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为何经典?

作者&投稿:鄞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上钢琴师》为何经典?~

我觉得《海上钢琴师》之所以经典有四个原因。一是孤独,二是选择,三是其悲壮的结局,四是里面的隐喻。
1、孤独:《海上钢琴师》中1900没有身份,没有亲人,没有名字,没有出生日期,没有身份,是一个完全和社会没有联系的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就是极致孤独的一个状态。
2、选择:1900没有选择下船,他选择守护自由的勇敢是值得每个人都去仔细思考的,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众多选择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悲壮的结局:1900把自己困在了自己熟悉的困境里,想走出去却又走不出去,一直在犹豫,准备出发却又害怕地回了头,世界上很多人都像他,一直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适圈。
4、隐喻:《海上钢琴师》中的隐喻运用得非常的高超,是很多人都拍案叫绝的,仔细观看真的很令人佩服。
以上就是我觉得《海上钢琴师》之所以经典的原因,望采纳。


海上钢琴师经典对白
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望不到尽头,无穷无尽麻
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
走上舷梯的时候一切都很好,我穿着你送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毫无问题。
使我停下来的,不是我所见,而是因为我所未见, 你能体会吗?
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到一切,可就是看不到尽头。
尽头,正是我所未见。
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世界的尽头!
比如说这个钢琴来,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琴键,他们是有限的,而你却是无限的,在这有限的88个琴键上。
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
我也只能这样生存。
但你们把我送行舷梯,把我推上一架有无数个琴键的钢琴,真的,由无数个键,没有尽头。
可如果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
我只能说,我坐错了地方。
那是神才能弹奏的钢琴。
老天啊,你有没有看到那些街道,那千万条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
选一个女人,一栋房子,
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选一种自己的活法,
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的却看不到尽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无穷的世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
我在船上出生,“世界”在船上来来往往,可每次也就2000来人。
船上也可以充满期望,但都限定在船的范围内,从船头到船尾那么大。
你可以在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穷的快乐,
我从小就学会了这种生活。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
是一个过于漂亮的女人,是一次太长的航行,
是一种太浓郁的香水,是一曲我弹不出的音乐。
我不能下船,我不愿放弃我的生活。
毕竟,我就像一个从未存在过的人,你是个例
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还在这里的人,
你是个异类。
你最好习惯这样,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为什么《海上钢琴师》如此经典,为什么1900如此让人着迷?

除了电影中1900的传奇经历和丰富的主题以外,更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在1900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1900身上有着许多人都期待的东西:

1900的天才,船上的人对他的宠爱,1900的纯真,以及对于纯真的坚守。

正如豆瓣最热的短评所说的:“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影片最为平淡的故事,以及1900身上最为淳朴的特质,通往了每个人的心底,以至于1900从我们眼前走过一遭,便已经在所有人心里留下来抹不去的痕迹。

1900在养父去世以后,无师自通,成为钢琴天才,只不过是1900发现了音乐能承载自己的情绪,以及1900懂得如何用钢琴表达自己。

在船上的日子,条件虽然不好,但却无忧无虑,船长会教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厨子却会看他偷拿蛋糕时宠溺地笑。所有人对他的要求从来不是天才,只希望他开心且正直。

这多么像所有人小时候渴望的模样。

长大后的1900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被我们解读成我们心中希望的符号。他的世界狭小,过客繁多,举止绅士,又随心所欲。存在于世界之中却游离于世界之外。

这样的特质对于每一个生活着现实中并被现实缠绕的人们来说,极具吸引力。因为那是尘世中的每一个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

我们感受这世界之大,却不知道哪条路才是方向;面对着太多的选择,却不知从何入手。我们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在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在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找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

而当我们看到居然还有1900这样坚守希望的人的时候,他就像是活成了我们心中乌托邦中才有的模样,我们歆羡于1900的勇敢和坚定。

但也就在如此不真实的电影中,1900也只能付出自己的生命,何况在现实中,在现实中的你我,谁也无法做出这种选择。

我们就这样看着1900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海上钢琴师》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是在解读生命、阐释人生。主人公1900生于海上,长于海上,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他用音乐缔造了传奇,也用音乐完成了他凄美而短暂的人生。



《海上钢琴师》不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震撼人心,它更像一杯酒,回味无穷,你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的味道,却又不住的回想。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与它的导演,投资,演员,配乐息息相关。导演托纳托雷是一位严谨且追求质感的导演。全片耗资2千万美元,远远超过当时拍片的平均水平,为了追求真实感,大多景是花重金建造,采用真实与虚拟结合的的方式完成。为了更佳贴近角色,演员托纳托雷苦练钢琴姿势手法长达6个月。为了更加还原,剧组更是去到事件原型发生地拍摄。影片配乐出自著名的埃尼奥·莫里康内之手。综上所述,《海上钢琴师》能够成为经典是意料之中的。



《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这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择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可以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可以驾驭这种“有限”,在这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可以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择他可以选择,可以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择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起。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这也许是他不离开的第三个理由。
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悲剧。
然而这真的是悲剧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爱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们不忍心看到这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这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悲剧。
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择,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择,但是,我想说,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这个选择一定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没有经历他所经历的,你没有了解他所想的,那么我们唯一可以作的事情,不是述说我们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一句,Good luck!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1900,喜欢音乐,喜欢这一片湛蓝的大海。

上个世纪末的大银幕上,有两艘船毁灭于观众眼前,一艘承载了海难中生离死别的爱情,一艘纪录了一段与88个琴键有关的孤独人生。前者在当年席卷全球票房缔造声名无数,而后者,在多年以后才成为众多影迷心目中的永恒。

21年后今天,打动无数人的弗吉尼亚号终于能在大银幕与中国观众重逢,关于1900的传奇故事将抖落灰尘再度随海波飘荡。

作为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经典时空三部曲之一,《海上钢琴师》在中国影迷心中的崇高地位丝毫不输《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探讨人生层面的选择和思考似乎是导演所钟爱的,不管是《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还是1900,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了不平凡,成就了一段传奇人生。

不同于现在影片早已被中国影迷封神的盛景,影片在欧美面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存在着口碑的两极化差异,甚至被媒体评价为“最好看的烂片”、导演平淡的叙事手法、“不是那么的具有艺术风格”让影片评奖饱受争议。

到今年因为《小丑》等影片的闯入,影片甚至将要跌出IMDb TOP250。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中国影迷对它的喜爱,影片在时光网评分高达8.8,许多影迷已把它视为人生圣经。

这部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的电影,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影迷倾向于选择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或许正如外界评价导演“托纳托雷并不热爱想象力或时代,只是热爱意象”那样,1900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人类哲学意识某种共鸣。人们争相去从各种角度分析解读影片的哲学思考的同时,也在借着1900去表达那个无法成为的自己。

那份孤独而浪漫的自由吸引着每个有内心相似挣扎的人们,时至今日弗吉尼亚号被解读赋予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影片本身。关于孤独和选择,《海上钢琴师》带着人们破解了一个最浪漫的答案。

被投射出的孤独

影片不像《玛丽和马克思》那样,画面永远只有一个人,把孤独呈现的非常直接。导演选择利用弗吉尼亚号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将1900内心孤独衬托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当船停靠码头时,独自倚靠在舷窗看着人们陆续上岸的1900;当乘客们前一秒还在随着钢琴声雀跃跳着舞,下一秒听见了“美国”就蜂拥而散时,留下钢琴边略显沮丧的1900;当尝试拨通船上陌生人电话时被骂神经病的1900;这些“与人交集”的时刻无一例外都在诉说着这位天才的孤独。

而在那场人数众多的钢琴比赛上,导演干脆采用了短焦镜头,将1900与周围人隔离了开来。未曾踏上过岸的1900根本不知比赛为何意,对杰利的蔑视也感到不可思议,我们甚至可以看到1900在饶有兴致地欣赏对方的音乐,当听到《the crave》时还为之流下眼泪,然而美妙的音乐并没有让他找到知音。

天才的1900在听了一遍后就完美复制了对手的这首代表作,被激怒的杰利在决战轮来了手速炫技,单纯的快速弹奏让音乐失去了意义和灵魂,这让1900无法忍受。在骂出那句“混蛋,这是你逼我的”之后,或许也终于明白丹尼跟他说的那句“弗吉尼亚号以外的一切都是坏的”是什么意思。

此刻的1900虽然赢了,但也真的成了“独孤求败”,但热闹仍然是属于赌博的群众的。唯一的好友马克斯在那一刻融入了人群中,他毫无疑问那也是属于他的孤独时刻。

或许我们还能想象,在马克思还没有踉跄出现在那艘船上时,会有多少个狂风大浪的夜晚,1900在独自解开锁轮与他的钢琴一起兜风呢。从物理常识来说,那场兜风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导演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让1900的精神具备了符号象征,也让月光下的弗吉尼亚号披上了一层浪漫且自由的色彩。

没有国籍,没有家人、没有生日的1900将那种无处言说的孤独展现的淋漓,对故乡母题有着表达偏好的塞佩·托纳多雷,将这种情绪完美融入在了影片中。相信在越来越多离乡人涌入的大城市中,1900那种无根的漂泊感还将激起更多人的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海上钢琴师》会拥有越来越多朝圣者的原因吧。

选择不下船的勇敢

生于船上成长于船上的宿命,漂泊反而带给了1900唯一的安全感。一次最多容纳两千人的弗吉尼亚号就是1900的得以将孤独安放的地方。

无论是从影片开头那句“该死的新世纪的第一天”、还是可以因为一声“美国”一哄而散的欧洲移民,亦或是代表新文化的爵士黑人音乐节充满孤傲的神情,影片无处不在传达着对欧洲黄金时代的留恋和向往。

1900被创作者视为欧陆辉煌过往的精神符号。是否选择下船也就意味着是否要与这个充斥着战争、工业革命的新世纪和解。

爱情和“大海的声音”让1900产生了下船的冲动,在一组中远近景镜头的切换中,我们看到1900在舷梯中点上定住的迟疑、困惑。眼前的纽约城在导演深焦充满纵深感的镜头下显得那么的庞大,密集。

“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我看见的,而是因为我看不见的。连绵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

在船上,1900可以任意弹出华美的乐章。而到了岸上,面对无限的世界,显然只有上帝才有资格去当那位钢琴师。

我看《海上钢琴师》
答:但是,弗吉尼亚号终究成为海中央的火光烈焰,轰然消失,无可挽回。你,要么和1900一样,和梦一起消失,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要么和马克斯一样,从梦中醒来,踏上陆地,走入现实生活,承受成功或者失败,辉煌或者平庸。所以,《海上钢琴师》是一曲理想的咏叹,一首梦想的挽歌,更是一阙避世的悲词。它貌似...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思想,是传播一种什么样的哲学理念和影视艺术...
答:但是,他终其一生也没有想着去改变现状。经典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视艺术,首先其丰富的哲学理念已经给观众带来了非常不错的观影体验,其次,《海上钢琴师》中的很多镜头是至今无法超越的艺术,比如1900与黑人钢琴大师比赛的过程,堪称经典。另外其中的很多台词,也都充满艺术色彩,他的人生从那条船开始,也在那...

电影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当中你听过三观最正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答:我们都知道,《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这部电影直到现在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电影。当你在不同的年龄段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悟。很多人在这部电影中都看出来了人生哲理。一、在这个世界上,最无法忍受的悲哀,是把自由的灵魂妥协于无尽的街道,是把...

《海上钢琴师》值得反复观赏吗?
答:红楼梦最经典的部分无疑是林黛玉死前所说的“宝玉你好……”至于好什么,自然可以派生出无限多的答案。 西谚有云:“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倘若结局是没有结局的结局,是否会更好呢?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

经典音乐电影推荐,你最中意哪一部
答:以音乐为题材或主题的电影是同学们尤其是音乐生在学习之余非常好的一种放松方式,涨姿势、找灵感、听故事全不误。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几部经典的音乐电影,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海上钢琴师》虽然已经被推荐的烂了大街,但是《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必须坐镇音乐题材影片的榜首。有影评称其为“极端浪漫主义...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答:《海上钢琴师》改编自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1900(蒂姆·罗斯 饰)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在我国受欢迎吗?
答:众所周知,《海上钢琴师》这个电影在中国非常的受欢迎,而且中国观众对这个影片的印象也非常的好,豆瓣评分直接达到了9.2 。随便翻一翻这个影片的影评,就可以看到大多数都是赞美的词汇。这个影片是1998年的时候上映的,收获了许多奖项。这个影片也告诉大家,即使没有在西方国家掀起滔天巨浪,但是却还是给...

海上钢琴师讲的什么道理
答: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丹尼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答:那年看完了《海上钢琴师》,我整个人的世界观都不一样了!!1900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音乐中,也同时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1900的存在很特别么...

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再次归来 引发怀旧潮
答:全球瞩目的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即将登陆全国院线,这艘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一手缔造的影史传奇巨轮,再次拉响启航的汽笛,展现蒂姆·罗斯饰演的钢琴天才的一生。与此同时,影片在时隔20年后经过4k技术修复将如何焕发全新光彩,值得期待。海上钢琴师什么时候定档?海上钢琴师什么时候上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