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语人都是在原谅自己的那一分钟

作者&投稿:尾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烦恼,家庭关系~

  其实像你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遇到,我就是一例子。我现在上大学了,高中以前都是走读,小时候很听话,但初中时很叛逆,经常跟妈妈吵架,我和妈妈都是急脾气,我一放学回到家就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喜欢埋怨,妈妈听见就十分不爽,于是我们就会吵,虽然有时妈妈做的确实不好,但我很多次都会事后后悔,觉得对妈妈太苛刻了,但我还是改不了那个臭脾气,还是经常和妈妈吵架。直到上高中,妈妈对我的好我才真正看清,这世上没人比她更爱我!虽然我们在一起还是会吵,但每次吵的时候我不会像以前那样口无遮拦地说话。因为我懂,她爱我。
  妈妈其实是很容易受伤的,如果自己的子女都不尊重自己、不懂自己,那她岂不会觉得自己活得很没意义?
  作为儿女,我们不能去完全改变母亲,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学会站在母亲的角度看问题,体会母亲的心,减少与母亲的冲突,总之就是学会爱自己的妈妈!爱她的一切,理解她,包容她,有什么事要平心静气地跟她说,不要觉得她烦,要多和她沟通,让她知道你对她的爱!让她知道她有一个好儿子,一个可以让她感受幸福的儿子。
  如果你不善口头表达,那就以书面的形式给妈妈写封信吧,告诉她,你爱她,把你对家庭和睦的渴望告诉她,相信你妈妈会感受到你的心的!
  真心希望你们一家人能生活幸福,希望我能帮到你!

家庭,是需要经营的,所以会遇到很多烦恼的琐事。作为家庭的经营者,最初要把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定位好,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当搞清楚以上两点后,就比较容易相处了。在处理家庭琐事时,要调整心态,不要去看重对与错,而是事情的结果,尊重长辈的意见,懂得换位思考,在时间允许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家庭活动,或组织家庭活动。只有融入到集体中,让大家都了解你,那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静思语》
第一篇《说时间》 现在就是最好时机
  [做人的开始]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时间成就一切]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时日莫空过]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为善竞争] 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蒙蔽的自由]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微无觉知。
  [时间如钻石]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生命在呼吸间]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补充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是否发挥了良能?]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行善要及时]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时间无法遮挡]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停滞不前,终无所得]  人都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前;纵使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充分利用生命]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不当睡中人]  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会在懈怠、睡眠中慢慢的堕落,良知良能也就这样睡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用毅力安排人生]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自我掌握时空]  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前脚走,后脚放]  人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今天该做的事。
  [不执着过去]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着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瞋怒、不甘心……。
  [守住当下]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谨守本分] 未来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有历练的强打者]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第二篇《点然我们的心灯》 如月•如镜•如水
  [心如明月]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也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用心观、用心听]  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境转心不转]  心如明镜。虽然外在景物不断转变,但镜面却不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若心随境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己。
  [镜子的良能]  镜子,是用来鉴照体影像的;但必须镜、物相离散,方能清澈映照。
  若物体点镜或尘封境面,即使景物在前,亦难清楚映照。
  [心如明镜]  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尘世懵懂,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
  [点燃心灯]  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远离人我是非]  人之“心思”如镜。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必须远离人我是非烦恼,此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保持开朗的心念]  人的心念意境,如能时常保持开朗清明,则展现于周遭环境,都将是美而善的。
  [人心似水]  人心要像水一样,看似绵软柔弱,却涵力源源,不能切断。
  [播下好种子]  人的心地就像一亩田,若没有播下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来。
  [天堂和地狱]  天堂和地狱,都是由心和行为所造作。我们不要怕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心正邪不侵]  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则常自在;心正邪不侵。
  [时时好心,时时好日]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心中时时保持正念,任何时间、方位都是吉祥的。
  [心志守持于道]  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则,即使透彻千经万纶,亦如空花水月,一事无成。
  [心无定性]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绯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散乱的心]  人心的散乱有两种: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是糊里糊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
  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多用心]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患得患失]  众生都有心病,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
  [心病难治]  身体的病较好治疗,怕的是心病;有了心病,行、住、坐、卧都不得安宁,浑身不得自在,甚而吃不下、睡不着……。
  [以佛心看人]  以佛心看人,周遭遍地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则处处都是狰狞的鬼影。
  [心无挂碍] 身若一无所有,则心一无挂碍——没有得失的牵绊、没有物质的积累,心灵自然没有挂碍。这是圣者安住的境界,也是学佛者所求的境界。
  [凡夫心]  所谓凡夫心,即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别心。
  [断贪]  凡夫就是喜欢追求神奇鬼怪,心才会乱。其实修心很简单,只要[断贪]——哪一个人心乱不是为了贪?
  [佛心清澈无碍]  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佛并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双脚,所差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真如自在;而凡夫心因有世界尘埃染着,看不清真实的面貌。佛心又像保险箱一样,保管贵重的东西不让它遗失;而凡夫心却如垃圾场,有害无益的东西积存一大堆,使自己痛苦不已。
  [有色彩的心]
  众生心即凡夫心,也就是有污染、有色彩的心,色彩抹净即佛性。

第三篇《关于慈悲》 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
  [宽容与悲悯]
  悲即是同情心。能互相宽谅、容忍,表现一分宽心、爱心,即是悲心。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宽容与悲悯一切众生的人生。
  [喜舍得欢喜]
  没有数字的代价,即为“无量”。
  不辞劳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
  付出劳力又服务得很欢喜,便叫做“喜舍”。
  [子乐拔苦]
  慈悲喜舍这四个字,分开而言:慈喜是予乐,是教富;而悲舍是拔苦,是济贫。
  [清净的大爱]
  慈就是爱,是清净的大爱。
  “无缘大慈”,是指没有污染的爱:他与我虽然非亲非故,而我却能爱他;爱得他快乐,我也没烦恼,这就是清净的大爱。
  [同体大悲]
  众生虽与我非亲非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忧在我的心;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这就是“同体大悲”。
  [以爱心仁德为体]
  佛陀讲慈悲,是以爱心仁德为体,以诚正和睦为用。
  [慈悲形象化]
  把慈悲形象化,付诸具体的行动。
  [慈眼视众生]
  要慈眼视众生,把无形化作有形,把理论化成行动。时时刻刻拿出一分“我们不去救他,谁去救他”的大慈大悲济助精神,能如此尘世亦可成为净土。
  [悲智双运]
  慈悲是救世的泉源,但无智不成大悲。有智慧才能发挥无穷的毅力与慈悲,此即佛法中的“悲智双运”。
  [真正的智慧]
  真正的妙法是:是智慧流露出来的方法;真正的慈悲是:以智慧的力量去推动济世志业的心愿。
  [一日菩萨]
  能救人的人就叫做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
  [化无形为有形]
  菩萨精神永远融入众生的精神。要让菩萨精神永远存在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理论,必须有实质的表现;慈悲与愿力是理论,服务众生的工作是实质的表现。我们要把无形的慈悲化为有形、坚固、永远的工作。
  
第四篇《开启“智慧”,播“善”种》 清净的莲华
  [心中的莲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自觉与自性]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与佛同等的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修持慈悲与智慧。
  [戒定慧]
  学佛必须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有情众生]
  有智慧的人,即是觉悟后的有情众生。
  [学佛要学定]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产生。人常为外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学佛即是要学定。“定”用现代语讲,就是庄严敬自强。
  [聪明与智慧]
  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
  [得失与舍得]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能舍就能得]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心境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不能“舍”的人就会有“失”,失去心境的安宁。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慧。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福慧双修]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双手万能]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二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
  [一念之间]
  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日日行善]
  心田多播善种,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枝杂草。土地不耕种,杂草必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只是举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尽本分,做好事]
  做好事并不是为了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没有分别心]
  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不偏不倚、不极端、不会爱得太过分,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或不投缘的人,则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

第五篇《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无染的爱
  [爱!最有价值]
  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幸福的人]
  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不要封闭自己]
  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去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自爱爱人]
  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在下的人。
  [爱人宽一寸]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
  [大智要若愚]
  倘能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就不会惹祸伤身。所以做人应该吃点亏,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柔和的心]
  把气氛的心境转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爱,如此,这个世界将日益完美。
  [人人皆不可施]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
  [人性的真善美]
  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过于“人有眷属,唯我独无”。因此,菩萨道行者说:“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应该把年老者当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年龄与自己相近者,就当作兄妹姐妹去敬爱他;年龄比较幼小的,则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这是人性中最高杰、最真、最善、最美的爱。
  [无烦恼的爱]
  爱,决不能夹杂着烦恼,因为有烦恼就会有污染。
  [爱,不要想回收]
  要培养一分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会有烦恼。
  [无所求的爱]
  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是那分无形、无染且无求的爱。
  [对子女要放心]
  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爱要浓淡合宜]
  清茶淡香,即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浓,则若得喝不下。世间的情爱也是如此。
  [不要沉迷爱欲]
  爱,在人心中常觉得奇缺,常觉得饥渴难饱足,像饿鬼一样。沉迷在爱欲中,将永远没办法满足。
  [谈长情,说大爱]
  要谈情,就必须谈长情——觉悟的情;
  要说爱,就必须就说大爱——解脱的爱。
  [大我的爱]
  佛陀鼓励我们要有大爱,要爱得透彻、爱得普遍,尽虚空遍法界,达到冲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体大我的爱。不要像泥泞一样,有色彩、湿黏黏的。
  [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拥有宗教思想的妇女,应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扩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每个人与你相处,都像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这样才能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之爱的真谛,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第六篇《谦虚、柔忍、争与和》 饱满的稻穗
  [饱满的稻穗]
  佛陀常警惕弟子:即使已达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
  [智慧人生]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诚意、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辩善恶邪正,能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无我]
  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若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尊重你、接受你。
  [尊重自己]
  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于缩小自己。
  [崁在对方的心上]
  缩小自己,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伤他,还要能崁在对方的心头上。
  [勇于担当]
  一粒细沙就扎到脚,一颗小石子就扎到心,面对事情当然就无法担当。
  [看淡自己]
  看淡自己最般若,看重自己是执着。
  [忘了]
  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以“我”的自私心理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跟着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养性中,造就健康、幸福的人生。
  [不能低头的人]
  不能低头的人,是因为一再回顾过去的成就。
  [爱中有忍]
  爱是人间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受人欢迎的人]
  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合宜得体。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
  [忍耐和付出]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为修养原是个人应有的行为。
  [哪个人不苦?]
  人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说苦是因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世界堪忍]
  娑婆世界又译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经得起磨练、能忍耐,才有办法在世间自在地生存。
  [忍而无忍]
  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够忍而无忍,才会觉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宽柔待人]
  做事,一定要秉持“诚”与“正”的原则;而待人,则要用“宽”与“柔”的态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形态,宽大的心胸来容纳任何人。
  [真正的圣人]
  真正的圣人,既强又柔。他的强是柔中事刚,刚中带柔;柔能调服众生,刚能坚强已志。
  [常行慈忍]
  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争是一个不安的字]
  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一旦争的对像从自我投射到别人身上时,争就成为一个很不安的字,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伤害的因子]
  竞争蕴藏了伤害的因子。只要有竞争,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别、得失之念头、取舍之难,世事也就不得安宁了。
  [没有真正的赢家]
  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争了就乱了,乱了就犯错,犯错就容易失败。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心胸狭窄,处处障碍]
  人们往往就是太执着,而有分别心。是你、是我,划分得清清楚楚,以致对自己所爱的拼命去争、去求、去嫉妒,因为心胸狭窄,所以处处都是障碍。
  [真正有功夫的人]
  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
  [不争面子]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培养来的才是真的。
  [人事皆安]
  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与事争、如能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人事皆无争,则世界亦安。
  [一字和]
  能一字“和”,则无往不利,无事不成。
  [和则是非不生]
  人能“和”,则是非不生。出世之事业能永垂不朽,亦源自一字“和”。

第七篇《“逆境”、“是非”观》 “无明草”与“增上缘”
  [持宽临逆]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
  [人生的灯塔]
  世间事要做得圆融并不容易,没有历经逆境的事,不值得作为我们人生的灯塔。
  [逆增上缘]
  逆境在佛教中称为“逆增上缘”,碰到逆境时,应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
  [人事考验]
  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一种考验。就像一支剑要有磨刀石来磨,剑才会利;一块璞玉要有精石来磨,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静心]
  修行一定要经得起磨练,将混乱的心磨练成静心,使自己在动的境界中不动心。
  [永恒的功课]
  修行,是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永恒不已的功课。就如做事,亦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练。
  [不要轻易被伤害]
  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
  [摒除已见]
  人常因于已见。知音就是真理,不是知音就变成是非。
  [看清自我]
  人最难看得见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张头目发睛向外看,对别人秤斤论两、说长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如能跳脱开来,把自己也当成观看的对象,事理才真能看得清、分得明。
  [无碍]
  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爱人;对人有疑念,就无法原谅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相信人。
  [相信别人]
  多一分对他人的疑虑,就少一分对自己的信心;否定世间的一切,自己的信念也将随之消失。
  [宝贵的一课]
  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嫌弃当反省,错误作经验——任何批评,都是宝贵的一课。
  [感恩对方]
  别人骂我、不谅解我、毁谤我,反而应生起一分感恩心,感恩对方给自己修行的境界。
  [纯正的心]
  纯正的心不怕别人毁谤,只要做得正、做得诚,别人的毁谤反而更能升华自己的人格。
  [善解是非]
  非来变为是,恶来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则无是非。听到任何是非,要视为修行之增上缘,万万不可堆积在心中长无明草。
  [去除习气]
  假如每个人都能把我慢、我执、无明去除,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产生是非!
  [活的大藏经]
  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事当是非。前者能将种种不顺心的行为转化为重组自我的利器,后者只会让你觉得人生很痛苦。其实,每天的琐碎事务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经。

第八篇《自“贪欲”说起》 烦恼菩提
  [去贪瞋痴]
  世间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内外、事理不能调和,皆源自“贪、瞋、痴”。有此三念,故争长论短,永无休止。
  [有得必有失]
  欲深无底,贪无止尽。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会有失的痛苦。
  [填不平的洞]
  世间的海可以填平,但是人的鼻下横——小小一个嘴巴,却永远填不满。
  [多求多变]
  多求也多变,多变也多生,多生也多灭。生生灭灭,日日年年。
  [少欲少烦恼]
  同样是过一辈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气力,才能满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烦恼,便能安稳的终此一生。
  [去贪就简]
  去贪就简,可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以理性克制欲心]
  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理性如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烦恼由心起]
  所谓的烦恼,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质作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来分别。人若不知足,就永远处在烦恼中。
  [苦恼凡夫]
  人生的苦恼不分贫富贵贱皆有之。
  [不知足烦恼多]
  芸芸众生,本来可以相处自在,过着和乐、安定的生活。但因“心无厌足”,为了多求,难免心起烦恼,增长恶业。
  [有求是烦恼]
  人都是求“有”,什么叫“有”呢?有就是烦恼。
  [别怕病痛]
  不要把病痛看得太严重,心有烦恼,则无法解脱。
  [视痛为劫]
  痛有两个词:一个是痛快,另一个是痛苦。而对痛苦时,要“痛快”,也就是视“痛”为“劫”。“痛”去“劫”消,则病痛反能带来“劫后归来”之快。
  [重生]
  死掉过去的烦恼心,生出今日脱脱境界。
  [学习平常心]
  要学得“平常心”。一个人若有平常心,则无论遇到任何环境及挫折,都能真正安然自在。了解世间的形象本就如此,自然不会害怕惶恐或忧愁苦恼。
  [不要将人事当是非]
  心如要常常保持快乐,就不要把人与事当成是非。有些人常常起烦恼——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的接受。
  [扩大心胸]
  把心胸放开,自然就可断除烦恼。为何人会有烦恼?是因为心胸狭窄,容纳不了不喜欢或是比自己能干的人。
  [少发脾气]
  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自己起烦恼,对外困扰他人。
  [转烦恼为智慧]
  透过恼转成智慧,这个烦恼才有意义。
  [人生如一本书]
  将所有的病苦、困难或烦恼,当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当作是人生另一种“再充电”。每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每页纸;而每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烦恼,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或一个警语。
  [尘境皆无性]
  禅门中有一则公案,说明凡事担心、害怕,是痴执的表现。
  有一位禅师在打坐时,忽然出现一个境界——看见一个没有头的人,禅师当下说道:
  “无头,头不痛”,说罢境界随即消失。过了一会儿,又出现一个没有身体,只有头和四肢的形相,禅师言:“无腹无心,不饿也不忧”,随后境界又消失了。没多久,又出现一个没有脚的形相,禅师言:“无足不乱跑”,言罢境界全部消失。禅师因而悟到——“尘境皆无性”。
  [烦恼即菩提]

如何才能彻底原谅一个曾经伤害自己的人?
答:原谅并不代表抹除。多多少少还是会留下阴影的,如果可以面对并且不是原则问题,可以试着原谅,当然也要看这个人是否值得原谅,性本善无意过错那就没事,面对一个曾经伤害过你的朋友,在他向你道歉的时候,我认为,不应该...

一个人的心情,我不是原谅你,我只是放过我自己
答:、所谓原谅只是太爱了而已,不舍罢了 、人们总说吃亏是福,但你假装知足的样子真的一点也不幸福 、不爱你的人,只有放手。对的人会在日后遇见 、你连将我留言展示出来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说明,其实你们心里对自己的坏,一清二楚! 、我...

如何原谅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
答:原谅并不代表抹除。多多少少还是会留下阴影的,如果可以面对并且不是原则问题,可以试着原谅,当然也要看这个人是否值得原谅,性本善无意过错那就没事,面对一个曾经伤害过你的朋友,在他向你道歉的时候,我认为,不应该...

爱情心情说说短语:爱情原本就是一个笑话,笑死了别人,笑痛了自
答:1、越是爱的深,越是伤的深,你会是那个受伤害的人吗? 2、在原谅与绝望之间游荡,唯一的感觉是伤、伤、伤! 3、看着你,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现在的我好心痛。 4、只希望时间能够倒带,停留在那个夏天,那个路口,那个我们相爱的画面。

关于犯错后请人原谅的诗句
答:崔凯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除蠢人外,谁也不想坚持错误。 谚语说,重新考虑最好。 犯错名言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我宁愿和柏拉图一起犯错误,也不愿和这些人(毕达哥拉斯信徒)一起正确地思想。 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虚弱者无力承受他们在书中读...

明明很生气,但别人稍一道歉就原谅人家了。这是什么性格问题?
答:2.所以我感觉就是两种原因,首先的话可能是对方比较心软,做事情那些都是比较优柔寡断的,就是害怕自己会让因为自己的一些决定而导致自己失去朋友,或者是不忍心别人一直遭受在一个不被人理解或者是不被人原谅的一个状态,那...

如何做一个快乐男人?
答:在我们修订对事物观点的同时,别人也会随着我们的新期望作出反应。 【原谅自己】 原谅别人不容易,原谅自己更难。很多人一辈子都为一些自以为是的缺点,在心理与肉体上惩罚自己。有些人饮食过量,有些人故意挨饿,有些人喝酒喝得人事不省,...

婚姻中,女人会那么容易原谅对方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么多人在一起很孤独,不是因为爱。不管是什么样的选择,只要你不后悔,这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即使这件事被原谅,对方也不可能认为它从未发生过,或多或少会在对方心中留下伤疤。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哦。

为什么原谅一个人后内心会更加难受?
答:原谅并不代表抹除。多多少少还是会留下阴影的,如果可以面对并且不是原则问题,可以试着原谅,当然也要看这个人是否值得原谅,性本善无意过错那就没事,面对一个曾经伤害过你的朋友,在他向你道歉的时候,我认为,不应该...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这句话出自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答:她猛然叫道:“还是那样的好,初次瞧见,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你外面的东西。你若是混在那里长久了,你怎么分得清,哪一部份是他们,哪一部分是你自己?”柳原默然,隔了一会方道:“也许你是对的。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