至论。且文中称颂的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的神技,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玄宗曾任以内教博士。

只有智者才能创造、创新,有能力的人不断阐述、讨论,仅仅只有一个方面是不能够的。读书人相对于学、工人相对于技能的关系,自从三代,经过汉朝到唐代基本已经完成了,所以诗到了杜甫、文章到了韩愈、书法到了颜真卿,画到了吴道子,都是集大成者,经过从古至今的不断变化发展,天下需要创造、创新的事物体系都已经完备了。

吴道子画人物,就像灯照出来的影子那么顺其自然,笔锋逆来顺走,旁见侧出,横竖平直,经过他的组合,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不差一丝一毫,在画理上有所穿心,在豪放的画风中蕴含着精妙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游刃有余、轻松自如,能够这样做的,从古至今只有他一个人而已。我对于其他人的画,还不能分辨出来是谁画的,但是吴道子的画,一眼就能知道它的真假。但是世间很少有真迹,就像史全叔所收藏的,生平也只见过一两次而已。

元丰半年十一月七日书。

《题写在吴道子的画作后面》宋朝人——苏东坡

举凡睿智之人,发明创造出事物之后,仍须有才能的人,辅以理论述说。故而每一样新事物的诞生,乃至形成,都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成就的功劳。

士大夫关于学问的研究及修养;百艺工匠对各种技法的认识和掌握。始于夏、商、周三个朝代,再历经汉朝而至唐朝、如此漫长岁月的淘汰杂芜,去粗取精,都已经显得相当之完善和齐备。

所以说,诗歌到杜甫;文章到韩愈;书法到颜真卿;绘画到吴道子;这几门学问的成就,已经是通古今之变化,达登峰造极之境界啦。

吴道子画人像,犹如灯照而影生、那末精准明确。不管正反面,遑论左右侧;又或横、斜、平、直等等方面,无不取舍合度,相应自然,没有毫末那般细小的谬差错误。

一方面,吴道子于传统技法之上有所创新;另一方面,其画风豪放得来,仍遵循高深的理论法则。吴道子的绘画技能,恰如庄子所说的游刃余地,运斤成风。诚可谓古往今来,画坛第一高手!

(注:游刃余地: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力犹未尽。运斤成风:即挥斧生风,喻手法纯熟,技艺高超。)

我对于别的画,或者没有把握肯定其作者。但吴道子的画,入目便知真假。然而,时下世间已极少见有,吴道子的画作真迹。像史全叔所收藏的,平生都仅只、见到过一两次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