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晋朝我国的人口从6000万减少到1000多万?

作者&投稿:蒲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中国的总人口,为什么会减少3000多万~

在战乱时期,大量人口没有被官方所统计。另外古代是有人头税的,有人为逃税瞒报人口也是可能的
在东汉桓帝时期,东汉王朝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当时全国的人就为4100万.客观的说,这个数字已经明显低于西汉时期。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在汉武帝在位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了6000万。虽然这个数字未能得到证实,但是也从侧面说明当时的繁盛程度。但是到了西晋统一全国之后,全国的人口只有区区790多万。放在当代,甚至还不如一个一线城市的人口。那么究竟是那些原因造成了人口数量的直线下降?

一、长期的战争造成了农业荒废,大量的人口死亡
东汉后期,一直是天灾不断,造成了农业的减产。在那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这样的情况是致命的。此时东汉王朝的人口已经出现了下降,但是下滑的幅度并不大。但是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各地诸侯开始武装割据。在这一时期,除了那些在战场上阵亡的人之外,还有大量的人被活活饿死。由于大面积的战争,农民们只能放弃自己的耕地选择逃亡。田地荒芜而大量的农民饿死,造成了第一轮人口的减少。由于那些死亡之人的尸体无人掩埋,久而久之腐烂之后,就有形成了瘟疫。在医疗卫生条件不高的情况下,人们患上瘟疫之后,只能听天由命。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三分之一的军队感染了瘟疫,进一步丧失了战斗力。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在各路诸侯长期的战争中,还经常出现屠杀的情况。在这方面董卓堪称恶魔,他的军队经常进行屠杀和抢劫。董卓占据洛阳地区时,原本富庶的中原地区遭到了严重摧残。洛阳的人口超过50万,可是在董卓军撤往关中时,曹操对洛阳惨状的评价是“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在战争中,为了迫使对付屈服也进行了屠杀行动。这些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人口大量的下降,中国本来一直处在耕地偏少的问题。但是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面对的局面甚至是地广人稀。他无法获得足够的军粮来供养庞大的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命令军队进行了军屯。在1000多年之后,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军制度与其很相近。

二、在三国鼎立形成时,人口数量不超过800万
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时,全国的人口已经进一步下降。北方的曹魏政权最强,但是这个政权也仅仅拥有400多万人口和40万军队。江南以南地区没有受到什么战乱,东吴政权人口有200多万,总兵力也超过了20万。偏安西南的蜀汉政权实力最弱,这个政权的总人口只有90余万,总兵力更是只有9万人。将三个国家的所有人口合计,得出的数字还不超过800万。当时中国所有的人口还达不到现在一个一线城市的人口,由此可见战争对国家的破坏多么严重。曹操的儿子曹丕曾经计划与蜀汉、东吴两个政权讲和,然后自己利用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这样一来,自己的一方就会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不过诸葛亮和孙权都看到了这一层,诸葛亮率领军队不断进攻曹魏。虽然这些进攻根本无法打垮曹魏,但是可以使曹魏疲于应付。孙权方面也是如此,陆逊率领军队与曹魏军队在江淮地区反复鏖战。曹丕始终得不到一个安静发展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说着减缓了中国再次统一的进程。司马懿控制了曹魏的大权之后,吴蜀两国就一直被压着打。为了解决军粮不足的问题,司马懿在屯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轮换制度。这样一来情况发生了逆转,曹魏可以稍微松一口气,而吴蜀两国却不得不全力应付。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灭掉了姜维苦苦支撑的蜀汉政权。随后司马懿又灭掉了依靠长江负隅顽抗的东吴政权,天下终于再次统一。

三、有一些人口被隐瞒下来,并没有被发现
司马炎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不是他的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它的对手们太弱了。再加上他爷爷、他父亲两代人的基础,只要能力一般靠上都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三国统一的10年之后,西晋王朝进行了人口统计,此时全国的人口达到了1700万,相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这个数字就存在了很大的问题,虽然在灭掉蜀汉之后,西晋政权进行了休养生息,但是也不可能在短短15年时间内就增加这么多的人口。促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在战乱时期,大量人口没有被官方所统计。在国家统一之后,这些人口被重新得以管辖。不要小看这个数字,这些人加在一起会在400万以上。得到这个数字之后,再加上那些新一代的人口,最终形成了1700万这个数字。

一、各方势力的屠杀,造成了人口大量的减少


1851年,在洪秀全这个魔头的忽悠之下,一群农民在广西地区发动了起义。起初清廷统治者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眼里,大清国哪年不出点事。但是这场起义越来越大,最后清廷的地方军队已经无力镇压。清廷此时在调动了各路军队围剿太平军,而洪秀全等人在清军的打击下选择了突围,和当年的李自成完全一个德行。清军占领了起义地区之后,对这片地区进行了大清洗,这是清军的强项。洪秀全等人刚刚脱离包围,就在永安册封了什么东西南北王。洪秀全本人还册封了好几位娘娘,这家伙后来有好几万女人。太平军在流窜的过程中,对朝廷官员、地方乡绅进行了洗劫和屠杀。在太平军流窜的一路上,到处都是尸体,全家灭门者不计其数。



洪秀全进入南京之后,情况发生了恶化。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十分的富庶。太平军占领了这片地区之后,所有富人几乎一扫而光。请注意,有很多奴仆完全依靠这些富人们养活,在太平军到来之后,这些人也很难存活。还有那些官员的家属等等,都遭到了屠杀。在江浙地区,很多走投无路的人逃进了上海,直接刺激了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除了太平军,清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清军攻克太平军占据的城市以后,也会进行屠杀,在清军的眼里这些百姓们附逆。尤其是那些双方反复争夺地区的百姓更惨,很有可能遭到双方的屠杀。当时的重灾区就是安徽南部和江苏西部,这一带是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区。





二、长期的战争使农业生产无法进行


一旦战争爆发,最惨的就是农民。首先由于战火的蹂躏,他们的土地无法继续耕种。其次他们很有可能被征集到军队中服役,那才是九死一生的日子。最后他们的粮食会被乱兵抢走,而自己活活饿死。无论是中国和欧洲,农民们总是最后一批逃离家园者,不到迫不得已,他们不会放弃自己的土地。但是在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内,农民们几乎无法正常的生产。太平军在这方面还是像极了李自成,他们根本就没有统治地方的机构。在他们看来有了军队就等于了一切,根本没有把普通人放在眼里。由于长期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田地荒芜,农民成片成片的饿死。由于失去了粮食的来源,大量的城市居民也走进了死亡的边缘。



后来经过统计,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的人口均减少了20%以上,安徽的情况最严重,整整减少了41%。江西的情况稍好,不过也降低了18%。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行动中,左宗棠负责浙江战场。收复浙江省会杭州以后,左宗棠发现杭州的人口还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李鸿章负责江苏战场,李鸿章发展整个江苏的南部几乎看不到农民,稻田里长满了野草。再加上内线的一系列报告,李鸿章得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判断:太平军缺粮不缺钱。在攻陷李秀成的忠王府之后,淮军发现了大量的银块,但是找不到一点粮食。随后的一系列战役中,李鸿章一再用粮食引诱太平军部队投降。作为政权支柱的军队尚且没有饭吃,基层人民的日子可想而知。







三、国家的稳定是建设和发展的最大前提


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和北方捻军运动的双重袭扰,在将近15年的时间内,清廷方面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力气推行什么治国政策,虽然它治国确实不怎么样。为了镇压太平军,清军主力长期停留在江南一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之所以能够攻入北京。第一是清军战斗力以及体制的问题,第二就是清军兵力的严重不足。1864年,经过反复鏖战,曾国藩的湘军最终攻克了太平天国的老巢南京。在破城之前,洪秀全在饥饿中死去。湘军攻入城内以后,也进行了大屠杀。在战后,朝廷对全国人口进行了统计,此时全国人口只剩下了3.6亿人。相比咸丰皇帝登基时的4.1亿,整整减少了6000万。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莫过于这个时期了,晋时后期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大量屠杀汉人,导致中国北方荒野千里,后来中国出了一个牛人,名字我忘了,反正后来被人称为战神的人,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胡人,才使得中华民族没有灭亡,而且这个人曾经将当时最嚣张的一个胡人部落从地球上抹去了,很牛!

二楼的:
那个人叫做冉闵,但是把他叫做战神,是最近五年才出现的一些yy。

战争,两晋时期差不多

自东汉末年起,先是三分之二的人死于战乱,到三国时总人口只有2000万左右,再加上西晋八王之乱,北方五胡入侵,又有二分之一人死掉,到东晋初仅余800万汉人。到隋初,人口才显著增加

确认是死于战乱~还有战争带来的饥荒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我国历史第一次人口南迁浪潮出现在
答: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以后,北方士族大量南迁江左,它使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对于无功而掌权的晋朝,你怎么看呢?
答:因晋朝的无能,中原被五胡占据,这段时间是中原遭受磨难最严重的一次,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次,人口数从原始记载的四千万到最后变至四百万,可见胡人的残暴。衣冠南渡,政权南立在历史上中原都是政权的集中地,只有三个朝代经历了“衣冠南渡”也就是将政权从中原被迫转移到了南方。这三...

我国南北方人口疏密共同特点
答:汉朝(包括之前),北方人口占了绝大比例,南方的人口非常稀少。 举个例子,一直到后汉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吴国,其地盘面积几乎和北方的曹魏差不多,但人口连曹魏的一半都不到,所以实力弱于曹魏。 后来在晋朝,出现了五胡乱华,汉族政权被迫南迁,这才带去了大量的人口,同时带去的还有经济、文化、...

中国哪个地方没有汉人
答:所谓汉人,并非纯种的汉族人。汉族在三国之前,还是比较纯种的。在晋朝成立时(西晋),有人口2500万,到五胡乱华时,晋国退到长江以南(史称东晋),汉族人口锐减至850万,是我国汉族人口最少时期,频临灭族的危险!当时整个长江以北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统治,汉族人不南逃过长江,大部被杀,黄河以...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出现了什么历史趋势??
答: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

东汉时期的人口南迁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南迁(或者说是人口南迁开端)么...
答:气候宜人 4.南方政治开明 南方朝廷愿意接受北方带来的先进技术 等等众多因素导致了我国人口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 从而形成了南方的庶民经济。当时人口南迁的大多数是中原的汉人 他们带着中原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为我国在宋朝的时候完成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做下了铺垫。“苏吴熟 天下足”...

晋朝迅速从统一走向解体,司马炎都干了啥?
答:晋朝迅速从统一走向解体,司马炎都干了啥?西晋国60年,乍一看还很长,完满挺过了,但深究出来,西晋政党较为稳定的执政时长,可能就23年,假如去除了统一天下的前13年,那样“大一统”晋王朝,就更加短寿了,仅有10年。这十一年,是晋武帝司马炎执政的太康年里,史籍上或许觉得这么一个终结了汉末...

创立晋朝的司马家族,现在的后人为何感觉的很少?
答: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司马更是成为了晋朝的国姓,司马氏人口数量大增,如果按照这样一个发展法,司马这个姓氏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像张、刘那样的大姓。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为何后面是另一番结局呢?原因就是司马氏建立的朝代生不逢时。两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超级大混乱的时代,晋朝建立才几十年就爆发了...

古代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统计是在哪个朝代?
答:我国是最先搞人口普查的国家,我国明朝搞的“户帖”,西方统计史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明朝的“户帖”是一种户籍管理制度。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派军队协助地方进行了一次人口清查,给每户发了一本“户帖”。帖上首印着“钦奉圣旨”,下面依次填写户主姓名、籍贯以及全家...

百家姓是怎么由来的,辈份又是怎么来的
答:又宋时吴越王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之故。2. 16种“百家姓”的源出。第一种,以租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