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新月时间和满月时间分别是什么日期

作者&投稿:胥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月和满月的日期~

阴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中国的阴历,又称农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都是阴历的节日。不过,若是问起阴历的规则,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数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细节的概念如闰月对大多数人则不甚了解了。本人经过一番查找与阅读,终于对阴历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几条规则:

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时刻的计算以北京时间为准。现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此条规则用以区分中国阴历和其他类似阴历如日本阴历。
一天始自夜里零时。尽管旧时的子时相当于现今的23时至1时,但是子时的上四刻属于前一天,下四刻才属于新的一天,所以和现今一天始自零时的定义是一致的。
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每年的冬至总是出现在这年的阴历十一月中。
从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中,下称其间,如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其间要加入一个闰月。需要加入闰月时,其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其间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其间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即格里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新月是在每月的初一,满月则在每月的15日。

新月是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

天文现象中月亮由小逐渐变满,变圆就是满月,一般在每月的15日,但是12月12日的月值得观看,因为是“近地点高潮”;而民间风俗,婴儿出生一个月置办满月酒,新年结婚一个月等都是为了取一个好兆头。

扩展资料:

满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若此时为正对面,即发生月食。满月的日周运动,和春秋、冬夏相反的太阳的日周运动几乎一样。

日没时升起,在午夜时位于南中,在日出时沉没。夏季的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看见其从东南方向升起,低平的位置横穿南方的夜空。冬季的时候偏北,南中时分的满月在夜空的较高位置。春分・秋分时候从正东附近升起,在正西附近落下。

在阴阳历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为满月。因此在农历中将十五日称为“望月”。

满月经常成为鉴赏的对象,自古就有赏月活动。特别是秋季的满月非常美丽,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中秋节”,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都有特别的赏月活动。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月



简单的说
月相就是月亮的各种形状
它的变化是由于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
然后
你只要记住六个字就可以了:上西天
下东天
每月初一
新月
太阳月亮同升同落
月亮彻夜不见
初七初八
上弦月
就是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西弯的
十五,十六
满月
太阳月亮此起彼落
月亮彻夜可见
二二,二三
下弦月
就是下半夜在东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东弯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因此,在太阳光照耀下,月球永远分为光明半球和黑暗半球。但是在地球上看来,月球有时光明部分较多,有时黑暗部分较多;有时光明部分在扩大,有时黑暗部分在扩大。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
月相的不同,与观测月球的方向有关系。如果在月球背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黑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新月;反之,如果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月相的变化,就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当新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这叫做日月相合,又叫做“朔”。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这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所以月相的变化,又可叫做朔望变化。
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天是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亮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变黑了,朔又来临。
新月和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都是周期性出现的,由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的时间,就是月相变化周期,时间约29天半。这个周期叫做朔望周期,农历就是根据朔望周期定为一个月的,这种月又叫做朔望月。

新月是在每月的初一,满月则在每月的15日。
新月是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
天文现象中月亮由小逐渐变满,变圆就是满月,一般在每月的15日,但是12月12日的月值得观看,因为是“近地点高潮”;而民间风俗,婴儿出生一个月置办满月酒,新年结婚一个月等都是为了取一个好兆头。
扩展资料:
满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若此时为正对面,即发生月食。满月的日周运动,和春秋、冬夏相反的太阳的日周运动几乎一样。
日没时升起,在午夜时位于南中,在日出时沉没。夏季的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看见其从东南方向升起,低平的位置横穿南方的夜空。冬季的时候偏北,南中时分的满月在夜空的较高位置。春分・秋分时候从正东附近升起,在正西附近落下。
在阴阳历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为满月。因此在农历中将十五日称为“望月”。
满月经常成为鉴赏的对象,自古就有赏月活动。特别是秋季的满月非常美丽,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中秋节”,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都有特别的赏月活动。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月

新月,农历的每月初一
满月,通常为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新月和满月分别是农历的哪一天
答:每个月农历初一是新月,十五是满月。当然,月亮最圆是在十六

新月和满月在天空中什么时候出现?
答:1.新月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出现,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2.满月出现在每月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

月亮一个月的变化顺序
答:月亮一个月变化顺序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具体时间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在朔和上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新月,在望和下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残月。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

满月月出和月落时间,上弦月月出和月落时间,下弦月月出和月落时间
答:新月:与太阳同升同落,终夜不见。上弦月:迟出早落,即中午时月出,午夜时分月落;上半夜的西面天空可以见到,凸面向西。满月:与太阳此升彼落,即太阳落山时月出,太阳升起时月落;终夜可见。下弦月:早出迟落,即午夜时分月出,中午时分月落;下半夜的东方天空可以见到,凸面向东。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什么?
答: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娥眉月。娥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

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
答: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

月亮一个月的变化顺序
答:8. 月相变化的诗歌描述为:初一新月不纯亮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9. 月相变化的口诀是: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月相出现的位置和时间。10.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

如何判断月相是新月还是满月?
答:1、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称为新月或朔。2、农历初三、初四,称为新峨眉月。3、农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4、农历十一、十二,月相变成凸月。5、农历十五、十六,称为满月或望。6、农历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7、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称为下弦月。8、农历二十七、二十八,称为残娥眉月。月相...

满月 新月 1/4月 3/4月 月缺 月圆 月蚀分别指的是一个月中的哪些天
答:满月就是月满之时,一般是每月十五。新月是初一和三十,若干上小月就是初一和二十九。1/4月发生在初四和二十六前后。3/4月发生在十二和十九前后。月圆就是每月十五,其他时候都是月缺。月蚀时间不固定,当地球运动到月亮与太阳之间时就会发生月蚀。

初一到三十的月亮各叫什么月
答:1、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称为新月或朔。2、农历初三、初四,称为新峨眉月。3、农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4、农历十一、十二,月相变成凸月。5、农历十五、十六,称为满月或望。6、农历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7、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称为下弦月。8、农历二十七、二十八,称为残娥眉月。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