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朱元璋怎么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果实的?

作者&投稿:浑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鄱阳湖之战胜利靠的是什么?~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加之陈友谅战略指挥上的失误,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龙湾战役失败以后,陈友谅对朱元璋的战略优势丧失,面对朱元璋的咄咄紧逼,陈友谅对朱元璋恨之入骨急切想要寻找机会主动出击,以求重新获得战略主动!

陈友谅此时已在武昌建立了自己的陈汉政权,一统天下是他不愿掩盖的野心!龙湾战役的失败让一向骄傲的陈友谅气急败坏,这位渔民出身自诩豪杰的人本想将世界踩在脚下,失败是他身上的阴影,他必须用胜利为自己正名!今人回首看这段历史,也许陈友谅鄱阳湖的失败就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陈友谅终于等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朱元璋率军驰援安丰,而应天城防守空虚!此时不攻打应天更待何时,陈友谅立刻抓住了历史抛给他的这个机会,集结大军攻下朱元璋的老巢!要想取得南京,洪都(今南昌)的战略意义非同一般,于是陈友谅下令进攻洪都!


未曾想骄傲的陈友谅又一次被打脸,大军压境本以为能轻易拿下洪都却没想到遭遇了顽强抵抗,自己想尽各种方法进攻对方就能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即使城墙都塌了一半第二天一看有补好了!陈友谅的自负让他渐渐失去理智,就像一个赌徒刚开始只是输了一点,可梦想翻盘却让他越陷越深。后世有人分析,占据战略主动的陈友谅如果去安丰攻击朱元璋或是绕过洪都直下应天,也许结果会完全不一样!陈友谅可能自己也没想到,本以为洪都唾手可得却让自己越陷越深失去主动!

洪都一战,整整三个月而且还没拿下来!胜利的天平此时已向朱元璋倾斜,他已从安丰战场脱身出来驰援洪都!陈友谅的大军也在战败的阴影下士气低落,可此时陈友谅依旧是强大的那一方,他的巨舰是朱元璋不能比拟的!

双方都明白,这场大战就将决定谁将成为王者继续走下去,而失败的那一位注定也将把命输在这里!朱元璋确实够狠,既然拼命就都不要留退路——他派兵先抄了陈友谅的后路,对陈友谅形成围堵之势!陈友谅大船虽然雄伟,可他忽略了一个缺点——船是木头的!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这个缺点决定火攻,但是火攻如果没有风也难以如愿!所谓天命所归,有时候真的需要相信这样的一句话,老天爷真的就给了朱元璋一场吹向陈友谅的大风!火攻的顺利实施一举消灭陈友谅接近一半的军队,毁坏陈友谅的多数船只,形势大变,陈友谅失败的命运彻底注定了!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陈友谅就像一只温水里的青蛙越来越虚弱,到最后即使想要突围也很难实现了!于是决定他命运的时刻也来到了,战斗中陈友谅中箭而亡,这位枭雄也用这种方式草率地在历史上收场,也实在令人唏嘘!

朱元璋和陈友谅之前就已经对抗许久了,他们的利益不同而且立场也是完全对立的,所以才会有这场世纪大战的发生。那么鄱阳湖之战的影响是怎样的呢?鄱阳湖之战的影响首先在于代表着双方之间一直持续的战争完全彻底的结束了。鄱阳湖之战本来就是大明王朝建立的一个基础,当然也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事件。之前双方持续的对抗致使整个国家都是比较混乱的,而且也让当时各地频繁的起义活动更加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其次鄱阳湖之战也影响了朱元璋原有的势力,他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事前所未有的巨大果实,不仅仅让对手陈友谅最终死亡,而且他留下的大部分军舰和士兵也成为朱元璋的战利品,这样的胜利扩充了朱元璋的实力,同时也为他之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鄱阳湖之战不但没有影响到朱元璋的发展,反而让他如虎添翼,在之后的各种战争中具有了决定性的优势。而且最重要的是,鄱阳湖之战影响了之后南方的战场,朱元璋能够一举统一了整个国家,不



       如何展开对鄱阳湖之战的评价朱元璋这个人物是十分重要的。他虽然兵力比较少,而面对着对方强大并且十分精良的军队,朱元璋不但没有惧怕,反而更加冷静的分析对方的缺点和自己的作战方式,这是十分聪明的做法,他设计之后几乎完全掌握了所有的权力,然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再加上充分发挥了自己一方军队的特点,最终取得了鄱阳湖之战的胜利。

       其实历史上对于鄱阳湖之战的评价还是比较统一的,毕竟战争的过程和结果都客观的摆在那里,所以人们评价鄱阳湖之战时历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鄱阳湖之战双方兵力各多少,朱元璋为何能以少胜多
答: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利拿下江西、湖南、湖北,眼前形式对朱元璋来说一片大好。那鄱阳湖之战无疑是重要的转折点,在这场水战中,朱元璋的兵力远不如陈友谅。当时明军只有20万,而汉军有65万人,陈友谅兵力是朱元璋三倍之多,为何他还会吃败仗呢?陈友谅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在战略上出现...

鄱阳湖之战
答: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湖中,军粮殆尽,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是怎么以少胜多的?
答:这场水战可以说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水战之一,背景也颇为有趣。话说朱元璋前去解安丰之围,不料陈友谅趁机率军东进猛攻洪都,洪都是朱元璋的战略要地,他的义子已死守三个月,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朱元璋赶紧撤军,回到应天。但是大军却无法迅速撤回,所以万般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围魏救赵”,西进鄱阳...

助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鄱阳湖之战
答:大家都知道,现在打仗用的是飞机和大炮。但是,在没有飞机大炮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打仗的呢?大炮这种武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其实,在末年明朝初年的时候,古人就已经在用大炮打仗了,明朝的建立者在打“鄱阳湖水战”的时候就用到了大炮。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这次大战吧。> > 朱元璋击溃陈友谅的军队>...

灭吴之战,面对久攻不下的张士诚,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答:接下来,朱元璋赶往江西,在鄱阳湖之战中打败陈友谅,陈友谅身死,他的儿子陈理在半年后投降。陈汉已灭,朱元璋掉头向东,正式开启“灭吴”之战。其实,说朱元璋“灭吴”,并不准确,因为在公元1363到公元1364年这两年间,先后出现两个“吴王”。先是,张士诚自立为吴王,以平江(苏州)为都城。然后,...

鄱阳湖生死对决之战中,为何陈友谅还是败给了朱元璋呢?
答:对于这些起义军来说,虽然表面上很是为了对抗大元,但是私下里却各有各的想法,毕竟每个人都是喜欢权利的。那么究竟鹿死谁手,还是要看各路的势力。但是在鄱阳湖战争中,朱元璋却以少胜多,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最终才能一统天下,建立大明。那么当时,朱元璋的军队要远远少于陈友谅,为何朱元璋能取得胜利呢...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兵力是朱元璋三倍,为何还会惨败?
答:洪都守将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将军。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坚持数月,一直坚持到朱元璋保卫安丰成功后回到应天。(此时朱元璋观察到江水开始一天比一天少,进入枯水期)久攻洪都而不下,士兵多死伤,陈友谅军队已经缺衣少粮,疲惫不堪。朱元璋认为这正是消灭陈友谅的大好时机。七月初六,鄱阳湖大战正式开始。朱元...

朱元璋生平赢得最惨烈一仗是什么战役?死了三十多位爵爷
答: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好几次的危难时刻。今天要说的这一次,可说是朱元璋军事生涯最为凶险的一次之一,因为这次战役他赢得极为凶险,光是爵爷就死了三十多个。这便是决定了明朝建国的决定性一战:鄱阳湖之战。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围攻南昌...

鄱阳湖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鄱阳湖战江南
答:历史上著名的鄱阳湖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的?那么两军交战的教练是谁呢?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那么今天就拿这些问题来一一解答。元末社会动荡,农民起义如火如荼。1352年,郭子兴起义占领濠州。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广纳贤才,整顿军队,日益强大。1360年,陈友谅杀了...

鄱阳湖之战简介
答:鄱阳湖之战简介: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我们看来,可以同“三国周郎赤壁”的赤壁之战划等号。赤壁的熊熊战火,彻底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