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的生平对文心雕龙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作者&投稿:吁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勰与《文心雕龙》的创作贡献是什么?~

刘勰(466—520)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省莒县)人。据《梁书·刘勰传》说他:“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他还参加整理佛经的工作,梁以后做过记室、参军等小官,担任过东宫通事舍人的职务,深得太子肖统的器重。晚年到定林寺削发为僧,更名慧地,不久去世。身后留有一部传世的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创作于齐代,是刘勰30多岁时的作品。全书50篇,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原道》至《辨骚》5篇,是全书的总纲。旨在阐明文学的起源和言必征圣、文必宗经的道理,表明指导全书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思想,从而解决道与文的统一问题。第二部分从《明诗》至《书记》共20篇,为文体论。刘勰认为“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于是按“文”、“笔”两类分别对33种文体作“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研究,从而弄清楚每一文体的源流演变。指明其特征、功用,并通过评析典型作品,提出每种文体的写作要求。第三部分从《神思》到《物色》20篇为创作论,讨论创作过程中构思、作家个性与风格、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基本文学理论问题,也讨论了创作中有关谋篇布局、结构层次以及语言、文字、音律、遗词、造句、修辞方法等写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问题。第四部分《才略》、《知音》、《程器》3篇,为文学批评论。他指出了文学批评中的偏颇,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提出了正确的批评标准,对文学批评家的修养、学识、态度等相关问题作了具体要求。《序志》一篇是全书的总序,详细介绍本书的内容、体例、结构、写作动机、指导思想等,以圣人“政化贵文”、“事迹贵文”、“修身贵文”为准绳,以匡正当时文坛“辞文爱奇,言贵浮诡”的形式主义文风。
刘勰反对形式主义文风的口号是:“言必征圣,文必宗经。”他认为文学创作的客观标准应该是“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刘勰所说的“道”包括自然客体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两个方面,“文”由“道”派生而出,分“形文、声文、情文”3种,“形文、声文”,是自然运行之文,“情文”是社会运行之文。“道”只有圣人能洞察、把握。因此,圣人之文是“道”的体现,这样的文章能“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幻纪,洞性灵之奥区”,乃“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而六经则具有“衔华而佩实”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情深、风清、事信、义直、体约、文丽,刘勰称为“六义”,体现了文质统一,真善美的楷模,故文必宗经。纬书是“文丽”的产物,是宗经必须的辅佐。屈原的《离骚》“依经立义”,“自铸伟词”,是“金相玉质”的优秀之作。
刘勰充分肯定文学创作书自然景物的密切关系。“春秋代序,阴阳惨舒,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占主导地位,但外物也随着人的情感而变化,人的情感也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唯物的观点。
刘勰特别重视文学创作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有其历史的原因,都是那个时代政治状况和社会思潮的反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刘勰考察了上古至刘宋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指出了它们的时代风格和主要倾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振于下。”
刘勰还十分注重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提出“文附质”、“质待文”的看法。即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有助于表现内容,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关系。他肯定“为情而造文”,批判“为文而造情”。
刘勰重视作家在创作中的主观思维活动。在《文心雕龙》中单列《神思》篇专论:“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指构思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构思的特点是“神与物游”,“万涂竞萌”。“思理之致”就是艺术构思成熟形成的“意象”。解决“意”与“言”的矛盾,主要是提高作家的文学修养,掌握写作技巧。
刘勰认为,文学批评的任务是指导和促进文学的发展。“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都是错误的,妨碍公允中肯的批评开展。他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批评家还应联系作家的时代、身世、际遇、情思、才能、人格来衡量作品的价值。批评家还必须见多识广,善于比较鉴别。掌握客观标准:“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只有这样才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
总之,《文心雕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书,尽管有失偏颇,亦不失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雄视百代继往开来的巨著。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
文学创作的理论: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诞生于一千五百年
洛阳半龛居士刘中州金文“文心雕龙”书法
前的南北朝时期,是古代伟大的文学
理论家刘勰的巨著。《刘勰及其〈文
心雕龙〉》分五部分,对刘勰的生平
经历及其弘大缜密的文学理论以及
《文心雕龙》“话语”对现代的启示
给予全面而中肯的介绍和评价。本书
语言通俗准确,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
些至今还能给人教益和启迪的理论建
树,而且还能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
的文学观念、审美追求、文学表现方
式以及理论思维的特点。

刘勰简介 刘勰是哪个朝代的 刘勰文心雕龙
答:刘勰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

刘勰与《文心雕龙》的创作贡献是什么
答:客观性 这是构思的前提所在,也就是收集材料,不管是从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还是从生活经历中的观察和体验而得到。构思建立在对客观而又全面的材料进行分析的坚实基础之上。创造性 这是构思的灵魂所在,是最显著的特性。文章写作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任何文章都是一种或大或小的创造,主导思想或者主题...

刘勰简介:刘勰与文心雕龙的故事
答:寒来暑往,经过六、七年的苦苦探索,辛勤耕耘,终于在他30岁的时候,写成了一部文学批评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全书共分五十篇,大约有三万八千多字。前二十五篇除原道等三篇是总论外,其余大致阐明的是各类文体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后二十五篇大致是有关文学创作批评问题的论述,其中包含刘勰对文学批评...

刘勰写《文心雕龙》的背景是什么?
答:刘勰发现从汉末到齐梁的。300年间,我国古代文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文学的艺术特征和社会意义逐渐为多数文人发现和认识,开始深入探讨文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形成一股新的文艺思潮。这一切,就对人们提出了从理论上加以总结的历史要求。于是他产生了要写一部总结这一规律的文学...

《文心雕龙》的创作动机有哪些,并且评价一下这些动机
答:刘勰提出"树德建言"说,就作者创作动机而言,主要从"文以明道" 、"立言"以扬声显名从而"不朽"、超越"生之有涯"的局限以及批评当时文坛之弊端等方面说明作者创作动机及其创作<文心雕龙>动机的.这对于强化作者创作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促进了作者批评和作者论的建设和发展。

历史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
答:《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

《文心雕龙》一书的简单介绍和基本观点。
答:《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答:《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

文心雕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籍?
答:不仅超过了前人,也为后期的文学特别是文学批评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论据。《文心雕龙》就是刘勰根据儒家思想创作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这部书总结了从先秦直到南朝宋、齐时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论述广泛、体系完整、见解深刻,堪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对...

刘勰和文心雕龙目录
答:以及文辞安排的熔裁和附会,还有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及写作方法的总术,都体现出他的独到见解。最后,我们聚焦于刘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理论的深远影响。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个人的创作,更在于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塑造和引导。附记部分可能详细记录了刘勰的影响力以及《文心雕龙》在后世的传播和解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