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拔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名词解释 尚书台~

中国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始名尚书台,后称尚书省。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起来的。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

三国时,尚书台已正式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因为它威权升高,引起最高统治者的疑忌,所以最高统治者又开始剥夺它的权力。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魏明帝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于是在尚书台之外复有中书省,而原来作为皇帝侍从的侍中也逐渐成为参预机密的要职,尚书台不再有独占机枢的地位。东晋以后,录尚书之权渐分,有时以三四人并录尚书事。宋孝武帝孝建中,为防大臣威权过盛,遂省去录尚书之职,以后置废不常。

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除前凉、西凉遥奉江南正朔,不立尚书台外,其余政权均有尚书令、仆射、尚书等官职。北魏出自鲜卑族,有部落大人会议决事的制度,魏道武帝拓跋珪破后燕,皇始元年(396)始仿魏晋立尚书台,置三十六曹。东魏、北齐承袭北魏,而尚书之权较重。西魏时,宇文泰以大行台执政。

大行台的组织略同于尚书省,有仆射、尚书、丞、郎等职。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于开皇元辏?81)恢复了尚书省,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唐沿隋制,也是三省(尚书、门下、中书)并置,而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唐代后期,尚书省已有名无实。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辽、金有尚书省,与宋制略同。元代以后,尚书省遂废除。

尚书省之组织,至隋而定型,尚书皆以部为名,而郎官以司为名。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及吏部、主爵等24司。

1、贵和尚中:是指以和为贵,崇尚中庸。
2、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和为贵”、“贵和尚中”、“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精神。
“和”在古汉语中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就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和睦、融洽。例如:在儒家经典《论语·学而》中,孔子的弟子有子(春秋时期鲁国人)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释义: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的君王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小事只顾按和谐的方法去做,有时候也是行不通的。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在《孟子·公孙丑下》中,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开篇即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来解释。释义: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中国人历来崇尚和谐,把达到和谐状态视为国家政治的最高目标。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的精神内涵。
3、儒家的“中庸”思想: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它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做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的《论语·雍也》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释义: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人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扩展资料
贵和尚中的意义:
1、贵和尚中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还是主导方面的。
2、它使得中国人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这无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是有益的。
3、培养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它还教中国人为人处事力求中正适度,把握好分寸火候,防止因走极端而走向反面。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四家诗春秋三传尚书乐府赋比兴古诗十九首老庄风雅颂...
答: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尚书:儒家经典.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

古文尚书名词解释
答:古文尚书名词解释如下:《古文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收录了商周时期的经典文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政治、伦理、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古文尚书》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历史背景:《古文尚书》的编纂始于汉代,是由儒家学者根据先秦时期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纂而成。其...

佚书名词解释
答:佚书名词解释如下:1、特指古文《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据说是在西汉时期从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发现,因其内容古老而被称为“佚书”。这部书籍未被当时的学者广泛传播和注释,因此被称为“佚书”。后来,《尚书》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2...

历史散文的定义
答:3.历史散文和文化散文有什么区别 一、名词解释:历史散文: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有《国语》《战国策》,“...

尚书盘庚名词解释
答:尚书盘庚名词解释商朝第二十王。父为十七王祖丁。继兄十九王阳甲为王。商王朝至十一王仲丁时,内则王位争夺激烈,外则诸侯国叛离,国势逐渐衰微。盘庚继位后,王朝危机不仅未能缓和,反而加剧。盘庚乃效法先王,采取迁都办法,来改变局面。经选择,盘庚决定渡河迁殷(今河南安阳)。殷居黄河之北,洹水之滨...

尚书盘庚名词解释
答:尚书盘庚名词解释具体如下:盘又作般,见熹平石经及殷墟甲骨文。商王。名旬,祖丁之子,阳甲之弟。般庚是庙号。继阳甲即位,将王都自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迁都前后,曾对臣民训诰,即《尚书·盘庚》三篇。迁殷后,“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史记·...

名词解释四书五经
答: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名单:《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名词解释
答:四书五经的名词解释: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泛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

名词解释1离骚2九辩3神话4楚辞5风雅颂6赋比兴7《尚书》8《春秋》9《吕...
答: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4.楚辞:“楚辞...

历史名词解释
答:文字狱:1、名词,专指一类迫害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2、动词,指利用特权对异己进行构陷。3、形容词,形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无情专制。古代以满清的文字狱最为惨烈。近代以文革时期为极端。最近的例子有周远志被捕事件。满清南侵以来,对中原民族不但在军事上予以残酷杀戮,而且在经济上大肆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