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的钢铁市场价格走向分析以及报告!

作者&投稿:表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钢铁下半年还会涨价吗~

在这之前,钢铁价格受供需双方变动的影响,呈现大跌小涨的态势。废铁价格与钢铁价格关联度很强,当前废铁每吨1800元至2200元,每斤在0.8元至1.10元;2015年将会在每吨2000元至2300元,每斤在0.95元至1.15元。但是,全国废铁价格差别很大时,也有可能超出这一个范围。

受到美国经济危机影响最近全球经济情况都不太好,中国也受到影响,房价下跌股市下跌。

一、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I临较大的困难
我国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峰值12.7%后,已出现设备投资过度导致的周期性调整,经济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回落,但2007年实际经济增长仍大大超过10%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为此,2007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的经济调控目标,实行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控制经济增长过快和物价上涨过快取得了积极成效,再加上08年初以来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和奥运会期间部分地区限产限行,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总水平不断回落,二季度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已回落到10.1%,接近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根据这一经济发展态势,中央年中把宏观调控目标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随着08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际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走低,我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受挫,工业生产增速逐月走低,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物价涨幅也不断回落,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迅速恶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困难明显增加。首先,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一向比较紧张的电力和运输在10月和11月份都出现了负增长。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明显减弱,出口在11月份出现负增长,稳定外部需求难度很大。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也在减弱。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财富效应减弱,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减缓。就业形势严峻,财政减收因素增多。其次,企业效益下滑和产能过剩矛盾突显,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由出口企业向其它企业蔓延,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蔓延,由消费品生产企业向生产资料生产企业蔓延。所有行业利润增速全面下跌。第三,金融领域存在较大风险。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会拖累银行业,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不振,短期外汇资金大规模跨境流动风险加大。第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较多,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的效应,农产品价格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问题日益突出。粮食连续五年丰收和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后又再次出现卖粮难和猪肉价格下跌的问题,稳定粮食生产和保持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发展困难较大。农民工就业困难,务工收入受到影响,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较大。

二、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影响我国外部需求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世界经济将在09年陷入衰退。按照2008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较为乐观的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至2.2%,低于世界经济增长3%即为衰退的标准值,美国、欧元区、日本三大经济体分别负增长0.7%、0.5%和0.2%。世界贸易量增长将放缓至2.1%。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态势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还在继续向纵深发展,基于1.5万亿美元的房地产次级贷款的信用泡沫,创造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MBS)、超万亿的债券抵押凭证的所谓结构化产品(CDO)、近64万亿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CDS)。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伴随的价格泡沫,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值泡沫。参与这些金融产品交易的全球金融机构损失惨重,金融领域出现系统性风险,美、日、欧等各国已注入约4万亿美元资金救助银行系统。金融危机下一步会向信用卡、汽车消费贷款等金融流域蔓延。二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在扩散和发展,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缩水,商业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使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失去金融支持。三是历经两年调整的美国房地产业仍然难以判断何时见底,而英国、西班牙、爱尔兰、法国等欧洲国家房地产市场正在步美国后尘,世界经济进入房地产调整的周期。按照欧美房地产兴衰周期平均长度为18年左右来判断,这一周期调整还将经历较长时间。四是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在世界信息技术产业进入技术成熟期后,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已开始减弱,目前尚看不到世界上技术进步或生产组织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可能。世界经济可能进入5060年以重大技术创新为标志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下行阶段。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业已形成出口导向的产业体系,目前,在30个制造业中,出口依存度高于20%的行业有13个。2009年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并将持续较长时间的低迷,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会进一步加深,我国出口会全面放缓,相关出口产业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导致大量失业。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会出现零增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下拉影响比2008年更加严重。

三、我国出台的扩张性政策对稳定内需将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2008年9月份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和我国经济下降过快局面,中央迅速对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做出调整,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些措施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利于促进就业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就业,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我们利用经济模型,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进行定量分析:1、实施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减税1200亿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300亿元,可使2009年经济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对宏观经济其他指标也都有促进作用。2009年中央增加投资4300亿元,可使2009年经济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3、2009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相当于增加农民收入1000亿元;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约1000亿元;增加居民收入2000亿元,几项合计将使09年经济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4、根据模型测算分析,如果不采取扩大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增值税转型、降低行政性收费、提高居民收入等政策, 09年经济增长可能仅为5%左右,比08年回落3.6个百分点左右。采取上述措施后,能够使09年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可避免经济在短期内出现过快下滑。考虑到企业利润下降、投资者信心不足等问题,模型可能高估了增值税转型和降低行政性收费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如果增值税转型和降低行政性收费所减少的企业负担不能全部用于企业投资,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约为7.5%左右,保经济增长8%的任务非常艰巨。

四、2009年仍是经济周期性下降的调整时期
从判断经济景气的先行指数看,2008年经济景气加速下行,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致合成指数到2008年11月份已连续13个月回落。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从2006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23个月小幅回落。先行指数一般领先经济增长7个月,先行指数的走势表明,在外部需求不断收缩和内部自主性需求增长乏力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经济景气在未来7个月内将继续保持趋势性下滑态势。从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看,尽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扩大政府投资并带动和引导社会投资,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也能增加消费。但政府投资从项目立项、论证、资金配套落实、施工到最终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在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也难以见效,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难有大的起色。总的看,09年上半年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困难的阶段,随着库存周期调整逐步到位和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下半年经济会止跌回稳,但由于外需低迷,大部分企业产能过剩,我国仍处于经济周期调整的下行阶段。全年经济增长将在8%左右,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企业自发投资动力不足,特别是占我国投资规模20%的房地产业投资意愿减弱。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下降,中高阶层居民的消费难有大的起色。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甚至有可能出现下降,国内粮食、肉禽产量增加,价格涨幅出现下降,价格翘尾因素从2008年的3.4个百分点明显减弱到2009年的负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升幅将在0左右。当前,无论国际经济还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由上升期进入下行期的关键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还会下降,经济调整将持续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必须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力度、节奏和重点,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目标,着力巩固和稳定外部需求,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努力扩大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促进增加房地产、汽车、家电、纺织等产品消费的政策,以便加快消化过剩产能,带动社会投资,“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把实际经济增长维持在8%左右,不使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偏离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过多,以保持就业稳步增长。同时,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教育、医疗、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逐步把出口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内需导向的产业结构。

四、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上升原因分析 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高位上行的主要动力是全球钢材资源偏紧,亚洲市场新兴国家钢材需求旺盛;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等都是构成国际钢材价格走高的重要因素。 1、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速,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强劲,拉动钢材需求增长。今年以来,受美国经济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中东地区、东南亚、独联体和南美洲以及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仍呈较快发展态势,拉动钢铁需求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率为4.1%,比前期预测提高0.4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上调至1.3%,提高0.5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从1.4%上调至1.7%;日本增长率也上调0.1个百分点至1.5%。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今明两年增速分别为6.9%和6.7%。此外,石油价格暴涨推动了石油输出国、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预计今年经济增长6.2%,是全球唯一高于上年经济增长率的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上调,说明全球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拉动钢材需求增长。 2、全球钢材需求旺盛,资源供应偏紧。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8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2.79亿吨,比2007年增长6.8%,扣除中国后表观消费增长4.4%。1-6月份全球粗钢产量增长5.7%,扣除中国后产量仅增长3.5%。从供需增长速率看,全球粗钢生产增速低于需求(表观消费量)增长约1个百分点,国际市场钢材资源相对偏紧。 全球钢铁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强劲需求的拉动,而发达国家钢铁消费基本保持在上年水平。独联体、亚洲、非洲预计钢材消费增长在8.7-9.5%之间,分别高于全球粗钢表观消费增速1.9-2.7个百分点。预计2008年全球粗钢产量超过14亿吨,增长5%左右。 3、国际市场高成本推动全球钢材价格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美元大幅度贬值,对全球通货膨胀带来巨大压力。美元汇率由年初5.25%下调到目前2%,从而影响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升值,使美元计价的出口产品换汇成本大幅度升高,推动了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如石油、煤炭、铁矿石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世界原油价格从年初上涨,到7月11日最高达到147美元/桶;国际铁矿石在2007年价格基础上,巴西矿上涨65-71%,澳大利亚矿涨幅高达79.88%和96.5%;煤炭价格也大幅上涨,焦煤价格由每吨98美元涨至300美元,涨幅近两倍;国际废钢价格暴涨,废钢价格指数6月末比年初上涨106.2%,同比上涨115.5%。美元贬值、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国际钢铁生产成本高涨,带动全球钢材价格高位攀升。

受国际钢材价格暴涨,原燃料成本大幅上升,以及国内钢铁生产增速减缓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持续上扬,1—5月份钢材价格同比上涨43%。展望下半年,支撑市场强势运行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虽然市场将出现季节性调整,但是回落幅度有限。 一、宏观经济运行由热趋稳 2008年以来,受外部需求减弱和国内冰雪灾害等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高位趋稳并适度放缓。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在2007年9月至12月亮起趋热的“黄灯”后,从今年初开始,连续四个月亮起“绿灯”,显示我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有所下降。 尽管目前国际经济运行及汶川大地震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及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基本面因素并未发生改变,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将延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国内外知名机构仍然看好中国经济,普遍预测2008年GDP增长9.3—10.5%。 二、以炼焦煤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 2008年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推高了钢铁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铁矿石协议价格上涨65—71%,焦煤上涨200%,仅此两项,钢材成本增加超过200美元/吨。日本铁钢联盟表示,日本国内钢铁厂今年增加成本约3兆日元。据中钢协统计,由于原燃料价格上涨,推动钢铁生产成本明显增加,2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炼钢生铁成本同比上升47.87%。 应当看到,钢铁企业生产成本上涨趋势不仅贯穿上半年,而且下半年成本压力依然十分沉重。 2002年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出现的快速上升势头,极大地拉动了全球能源、矿产、金属等资源类产品的市场需求,这是资源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扬的根本原因。国际市场流动性过剩以及美元贬值,则进一步推高了资源产品的价格上升幅度。 由于资源价格偏低是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重要诱因,资源价格改革呼声日益高涨。资源价格改革方向是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及时反映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央行《2008年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未来宜合理兼顾控制通货膨胀和资源价格改革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资源产品价格的长期上涨将是必然的趋势。 下半年,在钢铁生产原料中,煤炭,尤其是焦煤将是原材料涨价的急先锋。据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调查,全国16家主要炼焦煤生产企业合计炼焦原煤生产能力,2008年净增量在1800万吨/年左右,比2007年减少400万吨,增幅趋缓。山西省大力控制地方煤矿增产,而其它炼焦煤生产省区炼焦煤资源趋于枯竭,因而炼焦煤的供应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刺激下,国内焦煤、焦炭仍有较大上涨空间。预计下半年焦炭价格可能突破3000元/吨。 与之相比,铁矿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从今年铁矿石增量平衡分析,1-4月国内铁矿石原矿23539.72万吨,增产4767.15万吨,约折合1165万吨生铁,占同期生铁增产量的96%。因此1-4月进口矿同比增加2019万吨,明显超过实际需求量,使得港口库存达到7922万吨(5月15日),远远超出合理库存水平。为此,国家有关部委下发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港口铁矿石积压和堵港问题。 初步估算,如果将港存量压缩2000万吨,将对下半年铁矿石市场产生较大压力,这将成为抑制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海运费再次刷新历史高点以及印度铁矿石出口征收15%关税等因素,进口矿到岸价格仍将居高不下,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有力支撑。综合分析,下半年铁矿石价格可能保持高位盘整格局。 三、国内外市场价格差扩大,刺激钢材出口反弹 3、4月份钢材出口分别达到416万吨、478万吨,连续两个月出现反弹,预计5月份出口突破500万吨。钢材出口数量再次引起各方面关注。 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涨幅远远超过国内市场,截止5月底,国际市场比年初上涨52.4%,国内涨幅为27.7%,国际市场大多数品种价格比国内价格高出200美元以上(见下表),再度拉开了国内外价格差距。目前中国热轧卷出口价格(FOB)980美元/吨、螺纹钢970美元/吨,出口价格高于国内市场价格,调动了钢厂出口积极性,据了解,二季度以来,钢厂出口数量迅速增长。 面对钢材出口反弹形势,关于提高出口关税的争论日渐升温。笔者认为,是否提高出口关税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国内钢材价格是否继续大涨,如热轧卷涨至6500元/吨;二是钢材出口数量是否向600万吨水平靠拢。如果市场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进一步提高关税可能性就非常大。 预计下半年月度钢材出口水平450—550万吨,如果进一步提高出口关税,出口可保持在下限水平,否则将达到上限水平。预计全年钢材(坯)出口5600万吨,比上年减少1313万吨,下降19%。 图1 钢材价格指数与钢材出口走势图 四、钢铁生产水平波动较大 4月份粗钢日产水平达到148.93万吨,同比增长10.2%,相当于年产5.45亿吨。据了解,在奥运会期间,首钢北京地区月产量由40万吨下降到20万吨,京津冀地区排放不达标的小钢厂可能减产、停产,三季度钢铁生产因此有所下滑,可能在140万吨以下,其中长材、带钢等品种受到影响最大,市场可能出现供应瓶颈现象。四季度生产将恢复正常,并且随着鞍钢、首钢、邯钢等新建项目投产,日产水平超过4月份水平(见图2)。全年预计粗钢产量接近5.4亿吨。 图2 粗钢日产水平对比图 注:2008年5月份以后日产水平为预测值 五、下半年钢材价格深幅回落可能性不大 2008年1—5月,国内钢材价格平均上涨43%,绝大多数品种创出历史新高。面对巨大涨幅,市场恐高心态浓厚,担心下半年重现2005年暴跌43%的走势。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下半年出现大跌的可能性较小。 1、在全球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钢材不可能逆市大跌。原油、粮食、铁矿石等初级商品暴涨推动了全球通胀,也由此推动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消除通货膨胀绝非一日之功,除非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钢材需求迅速萎缩,否则国际钢材价格不会出现暴跌。 2、钢铁生产增速减缓,减轻了供应压力 产量高速增长是2005年钢材价格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2005年二季度以后,粗钢产量增长呈井喷式增长,4月份增速达41.22%,虽然逐月放缓,但是12月仍然达到20.76%。而2008年钢铁生产增速大大低于2005年(见图3),有效缓解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图3 粗钢产量增长率对比图 注:2008年5月份以后为预测值 3、下游用钢行业仍有较强消化能力 据测算,由于钢材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用钢行业将增加成本6000亿元以上,市场普遍担心下游用钢行业难以承受成本上涨压力,从而导致钢材需求下降。但是,不论是利润增长情况,还是与2005年盈利状况相比,目前用钢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消化能力。 2008年以来,由于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依然旺盛,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建筑业等用钢行业均呈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1—2月,上述六大用钢行业主营业务、利润双双快速增长,其中利润增速为32.84—59.31%,超过了主营业务增长速度,而钢铁工业利润增速仅12.13%(见图4),大大低于用钢行业利润增速,钢铁行业并未因钢材价格大幅上涨获得丰厚利润,这说明所谓的“钢材炒作”或“钢材价格泡沫”之说是站不住脚的。 图4 主要用钢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长情况 与2005年相比,可以看出,除个别行业外,2008年1—2月销售利润率均大大高于2005年同期水平(见图5)。 图5 主要用钢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对比图 这些数据表明,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并未对用钢行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用钢行业承受钢材价格上涨能力并非想象的弱不禁风,均具备消化或转移钢材价格上涨的能力。就下半年而言,因钢材价格上涨导致钢材需求萎缩的可能性不大。 三季度是钢材消费淡季,从历史情况看,国际钢材价格在三季度回落可能性较大,但是下调空间有限,这将带动国内钢材价格有所下调。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下半年国内钢材不具备大幅下跌的条件,回落的幅度不会太大,估计为5—10%。 上一篇:今年1季度我国钢材出口量跌价扬

从PSET四个方面分析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现状
答:1.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严重下滑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的双重影响,中国国内钢铁市场需求 下滑严重。国内粗钢表观消费从2008 年8 月份开始进入了负增长阶段。2008 年上半年,中 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6.3%,下半年转为下降9.2%,第4 季度为下降13.02%。展望2009 年,中国国内...

钢铁行业龙头股有哪些呢?
答:。3.中信特钢(000708):钢铁龙头,但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钢铁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环境保护和价格高位运行的原材料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国际贸易摩擦演变成全球贸易战后,制造业深受影响,导致钢材出口国际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以致在下半年,钢铁市场行情出现波动。

对“中钢协”在与三大铁矿石巨头谈判中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
答:目前“中钢协”所代表的只是中国的一小部分的用铁矿用户(虽然是一部分的大的企业的),但是中国的用矿有很多的小企业,.(他们虽然做为个体的用量是小的,但因为这些个数的数量庞大).所以在谈判因为“中钢协”不把这些这企业也抱团了.三大铁矿石巨头在对中国的方针是分而治之,他们除了不睬"中钢协"的...

明后两年钢铁价格趋势
答:2008年以来,上述原材料现货价格普遍“高台跳水”,跌幅均超过30%。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2009年内钢铁冶炼材料价格将会出现强劲上涨,重新回到以前的高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冶炼材料价格不再环比跌落,保持现有价位,2009年中国的整体钢材生产成本也会显著低于上年水平,供大于求形势下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会迫使钢材销售...

为什么钢铁股不涨反跌
答:攀钢钢钒1月份公告称,由于钢铁产品产量未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四季度又受钢材市场价格降幅远大于钢铁产品成本降幅影响,公司利润大幅下滑,加之年末对钢铁产品及其原料计提了减值准备,公司预计2008年净利润将亏损约43000万元。另外几家预亏的企业如广钢股份、韶钢松山等在公告中也有相似意思的表示。与此同时,...

钢材行情预测
答: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向上走势。业内专家认为,2008年市场行情仍有望延续上行趋势。国际市场需求拉动出口 国际钢协在10月份出炉的最新预测显示,2007年全球钢铁需求量估计约达12亿吨,增幅为6.8%。2008年需求量预期仍可保持6.8%左右的增幅。2007年前三个季度...

请问目前市场钢材多少钱一吨。
答:4200元。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5月10日-5月14日)国内市场八个品种价格及指数显示:全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17481,比上周上升1897;长材价格指数为17956,比上周上升1969;板材价格指数为17507,比上周上升1835。 此外,据数据显示,2021年第20周国内部分地区钢铁原燃料及钢材产品计17类43个规格(品种)的价格...

08年钢铁行业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答:虽然市场价格从7 月下旬开始止跌回升,但部分公司,特别是龙头公司三季度的产品价格均比二季度有所下降,所以三季度经营业绩环比下滑符合实际。由于大多数钢铁类公司已经大幅上调了四季度的出厂价格,我们预计四季度钢铁类公司的盈利能力将环比提升。其次基于2008 年钢材价格仍将上涨的预测,2008年的盈利能力仍...

钢材最高价格是哪一年
答:在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背景下,2008年,钢铁价格在上半年表现相当火热,很多钢铁价格涨幅都达到30%以上,最高峰时期,部分钢材产品价格甚至达到6100元以上每吨,这个价格也创钢铁价格历史的最高峰,因此2008年是钢材价格最高的一年。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的一定形状、尺寸和...

2008年11月钢铁还会降价吗?
答:会,因为房价还在降,钢铁需求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