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4篇

作者&投稿:帛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书笔记4篇~

  这些都是我原创的,太多了不好弄成你的标准格式,你就凑合着,好吧~

  [原创] 老舍作品读后感
  熟悉阶段
  起初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不比对鲁迅、曹禺、巴金的更感兴趣。我读的第一部先生的作品是短篇小说《月牙儿》,不能说没有感触,但是在日记里连名字都没有提,而张爱玲《金锁记》倒留下了读后感。现在想来,可能是小说中的压抑和绝望色彩太浓,让我实在写不下去的缘故吧。
  《我这一辈子》
  因为先前看了电视剧,就读了老舍先生著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主人公的坎坷遭遇,对黑暗社会的迷惑与怀疑,对现实屡屡妥协又屡屡碰壁,无不带给人一种辛酸之感,
  而电视剧与原著相比,不仅增加了许多原著所没有的人物(如瑞姑娘、赵二、凤英等等)和情节,而且把时间跨度向后又延长了十余年,将原有人物黑子(即刘方子)、福海(即顺子)、冯先生(即吴仟南)的命运和性格也进行了推想和加工。但是这样一来,主人公的形象就不像原著那么丰满了。
  另外,在情节上将北京兵变改成张勋复辟时的抢劫行为,而且将市民的趁火打劫删去,显然是回避了原著深刻而尖锐的思想内涵。至于为什么要把主人公儿子的名字改成主人公自己的名字,更令我大为不解.

  《猫城记》
  因为天热,前后经过22天才读完了《猫城记》。小说作于1932年,通过主人公“我”在火星上的奇遇,用寓言式的手法描写了一个行将灭亡的古老猫国,借以影射旧中国的腐朽、堕落、愚昧、自私、勇于窝里斗……
  猫国的官僚愚昧、人民麻木、军队不守纪律而强横、学生游荡惹事。居民不喜欢吃饭,专以一种叫“迷叶”的毒品为粮,时时处于醉生梦死的状态。对于外国人,猫国人既顺从又倚恃;敌人入侵,不愿反抗,却在灭亡之际还要自相残杀。个别清醒者如小蝎、大鹰的举动没能挽救亡国灭种的命运,最后或
  绝望 自杀或自我牺牲。
  作者由于对社会主义的不理解,用同样夸张的手法,对猫国人实行的“大家夫司基”,对“马祖大仙”的顶礼膜拜,进行了讽刺和抨击。但我认为:作者并非是在否定社会主义,而只是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某些方面有所不满,江青根本不可能理解这种超越时代的看法,所以作者的悲惨结局就无法避免了(这正是我读《猫城记》的原因)。
  尽管这本书后来连老舍先生本人都不喜欢了,但由于它形式上的有趣,以及批判的尖锐(尽管方向上有误),后来仍然成为我最喜欢的国内现代文学作品。


  《骆驼祥子》(读后备忘)
  用了八天时间,读完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老舍小说选》中的《骆驼祥子》,又用两天重读了短篇小说《月牙儿》。这里只谈前者。
  小说通过做洋车夫的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在残酷现实面前理想抱负的逐渐破灭,从一个指望通过个人奋斗过上好日子的下层社会青年堕落成一个懒汉和流氓的全过程,折射出旧北平以至于旧中国的社会风貌。
  对于祥子的善良、自信而略有些自私,往吃、喝、嫖、赌、耍滑头、诈骗、告密的转化;虎妞的庸俗懒惰,以及对祥子生活的消极影响;小福子坎坷悲惨的命运;曹先生对平民的宽容体谅,小说都有传神的刻画。至于精明热心的高妈(曹家的女仆),为生存苦苦挣扎的老车夫老马、阴狠贪婪的孙侦探、妖淫的夏太太等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都令人过目不忘。
  小说用北京方言写作,有些词语还是我不曾听说的,地方色彩很浓,促使我购买收藏。人物心理描写也比较精彩。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本《老舍小说选》收入的《骆驼祥子》和《月牙儿》恰好表现了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在旧时代从追求理想到走向堕落的过程,而作为女性的《月牙儿》主人公命运更加悲惨。


  《茶馆》第三幕
  读完《地球的红飘带》的同一天还读完了老舍作三幕话剧《茶馆》的第三幕。姐姐上高中时在课本上读了第二幕,1997年又在老张书记家借阅了第一幕,前后十几年才读完了全剧。
  第三幕除了国民政府接收人员指良为“逆”,特务密探横行施暴,出卖民族资本家产业之外,小刘麻子和小唐铁嘴的卖淫业“托拉斯”,庞四奶奶(庞太监的四侄媳)借“三皇道”登上“皇后”宝座的臆想,印象最深,比当今社会的
  “百丑图” 更加“绚丽”,以事实有力地反驳了为国民政府作辩解的言论。


  《老舍短篇小说集》(读后备忘)
  在昨天,《老舍短篇小说集》电子书成为我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书中除《我这一辈子》外,均未接触过。其中除《“火”车》、《兔》、《东西》批判旧时代的专横霸道、弱肉强食、媚外求荣之外,其余《杀狗》、《一封家信》、《浴奴》等六篇则描写抗战时期,歌颂普通群众的英勇不屈,批判普通人中的自私、懦弱、孤芳自赏习气。


  深入阶段

  2008年春天,被《老舍评传》勾起了兴趣,萌发了读老舍其余一些作品的念头。第三年的春节前夕,开始了预定的“老舍作品阅读年”。


  《离婚》
  用12天读完了老舍的一部较早期的长篇小说《离婚》。通过几个科员闹离婚又不了了之的经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批判了知识分子尤其是老李的懦弱和顾虑。
  老李诚然是对黑暗社会不满,而有时也能作出勇敢的举动,与浑浑噩噩甚至同流合污的老吴、邱先生等人不同。然而他毕竟不敢和黑暗社会、庸俗生活决裂,最后只能采取逃避的方式,而依他的软弱,逃避也未必能够坚持,然而这也不能让老李负全责,他人对现实的屡屡妥协,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张大哥夫妇是完全习惯于甚至喜欢这种黑暗的,他们的乐于助人已经接近于为非作歹了。但是残暴的统治仍然使他们面临了飞来横祸,由于丁二爷平生头一遭的英勇行为才得以解脱(他们却蒙在鼓里)。
  小赵则不止是同流合污,更是黑暗的帮凶,集促狭、狭隘、虚伪、阴毒于一身,幸好最后被丁二爷掐死,没有造出更大的祸害。
  老舍还以可敬的胆量,影射了国民党的特务机关,那个小赵似乎也是其中一分子。
  小说对人物,即使是次要人物的心理感受和变化描写很生动,而又不失北平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对小赵的描写,在充分暴露了他的丑恶内心之后,也袒露了他对诱骗不谙世事的张秀真(张大哥的女儿)的于心不忍及动了真情,表现人性的复杂很是到位。


  《四世同堂》
  我曾两次看过1985版的《四世同堂》改编电视剧,遗憾的是都没有看完整。读了原著,不仅看到了日寇的屠杀、虐待、盘剥,还看到了爱国志士和普通百姓不同形式的反抗。除了对北平风俗人情,物产饮食的描绘,对侵略者心态和策略的剖析之外,还对占领之下北平百姓的麻木和软弱进行了批判,这让我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在敌人任意的淫威之下,祁老人的逆来顺受、只求平安起了短暂的作用后,终究被连续的打击敲得粉碎;祁天佑的老实本分,钱默吟老诗人的沉浸诗歌不问世事,小文夫妇的只顾个人小天地而又没有任何招灾惹祸的根由,都没有能避免他们个人或家庭的毁灭。到了最难以忍受的时日,尽管在面临饥饿的威胁下,也没有发生集体的反抗,但钱默吟作为一介文人,伤身破家之后坚定地走上了甚至要扔出手榴弹的斗争之路;为了家庭一贯忍受退避的祁瑞宣在太平洋上的战火烧掉他最后一份工作之后,也投入了地下宣传工作。刘师傅的出走,常二爷儿子大牛儿的报仇,李四爷对日本宪兵的还击,说明了普通百姓中不乏反抗的火星。就连一生处世冷漠的小文在妻子被无故杀害之后,也做出了唯一一件英勇的举动——砸碎了行凶日本军官的脑袋。
  老舍确实很会说故事。初读时,我刚对日常生活的漫长描绘感到一点疲乏,就看到了由于汉奸冠晓荷的告密,钱默吟老人被日军捕去,钱家长子和钱太太相继惨死。钱家丧事刚了,钱老人意外地带着累累伤痕扑倒在家门前……金二爷陪着钱老人闯进正打麻将的冠家,出手教训冠晓荷、大赤包夫妇,在长久的悲愤之后第一次让我感到痛快。让我更痛快的是书中的汉奸几乎都没有落个好下场,这纠正了我由电视剧得到的一个错误印象:强横威风有如西太后的的大赤包最后死在日军的狱中。尽管死得非常惨,也不能引起我丝毫的同情。献媚邀宠不遗余力,却又缺少作恶的胆量的冠晓荷,与自私自利,庸俗得让人生厌的祁瑞丰同样死在自己主子手里,同样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恨之余又可悲。与大赤包同样狠毒,却只有在保证安全时才敢于害人的蓝东阳,最后在日本死于原子弹爆炸。这个爬虫除了可鄙只有可笑了。只有
  被自己昔日男友祁瑞全结果 的冠招弟,才让我能有一点怜惜,因为她所以堕落成特务,主要是受家庭的熏陶,而又有娇美的外表。
  再说深一点的感受:其一是老舍一贯的北京地方特色并没有阻碍深邃的思想和辽远的视野。
  其二是“芦笛”的 无聊阿彭
  版主说老舍“善于表现人性”,确实如此,但这与“人性化”不同。冠晓荷和大赤包有时也有点“人性”,但那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上的。例如冠晓荷难忘恩爱,不顾大赤包发威也去给尤桐芳收尸,可是对小妾的感情还是抵挡不住对野坟场的恐惧。这点“人性”的火星也照不亮黑恶的心灵。


  《赵子曰》
  用5天读完了老舍最早的一部成功的小说《赵子曰》(作于1926年),叙述20年代一群大学生不同的精神风貌。最突出的当然是那位既庸俗无聊又欺软怕硬,显示自己不畏强权的赵子曰。他敢于挑头组织学生大闹学校,捆打校长,却不敢搭救被退职奉军军官逼做流氓的同乡谭玉娥——也是因见对方不像酒后初见时那么漂亮,以致怕军官报复(资助了谭玉娥一点钱)丢下家庭教师的差事逃之夭夭。他和武端、莫大年一直怀疑李景纯与他们同样,一心争风吃醋,直到看到王女士给李景纯的信,才知道冤枉了已不在人世的同学。
  李景纯是一位可敬的有为青年。屡屡劝告赵子曰做点于国家社会有益的事,不要混日子。他不主张使用暴力,但为了为民除害,也为了救王女士和张教授,决意刺杀军阀贺司令,不幸失败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他还继续激励赵子曰等人,终于促使他们洗心革面。
  那个卑劣无耻、成为一切祸患的根源的恶少欧阳天风,我不想多说了。
  老舍的幽默风格,尤其在人物细微的动作中体现出来,而这又充实了人物的性格。
  另外,小说中写到学生因不满考试大闹学校时,割下老庶务员的耳朵钉在门框上,联想到《猫城记》中猫国学生切割校长身体的描写,看来那并不完全出于幻想……


  《火葬》
  用和《赵子曰》同样的天数,读完了老舍在抗战期间写的一部直接描写战争的小说《火葬》。
  我是在《老舍评传》中知道这部据说不成功的作品的,因此对它产生了兴趣。但是读过之后,却说不出它有多么差,也许是我的鉴赏力差劲吧。固然老舍对便衣队石队长这样的抗日军人的描写是比较肤浅的,也没有将他作为主人公表现。另外对便衣队开始攻城时结果田麻子和日本宪兵的描写,有些戏剧化色彩。但除此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对王举人为求保命屈身降敌,两头敷衍,并不显得平庸。这个人物让我想起了《四世同堂》中的牛教授,而牛教授只不过是个没有出场的次要人物罢了。其他像梦莲(王举人之女)从娇小姐到女战士转变的内心根源,石队长的智勇双全和慷慨赴死,刘二狗把汉奸做到底的愚蠢和虚荣(有点像蓝东阳),都是栩栩如生。还有田麻子虽为虎作伥又不愿把坏事做绝的心理——这确是体现了“人性化”的思想,但还在合理范围之内。小说虽短,对日寇和汉奸的残暴,表现的力度也不弱于《四世同堂》。
  可见文豪的作品,即便是“劣作”,也是我难以企及的。


  《神拳》
  因为阅读器电量不足,好像上天开玩笑似的又是一个5天才读完了老舍在建国后一部较有名的剧作《神拳》。至此,“老舍作品阅读年”宣告结束。
  该剧通过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今河北)某县高永义、高大嫂为首的一支农民义和团队伍从酝酿 发动
  到参与保卫北京城的过程,小中见大地表现出整个义和团的发展过程,对于义和团爆发的原因,作者用简洁的对话交待出了北方大旱和洋货倾销,在第四幕里又用同样方式表现了清廷对东交民巷(使馆区)“明攻暗保”的招数。爆发的又一原因——民教矛盾,作者则以夜猫子的横蛮猖狂,映衬出其入教的哥哥、恶霸张飞龙的丑恶而加以表现。
  其他如以孙知县、明大人反映清廷官吏的脚踏两只船和兔子胆作风,以乔神甫反映侵略者的伪善和阴险,就不算多么出色了。
  在对义和团的同情与歌颂基调之外,作者对他们的愚昧迷信有所表现,但刻意淡化;虽然写了富家子弟田富贵的投机自保、浑水摸鱼,但没有触及贫民中败类的滥杀行径——这就是义和团受人指责的重要原因。这些不足都出于时代的限制,不是作者能力的问题。在大气候中文豪也无法写出深刻的作品。


  老舍作品经典(上下卷) 读后感
  拿到手中的是中国广播出版社的《老舍作品经典(上下卷) 》,是从卓越网上购买的,原价65元,卓越上的价格是59.6元,相当于是88折。老实说比较其他书,折扣并不是很大的幅度。但是书是很好的书,厚厚的两册,700多页,很重实的感觉,包装不算是豪华,但是和老舍先生的作品风格相配。
  不知道为什么这书在卓越上介绍时写的是“作者:舒乙 ”,照 我看这是不合适的吧?我知道这个“作者:舒乙 ”其实是老舍先生的儿子,不过他毕竟不是写出这些好作品的真正作者啊?其实应当是编者就比较正确了。而书的封面上也确凿地印着“ 舒乙 编”,卓越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有点让人费解,也是不应当发生的情况。
  老舍先生的才华是无可非议的。确实是大作家,平民风格与天生幽默,自居一家独具一格。建议重点阅读一下最前面的“代前言”,极其精练准确,先读了这个代前言,就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老舍先生的文章了。不知道这个精彩的“代前言”是谁写的?据我想不会是他的儿子舒乙 ,因为那个口气不像,应当是一个比较有份量的大家的手笔。开篇就总结了老舍先生的五个最重要的特点,而这五点“是了解他,懂得他的五把钥匙。”
  我喜欢《猫城记》,稍微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看了都会知道,老舍先生是说的民国这前后几十年的旧中国的国情,只是假借一个所谓的“猫国”奇遇,真正的意味是不言自明的。老舍先生和鲁迅先生一样,深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看到国家遭受侵略人民惨
  被压迫,心中是十分痉的,而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用自己的一支笔,去批判社会批判黑暗,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带领中国人民的领导群体,挽救濒于灭亡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在老舍先生创作这些小说的时候,多是在30年代左右,那个时候还没有共产党的强大影响,所以总的来看,那个时候老舍先生还是悲观多过乐观的。在《猫城记》的最后,他写了自私自利还好内斗的猫国人在外来侵略者的打击下全部灭绝的惨状,他写道“要形容一切我所看见的,我的眼睛哭瞎了;”,而灭亡猫国的“矮人们”,照我想来,当是指日本无疑了。不能不佩服老舍先生的深远眼光,他早看出来,中国人不会灭亡在外国人手下,只会因为内斗自私而自绝,而日本永远不会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永远不会放弃灭亡中国的妄想!这是多么深刻的洞见!可是我们现在也仍然无法放下老舍先生的担忧,因为我们的心仍然不齐,仍然有许多人甘愿当小日本的奴才,以做鬼子的汉奸为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然而这又是千真万确的,中国的许多事其实就是坏在了汉奸的手上,而汉奸永远层出不穷,真是令人绝望!
  《上任》是一个小短篇,十足的幽默,看了让人发笑。《正红旗下》感觉和《小人物自述》是差不多的,都是老舍先生带自传体的小说,只是可惜没有写完,尤其是《正红旗下》,刚刚开了个头,精彩的好戏才要开演,竟然搞成了绝唱!唉,可惜可叹!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老舍先生不知道要有多少精彩的作品再创作出来!不过以他的性格看来,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典型,所以文化大革命一来,他就是不死,怕是也不会多写一个字了吧?唉,时代的悲剧戕害了多少真正的大家呀!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刚刚考完试,爸爸妈妈就叫我预习下学期的内容,心里很不高兴,快春节了,并且刚考完,不让人家休息一下,太“法西斯”了。
  机械的翻着书本,想到春节,居然就看到有一篇《北京的春节》,不想被吸引住了。
  原来的春节多热闹啊。照这个日子计算,现在也该为春节准备了。过去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可现在呢?没有一点节日气氛,而且还不许玩,唉。现在人们过年的方式和习惯一点都已经找不到像老舍先生眼中的样子了。腊八粥、麻糖、饺子,我很少吃,甚至没吃过,过去过年吃的,应该很好吃吧,可没有了。现在我吃的是汉堡、薯条、可乐,当然,味道也不错。
  真想回到过去,大吃一顿,痛痛快快的玩,过去春节可要放一个月啊!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老舍先生认为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这当然不能成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节恐怕就是元宵节的灯会了,也有焰火。
  我认为还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说现在还未到元宵节工人就要返岗工作,学生就要返校上课,实在有煞风景。况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传统和文化是有一些差异的,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已趋于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举国欢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湖四海,全球华人到处欢歌笑语——辞旧迎新嘛!
  在中国的词语里恐怕没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词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词条后面的举国同庆,合家团聚,万家灯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开心和快乐的——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虽然总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天总是欢天喜地的,但既然高兴既然满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现在有了“五一”“十一”这些黄金周,加之平时休假时间长了,有更多休闲方式可供选择,“年”的情结便淡了下来,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国人心底,是团聚和谐平安亲情的符号!
  借老舍先生的话来做结:“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节~

前阵子在书城买了本书,叫《滴水藏海》,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现在我来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运》。
《命运》讲的是连个孩子的命运,一个被高僧占卜为“状元”,另一个为“乞丐”。二十年后,当初的“状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却成了“状元”。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之占他命运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把握,把握命运,多简单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只要你愿意
读《永别了武器》有感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读后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这本书在表面情节上与历史的传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讲的还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剧中人霍拉旭所说: 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修理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 曲折选宕的情节,紧紧围绕着复仇
而展开.哈姆雷特从德国的威登堡匆匆赶回国内,是来参加他父亲的葬礼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赶上父亲的葬礼,却目睹了母亲与叔叔克劳迪斯的婚礼,这已使哈姆莱特疑窦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宫城堡的露台上与父亲的亡魂相见,亡魂哀诉,这桩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为,并要他为父报仇.至此,他开始了艰难的复仇历程,与克劳迪斯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向克劳迪斯发出了复仇之剑.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就是在我读完《基督山复仇记》后最大的感受.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释梦》读后感
弗洛伊德(1856--l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横跨半个世纪,对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美学,政治科学,社会学和大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如果以影响的范围作为衡量伟大的标准,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动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类的无意识是无法被意识所控制,人类的潜意识中蕴含了巨大的心理内容,他以最理性的声音诉说了人类的无理性.《释梦》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学术著作.通过对梦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与黑》读后感
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在这里的最高代表,把维护复辟政权,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在政治上得势视为天职.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会的秘密组织圣会而获得现在的肥差,从而把自己同复辟政权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玛斯隆是教会派来的间谍,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监视之下,在这王座与祭坛互相支撑的时代,是个炙手可热的人.这三个人构成的三头政治,反映了复辟势力在维里埃尔城独揽大权的局面.而他们的对立面,是为数甚重,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司汤达一方面向人们描述了保王党人的横行霸道,一方面又让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握有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定将是最后的胜者.《红与黑》成书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汤达竟像是洞悉了历史运动的这一必然趋向.


一只狗,一生情
——读《再见了,可鲁》有感
(361021)集美中学高二7班 李晓惠/发表于中学生语文(有节选)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小猫、小狗,并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可爱与单纯。
日本有个作家叫石黑谦吾,他说,他的生命中出现过很多只狗,它们仿佛是与他宿命相
连的,他从狗身上得到了巨大的安慰和鼓励,因此,他写了《再见了,可鲁》这本书。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马上就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上面是一只趴着的拉布拉多犬,深
黑色的背景。
那样的眼神,那样的姿态,是那样的熟悉。我情不自禁地,轻轻地把手搭在它的鼻子上,
刹时,似乎激起了心中的某个回忆。手心有种异样的感觉,仿佛真的有温温的,湿湿的呼吸,
温暖了我的手。那眼睛在跟我诉说着它的一生。
可鲁是一只纯正的拉布拉多犬,也许本应该很平常的成为一只平凡的宠物,但是,它却
是一只导盲犬。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导盲犬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动物。
它会帮助主人上下车,引着主人走安全的道路,遇到路口会停下,遇到障碍物会避开,
当红灯亮的时停—下脚步……可以想象,盲人对导盲犬会有多大的依赖,而导盲犬的这些行为
都仅仅因为它们对人的爱。
可鲁是日本的一只导盲犬,退役后由一对姓仁井的夫妇收养。那时可鲁已经是一只虚弱
的老狗了。书里面说到,可鲁已经快不行了,也许是肺部受到压迫而感到呼吸困难,它频频
示意要翻身,但是最终,它连发出示意的力气都没有了。“仁井先生不停地抚摩着它的头,
仁井太太摩挲着它的背部,用平静的口吻对它说:‘小可,谢谢你,你不需要再那么努力了,
可以了,你就慢慢休息吧,到了天国以后,要准确地报出自己的名字‘仁井可鲁’噢!”刚
说完,可鲁就停止了呼吸。看到这里,我难过的哽咽,最终还是哭了,为了这可爱生命的陨
落,为了一个我认为无比高尚的生灵。
佛斯特说过:“在这个自私的世界上,一个人惟一不自私的朋友,惟一不抛弃他的朋友,
惟一不忘恩负义的朋友,就是他的狗。”可谓“一只狗,一生情”。
狗把人类看成自己的神,即使人们不停的辜负它们,背叛它们,伤害它们,但它们却永
远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毫无怨言的陪伴着我们的孤独。
它们忠诚勤劳,但求付出不求回报。在某些世俗的人身上,这些品德已经逐渐消失殆尽
了,狗性中深具超凡的神性,而人性中却潜藏着可耻的兽性。
这个社会越来越世俗,越来越淡漠,人与人心灵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试问,此时还有
谁在保持着不变的忠诚呢?还有谁让你唤之则来,呼之则去,不计较你的粗鲁和无理的对待,
并无休止的迁就你呢?
从此,我告诉自己要更爱狗,也希望能告诉别人,请爱你们的狗。
作文点评:
文章从狗讲到人,从书讲到自己,又从自己写到他人,都起源与自己喜爱狗的个性;文
章从事写到理,从国外到国内有回到世界,都透漏出一种情、一种人文关怀。“文似看山不
喜平”,李晓惠同学的文章就有这一优点,值得同学借鉴。

《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
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
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
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
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
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
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简爱》被万众所热爱的,大约是其作者的自尊与平凡??或者说,是夏洛特的自尊与平凡。那是一个灵魂炽热而外表简单的女子。这一形象无疑是不朽的经典。可是与其夫罗切斯特一样,这个形象始终在用一种类似于自傲的口吻言论??他们对于他人的鄙薄,多多少少,曾经使我快慰,现在却令我不安。夏洛特托身于简爱,
这是我所知道的。但我所感觉到的是:她对于高层贵族的鄙薄与一种近乎敌视的态度,有些刻意了。反过来说,我从中读到了自卑的情绪。

简爱是个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女子。开头用了太长的篇幅来叙述她幼时的情景。但是我感觉到的是,在叙述简爱这个人物时,夏洛特不曾将自己离开这个躯壳,所以她也没有用全知角度叙述。如此一来,她所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认定是她的意见。那么,我在简爱中,看到的是某种情绪化的自卑,而后是近乎于传奇的爱情??惟其传奇性,昭示了某种不真实与幻想性??和最后一个几乎有点硬凑的结尾。她遇到了JOHN RIVERS。虽然前头有笔,但还不是那么自然。夏洛特对于简爱的处理,开头非常真实,中间段非常精彩,但是隐伏着不安,到了结尾,则几乎归于俗套??一个我料到的俗套。最后无疑是皆大欢喜,带一点感伤。她的铺垫和衔接很完美,几感觉不到瑕疵。但是我隐约间感到的是,这是一个人间女子编造的故事。它已经缺少了令我战栗的小说结构??更多的时候,我读到了简爱离开山庄,就没再读下去。如果我是夏洛特,或许我就会在那里结束。因为之后的一切,在我看来,比之于前,是很拙劣的。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读书笔记范文>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书笔记范文>二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读书笔记范文>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余,说出几点希望
首先当然是希望大家(不限于知识分子,而是一切党员、团员,一切觉悟的青年和觉悟的劳动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以及那些一味争名夺利,甚至对社会主义祖国至今还三心二意,羡慕资本主义“天堂”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
其次,我想说,希望一切先进分子所在机构中的党组织、每个党员以至每个正直的公民能够更多地更好地关心这些先进的人们。……
第三,我也想对活着的蒋筑英、罗健夫等同志说几句话。共产党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是随时随地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为了十亿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切。我们不是那种认为一个大学生“不值得”为一个农民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人,那样的人,如果在别的岗位上,当然也不会冒死去抢救一个小学生,或者同一个甚至几个拿着凶器图谋犯罪的歹徒格斗。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但是事情还有另外一方面。我想,蒋筑英和罗健夫都并不是必然要死(我不懂医,不知道罗健夫同志所患的“低分化恶性淋巴瘤”和蒋筑英同志所患的多种凶险疾病能不能在早期治愈,这里是假定能够)。如果他们还健康地活着,尽管报纸上不会这样大量地表扬他们,但是他们却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多更重大的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经常提倡自我牺牲,但是我们不是说一个共产党员或先进分子的生命和健康就不重要。生命和健康,这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资本,它们不是属于我们个人而是属于祖国和人民的,对于党员,就是属于党。我们反对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损公利私,而贪生怕死,但是有了病,特别是有了严重的病,还是要治,并且要治好。
——胡乔木:《痛惜之余的愿望》

<读书笔记范文>四

读《命运》有感

前阵子在书城买了本书,叫《滴水藏海》,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现在我来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运》。
《命运》讲的是连个孩子的命运,一个被高僧占卜为“状元”,另一个为“乞丐”。二十年后,当初的“状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却成了“状元”。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之占他命运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把握,把握命运,多简单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只要你愿

张妙然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 、 读书报告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读后感。

好词:耀武扬威 天罗地网 筋疲力竭 天昏地暗 深谋远虑 回心转意 咬牙切齿 哑口无言
星月皎洁 磨砖作镜 芥纳须弥 洗心涤虑 魂飞魄散 棋逢对手 荣归故里 胆战心惊

好句:1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2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 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3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 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5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有分有缘休俗 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6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当时过海波难 进,今日来回甚易行.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
7 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8 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 .
8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10 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游记》共有六十多万字,分为一百回, 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一部《西游记》,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确定自己的目标,正视自己的使命.当我们确认了人生奋斗目标时,就应该如唐僧那样,无论风霜雨雪、沟壑深渊,都坚定不移地一路西行,求取真经、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有了奋斗目标,在争取达到彼岸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你得坚信“路永远在你的脚下”.

《水浒传》 读书报告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读后感、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深根固蒂 烧眉之急 四平八稳 成群作队 血雨腥风 笑逐颜开 猿啼鹤唳 以礼相待 逢凶化吉

好句:1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2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3 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避.
4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5 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6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7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8 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
9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10 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描写绿林好汉的章回小说.它描述了北宋宋徽宗年间,在山东水泊梁山聚集了一支先由晁盖后由宋江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聚众造反到接受朝廷招安的过程,终于由盛转衰,曲终人亡,读完不禁令人对作者写作技艺无比钦佩,同时也为众多的梁山好汉的命运扼腕叹息.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梁山好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我爱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也爱各个好汉的豪爽性格,但我更爱的是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精神忠和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读书报告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读后感、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顽强不屈 不屈不挠 不遗余力 生机盎然 持之以恒 日雕月琢 忐忑不安 不约而同 养精蓄锐 沾沾自喜 小心翼翼 兴致勃勃 劈头盖脸 波涛汹涌

好句:1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2 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
3 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当所有的假设变成现实时,一切已为时太晚.因此,无论是在什 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4 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 到耳聋的厄运.
5 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像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 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
6 神使我能不能见,耳不能听,因而也无法说话,是想通过这种残缺而给世上的残弱者一 些启示.
7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且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 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8 我们不能停住脚步;我们要时时刻刻充实自己,好为尽善尽美的明日奉献出我们努力的 成果.
9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 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10 最后,我要说,虽然我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因为老师带给我的爱心与希望,使我踏 入了思想的光明世界.我的四周也许是一堵堵厚厚的墙,隔绝了我与外界沟通的道路, 但在围墙内的世界却种满了美丽的花草树木,我仍然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庙.我的住 屋虽小,也没有窗户,但同样可以在夜晚欣赏满天闪烁的繁星.

通过阅读,我认识并了解了海伦·凯勒小姐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从一岁半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她的那个没有光明和声音的世界.她仅仅依靠触觉,成为了通晓5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并且学会了说话,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她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所造成的痛苦,她的人生态度和她的努力使得她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了歌声与笑声.
海伦•凯勒她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的短暂一瞬间.而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及的.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用自己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断前进,在逆境中获得新生.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我们应该拥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人的心灵对话.在这本书中,随着海伦的娓娓道来,我终于触摸到了圣洁的灵魂.海伦.凯勒的成功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的范例.朋友们在孤独无助的时候,不防用心灵与海伦对话,不妨用心灵去读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吧!

《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读后感、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谨言慎行

好句: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父精母血, 不可弃也.
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 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4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5 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6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7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也.
9 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是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我从书中学到了诸葛亮的智慧“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我最喜欢的文臣是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这些都是我原创的,太多了不好弄成你的标准格式,你就凑合着,好吧~

  [原创] 老舍作品读后感
  熟悉阶段
  起初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不比对鲁迅、曹禺、巴金的更感兴趣。我读的第一部先生的作品是短篇小说《月牙儿》,不能说没有感触,但是在日记里连名字都没有提,而张爱玲《金锁记》倒留下了读后感。现在想来,可能是小说中的压抑和绝望色彩太浓,让我实在写不下去的缘故吧。
  《我这一辈子》
  因为先前看了电视剧,就读了老舍先生著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主人公的坎坷遭遇,对黑暗社会的迷惑与怀疑,对现实屡屡妥协又屡屡碰壁,无不带给人一种辛酸之感,
  而电视剧与原著相比,不仅增加了许多原著所没有的人物(如瑞姑娘、赵二、凤英等等)和情节,而且把时间跨度向后又延长了十余年,将原有人物黑子(即刘方子)、福海(即顺子)、冯先生(即吴仟南)的命运和性格也进行了推想和加工。但是这样一来,主人公的形象就不像原著那么丰满了。
  另外,在情节上将北京兵变改成张勋复辟时的抢劫行为,而且将市民的趁火打劫删去,显然是回避了原著深刻而尖锐的思想内涵。至于为什么要把主人公儿子的名字改成主人公自己的名字,更令我大为不解.

  《猫城记》
  因为天热,前后经过22天才读完了《猫城记》。小说作于1932年,通过主人公“我”在火星上的奇遇,用寓言式的手法描写了一个行将灭亡的古老猫国,借以影射旧中国的腐朽、堕落、愚昧、自私、勇于窝里斗……
  猫国的官僚愚昧、人民麻木、军队不守纪律而强横、学生游荡惹事。居民不喜欢吃饭,专以一种叫“迷叶”的毒品为粮,时时处于醉生梦死的状态。对于外国人,猫国人既顺从又倚恃;敌人入侵,不愿反抗,却在灭亡之际还要自相残杀。个别清醒者如小蝎、大鹰的举动没能挽救亡国灭种的命运,最后或
  绝望 自杀或自我牺牲。
  作者由于对社会主义的不理解,用同样夸张的手法,对猫国人实行的“大家夫司基”,对“马祖大仙”的顶礼膜拜,进行了讽刺和抨击。但我认为:作者并非是在否定社会主义,而只是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某些方面有所不满,江青根本不可能理解这种超越时代的看法,所以作者的悲惨结局就无法避免了(这正是我读《猫城记》的原因)。
  尽管这本书后来连老舍先生本人都不喜欢了,但由于它形式上的有趣,以及批判的尖锐(尽管方向上有误),后来仍然成为我最喜欢的国内现代文学作品。

  《骆驼祥子》(读后备忘)
  用了八天时间,读完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老舍小说选》中的《骆驼祥子》,又用两天重读了短篇小说《月牙儿》。这里只谈前者。
  小说通过做洋车夫的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在残酷现实面前理想抱负的逐渐破灭,从一个指望通过个人奋斗过上好日子的下层社会青年堕落成一个懒汉和流氓的全过程,折射出旧北平以至于旧中国的社会风貌。
  对于祥子的善良、自信而略有些自私,往吃、喝、嫖、赌、耍滑头、诈骗、告密的转化;虎妞的庸俗懒惰,以及对祥子生活的消极影响;小福子坎坷悲惨的命运;曹先生对平民的宽容体谅,小说都有传神的刻画。至于精明热心的高妈(曹家的女仆),为生存苦苦挣扎的老车夫老马、阴狠贪婪的孙侦探、妖淫的夏太太等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都令人过目不忘。
  小说用北京方言写作,有些词语还是我不曾听说的,地方色彩很浓,促使我购买收藏。人物心理描写也比较精彩。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本《老舍小说选》收入的《骆驼祥子》和《月牙儿》恰好表现了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在旧时代从追求理想到走向堕落的过程,而作为女性的《月牙儿》主人公命运更加悲惨。

  《茶馆》第三幕
  读完《地球的红飘带》的同一天还读完了老舍作三幕话剧《茶馆》的第三幕。姐姐上高中时在课本上读了第二幕,1997年又在老张书记家借阅了第一幕,前后十几年才读完了全剧。
  第三幕除了国民政府接收人员指良为“逆”,特务密探横行施暴,出卖民族资本家产业之外,小刘麻子和小唐铁嘴的卖淫业“托拉斯”,庞四奶奶(庞太监的四侄媳)借“三皇道”登上“皇后”宝座的臆想,印象最深,比当今社会的
  “百丑图” 更加“绚丽”,以事实有力地反驳了为国民政府作辩解的言论。

  《老舍短篇小说集》(读后备忘)
  在昨天,《老舍短篇小说集》电子书成为我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书中除《我这一辈子》外,均未接触过。其中除《“火”车》、《兔》、《东西》批判旧时代的专横霸道、弱肉强食、媚外求荣之外,其余《杀狗》、《一封家信》、《浴奴》等六篇则描写抗战时期,歌颂普通群众的英勇不屈,批判普通人中的自私、懦弱、孤芳自赏习气。

  深入阶段

  2008年春天,被《老舍评传》勾起了兴趣,萌发了读老舍其余一些作品的念头。第三年的春节前夕,开始了预定的“老舍作品阅读年”。

  《离婚》
  用12天读完了老舍的一部较早期的长篇小说《离婚》。通过几个科员闹离婚又不了了之的经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批判了知识分子尤其是老李的懦弱和顾虑。
  老李诚然是对黑暗社会不满,而有时也能作出勇敢的举动,与浑浑噩噩甚至同流合污的老吴、邱先生等人不同。然而他毕竟不敢和黑暗社会、庸俗生活决裂,最后只能采取逃避的方式,而依他的软弱,逃避也未必能够坚持,然而这也不能让老李负全责,他人对现实的屡屡妥协,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张大哥夫妇是完全习惯于甚至喜欢这种黑暗的,他们的乐于助人已经接近于为非作歹了。但是残暴的统治仍然使他们面临了飞来横祸,由于丁二爷平生头一遭的英勇行为才得以解脱(他们却蒙在鼓里)。
  小赵则不止是同流合污,更是黑暗的帮凶,集促狭、狭隘、虚伪、阴毒于一身,幸好最后被丁二爷掐死,没有造出更大的祸害。
  老舍还以可敬的胆量,影射了国民党的特务机关,那个小赵似乎也是其中一分子。
  小说对人物,即使是次要人物的心理感受和变化描写很生动,而又不失北平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对小赵的描写,在充分暴露了他的丑恶内心之后,也袒露了他对诱骗不谙世事的张秀真(张大哥的女儿)的于心不忍及动了真情,表现人性的复杂很是到位。

  《四世同堂》
  我曾两次看过1985版的《四世同堂》改编电视剧,遗憾的是都没有看完整。读了原著,不仅看到了日寇的屠杀、虐待、盘剥,还看到了爱国志士和普通百姓不同形式的反抗。除了对北平风俗人情,物产饮食的描绘,对侵略者心态和策略的剖析之外,还对占领之下北平百姓的麻木和软弱进行了批判,这让我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在敌人任意的淫威之下,祁老人的逆来顺受、只求平安起了短暂的作用后,终究被连续的打击敲得粉碎;祁天佑的老实本分,钱默吟老诗人的沉浸诗歌不问世事,小文夫妇的只顾个人小天地而又没有任何招灾惹祸的根由,都没有能避免他们个人或家庭的毁灭。到了最难以忍受的时日,尽管在面临饥饿的威胁下,也没有发生集体的反抗,但钱默吟作为一介文人,伤身破家之后坚定地走上了甚至要扔出手榴弹的斗争之路;为了家庭一贯忍受退避的祁瑞宣在太平洋上的战火烧掉他最后一份工作之后,也投入了地下宣传工作。刘师傅的出走,常二爷儿子大牛儿的报仇,李四爷对日本宪兵的还击,说明了普通百姓中不乏反抗的火星。就连一生处世冷漠的小文在妻子被无故杀害之后,也做出了唯一一件英勇的举动——砸碎了行凶日本军官的脑袋。
  老舍确实很会说故事。初读时,我刚对日常生活的漫长描绘感到一点疲乏,就看到了由于汉奸冠晓荷的告密,钱默吟老人被日军捕去,钱家长子和钱太太相继惨死。钱家丧事刚了,钱老人意外地带着累累伤痕扑倒在家门前……金二爷陪着钱老人闯进正打麻将的冠家,出手教训冠晓荷、大赤包夫妇,在长久的悲愤之后第一次让我感到痛快。让我更痛快的是书中的汉奸几乎都没有落个好下场,这纠正了我由电视剧得到的一个错误印象:强横威风有如西太后的的大赤包最后死在日军的狱中。尽管死得非常惨,也不能引起我丝毫的同情。献媚邀宠不遗余力,却又缺少作恶的胆量的冠晓荷,与自私自利,庸俗得让人生厌的祁瑞丰同样死在自己主子手里,同样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恨之余又可悲。与大赤包同样狠毒,却只有在保证安全时才敢于害人的蓝东阳,最后在日本死于原子弹爆炸。这个爬虫除了可鄙只有可笑了。只有
  被自己昔日男友祁瑞全结果 的冠招弟,才让我能有一点怜惜,因为她所以堕落成特务,主要是受家庭的熏陶,而又有娇美的外表。
  再说深一点的感受:其一是老舍一贯的北京地方特色并没有阻碍深邃的思想和辽远的视野。
  其二是“芦笛”的 无聊阿彭
  版主说老舍“善于表现人性”,确实如此,但这与“人性化”不同。冠晓荷和大赤包有时也有点“人性”,但那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上的。例如冠晓荷难忘恩爱,不顾大赤包发威也去给尤桐芳收尸,可是对小妾的感情还是抵挡不住对野坟场的恐惧。这点“人性”的火星也照不亮黑恶的心灵。

  《赵子曰》
  用5天读完了老舍最早的一部成功的小说《赵子曰》(作于1926年),叙述20年代一群大学生不同的精神风貌。最突出的当然是那位既庸俗无聊又欺软怕硬,显示自己不畏强权的赵子曰。他敢于挑头组织学生大闹学校,捆打校长,却不敢搭救被退职奉军军官逼做流氓的同乡谭玉娥——也是因见对方不像酒后初见时那么漂亮,以致怕军官报复(资助了谭玉娥一点钱)丢下家庭教师的差事逃之夭夭。他和武端、莫大年一直怀疑李景纯与他们同样,一心争风吃醋,直到看到王女士给李景纯的信,才知道冤枉了已不在人世的同学。
  李景纯是一位可敬的有为青年。屡屡劝告赵子曰做点于国家社会有益的事,不要混日子。他不主张使用暴力,但为了为民除害,也为了救王女士和张教授,决意刺杀军阀贺司令,不幸失败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他还继续激励赵子曰等人,终于促使他们洗心革面。
  那个卑劣无耻、成为一切祸患的根源的恶少欧阳天风,我不想多说了。
  老舍的幽默风格,尤其在人物细微的动作中体现出来,而这又充实了人物的性格。
  另外,小说中写到学生因不满考试大闹学校时,割下老庶务员的耳朵钉在门框上,联想到《猫城记》中猫国学生切割校长身体的描写,看来那并不完全出于幻想……

  《火葬》
  用和《赵子曰》同样的天数,读完了老舍在抗战期间写的一部直接描写战争的小说《火葬》。
  我是在《老舍评传》中知道这部据说不成功的作品的,因此对它产生了兴趣。但是读过之后,却说不出它有多么差,也许是我的鉴赏力差劲吧。固然老舍对便衣队石队长这样的抗日军人的描写是比较肤浅的,也没有将他作为主人公表现。另外对便衣队开始攻城时结果田麻子和日本宪兵的描写,有些戏剧化色彩。但除此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对王举人为求保命屈身降敌,两头敷衍,并不显得平庸。这个人物让我想起了《四世同堂》中的牛教授,而牛教授只不过是个没有出场的次要人物罢了。其他像梦莲(王举人之女)从娇小姐到女战士转变的内心根源,石队长的智勇双全和慷慨赴死,刘二狗把汉奸做到底的愚蠢和虚荣(有点像蓝东阳),都是栩栩如生。还有田麻子虽为虎作伥又不愿把坏事做绝的心理——这确是体现了“人性化”的思想,但还在合理范围之内。小说虽短,对日寇和汉奸的残暴,表现的力度也不弱于《四世同堂》。
  可见文豪的作品,即便是“劣作”,也是我难以企及的。

  《神拳》
  因为阅读器电量不足,好像上天开玩笑似的又是一个5天才读完了老舍在建国后一部较有名的剧作《神拳》。至此,“老舍作品阅读年”宣告结束。
  该剧通过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今河北)某县高永义、高大嫂为首的一支农民义和团队伍从酝酿 发动
  到参与保卫北京城的过程,小中见大地表现出整个义和团的发展过程,对于义和团爆发的原因,作者用简洁的对话交待出了北方大旱和洋货倾销,在第四幕里又用同样方式表现了清廷对东交民巷(使馆区)“明攻暗保”的招数。爆发的又一原因——民教矛盾,作者则以夜猫子的横蛮猖狂,映衬出其入教的哥哥、恶霸张飞龙的丑恶而加以表现。
  其他如以孙知县、明大人反映清廷官吏的脚踏两只船和兔子胆作风,以乔神甫反映侵略者的伪善和阴险,就不算多么出色了。
  在对义和团的同情与歌颂基调之外,作者对他们的愚昧迷信有所表现,但刻意淡化;虽然写了富家子弟田富贵的投机自保、浑水摸鱼,但没有触及贫民中败类的滥杀行径——这就是义和团受人指责的重要原因。这些不足都出于时代的限制,不是作者能力的问题。在大气候中文豪也无法写出深刻的作品。

  老舍作品经典(上下卷) 读后感
  拿到手中的是中国广播出版社的《老舍作品经典(上下卷) 》,是从卓越网上购买的,原价65元,卓越上的价格是59.6元,相当于是88折。老实说比较其他书,折扣并不是很大的幅度。但是书是很好的书,厚厚的两册,700多页,很重实的感觉,包装不算是豪华,但是和老舍先生的作品风格相配。
  不知道为什么这书在卓越上介绍时写的是“作者:舒乙 ”,照 我看这是不合适的吧?我知道这个“作者:舒乙 ”其实是老舍先生的儿子,不过他毕竟不是写出这些好作品的真正作者啊?其实应当是编者就比较正确了。而书的封面上也确凿地印着“ 舒乙 编”,卓越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有点让人费解,也是不应当发生的情况。
  老舍先生的才华是无可非议的。确实是大作家,平民风格与天生幽默,自居一家独具一格。建议重点阅读一下最前面的“代前言”,极其精练准确,先读了这个代前言,就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老舍先生的文章了。不知道这个精彩的“代前言”是谁写的?据我想不会是他的儿子舒乙 ,因为那个口气不像,应当是一个比较有份量的大家的手笔。开篇就总结了老舍先生的五个最重要的特点,而这五点“是了解他,懂得他的五把钥匙。”
  我喜欢《猫城记》,稍微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看了都会知道,老舍先生是说的民国这前后几十年的旧中国的国情,只是假借一个所谓的“猫国”奇遇,真正的意味是不言自明的。老舍先生和鲁迅先生一样,深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看到国家遭受侵略人民惨
  被压迫,心中是十分痉的,而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用自己的一支笔,去批判社会批判黑暗,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带领中国人民的领导群体,挽救濒于灭亡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在老舍先生创作这些小说的时候,多是在30年代左右,那个时候还没有共产党的强大影响,所以总的来看,那个时候老舍先生还是悲观多过乐观的。在《猫城记》的最后,他写了自私自利还好内斗的猫国人在外来侵略者的打击下全部灭绝的惨状,他写道“要形容一切我所看见的,我的眼睛哭瞎了;”,而灭亡猫国的“矮人们”,照我想来,当是指日本无疑了。不能不佩服老舍先生的深远眼光,他早看出来,中国人不会灭亡在外国人手下,只会因为内斗自私而自绝,而日本永远不会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永远不会放弃灭亡中国的妄想!这是多么深刻的洞见!可是我们现在也仍然无法放下老舍先生的担忧,因为我们的心仍然不齐,仍然有许多人甘愿当小日本的奴才,以做鬼子的汉奸为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然而这又是千真万确的,中国的许多事其实就是坏在了汉奸的手上,而汉奸永远层出不穷,真是令人绝望!
  《上任》是一个小短篇,十足的幽默,看了让人发笑。《正红旗下》感觉和《小人物自述》是差不多的,都是老舍先生带自传体的小说,只是可惜没有写完,尤其是《正红旗下》,刚刚开了个头,精彩的好戏才要开演,竟然搞成了绝唱!唉,可惜可叹!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老舍先生不知道要有多少精彩的作品再创作出来!不过以他的性格看来,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典型,所以文化大革命一来,他就是不死,怕是也不会多写一个字了吧?唉,时代的悲剧戕害了多少真正的大家呀!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刚刚考完试,爸爸妈妈就叫我预习下学期的内容,心里很不高兴,快春节了,并且刚考完,不让人家休息一下,太“法西斯”了。
  机械的翻着书本,想到春节,居然就看到有一篇《北京的春节》,不想被吸引住了。
  原来的春节多热闹啊。照这个日子计算,现在也该为春节准备了。过去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可现在呢?没有一点节日气氛,而且还不许玩,唉。现在人们过年的方式和习惯一点都已经找不到像老舍先生眼中的样子了。腊八粥、麻糖、饺子,我很少吃,甚至没吃过,过去过年吃的,应该很好吃吧,可没有了。现在我吃的是汉堡、薯条、可乐,当然,味道也不错。
  真想回到过去,大吃一顿,痛痛快快的玩,过去春节可要放一个月啊!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老舍先生认为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这当然不能成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节恐怕就是元宵节的灯会了,也有焰火。
  我认为还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说现在还未到元宵节工人就要返岗工作,学生就要返校上课,实在有煞风景。况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传统和文化是有一些差异的,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已趋于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举国欢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湖四海,全球华人到处欢歌笑语——辞旧迎新嘛!
  在中国的词语里恐怕没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词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词条后面的举国同庆,合家团聚,万家灯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开心和快乐的——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虽然总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天总是欢天喜地的,但既然高兴既然满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现在有了“五一”“十一”这些黄金周,加之平时休假时间长了,有更多休闲方式可供选择,“年”的情结便淡了下来,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国人心底,是团聚和谐平安亲情的符号!
  借老舍先生的话来做结:“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节~

读书笔记
答:读书笔记 篇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通过烈火炼成的。在冶炼的过程中总不免要遭受各种焚烧,但千万不要去抱怨世事的无常,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应该感谢上苍赐予我们这些困难与磨练,终于有一天会通过困难长大。”正如保尔一样,他虽然曾被朋友出卖,被恋人抛弃,但正因这些风吹雨打,才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

读书笔记作文
答:读书笔记作文 篇1 当我读完《窃读记》的原文时,深深的体会到那是的艰辛。跟现在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奢侈啊!家里的书多的连三层书架都装不完,他却连一本字典都没有,还认为家长能供自己上学就不错了! 当我看到书店老板把作者赶出去时,我想这位老板也太冷酷了,但相反我读到书店店员把书给他时,我就明白了,那个...

读书笔记大全精选5篇
答:读书笔记大全1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汇总4篇
答:读书笔记作文 篇1 最近,钱老师推荐我们读,说这本书很好,描写得很生动,值得我们读一读。我一听,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马冲到家中去吸那甘甜的汁液。好不容易到了放学,我一脚踹开门,冲进书房,从旧书堆里去把它挖了出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看得五体投地。那老罗写得确实妙,特别是那“关羽...

求4篇读书笔记,题目,好词(10个成语)好句(5个)主要内容五年级的_百度...
答:一 题目:曹文轩《草房子》好词:秋风乍起 朝夕相伴 金泽闪闪 结结实实 昏昏欲睡 大模大样 莫名其妙 如痴如狂 龇牙咧嘴 绘声绘色 自作多情 隐隐约约 无恶不作 波光粼粼 文质彬彬 好句:1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

红岩4篇读书笔记200字
答:红岩读书笔记(一)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

求读书笔记四篇
答:<<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

名著读书笔记
答:名著读书笔记 篇1 今天再一次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启发。 故事中,农夫因为偶尔一次遇见撞到树桩上的兔子而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等待,荒废了田里的庄稼,农夫是多么的愚蠢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妄想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求西游记4篇读书笔记
答:《西游记》读书笔记⑧ 《西游记》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