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之后是哪个朝代

作者&投稿:蔺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晋朝之后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朝代。
晋朝起于266年,止于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

扩展资料
晋朝的发展历程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朝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

东晋之后的朝代被称为南北朝。此外,东晋灭亡于刘宋,南朝宋为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

扩展资料:

南朝宋建国者刘裕祖籍彭城,乃春秋时宋国故地,故受晋封爵宋王并最终受晋禅位,取宋为国号。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世族拥有大量不需付税的依附人从事生产与作战,影响朝廷的税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北朝



公元316年,匈奴攻破长安,国祚五十一年的西晋王朝由此化为尘埃。西晋灭亡后的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登基称帝,是为晋元帝,历史上则称为东晋。

东晋是在公元316年正式立国,其实早在永嘉之难之时,司马越就已经在王导的帮助下开始在东晋建立政权。然而司马睿很聪明,他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称帝不是明智之举,故而他只是被推举为盟主,而西晋名义上的皇帝司马邺则成为了群起攻之的对象。

直到公元316年匈奴攻破长安,司马睿收到了司马邺的诏书:即允许让司马睿继承皇位,然而与之相对的司马睿则必须中兴晋室收复失地。有这层关系,司马睿虽无心北伐,可是对于祖逖的北伐他也不加以阻止,因为他必须得对天下人有所交代。

在明确了自己的合法身份之后,司马睿正式称帝,由此东晋在江南得以偏安,而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司马睿建立东晋的那些事:








王氏家族扶持司马睿

在司马睿刚到江南之时,其实他本身并不占据任何优势,当时八王之乱已近尾声,西晋皇族损失巨大,而司马越则为了平复各方势力,则派遣了幸存的西晋宗室王爷前往大江南北或镇压叛乱或镇守地方,而司马睿就趁着这个机会得以过江来到了江南。

当时除司马睿之外,还有另外四位王爷也分别过了江,他们分别是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在当时江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其意即这五位王爷之中有一人将会成为未来的九五至尊

这五位王爷都并非司马炎嫡系子孙,按常理来说他们任何一位都无法继承王位。然而当时晋武帝的嫡系子孙大多都已经死于战乱之中,而想要维持晋朝江山,只能从这五位旁支血脉的司马氏子孙之中挑出一位来继承王位。









本身五人并无血脉上的优势,外加上都是皇族旁支,本身也没有多大的权利,故而真正比较起来,其实五人之间的差距不大。

然而司马睿最终能够胜出,靠着的则就是王导背后的琅琊王氏:早在洛阳之时司马睿与王导就有深交。当时王导早已看出晋室江山的颠覆已经不可挽回,而王导则为了家族以及晋室江山考虑,则劝谏司马睿尽快回到其封国,以免危及自身。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导的决策是非常明智的,也正是靠着这一层关系,司马睿很多事情都需要依靠王导。司马睿出镇下邳,不久迁安东将军,请王导担任安东将军司马,军事谋划,都听从其安排。这一系列事情奠定了王导的特殊地位。

而在军事方面,司马睿又有王氏家族的王敦得以支撑。在早些年,王敦的族兄王衍便利用其职务之便利,将王氏一族的子弟安排在晋朝的大江南北,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西晋危亡之时为家族找一安身立命的地方。王衍的这一举措让其饱受争议,可是他这“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举动为东晋的建立提供了帮助,而王敦就因为其族兄的安排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扬州刺史。

靠着王导的谋划以及王敦军事上的支持,司马睿有了称雄的资本,因而得以在江东站稳脚跟。“王导主内,王敦主外”的局面让王氏家族的势力与日俱增,而由此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门阀政治。








王导助司马睿得到江东士族的支持

永嘉之乱后,大批的士族南下,然而后世的我们会发现那些南下的士族大多是根基不稳的,而诸如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早在汉朝就已经根深蒂固的门阀则是坚持留在北方。而从北方逃难逃到江东的士族我们后世称之为侨姓士族,琅琊王氏就属于此类。

琅琊王氏的根基本身并不在江东,故他们的到来无疑是打压了江东士族的生存空间,王导本身也知道这一点,故为了家族上的考量他就必须尽快帮助司马睿站稳脚跟,而想要帮助司马睿站稳脚跟则又要依靠江东大族的支持。








当时江南士族顾荣、贺循两人为士族领袖,而想要站稳脚跟,司马睿则必须得跟他们打好关系,而司马睿本人则专门派遣王导前去邀请二人,二人应约也由此吴地的百姓得以归附。

《晋书.王导传》还有一则轶事典故:相传司马睿刚到建康之时,其人心不附,而王导等人则为了帮助司马睿迅速获取声望则为其创造声势。正巧某天司马睿外出公干,而王导则特地为其安排了威严的仪仗,并不顾名士身份为其“造势”,和王敦两人 骑马在旁边侍从,而江南名士见到此等现象后十分诧异,一个接一个的随着司马睿行拜礼。

史书之中的典籍往往只是只言片语就简单的描述完了一件事,然而这简单的话语本后究竟有多少的艰难险阻我们也不知道;王导究竟是以何方法让顾荣、贺循二人支持司马睿我们也不得而知。然而笔者认为历史绝非这么简单,因史书未详细叙述,笔者不好妄自揣测。

然而司马睿能够获得江南士族的支持,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王导在其背后为其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能促使既无资格也无特别出彩的司马睿登上了皇位,同时为了进一步获得江东大族的支持,在其登基之后,王导屡次劝谏司马睿重用以顾荣为首的江南豪族。

王导帮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氏门阀也因而水涨船高,成为了后来的东晋四大门阀之一。然而琅琊王氏的崛起无疑是打压了江南本土士族的发展,这又牵扯出了一个新的矛盾:侨姓士族和江南土著之间的矛盾,这样子的矛盾影响了之后的东晋政局。








司马睿的尴尬地位

在王氏兄弟的辅佐下外加上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司马睿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在公元317年登基为帝,至此东晋的建立算是告一段落了。

然而这张光鲜亮丽的皇位背后则是数不尽的哀愁:司马睿看似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然而其只是名义上的,当时朝廷的决策权利都掌握在王导等侨姓士族的手中;而江南士族虽没有参与中枢之权利,却在当地经营多年,故而要想站稳脚跟司马睿也必须依靠他们的支持。在世族门阀主政的情势下,晋室皇族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南迁世族的支持,才能维持偏安统治;另一方面,东晋皇帝又以“共主”身份,居间制衡和调整世族之间的内部矛盾,成为世族高门利益的“平衡器”。








司马睿不是不想解决这种局面,为了制衡门阀的力量他也曾经试图用两股力量去进一步强化权利:一股是刁协、刘隗为首的寒门子弟;一股是随司马睿南渡健康的司马氏王爷。

然而刁协、刘隗两人所制定的一系列决策都伤害到了门阀的利益,故而遭到了世家的反弹,最终引发了“王敦之乱”;而随司马睿南渡的王爷本就是属于皇室旁支,在当时无多大权利,又何以去对抗根深蒂固的门阀势力呢?

故而这样子的政治模式从东晋建立之时就从未得到过改善,就算后来孝武帝重新将权利从世家手中夺回,然而却也并未根本性的解决问题,反而让司马道子开始坐大。



南北朝,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拓展资料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南北朝



1.晋朝之后是汉:
西晋——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秦——夏——吐谷浑——(隋)

2.晋朝之后是宋:
东晋——宋——齐——梁——陈(北齐)——隋

南北朝过后就是隋朝了,之后就是唐

宋(公元420—479年)
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东晋末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于公元420年他废掉了晋帝,自立为王,国号宋。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长称之为“刘宋”。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训,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其用人也多为贫寒出身,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所以没重蹈东晋发生大族割据的覆辙。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间的争权夺利,最后以至与相互残杀,这是刘裕始料未及的。前四二二年,刘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继即位。其中,文帝刘义隆在位的三十年间,是宋朝最繁荣的一段时期,这时南方的经济、文化才真正有所发展。公元四五零年至公元四五一年,宋与北朝的魏国交战虽各有胜负,但却都损失惨重,使南北方无能力再发生大战。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公元四五四年,文帝薨。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为帝,但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仅对诸将疑忌,而且兄弟间相互残杀,政治一度混乱。在此期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趁政治混乱之机而形成了较强的势力。四七九年,萧道成灭宋,建立齐。至此,宋朝宣告灭亡。

晋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答:晋朝之后的一个阶段叫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东晋之后是哪个朝代
答:南朝宋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第一个朝代南朝宋(420年—47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正统王朝,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因国君姓刘,为与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相区别,又称为刘宋;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又称水宋。刘裕在东晋末期的...

东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晋朝被谁瓜分了?
答:东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晋朝被谁瓜分了?晋朝之后的一个阶段叫南北朝因为南北长期分裂,基本以长江为界,南方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时期,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分裂为东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最后由北周的杨坚统一中国建立隋朝 1、晋朝之后是汉: 西晋——汉(前赵)——后赵&m...

东晋以后是什么朝代
答:问题一:晋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之后就是五代十国的时代了……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东晋之后是哪个朝代
答: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

东晋后面是哪个朝代
答:东晋后面是南北朝代。东晋灭亡于刘宋,南朝宋为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宜昌,古称夷陵,宜昌依长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位居湖北省第二位,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答:1、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304年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宋、齐、梁、...

东劲和隋朝之间是哪个朝代
答:“南朝”、“北朝”,因处同一时代,所以又史称“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是史学家对那个时期的称呼。南北朝不是一个朝代,实际是上述这些朝代组成。公元

晋国之后是什么国家?
答:晋朝之后的一个阶段叫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分裂,基本以长江为界,...

晋朝后面是什么朝代顺序和时间
答:这些朝代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南朝指南方的朝代,北朝指北方的朝代。南北朝时期历经多次政权更迭和分裂,是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晋朝: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司马炎所建立,共历经东晋(317年-420年)和西晋(265年-3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