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期“I型”花岗岩有关成矿系列的内部结构

作者&投稿:宰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矿过程的阶段性~

在成矿的时间维上,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或尺度,即成矿事件、成矿期和成矿阶段。一个成矿系统的形成过程,相当于一个成矿事件。在一个事件过程中,因成矿强度、成矿组分、矿床类型及控矿条件的显著变化而划分出成矿期。在一个成矿期中,因成矿微过程,即具体成矿方式的变化,可划分出若干个成矿阶段。可以用不同成矿期来表示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几次显著变化。每一个成矿期都产有一定的矿种(组合)和矿床类型(组合)。这些矿床类型组合或矿床系列则各有其一定的空间位置,产于成矿区带中的某一构造-岩石部位,有的构成成矿亚区或亚带。现以冀北—辽西地区燕山期金属成矿系统为例,说明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划分依据以及各不同矿床系列间复杂时空结构。
冀北-辽西地区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克拉通基底形成、中-新元古代克拉通基底上裂陷槽沉积和古生代稳定大陆环境下的陆表海沉积、印支期—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和新生代伸展体制下的盆岭构造演化等阶段,形成大型山系及盆地。本区燕山期造山作用对岩浆活动及与之有关的矿床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石准立等(1996)厘定了燕辽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时空序列,提出了中生代花岗岩类单元-超单元-岩基段划分方案。将区域中的内生金属矿床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脉型、次火山热液型及热泉型等8种类型。总的构成一个成矿系统,即燕山期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统,再依据矿化与岩浆岩的关系划分出四个矿床系列,即:
Ⅰ.与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钼、铁、铜、铅、锌、铀矿床系列;
Ⅱ.与铝过饱和酸性侵入岩有关的蚀变岩型铌、钽矿床系列;
Ⅲ.与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及热泉型银、金、锰矿床系列;
Ⅳ.太古宙变质岩及中酸性侵入体中的热液金矿床系列。
其中,第Ⅰ成矿系列又可根据成矿环境和热液蚀变岩特征分出三个矿床亚系列:Ⅰ1—与中浅成中酸性岩有关的矽卡岩成矿亚系列;Ⅰ2—与浅成中酸性岩有关的斑岩型成矿亚系列;Ⅰ3—岩浆热液脉状、网脉状成矿亚系列。
各成矿系列的矿床具有多期性,期与期的划分是以构造应力场的转换为界限的。依据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差异,将研究区的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系统划分为三个成矿期,即:①印支末期—燕山早中期(T1—J2),本区以东西向挤压、拉张构造控制为主,形成沉积带边缘的矽卡岩型钼、铅、锌矿床(杨家杖子)和隆起带的热液型金矿(小营盘);②燕山中期(J3)以北东-南西向走滑断层为主,形成斑岩型和热液脉型钼、铁、铜、铅、锌、金矿床(大湾、兰家沟等);③燕山晚期(K1)为北西-南东向拉张期,伸展构造遍布全区,发育有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金-铅-锌矿床(蔡家营子),其中冀北隆起区的北西-南东向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石准立等提出了区域中生代成矿系统的内部结构及时空分布规律图——区域成矿模式图(图5-9)。

成矿系列物质结构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成矿物质来源和供应
区域成矿的前提与基础是有充足的矿质来源。一般将矿质来源地称为矿源场,它包括有相当大体积的矿源层(如黑色岩系、基性火山岩系等)、矿源岩(如花岗岩类)以及富含矿质的热卤水库和海洋、湖泊等。矿源场可由单一矿源体组成,也可包含多个矿源体。
区域地球化学场(省、区、块体等)的查定是研究矿源场的一项基础工作,包括采用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域基岩地化测量、区域岩石圈地化测量等方法,用以查明可能矿源场的位置、面积(体积)、矿质含量(总量)、矿质赋存状态、矿质活化迁出途径、对成矿的贡献即参与成矿的矿质量以及该矿源场的成矿率等(图5-1)。

图5-1 从矿源场到矿体成矿物质量的变化

示意剖面,未考虑中介场围岩中加入的矿质
在研究矿源场时,成矿元素的化学性质(惰性的、中间的、活泼的)与赋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们能否从矿源场析出并参与成矿。例如,在含铀花岗岩中,铀如果产在矿物晶格中,则难以析出;铀以吸附状态或以晶质铀矿形式存在,则相对地易于被萃取出来参与成矿。当然,铀是否能成矿,还与成矿流体的溶解萃取能力、微细构造发育程度和矿源场所处的构造-热状态以及热液作用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2.矿化强度与矿床规模
矿化强度或称成矿强度,一般是指由成矿物质的富集度(矿石品位)、矿床规模(吨位)和矿床数量所综合体现的成矿作用的发育程度。在一个成矿区带中,由一个成矿事件所形成的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矿床数量多,则表示有很大的成矿强度。显示矿化强度的标志有:①矿床规模;②矿石品位;③矿床数量(单位面积内的矿床数量);④矿石矿物及伴生矿物的数量;⑤矿石/矿化岩石/岩石的比例;⑥成矿区带的规模(三维的);⑦其他。
3.成矿系列中矿床(化)类型的多样性
成矿系列中,有的只有1~2种矿床类型,如砂矿床;有的则有多个矿床类型,如岩浆热液型矿床系列中常有矽卡岩型、斑岩型、脉型、层控型等多种类型。
在一个成矿系列中矿床成因类型的多寡,涉及资源潜力和找矿工作部署,应加以研究。以铜矿为例,同是由于燕山期花岗岩类的热液成矿作用,铜陵地区的矿床类型就比较多,而德兴铜厂矿田的矿床类型就只有斑岩铜矿一种。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铜厂地区的矿化围岩只有双桥山群的千枚岩、板岩和变质沉凝灰岩,且厚度大(>4000 m),适于斑岩铜矿的产出;而铜陵地区的含矿岩系从上泥盆统碎屑岩到石炭、二叠直到三叠纪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及硅质岩等,岩性多样,且一些岩层中已初步富含FeS2等成矿物质(矿源层、矿层)。各层间的破裂、滑脱等小构造又发育。因此,当含矿岩浆就位时,就形成了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斑岩型、热液脉型等多种矿床类型。可见,控矿因素的多样性是导致一个成矿系列中矿床类型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4.成矿系列中矿床类型的过渡性
在一个成矿系列形成过程中,矿床类型随着具体地质条件的有序变化而发生递变,成矿系列内各端元矿床之间常出现过渡型矿床。过渡型矿床有不同的情况,一是矿种间的过渡,如矽卡岩型铜矿与矽卡岩型金硫矿之间的过渡型矿床,实例有铜金硫矿床(如大冶鸡冠嘴);二是成矿流体间的过渡,如介于矿浆型铁矿和热液型铁矿之间的矿浆-热液过渡型铁矿(如大冶灵乡脑窖);三是成矿方式间的过渡,如介于晚期岩浆熔离型和矿浆贯入型之间的伟晶岩型磷灰石-阳起石-磁铁矿矿石(如承德大庙-黑山和宁芜大东山)。过渡性矿床都具有“亦此亦彼”性质,记录了成矿作用的连续演化过程。
5.成矿系列中成矿元素和成矿强度在不同矿床类型中的分配和互补性
指一个成矿系列中成矿元素种类和矿化强度在不同矿床类型中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具有“此多彼少”和“此强彼弱”的关系。例如,在鄂东南铁铜钼金成矿系列中,铁钴主要产于矿浆型矿床中,铜钼主要产于斑岩型矿床中,铜金主要产于矽卡岩型矿床中,表现出各成矿元素在不同矿床类型中分配的不均匀性。成矿作用强度在不同矿床类型中的不均衡性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如在铜陵地区的Cu-Fe-S成矿系列中,矽卡岩型铜矿和层控型铜矿的铜储量占有主导地位,而热液脉型铜矿则居次要地位(表5-1)。产生这种互消长、互补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个成矿区带的一次成矿事件中,参与成矿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具有常量性质,而由于岩石、构造、地球化学、含矿流体和矿化时间长短等控矿因素的差异,从而造成成矿元素和矿化强度在各矿床类型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

表5-1 安徽铜陵地区不同铜矿化类型

注:斑岩型矿石已发现,但量较少,未计入。储量数据由安徽321地质队提供。
6.成矿系列中矿化强度和矿床类型数量的控制因素
成矿系列中各类矿床的发育完整程度,关系到一个区域中矿产资源潜力的评估和找矿对象——矿床类型的确定。例如,在热液成因铜矿系列中,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脉型和角砾岩型等矿床成因类型。但具体到某一个成矿地域中,有时只产有其中的一、两种类型,而在另一地域中,则可能多数矿床类型都有产出。这就涉及在一个成矿系列中不同矿床类型出现的多寡是受哪些因素控制的。另外,一个系列中有的类型成大矿,有的类型只是小规模矿,为什么成矿强度不一?根据对若干个成矿系列的实际研究和成矿理论的推理分析,可以认为,控制成矿系列中各矿床类型发育完整程度的因素有:
1)矿质供应充分,有利于形成多种矿床类型。例如,有巨厚的矿源层或巨大的矿源岩体作为成矿物源基础背景,就可提供形成多种类型矿床的可能性。反之,则成矿强度较小,类型也少。
2)有巨量的含矿流体参与成矿,流体的对流系统规模较大,且保持长期、稳定的态势,这有利于形成大矿和多种矿床类型。反之,则成矿强度不大。
3)成矿的驱动机制和持续能力,主要是构造-热动力的强度、广度和持续性,即成矿能量大小及其稳定存在程度。
4)储矿构造、储矿岩石(层)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利于形成多种矿床类型。反之则形成单一类型。如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易于形成白钨矿矿床,而花岗岩类与碎屑岩接触则易形成脉型黑钨矿矿床。
5)控矿参数多样,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如成矿的温度、压力、深度等均有较大区间,则可能形成多种矿床类型。
6)成矿后未遭受显著的破坏和改造,地表剥蚀也适度,各矿床类型基本得到保存。如遭受强烈破坏,则只有数或个别矿床类型保存下来。
这些控制因素,随具体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而异。在实际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演变过程,来深入探讨成矿系列的内部结构,包括各类矿床发育的完整程度。
成矿系列的物质结构概括于表5-2。

表5-2 成矿系列的物质结构(各矿种、矿床类型的物质关联)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成矿系列是一个系统,而一个系统是由诸要素构成的。作为成矿系列这个系统中的要素就是各种构造-岩石环境中形成的各个矿床成因类型。成矿系列的结构,系指各要素,也即各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组合(成矿亚系列)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研究成矿系列的结构及其成矿系列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区域矿床分布规律(成矿规律)。

翟裕生、姚书振等(1996)研究了长江中下游燕山期“I型”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沉积成矿系列、风化成矿系列的相互关系,发现有几种基本特性,即在成矿时间结构上具有时限性和阶段性,空间分布上具有共生性、过渡性、重叠性和分带性(见第四章,图4-14),在物质结构上具有矿质组合的多样性、继承性和矿量分布的互补性等,这在不同层次上均有所表现。

(一)时间结构上的时限性和阶段性

长江中下游区域成矿系列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时限性和阶段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成矿系列形成的时间有显著的差别。沉积成矿系列各类矿床形成较早,时间跨度也较大,但主要形成于170Ma前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并且,规模较大的沉积矿床(层)和矿源层集中发育于中石炭世至二叠纪,如沉积黄铁矿矿床和菱铁矿矿床等。与I型花岗岩类有关的Fe、Cu、Au等成矿系列则主要形成于中生代,集中发育于170~90Ma。这一时期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也是区域成矿的鼎盛时期,该区绝大部分矿床是这一作用的产物。风化成矿系列则形成于90Ma之后,特别是第三纪以来,它们是沉积成矿系列及内生成矿系列的矿床或矿化岩石长期风化作用的产物。

(2)燕山期与I型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中,各成矿亚系列形成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矽卡岩-斑岩型Cu、Mo、Au成矿亚系列形成较早,为170~130Ma;矽卡岩、矿浆-矽卡岩复合型Fe及Fe、Cu成矿亚系列形成稍晚,为160~120Ma;玢岩铁矿成矿亚系列形成最晚,为130~90Ma。3个亚系列在形成时间上又有一定的重叠,这一成矿的演化史,与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从J3末到K1末(150~90Ma),本区的构造演化有断块加剧、深断裂及裂陷程度逐步增强的趋势,与此相应,岩浆来源的深度也逐渐增加,幔源物质所占比例增大,从而使成矿岩浆岩也由高碱富钾中酸性岩亚系列向富钠偏基中性岩亚系列演化,导致铁、铜等的成矿时间在总体上具有“铜(钼)及铜铁较早,铁较晚”的趋势。

(3)矿床和矿田形成具有多阶段性。对于多数金属矿床来说,基本上都经历了硅酸盐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或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等4个成矿阶段。各阶段的矿化程度不同,依矿床类型而异,铁矿床以氧化物阶段最重要,而对铜多金属矿床来说,则以石英硫化物阶段最为重要。

在一些复合型矿床中,成矿受较多因素控制,矿化时间较长,并可划分出若干期次,如气化热液期(包括上述4个阶段)、矿浆贯入期等。很多大型矿田(床)具有岩浆多期次侵入、多次成矿的特点,这就造成更为复杂的成矿历史。如铜录山、铁山、城门山、铜陵狮子山等的成岩成矿都是多期次的。

(二)空间分布(结构)上具有共生性、过渡性、重叠性和分带性

(1)共生性。指在一个成矿系列中,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体)间的紧密共生关系。例如斑岩型铜矿与矽卡岩型铜矿的共生颇为多见,如铜山口、丰山洞等矿床。矿床类型间共生性的出现,是与矿质供应充足、成矿条件多样、成矿以后保存条件较好等因素有关。

(2)过渡性。指在一个成矿系列中,各端员矿床类型间的过渡,即出现在地质矿化特征上具有“亦此亦彼”性质的矿床类型。例如,安徽当涂的白象山铁矿床,就是介于玢岩型铁矿与矽卡岩型铁矿之间的过渡类型。再有,两亚系列之间的矿床类型的过渡,亦属此类。例如铜录山铜-铁矿床即兼有矽卡岩型铜矿和矽卡岩型铁矿的过渡性特征。过渡性的产生,或是由于地质-成矿作用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由一种性质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的作用时,转化的时间持续较长;或是控矿条件具有“亦此亦彼”的性质;或是成矿介质具有连续演化的特征。前面介绍的矿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就是形成矿浆-热液过渡型铁矿的基本原因。

(3)重叠性。指在同一成矿系列中,形成时间上有先有后的不同矿床类型在同一空间出现,具有空间重叠关系。重叠性的产生根源在于成矿系统长期在同一成矿空间范围内演化,对于内生矿床来说,即矿化作用沿着同一构造-岩浆脉动中心多次反复地进行。例如,城门山矿床,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侵位,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铁)矿化,稍晚石英斑岩爆发就位,形成铜(铁)矿化,两者重叠,构成城门山铜矿的主体。此外,不同成矿系列之间,也可具有空间重叠关系。例如,铜官山等矿床中矽卡岩型矿体与层控含铜黄铁矿型矿体(沉积-改造型)就有叠加关系,也即与I型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系列与沉积成矿系列之间重叠的表现。再如铁帽型金矿(如马山、吴家金矿)的出现也是不同成矿系列(作用)重叠的表现。长江中下游复合型矿床大量出现,正是重叠性的充分表现。有时,在同一矿床中既有不同成矿系列之间的重叠,又有同一成矿系列不同类型矿体的重叠,形成多位一体的复合型矿床,以城门山矿床最为典型,这也是成矿继承性的表现。

(4)分带性。指同一成矿系列中,由于地质构造条件和成矿条件不同,矿床类型和矿种组合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成矿亚系列分布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构成不同的矿带(图5-5)。矽卡岩-斑岩型Cu、Mo、Au成矿亚系列分布于断块褶皱隆起区,沿北西西或东西向深断裂产出,形成5个以Cu为主的矿带,它们是大冶—九瑞Cu、Mo、Au矿带,月山—贵池Cu、Pb、Zn矿带,铜陵—沙滩角Cu、Au、S矿带,宁镇Cu、Pb、Zn、Fe、Mo矿带;滁县Cu、Fe矿带等。矽卡岩型、矿浆-矽卡岩复合型Fe及Fe、Cu成矿亚系列产于断块褶皱隆起区向断坳火山岩盆地过渡部位,并受北北东向深断裂控制,构成鄂城—灵乡Fe矿带。玢岩铁矿亚系列则形成于受北北东或北东向深断裂控制的火山岩盆地中及其边缘,成矿与富钠偏基的中性次火山岩密切相关,形成宁芜—繁昌、庐枞—安庆两个重要的Fe矿带。上述矿带也有一定的交叉和过渡,使区域矿化分带复杂化。根据初步研究,可分为3种情况;①铁矿带和铜矿带在平面上交接,为鄂城—灵乡铁矿带与大冶—九瑞铜矿带在大冶地区交接重叠呈“T”字型,产生出Fe-Cu-Au等过渡类型,如铜录山铁-铜矿床。②铁矿带和铜矿带呈“立体交接”。庐枞盆地铁矿带与铜陵矿带的交接可能同此种情况。盆地的上部即火山岩系中产出玢岩铁矿以及一些脉型Cu(Au)矿。但在盆地底盘岩层中即上侏罗统以下地层中,如在三叠系膏盐层中则有可能产出类似于月山矿田的矽卡岩型Cu-Fe矿床或Cu矿床,包括斑岩型Cu矿。如经进一步深部查探,确存在这种情况,则这种铁带、铜带的连接将是“立体交叉”(借用交通方面的词汇)。铁矿在上,铜-铁矿或铜矿在下。③铁带与铜带逐步过渡。宁芜矿带与宁镇矿带的交接可能属于此种情况。在宁芜矿带东北端有南京梅山铁矿,向东和北东则有蒋庙等基性岩中铁矿,向东则逐步变为斑岩型矿床为主,总体上呈渐变趋势,既非立体交叉,又不同于平面上叠接。详细情况还有待深入研究。

图5-5 长江中下游区铁、铜矿带分布图

二是同一成矿亚系列中各类型矿床空间分布的差异表现出的分带性。这种分带性往往是由于成矿构造—岩石环境或含矿岩体类型变化引起的,往往在矿带或矿田范围内有明显的表现。如宁芜—繁昌Fe矿带中的宁芜火山岩盆地中,可见到下列矿床自下而上依次出现(图5-4):①产于次火山岩体与前火山岩系断裂-接触带上的火山热液-接触交代过渡型Fe矿床;②产于次火山岩顶缘及内部冷缩裂隙带及角砾岩体中的玢岩型铁矿床;③产于突出岩瘤和岩钟顶缘钟状构造及塌陷角砾岩体中的矿浆贯入型及伟晶型铁矿床(体);④岩体外围岩层间裂隙和断裂裂隙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黄铁矿矿床(体)及石英镜铁矿矿床,有时有火山-沉积改造型铁矿床(体);⑤受火山口、破火山口及断裂裂隙控制的热液脉型铜(金)矿、铁矿床。在阳新—九瑞矿带的丰山—东雷湾Cu、Mo、Au矿田中,矿床类型空间上的分带性表现十分明显,从南东到北西依次出现矽卡岩型Cu、Fe矿床(东雷湾)、矽卡岩型-斑岩型Cu、Mo矿床(丰山洞)、矽卡岩型Au、Cu矿床(鸡笼山)。此外,铜陵狮子山矿田“五层楼”式矿化模式也是较典型的实例。

(三)物质结构上具有矿质组合多样性、继承性和矿量分布的互补性

(1)矿质组合的多样性。指同一成矿系列中,各类矿床成矿元素(形成工业富集的元素)组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矽卡岩-斑岩型Cu、Mo、Au成矿亚系列中,按照成矿金属元素组合可分为:Cu-Mo矿床(铜山口)、Cu-Fe-(Au)矿床(铜录山)、Cu-Mo-Fe矿床(城门山)、Cu矿床(武山)、Au-Cu矿床(鸡笼山、洋鸡山)等。矽卡岩型、矿浆-矽卡岩复合型成矿亚系列则可分为Fe矿床(张福山、程潮)、Fe-Cu(Au)矿床(铁山)等,它们Co的含量也较高。玢岩铁矿亚系列较简单,多为Fe或Fe-P矿床,矿石中V、Ti的含量较高。形成矿质组合多样性的原因是本区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可能与含矿岩浆的不同来源深度有关,也可能与基底地球化学背景的差异性有关。此外,同源岩浆分异演化、不同期次异地侵位成矿也是引起矿质组合差异性的原因,导致同一矿田内出现不同的元素组合的矿床。如铜录山矿田中,铜录山矿床为Cu-Fe矿床、鸡冠咀矿床为Au-Cu矿床,前者与燕山中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有关,后者与燕山晚期正长闪长玢岩侵位有关。

(2)矿质组合的继承性。指同一个矿带内,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类矿床系列的主成矿物质具有一致性;即成矿物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如九瑞地区变质基底的富含Cu、Au的双桥山群,晚古生代形成海底热水沉积型含Cu、Au的层状硫化物矿(胚)层,燕山期形成斑岩-矽卡岩型Cu、Mo、Au矿床系列,新生代又形成具工业意义的以Au、Cu为主的风化矿床系列,而鄂东南灵乡到鄂城一带为贫Cu、Au相对富Fe的变质基底,晚古生代形成沉积型赤铁矿矿床,燕山期以产出矽卡岩型(广义)Fe矿为主。这种在长期成矿演化过程中,主成矿元素组合继承性的表现,反映出各地球化学区(省)自我演化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则是壳幔物质组成不均一性的表现。

(3)矿量分布的互补性。指成矿物质在一个系列的各类矿床类型之间的数量分配关系及主要成矿元素间数量消长关系。已有的勘探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在各有关矿床类型中具有“此多彼少”或“此少彼多”的关系,亦即成矿物质的分配在不同类型矿床之间是不均衡的。例如铜陵地区,矽卡岩型铜矿和层控铜矿的Cu储量占有主导地位,斑岩型和石英脉型等铜矿的储量,则属次要地位。而铜录山矿田Cu、Au储量主要集中在矽卡岩型矿床中,其他类型Cu、Au储量则很少。互补性的另一种表现是一个矿带内同一成矿系列成矿主元素数量之比是一常量,而在各矿床数量分配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九瑞—丰山洞地区,岩浆热液Cu、Au成矿系列的主成矿元素在几个主要矿田中的金属储量比很接近,城门山矿田的Cu(万吨)∶Au(吨)值为1∶0.39,武山矿田为1∶0.34,丰山矿田为1∶0.35,而整个矿带Cu∶Au为1∶0.35。反映出这些矿田成矿物质来源的一致性和成矿作用的相似性。但同一矿田中不同矿床主成矿元素金属储量所占的比例有很大差别,如丰山矿田中,丰山洞矿床Cu(万吨);Au(吨)为1∶0.33,鸡笼山矿床则为1∶1,即丰山洞铜占主导地位,而鸡笼山则金占的比例明显增大,铜相对较少,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即铜与金储量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互补性体现了在同一成矿系列中各类矿床类型之间的物质结构关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现象。产生互补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成矿系列中的成矿物质都具有常量性质,由于围岩、地热梯度、运矿介质等条件有差异,同时内生成矿过程又是一个开放体系,从而造成成矿物质在各矿床类型,乃至各成矿阶段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翟裕生等,1992)。



印支期-燕山期挤压碰撞环境下的岩浆-构造活动特征
答:6)滇中中酸性侵入岩分布区中的枯岔河、响水等五个岩体属印支期。主要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显I型特征。 另外,出露于藏中羌塘西北的清彻湖黑云母花岗岩体,面积133km2,因受构造影响,形成碎裂花岗岩;亚东北面的绒布寺白云母花岗岩,受喜马拉雅期变质作用的改造,形成白云母花岗片麻岩。 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在...

热-构造事件(李维明 李增慧 张宗清)
答:据岩体的岩石化学和标准矿物成分在Q-Ab-Or和K-Na-Ca图中的投影(图1-18、图1-19),得知这些燕山期花岗岩岩株、岩基均属岩浆成因。 依据岩体标准矿物Q.A.P值在Bowden三角图中的投影(图1-20),可知这些岩体属I型花岗岩。 (2)岩体稀土元素特征 各岩体稀土配分模式如图1-21。由图可清楚地看出,本区花岗岩稀土模...

区内侵入岩
答:从已经掌握的资料可知,印支-燕山期岩浆岩,特别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与区内金及多金属矿关系更为密切。 一、太古宙—古元古代侵入岩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发育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系是由以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TTG)组合为主的侵入岩和呈孤岛状分布于其中的表壳岩系经过区域变质而成的...

云南个旧市老厂锡铜矿床
答:五、成矿条件 (一)稳定同位素 (1)硫同位素:老厂的黄铁矿、方铅矿δ34S变化不大,众数在0~1‰,平均值十分靠近陨石硫,充分反映岩浆成因的特点。 凡是个旧东区与燕山晚期各阶段花岗岩有关的锡、铜、银矿床,包括松树脚、双竹等,其δ34S均在—2‰~+8‰之间。比较而言,变化幅度以老厂最小,平均值也最靠近0轴...

中生代侵入岩
答:花岗岩呈复式岩基、岩株产出,受NE向构造控制明显,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典型的I-A型复合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20~110Ma(王世进等,2010)。 (4)燕山期脉岩 胶东地区脉岩极为发育,各大成矿带均有出露,成岩时代贯穿侏罗纪和白垩纪。岩性类型多、成分复杂,包括煌斑岩、辉绿岩、闪长...

岩浆热液型金银钨钼矿预测要素
答:这两种成矿岩体的共同特征是岩体为复式岩体,里特曼指数δ值为1.02~3.3,Na2O>K2O,属富钠的钙碱性系列I型系列花岗岩类。从已有成矿事实分析,印支-燕山期钾长花岗岩是矿田内内生金、银、钨、钼矿床的成矿母岩,具有岩浆成矿专属性,是该系空闹列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矿床、矿体多产于岩体...

中生代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时序及成因类型
答:仅有少量上地幔物质参与;I型花岗岩类以上地幔或原生地壳物质为主要来源(不一定完全直接来自地幔),有少部分再循环地壳物质参与;A型花岗岩则指本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最晚期在扩张裂解环境下形成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具有独特的构造意义,其源岩是底侵垫托地壳中经历了部分熔融事件的变质基性火成岩,如浙闽粤滨海区带,也可以...

岩浆热液型金银钨钼矿预测要素
答:这两种成矿岩体的共同特征是岩体为复式岩体,里特曼指数δ值为1.02~3.3,Na2O>K2O,属富钠的钙碱性系列I型系列花岗岩类。从已有成矿事实分析,印支-燕山期钾长花岗岩是矿田内内生金、银、钨、钼矿床的成矿母岩,具有岩浆成矿专属性,是该系列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矿床、矿体多产于岩体周边港湾...

一般赣南稀土矿是什么时候成矿的?最好是附上资料来源哈。谢谢
答:(1)赣南广泛发育有自加里东期到燕山期各时代岩体。花岗岩出露面积1.229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花岗岩类出露面积的35.7。其中以燕山早中期数量最多,成矿规模最大,其次是加里东期。这些岩体是稀有-稀土矿的成矿母岩,同时它们亦与内生金属矿床有着极为密切的成生关系。据有关资料统计,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点)184处...

岩浆活动的成矿意义
答:I型花岗岩有关矿产以在上地幔中较富有的铁、铜、钼为主,还有金、银、铅、锌、硫等。矿床主要产于断裂坳陷带中,在区域上呈矿带分布。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叠加型、玢岩型、中低温热液型,部分地区有矿浆型铁矿产出(如宁芜盆地、鄂东南区)。矿床受中浅成侵入体接触带控制,也受火山盆地中古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