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是谁和谁打?

作者&投稿:尔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和起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
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起因:
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扩展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背景:
概述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三国同盟”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俄法同盟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罗斯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罗斯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罗斯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发起的,起因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发起的。起因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是1939年9月1日凌晨入侵波兰,但是意大利于1939年4月7日便对阿尔巴尼亚发动了侵略。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在当地设立了傀儡政府“满洲国”。

扩展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罗斯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战:协约国VS同盟国。
德,奥匈帝国,意大利为协约国,意后期转到同盟国去了。
法,俄,英,后期还有美国和中国等。出现了世界联盟,也就是联合国的前身。
二战:轴心国VS同盟国。
轴心国包括:德,日,意,还有少数小国,像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墨索里尼死后,意大利后期转为同盟国,与德国战斗。其他的小国被饿解放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同盟国包括:美,英,法,俄,中等,所有受到法西斯侵害的国家。

一战:德,奥匈帝国为首(协约国)PK 法,俄,英(同盟国)
二战: 德日意PK世界

协约国和同盟国

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英语:World War I、WW I、Great War)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然而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1).战争起因:15世纪以来,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的波斯尼亚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在1878年...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扩军备战;3。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战火。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

一战与二战的区别
答:1、性质不同:一战是由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斗争而引发的,基本上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则是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引起的,主要是反法西斯正义战争。2、破坏程度不同:一战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二战破坏程度更大,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哪个规模最大?
答:那肯定是二战的规模更大,一战战场基本都在欧洲,二战战场欧洲,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

一战和二战哪一个规模更大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

一战与二战相隔多久
答:一战与二战相隔21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是多久?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为四年三个月14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是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为六年一天。

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年7月28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年9月1日 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间隔多少年?
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开启,中间隔了21年。1、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答:二、不同点:1、背景不同 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 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其中巴尔干地区因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而成为战争的火药库;二次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凡尔赛体系具 有骇人听闻的掠夺性,成为产生新的温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