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占领大半个中国 为什么到了山西最终过不去

作者&投稿:宠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侵华占领大半个中国 结果到山西最终过不去 为什么~

历史老师告诉你
你的认识有误。日军侵华期间,山西已被它占领了。困住日军的是潼关——三峡一线。始终未能进入西南西北地区。
原因有二,一是被逼入死角的中国军队和人民在全民族抗战旗帜下奋勇杀敌,就拿国民党军队来说,大败退的同时也不得不为了保卫重庆,保卫大后方而殊死抵抗。二是日军穷凶极恶,战线过长,兵员战备不给。

历史老师告诉你
你的认识有误。日军侵华期间,山西已被它占领了。困住日军的是潼关——三峡一线。始终未能进入西南西北地区。
原因有二,一是被逼入死角的中国军队和人民在全民族抗战旗帜下奋勇杀敌,就拿国民党军队来说,大败退的同时也不得不为了保卫重庆,保卫大后方而殊死抵抗。二是日军穷凶极恶,战线过长,兵员战备不给。

  1. 主要是地形原因。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2. 越往西山区越多,极其不利于日本机械化部队的发挥,以往日本有优势的重型炮弹,炸弹,炸在山区的效果也远远要比平原差得多。  

  3. 日本人不熟悉当地的地形,山区地形易守难攻,革命军在暗处做为守方,日本军队在明处做为攻方,这样对日本军队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4. 由于占地太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不够。1938年10月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直至1942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5. 由于山西往西的中国西北地区,地瘠民贫,位置偏僻,又缺少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煤炭等资源,日本人认为拿下意义不大,反而需要分散有限的兵力。


扩展资料:

  1.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2.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3. 中国未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新疆、西藏、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西康、四川、贵州、云南大部。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

  2. 凤凰网:日俘忆为何日军未能占领陕西:黄河大大的可怕



主要是因为地形缘故。山西往西开始山区就变多了,极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发挥优势,炮弹炸弹等武器打在山上的效果要比平地差很多。山区比较适合防守与隐蔽,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守方。事实上,不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之所以能在相持阶段拖住日军从而不让他们有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此时的战线均维持在多山地带。即便到了今天,进攻山地对于现代军队来说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例如美国无力打垮在山区发展壮大的塔利班、叙利亚政府军花了三个月才从恐乱军手中收复拉塔基亚省全境。

拓展资料:

地形地貌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最高处为东北部的五台山叶头峰,海拔达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南部边缘运城垣曲县东南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域地势高低起伏异常显著。

山西省境内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脉形成的块状山地,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句注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脉及其所属的历山、析城山等,其山势挺拔雄伟,海拔在1500米以上。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干的黄土高原,自北向南分布有七峰山、洪涛山和吕梁山脉所属的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黑茶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关帝山海拔最高达2831米。由北而南珠串着彼此相隔的雁北、忻州、太原、吕梁、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九大“多”字形断陷盆地。全省主体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形。

参考资料:山西 百度百科



其实在日本侵华期间,山西已经沦陷。但是困住日军的是三峡一线,这使得他们无法进入西北西南地区。

导致日本到了山西最终过不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军队与沦陷区人民的奋起反抗。

二是日本战线过长,不给军队战备。

三是山西地形复杂,山区较多。

拓展资料:

日本侵华在山西所发动的战役有:太原会战、雁门关战役和神头林战役。

其中,太原会战包括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雁门关战役对日军的两次伏击,共毙伤五百余人。神头岭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入侵东南地区的嚣张气焰,破坏了其交通运输线,限制了日军向黄河西、南岸的进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



因为日军战略发生转变,以淞沪会战为节点,在此之前日军的战略是从北往南打,主攻方向是山西和河北,以当时日军的力量拿下山西不费吹灰之力,取山西后兵分三路,左翼以防御为首牵制华东的中国军队(以日军视角,从北往南看山东在左翼),右翼先攻陕西再取四川,中路攻河南湖北,如此一来不仅右翼可以攻占西南腹地,中路军也可截断东部中国军队的退路,等到西南部包围完成,三线进攻东南,则大事可定,但是蒋介石的手下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要迫使日军改变攻击方向,于是爆发了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三十万精锐投入战场,目的就是将进攻山西的日军吸引到上海,如此一来日军在北方的兵力不足,无法执行先前的战略,从而扭转战局,而日本一方先是震惊,因为没想到中国还有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是顾虑,因为大军的主攻方向是西南,左翼是防御,而面对中国的精锐压力不小,一旦防御失败中国军队可以趁势夺回北京来截断西进日军的退路,甚至进攻满洲夺取日军的大本营,所以日军被迫将大军调往上海进行决战,而在这之后日军在东南一路凯歌猛进,战线拉长,攻势也由从北到南变成了从东到西,这个时候的日军实际上已经是因为战局的原因而无法再度组织西进。

主要是因为地形缘故。山西往西开始山区就变多了,极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发挥优势,炮弹炸弹等武器打在山上的效果要比平地差很多。山区比较适合防守与隐蔽,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守方。事实上,不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之所以能在相持阶段拖住日军从而不让他们有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此时的战线均维持在多山地带。即便到了今天,进攻山地对于现代军队来说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例如美国无力打垮在山区发展壮大的塔利班、叙利亚政府军花了三个月才从恐乱军手中收复拉塔基亚省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