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当前中国人在社会公德方面有哪些缺失?

作者&投稿:生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今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中国长时间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尽管一直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但是跟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成效甚微。
第二,成年人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存在误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每个家庭仅有的一个孩子成了家长们争相疼爱的对象,许多家长盲目溺爱,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只教孩子享乐;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更不知道谦让和付出为何物,反而个个霸道、唯我独尊。
第三,教育制度亟待改进,学校,只抓升学率,忽视道德教育,学习成绩变成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高分低能,甚至不乏有才无德者。
第四,社会体制的真空。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体制的重要性。好的社会体制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坏的社会体制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这已经基本上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在奔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体制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破坏,但新的合理体制一时有未能建立起来,于是体制上的真空便为道德上的真空大开了方便之门。
第五,信仰的缺席。从理论上论证信仰的重要性并不难,难的是让信仰从嘴边落到心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扬起信仰的帆。西方人的信仰经历自然神—上帝—理性—无的过程,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我们中国人则是伴随着对传统儒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轴心的入世信仰的颠覆而陷入了虚无。

产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个体德性的缺失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指灵魂方面的优秀,而不是指肉体方面的优秀。康德在其著作《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强调了德性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他认为“德性是实践理性的自主性,是有限的实践理性即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东西”,换句话说是个人的理性的自我主宰,自我制约,保持自身创制的道德规律的纯洁。因此他认为德性就是一种道德力量。此外康德的理论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责任,就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德性论的代表人物麦金太尔则更多地将德性看做是人性内在的道德秩序。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德性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理性的约束和情感的需求,并通过对责任的承担表现出来。我们回到当代社会可以发现,人们对于自身德性的保持已经渐渐沦陷,理性的约束和情感的动机受到来自伸张自我的感性欲望和消极的道德体验不断的冲击,使得人们对于责任的承担成了一种负担[1]。在《中国道德调查》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改革开放后道德水平越来越下降这一命题,有43%的人同意这一观点,可以看到这种个体德性的缺失的影响已经不是浮出水面,露出了冰山一角,小悦悦事件中那18名路人的表现就可以窥探一斑[2]。
(二)社会公共道德的缺陷
所谓公共道德就是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人们应该遵循的最起码的社会准则。公共道德不是单纯的马路文化,在罗尔斯等普遍理性主义者看来是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性秩序规范准则。在中国,公共道德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党性、党风;党员干部的官德官风,这四个层级由下而上组成了我国的公共道德金字塔。小悦悦的悲剧在于社会公德“见死不救”的溃败,然而当我们痛斥社会公德沦陷同时,必须看到道德体系金字塔的全部和顶端,顶端的干部作风的问题以及公共道德体系整体性作用都必须为小悦悦事件承担责任。小悦悦事件的公德缺口在那18个人的身上,但在我们更多人,特别是习惯于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和小轿车里,习惯高谈阔论者身上,又能高尚多少呢?之所以他们可以对此放手大加挞伐,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圈生活圈根本没机会直面这样严峻的考验。在《中国道德调查》一书中,关于如何看待人我关系这一命题,被调查对象只有不足20%选择“先人后己”。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利己不损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看客的心态。
(三)传统文化理念对道德及其传承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中,听话、不管闲事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之道,直到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还是会强调不要多管闲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因此,在这种伦理熏染下,国民被培养成一个个老老实实、十分听话的、缺乏公民责任感的“顺民”,冷漠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传统家庭观念带来的重私德轻公德,中国是一个道德之邦、礼仪之邦,然后这种道德仅仅停留在家庭和朋友圈子里。而一旦脱离开这个血缘的、地缘的环境圈子,到了陌生的公共的环境中,就往往对那些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视若无睹,甚至故意破坏那些明文规定的公德准则。
最后,习惯性的否定,中国人善于否定自己,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科学、民主现代性,导致中国人的这种否定是盲目性、习惯性的缺乏科学的否定,当有新的思想和文化影响时,人们往往能全盘否定自己应该去传承的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在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中,这种否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中国人善于走极端的一种表现

双脚站在在现代,头脑停留古代。
没有公德,却有私德。而且私德也不怎么样。比如 借了熟人钱多数不愿还。
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为核心,公德不是我们文化自身产生的,虽然是对的,但是是外来,所以没有根基站不住脚。
比如,出现纠纷,你需要帮亲不帮理,如果真讲公德,反而被其他人认为吃里爬外,说你到底帮谁?
中国人讲道德,却是最不道德。批评别人的同时却又不待见或者欺负 老实人。‘
做人老实说人傻,做人太坏说人奸,那怎么做人?思想矛盾的民族,研究了几千年了还是没有研究出来。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社会公德 结合《乡土中国》分析
答:一、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费先生对中国社会有深入探究,在《乡土中国》中他把中国社会结构归纳为“差序格局”, 并以西方的社会作为参考,得出了解释中西方人行为不同的理论,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公德”缺失的原因。团体格局。团体格局是西方的社会结构。费先生认为在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被...

如何加强社会公德认知
答:1、重视和加强公民公德意识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社会各方面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要切实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真正入脑入心,特别要宣传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

关于社会公德的问题???你看了有什么想法?
答:我觉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中国正统的儒家思想在探讨人的本性的时候把人定位为“人之处,性本善”也就是坚持性善论。这与西方正好相反。在性善论的理论框架下,中国的社会伦理一直强调人的自率,而不是社会机制的外在约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发现一个问题: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不强。也正因为这样,...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site:d.wanfangdata.com.cn...
答:这也是中国人善于走极端的一种表现[3]。 (四)当代政治经济制度对道德价值的负面影响 广泛的说政治制度是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在道德普遍理性主义看来,规范必然会对道德体系建构产生影响,罗尔斯认为道德体系构建要体现正义和自由,而他进一步论述:“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

社会公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我个人认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中国长时间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尽管一直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但是跟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成效甚微。尝到一夜暴富滋味的中国人,早已把提倡“礼”、“仁”的孔孟之道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二,成年人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存在误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

中国人的社会公德
答:还有如瑞典、挪威、奥 地利等国,也被公认为文明国家。古人有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人尚且能如此,可是何以进入 了20世纪90年代的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却出现了物质文明日益发达情况下的社会公德“礼崩乐坏”的现 状呢?二 造成我国社会公德不良现状的原因有...

大部分中国人的社会公德心是否非常淡漠?
答:不冷漠。只是被一些问题吓住了。比如路边倒了一个老人,大伙不去扶,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害怕自己被赖上。事实上,想去扶的人很多。如果能妥善解决被赖上的问题,上去扶的人是很多的。

你认为搞好社会公德需要哪几种调解手段?
答:从道德调节具体手段来看,可分为社会舆论调节、传统习惯调节、内心信念调节等。所谓社会舆论调节,是指一定社会依靠大多数成员的评价性看法和倾向性态度,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褒贬评价,用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所谓传统习惯调节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依靠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道德经验和所形成的社会风尚,...

在公共场所 什么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保证
答:��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社会生活行为准则。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就需要有一个公共生活的秩序。那些反映了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愿望和要求的公共生活准则,不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是对一个合格社会成员在道德上的起码标准和最一般的要求。因此,它具有共同性的特征。比如,不管是哪个阶层的人,不管是...

普通话考试说话谈谈社会公德
答: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谈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当前社会中非常值得重视的东西,对于社会公德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在普通话考试里应该怎么谈这个问题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谈谈社会公德篇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人们站在道路两旁等候即将到来的客车,可是,在专门为那些妇女和儿童上车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