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字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闵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开"字在文言文翻译成什么意思

“开”是会意字。

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

1、本义:开门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2、打开,开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3、开放;舒放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创立,建立,开创,设立

欲开置县。——《海瑞传》

5、摆开

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6、开掘;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7、教导,启发

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王符《潜夫论》

8、开拓,扩展

开地数千里。——《韩非子·初见秦》

9、开始,开端

开八(十年一秩,七十一岁为八十纪数的开始,称为开八。同此,五十一岁称开六,六十一岁称开七)

10、戏剧开场角色的说白

外扮老夫人上开。——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释放;赦免

如:开释(赦免,释放)

12、解除,免去

如:开复(官员被降职、免官,后又免除处分恢复原职)

13、分离,分开

连月不开。——《后汉书·列女传》

14、书写,开列,填写

如:开报(开列呈报)

15、放晴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6、量词∶冲茶一次,叫做一开

吃过五六开茶,朴斋将一角小洋钱会了茶钱。——《海上花列传》

2. “等”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děng

在文言文中有以下意思:

1. 做名词: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同本义

等,齐简也。——《说文》

等级;辈分

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

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

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

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地位高低的差别);等子(宋代的御林军;标本,样本);等分(等级名分);等外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的产品);等列(等级品位);等别(等级)

台阶

出降一等。——《论语·乡党》

类型;样子

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

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 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此等人;等侪,等俦(同类)

戥子 。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

如:等子(戥子。小型的秤);等秤(戥子和秤)

2. 做动词

等同,使一样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又如:等作(等同;当作);相等;大小不等;等头(齐头,齐等);等伦(同辈;同类的人)

等待,等候

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水浒传》

又如:等车(候车);等人(等候别人);等米下锅(比喻经济拮据而急需)

推迟 。

如:等几天再看

区别等次

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

又如:等列(分等级);等衰,等杀(等差);等务(不同的事务)

衡量 。

如:等量(衡量;比较)

3. 做形容词

程度、数量相等

等,齐也。——《广雅·释诂四》

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4. 做助词

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我等;彼等;一干人等

列举后煞尾 [etc.]

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关羽、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购置笔、纸等

5. 做副词

一样,同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

3. "开"字在词典中的意思

(开)

kāi

ㄎㄞˉ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郑码:AEVV,U:5F00,GBK:BFAA

笔画数:4,部首:廾,笔顺编号:1132

4.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

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

一并打给你。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

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

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

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⒎ 因而、所以。

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⒏ 如果。

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

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近于“兮”。

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

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参考文献:《辞源》《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 回答:2007-10-18 16:22 修改:2007-10-18 21:50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红红 [智者]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

“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 (2)、若夫……岩穴暝 (承接、轻读) (3)、朝而往,暮而归 (修饰、轻读) (4)、溪深而鱼肥 (并列、轻读) (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重读) 小结:凡是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作用的则应轻读。

学生齐读,体会“也”和“而”的读法。

5.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以下几种:

一是作代词

(1) 你,你的。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2)他的。例如:乃心在咸阳。—— 曹操《蒿里行》

(3) 此,这个。例如: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二是作动词

(1) 是,就是。例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乃非人也中的乃,就是这个意思。

三是作副词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例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2) 竟,竟然。例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3) 却,表转折。例如: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

(4) 于是;就。例如: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四是作连词,可是,然而。例如: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6. 文言文"取次开"是什么意思

《南皋》(词牌一剪梅)作者:虞集

【原文】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词注】薄:少。

取次:就是任意、随意。取是取用,次是次数,所以取次开就是自己随意选择开放的次数

【全文释义】

1、在作者住处的南面有一座小山坡,山坡上有一座小小的亭台。

2、已有少许的山花随意的开绽了,就在这座亭台的周围。

3、写信或者是找家人传话给作者的好友熊少府。

4、无论晴空万里还是刮风下雨,你都得过来。

5、来了后咱俩就一起拼酒喝

6、不用太爱惜你那身春季时才会穿的衣服,就坐在土堤青苔上吧。

7、如果等这一场风雨过去了再来

8、那作者我就跑远了没法再和你聚首了

9、春天的气息你也感受不到了,因为已经匆匆过去了。

===========

纯手打,记得采纳

7. 其字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都是什么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怀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开衅自我文言文翻译
答:2. "开"字在文言文翻译成什么意思 “开”是会意字。 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 1、本义:开门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2、打开,开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3、开放;舒放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开解是什么意思
答:总之就是劝解烦恼的人.问题二:开解是什么意思 开解释义:1.剖析;分清。 2.了解。 3.宽解;想得开。 4.开脱解救。 5.开导解释。 6.犹开示,指示。问题三:解开的解是什么意思 动词 开子修饰解这个动词 表示将某样物品代开 如:解开绳子 问题四:文言文开解及第是什么意思 及第指科举...

开榜文言文
答:4. "开"字在文言文翻译成什么意思 “开”是会意字。 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 1、本义:开门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2、打开,开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3、开放;舒放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文言文创立怎么说
答:冰心《寄小读者》十八:“假期中看不见什么,只看了几座伟大的学校建筑。” 1989年《睢县志·古建筑》:“袁家山(袁可立别业),……周围有浅水环绕,整个建筑望去如一船浮于水上。” 3. "开"字在文言文翻译成什么意思 “开”是会意字。 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

启什么意思文言文
答:启:1、开,打开;开发,开拓“门启而入”“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 2、启发;“启叔孙氏之心” 3、“启处”指安居 4、萌芽,开始 5、陈述;启奏陛下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02页 3. 示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1、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均作祭台形,独体字,后起也于上置一短横示祭物,此时可做会意解,...

文言文"取次开"是什么意思
答:【词注】薄:少。取次:就是任意、随意。取是取用,次是次数,所以取次开就是自己随意选择开放的次数 【全文释义】1、在作者住处的南面有一座小山坡,山坡上有一座小小的亭台。2、已有少许的山花随意的开绽了,就在这座亭台的周围。3、写信或者是找家人传话给作者的好友熊少府。4、无论晴空万里还是...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答: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

启的意思文言文
答:启的意思文言文 1.文言文里某启是什么意思古人书信的格式即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表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启(qǐ),汉字。基本字义有:1、打开;2、开始;3、开导;4、陈述;5、书信;6、姓氏;7、夏朝君王之一。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

双手在文言文
答:6. 开在古文中的意思 要在具体语境里定。 开kāi 〈动〉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

文言文单字意思
答:4. 几个文言文单字翻译~求帮忙 1.约从离衡 衡:通假,“横”,连横 2.合从缔交 从:通假,“纵”,指“合纵”的策略。 3.制其弊 弊:弊病、弊端 4.陈利兵而谁何 (其中的通假字是什么?)何:通“呵”,喝问。 5.赢粮而景从 景:通假,“影” 6.临不择之渊,以为固 固:形容词用做名词,牢固的依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