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怎么算三七

作者&投稿:西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死后三七怎么算呢?~

从去世的那一天算起 ,是第一天 。第七天就是 “头七” ;第十四天就是 “二七” ;第二十一天就是 “三七” 。

传统上,人死从咽气之日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二个七天叫“二七”,直到第七个七天叫“尽七”。其中“三七”的祭奠最为重要,很多家人是隆重举行的,其次是“五七”和“七七”,而其它的“七”,则可草草行事。

三七五七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事实上,做七习俗并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丧葬礼俗的内容。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

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大致情节是: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其中“五七”的置办,尤应丰盛,等等。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头七”是中国人的丧葬习俗,根据逝者死去的时间,再加以天干地支算出来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此后每七天一祭,依次类推,“三七”即逝后的第二十一天,“五七”即逝后的第三十五天,“七七”即逝后的四十九天,至此结束。

算头算尾

三七是什么意思?具体风俗是什么?亲人三七那天该做什么
答: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设斋祭莫死者,称为“烧七”。“三七”即第三个“烧七”,也就是人死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也有“三七”由女儿或者儿媳办理烧纸钱、烧香的说法。烧七之俗南北朝时就已...

祭祀死者的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怎么算
答: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第七个“七”也叫“断七”,预示着丧礼结束。

头七 二七 三七 四期 五七 六七 七七要做什么 还有为什么这么做_百度...
答:人从死开始就为一天,比如今天老人不在了,那么今天就算第一天,隔夜就算第二天,每7天算一个“七”。头七:1.前三天家人守灵,家人迎接亲朋好友 2.4到6天答谢请客送好友 3.第七天凌晨一点时,在家里摆上死者爱吃的菜和东西,在路口到家里的路上,用白蜡烛白城一条路的形状,用来引死者回家,...

人死几天是头七?还有就是三七,五七,这代表什么?
答: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设斋祭莫死者,称为“烧七”。人死后第七天是“头七”,也就是第一个“烧七”。“三七”即第三个“烧七”,人死后的第二十一天。“五七”即第五个“烧七”,代表人死后的第三十五天。按丧事风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

人死后三七是什么时候?
答:人死后一七、二七、三七是一种丧殡习俗。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习惯上认为...

怎样计算死者头七、二七、三七、四七
答:一、头七计算法 头七是指从逝者去世当天算起的第七天。在这一天,亲人们通常会去墓地烧纸钱,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二、二七计算法 二七是指从逝者去世当天算起的第十三天。在这一天,亲人们也会进行烧纸钱等纪念活动,继续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三、三七计算法 三七是指从逝者去世当天算起的第二十天。在...

人死后三期怎么算是初一死的哪天算三期
答:是“三七”吧。一般以人死后的第二天作为“一七”的头一天。初一死的话,“三七”是指十六到二十二这七天。

人去世后的七该怎么算
答:头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六天为一七。二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十三天为二七。三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二十天为三七 四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二十七天为四七。五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三十四天为五七。除头七为六天以外,其余四七全是七天。由死到满五七共计34天。

人死后怎么算七表格
答:数七应怎么数(为虚数):共42天。数七的方法:从去世当天数起,数到七为一七;从一七当天开始数,至七为二七;以后依次类推。但最后一个七,一般是从六七的翌日开始数到七,这就是末七了。比如:人初一死;一七为:初一 --- 初七;二七为:初七 --- 十三;三七为:十三 --- 十九;四七为...

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什么意思?
答:头七意思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三七意思是人去世后的第十五日。五七意思是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日。七七意思是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日。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