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没有汽车、高铁的,古人是怎么出行的?

作者&投稿:凭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

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
1、第一次浪潮
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2、第二次浪潮
(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发达国家,大规模修建该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
3、第三次浪潮
(从90年代中期至今)在亚洲(韩国、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
4、第四次浪潮
超级高铁是新一代高铁技术贮备库,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几个国家正在研究。2015年4月17日,“日本超导磁悬浮列车创时速590公里新纪录”报道:日本山梨磁悬浮试验线今后将转为运营线路,作为磁悬浮中央新干线使用,最高运营速度定为每小时505公里。

未来发展前景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建设京沈、商合杭、京张、南昌至赣州等客运专线,建成以京沪、京广、京哈、东南沿海、陇海、青太、沪昆、沪汉蓉为主骨架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同时配套建成贵广、合福等高铁延伸线,形成触角丰富、路网通达、运力强大的中国高速铁路网络。
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铁路规划》,未来我国高铁将迎来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同时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断拓展海外市场,铁路工务工程领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速铁路

1、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3、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
4、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5、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
6、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7、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
8、2014年4月3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牵引电传动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
9、2014年,中国铁路新线投产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1.2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西部铁路建设掀起高潮,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62.3%。

扩展资料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国门
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
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
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古人不能像现在的我们一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现在有五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快速直达的高铁,穿梭云霄的飞机,若你相见思念的人,非常方便快捷,但是古代交通不便,出行方式处处受到限制,路上常有“落草为寇”的歹人。

因此,那时出远门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游子吟》中就有记载:“慈母手中线……意恐迟迟归”。

母亲一针一线的缝制儿子远行的衣服,密密麻麻都是对儿子的牵挂,唯恐儿子迟迟难归。

徒步迁徙人类是在第四时期出现的,标志着新纪元一些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着人类慢慢探索发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远古时代更甚,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进行迁徙活动。远古时期是人类最为落后的时代,吃的食物都是生的,迁徙只能靠徒步进行。

古籍《史记·周本纪》里迁徙就有详细的记载,讲述了周族部落迁徙的途径、原因等。如某处出现瘟疫,土匪横行,无法生存,人们就会举家迁移到别处。

“车”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统治者广修道路、大兴水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对各地区的控制,方便传达指令,也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汉代双辕车其实双辕车在汉代时期普及度并不高,只有官宦贵族能坐的起双辕车,平民百姓家有匹马那都算得上“小康”了。

在不少影片中都有展示,那些身份尊贵的都会乘车出行,甚至在大街上纵车行凶,然后男主或女主出场解围,这种剧情的影片比比皆是。出门是否乘坐双辕车就成了彰显身份的尊贵标识。

而根据史书记载,双辕车的车轮是由木头制成的,以当时的驯马技术安全度应该不高,再加上道路不像现在的水泥、柏油路,没有石子就已是万幸,所以乘车并不能使人处在舒服轻松的状态,人都颠的都够呛,这就叫花钱找罪受啊!

唐代牛马车

古代车的动力来源不仅仅是马匹还有牛车。牛车相对于马车来讲较廉价、更平稳,也因此更为普及,但这种普及也是一般老百姓享受不到的待遇。

牛一般行走缓慢而且平稳,车厢经过改良后空间更大,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葛优躺也没有问题。牛车对官宦贵族家的女眷而言是一种福音。

美中不足的是行进速度很慢,适合闲来无事,出门逛街或者去寺庙祈愿的女性同胞们使用,对于急性子的人来说,可谓是一种甜蜜的折磨。若急事在身的一般都选择坐马车或直接驾马。

这时候,人类驯化马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许多。

它不光在交通上起作用也成为了战场上必不可少的作战工具。

唐代自立国以来,以骑兵为核心步兵为辅助进行作战。

虽然步兵的规模相对之前有所提高,但骑兵的核心地位依然撼动不了。

唐代骑兵分为精锐的具装重骑兵和以弓箭为主的轻装弓骑兵。唐代与突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突厥的内部分裂的原因,主要还是有强大的骑兵团作为后盾。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骑兵团的支持,胜利不一定是属于我们。骑兵队在战场上有不容小觑的力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使大唐达到盛世的因素之一。

轿子的出现

宋代之前就出现了轿子,兴盛于两宋时期。

古籍《宋史》中曾记载轿子的外形:“正方,饰有黄、黑二等…前施帘,舁以长竿二…”。

大家都追求舒适与平稳的交通工具,乘轿就成了人人向往的出行方式,这也间接反映出宋代人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态度。北宋时期,有大臣启奏,认为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乘轿。不是我说,这大臣事真多!于是宋太祖立下规定“非品官不得乘暖轿”。

暖轿是指轿顶使用布蒙着,不露天,四周也用布围起来的封闭型轿子,又被称为“暗轿”。但这一规定也不能阻止人们追求安逸的脚步,阻止不了人们对轿子的热爱。

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解除了这一禁令,轿子也重新出现在大众眼前,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不过这种出行方式虽然舒服,但需依靠人力,摇摇晃晃的,况且没有那个财力,也养不起轿夫。

虽然宋高祖解除了禁令,但古代讲究尊卑有别,因此制定了更加严厉的等级制度,将轿子分为官轿(官宦人家坐的)、喜轿(新娘坐的)、民轿(百姓坐的)。

官轿的规格和抬轿人数都有限制。喜轿是传统婚礼上接新娘子去丈夫家的轿子。民轿则类似于现在的出租车,乘轿都是要收费的,大部分有钱人家会备有轿子,供自家人使用,一般是由两人抬的青布小轿,类似于现在的私家车。

这时候轿子已经成为古代人的主要出行工具,抬轿也成为了一门手艺活。轿夫在衙门里,多半都是子承父业。不要理所当然的以为抬轿这是花力气的简单活计。

在衙门里当轿夫有许多不可触知的禁忌,首先是起轿时不能大声讲话,全凭领轿的头头指挥,听他指令完成起轿和停轿的动作。轿头会用暗语告诉我们下一步怎么做,如上坡下坡时会拍拍轿杠,落轿后前面的轿夫要立即闪到一边并完成压轿的动作,方便官员出轿。

另外,为了防止当官的闻到异味,抬轿的轿夫不能吃大蒜,韭菜等有异味的东西,还不能大声吐痰,以免当官的听到会恶心。如此繁多的抬轿规矩,使乘轿者更安稳舒心,因此坐轿子也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

船舶的出现

交通工具到了水里就如同盲人掌灯,一点作用都没有。为了方便百姓在水上的交通运输,人们最开始使用的是独木舟和筏子,筏子分为竹筏和木筏,分别用竹竿子或树木干捆扎制成。

后来经过改良,有了人工划桨的木船,唐宋时代技艺更加成熟,李白的七绝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充分展现了当时船的行驶速度。

在明朝船舶可谓是名噪大噪,造船业在明代发展到顶峰时期,有民办的也有公办的。光是船只种类就有数千种,还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船艘-郑和宝船。

船只可谓是用途广泛:在日常出行上,方便了百姓们的货物运输,比陆地上用马车运输用时更少,速度更快,节省人力。在军事上,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就远落后于中国。

《郑和碑记》记载:“番王之不恭者,禽之;蛮寇之侵掠者,剿之。”

扬我国威,耀我明朝,在抵抗外族入侵方面,明朝水军力量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明朝水师称第二,那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结语

在封建社会环境下,普通的轿撵成了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甚至乘坐的轿子也被划成了等级,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并没有随着轿子的退出而消失。

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汽车陆续走进了普通人的家庭中,21世纪的轿车就相当于古代的轿子,把它当做了一种有钱、富贵的象征,刮起了攀比之风。是人类的攀比让原本的代步工具改头换面,许多人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车贷。

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代步工具的出现使人类发生了质的改变,象征着人类逐渐进入文明社会,是人类交流之间的桥梁,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况且我们现在所追求的轿车,大概在千百年之后,也会被后人所吐槽,成为他们的饭后之谈。

我们今天的交通方便快捷,是由古代一步一步演变而来,古时的交通工具率先改变了人类步行的方式。虽说古时交通较为落后,两地之间的百姓不能经常沟通交流,发展缓慢。

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种类也层出不穷,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属我国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

飞天不再是梦想,航空发展会带领着人类踏上探索宇宙的新征程;下海也不是无稽之谈,潜艇会带领着我们探索未知的海洋解答那一个个海洋生物的谜团。

我坚定地相信我们现在的交通发展不是巅峰时期,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未来只会更加美好,生活也会更加便捷。未来可能会发明出“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的任意门能带我们到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也可能会人手一个飞天蜻蜓带我们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未来的事情,谁又说的准呢?



商代人写字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答:这表明古人和我们一样,也有一定的审美标准和要求,追求美以及和美相关的事物是人类的共同向往与永恒目标,这个向往和目标具有超时空性,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解。商朝人的出行工具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方便与顺畅,他们没有汽车、高铁、轮船、飞机,连自行车都没有,大部分人出门基本靠步行,以牛车、马车等为代步...

古人出行基本都是骑马,最早是谁驯服的马?
答: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在吃住出行方面都非常方便,各种各样的餐厅,还有飞机、高铁、火车等不同的出行交通工具。那么在古代,可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最早时期都是步行,后来是牲畜代步,随着人们越来越聪慧。社会也逐渐在进步,于是他们将代步工具改为了马车轿撵,那么最早的马是有谁人来驯服的呢?牲畜与...

古人春节回家难 古代春运怎么办?
答:秦代“高铁”:硬木轨路“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忘修路。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就发现了大量车马坑。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
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这些发明都是许许多多劳动人民共同的智慧成果,不能准确地说是谁发明的。1、指南针 相传是在黄帝大战蚩尤时,用来辨认行军方向的工具。指南车事实上是一种机械的装置,指南车在行进时,仙人的手都指着同一方向。指南车的制作原理和指南针利用磁力指示...

意想不到!两千年前的古人出行也能坐古代版的出租车吗?
答:私家车、飞机、火车、高铁、轮船,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的太多了。而且私家车,想放多少吃的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坐火车、飞机等等,都有套餐可以吃,就算是起个小电车,路上也是看见好吃的就能停一下再去买。再想想古代,那马车一颠一颠得连喝口水都费劲。有人说现在各种APP各种设施都把我们惯坏了,当你...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他们是如何出远门旅行的?
答:我们现在的交通是十分便利的,无论你想要去到哪里,汽车,飞机,火车,高铁,轮船都可以供你选择。那么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是怎么出远门的呢?我国古代的每一朝代,在君王统一天下之后,针对于各个地方的管理,以及君王命令的传播速度或者边境大战需要传信使最快速度传回边境消息,所以古代统治者都会修建很多的...

古人都喜欢去哪儿秋游?
答:从北方朔漠到南方灵山秀水,无不有着古人的诗意和游兴。比如:一、扬州一直是热门景点,有诗为证:李白的《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写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

看古人的旅游比我们现代可有趣多了,你怎么看呢?
答:现在的我们有时候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景点通常会人山人海。我们追求诗和远方,但是旅行热也不是最近才火起来的。早在古代,旅行就成为了很多文人的休闲方式,可是在没有手机没有高铁飞机的时代,人们要是出去游玩一次,岂不是要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来准备,而古人的诗和远方...

古代人是如何去首都开会的?
答:现代要去外地很方便,有高铁有飞机,再次也可以选择汽车,但是在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的古时候,人们出行并没有那么方便,尤其是长途外出的情况更加不方便。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要去京城会选择怎样的出行方式?相比于现在来说,古时候的交通确实很不发达,古时候常见的交通出行方式就没有几种。至于说官员如何...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的批注是?
答: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在吃住出行方面都非常方便,各种各样的餐厅,还有飞机、高铁、火车等不同的出行交通工具。那么在古代,可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最早时期都是步行,后来是牲畜代步,随着人们越来越聪慧。社会也逐渐在进步,于是他们将代步工具改为了马车轿撵,那么最早的马是有谁人来驯服的呢?牲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