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

作者&投稿:藤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知识包括什么?~

在众多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共同推动下,“语文知识”的讨论又重新浮出水面。这将使语文教育的研究引向深入。但是,其间也埋伏着重蹈覆辙的危机,弄得不好,可能仍会停留在“要”与“不要”的争锋,或者仅仅做一些归类性的表层描述,满足于得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所要牵涉的范围、所要抵达的深度、所要顾及的方面,可能比有些学者目前所感受到的,要广、要深、要复杂。
本文讲述我在这几年对“语文知识”问题的思考,希望能对怎样讨论“语文知识”问题有所启发,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教。
一、明确“语文知识”的概念
讨论“语文知识”的问题,首先要界定“语文知识”的概念,必须认清我们所谈论的是个什么东西。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观照:
从“语文知识”所涉及范围。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
从“语文知识”存在的状态。语文知识包括“语感”(隐性知识)和“语识”(显性知识)两种状态。但当与“语感”对举时,语文知识特指“语识”,即“在个人间以一种系统的方法传递的更加正式和规范的知识”。
从“语文知识”的现实所指。在语文教育的范畴,当我们说“语文知识”时,它的现实所指就是“学校语文知识”,它们构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从“语文知识”学习的角度。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将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人类知识”(语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这种转化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既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能是语感的状态。
总结上述四个方面,我们尝试对“语文知识”做一个概括的描述:
宽式:语文知识是(1)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2)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3)它有语感和语识两种状态。
窄式:语文知识是(1)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2)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3)在课程的层面只包括与语感对举的语识;尽管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既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能是语感的状态。
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语文知识的窄式描述,称之为“学校语文知识”。
二、确定讨论的层面
“学校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应该区别讨论的层面,必须确定我们是在什么范围内来讨论“语文知识”问题的。层面大致可以作以下的划分:
语文课程目标的层面。语文课程目标面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
语文课程内容的层面。语文课程内容面对“教什么”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语文素养目标,“应该教什么”?从大的方面看,一是构成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定篇)及其对它们的阐释,二是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内的“语文知识”。
语文教材内容的层面。语文教材内容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为了使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用什么去教”?用什么资源如何去呈现课程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的层面。语文教学内容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这两个问题如果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就是教师“实际在教什么”、“事实上用什么去教的”?如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则可以集中到一个问题,即学生“实际在学什么”?
三、认定所要讨论问题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的主体是目标,尤其是阶段目标。一方面,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不同,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比如“语文知识”)作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课程目标又蕴涵、指引着教学内容,蕴涵、指引着中小学生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语文知识”。目标是什么,当然可以讨论;但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主旨应该是使目标得以明晰的表述,使大家对目标的内涵有一致的理解。
在这一层面上关于的“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应该是对其具体“所指”的讨论,也就是通过对表达目标所用概念的界定,来界定所涉及的“语文知识”含义。比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什么是“重要词句”?什么是“语言环境中”?什么叫“意义和作用”?什么叫“理解”?什么算“体味”?什么又是“推敲”?什么叫“理清思路”?乃至什么叫“通读课文”?再比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什么叫“简单议论文”?什么是“观点”?“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指什么?什么叫议论文阅读当中的“思考”?什么是“判断”,“判断”什么?什么是“区分”?什么叫议论文阅读当中的“发现”?乃至什么叫“阅读议论文”?
在我看来,上述这些概念都需要解释、需要界定,而类似上述界定含义的讨论,目前我们并未系统的开展。综观《标准》的解读文章,论述的几乎都是“学段目标”之前或之后的文字,对学段具体目标本身作分析、作阐释的,很少;那些作解释的,多是自己既有观念往《标准》的投射,说的好像也未必是《标准》的本文含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好像一部法律出台,意义如何重大、观念如何先进,宣传铺天盖地,而具体的法条,却不去理会,大家愿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愿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结果那些大意义、新观念,很容易被篡改、很容易变成歪门邪道。
语文课程内容的层面,所要讨论的是达成目标的课程内容具体构成。“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已经纳入语文课程的“学校语文知识”进行考察。第二,研制应该纳入语文课程的“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全面、系统、精细的语文基础知识。
1、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2、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3、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4、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5、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6、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7、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8、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9、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10、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2、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3、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4、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15、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16、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17、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8、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
19、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20、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2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 一般—个别 2 现象—本质 3 原因—结果 4 概括—具体 5 部分—整体 6 主要—次要
22、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23、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2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25、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6、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7、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28、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9、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0、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3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33、引号的作用:1 表引用 2 表讽刺或否定 3 表特定称谓 4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 特殊含义
34、破折号用法:1 表注释 2 表插说 3 表声音中断、延续 4 表话题转换 5 表意思递进
3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 表内容省略 2 表语言断续 3 表话未说完 4 表心情矛盾 5 表思维跳跃 6 表思索正在进行
36、其他:
(1)、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4)、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5)、段意的归纳
*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6)、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 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 承接:便;就;于是
* 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
* 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 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
* 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 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
* 条件:只有……才……;只要……就……

1、先人而后己。——《礼记》

2、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体衰而爱渝。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JY〗——《诗经》

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后汉书·宋弘传》

5、居必择乡,游必择士。——《荀子》

6、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韩诗外传》

7、好正道则正人至,好邪道则邪人至。——程颢

8、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英莎士比亚

9、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10、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半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个忧愁。——培根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音乐家伯牙。他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而当时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怀,钟子期听后说:“善哉,峨嵋兮若泰山。”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情调时他听后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的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为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宁割席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朋友比状元重要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白敏中在青年时,与疏言洒脱的贺拔甚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王起欣赏白敏中的才学,想取他为状元,但不满意于他与贺的交往。于是派人带信给白敏中。白敏中很想考中,于是就拒绝贺的来信,但是事后他又后悔了,就跑出去追贺将事情告诉了他,然后说:“状元有什么了不起,难道比朋友更重要吗!”两人于是开怀畅饮,王起知道后,反而一起录取了他俩。

真假朋友

明代学者苏竣在《鸡鸣偶记》中,对真正朋友还是虚假朋友作了区分。他指出,道义互相砥砺,有过失互相规劝,这样的朋友为“畏友”,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危急关头,都能生死相依,这样的朋友可称密友;而以甜言蜜语来迎合人,以吃喝玩乐论交情的朋友是“昵友”;遇到利益相互争夺,遇灾祸就相互倾轧的人是“贼友”。

忘年之交

近代著名文学家、反清志士章太炎与著名爱国者、《革命军》作者邹容,年龄相差16岁,但因志趣相投,两人结成忘年交。邹容在日本反清遭迫害,被迫回国,在上海拜访章太炎,两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因为鼓动革命,章太炎被逮捕,邹容却为了承担责任,主动投案。后迫害至死,章太炎为其修坟,亲自撰文刻石表示自己对亡友的深挚悼念。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从此后他们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难于鲁迅家中,后鲁迅为瞿秋白安置住处,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鲁迅曾亲笔题写了由瞿秋白拟写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瞿秋白。在瞿秋白就义后,他仍坚持抱病为之友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达深切的悼念。

最神圣的东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薄加丘认为:“友谊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的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之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生命的一半

德国伟大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尽管他们在年龄上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席勒写《威廉·退尔》的剧本。歌德便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全部提供给席勒。而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写作,也得到了席勒鼎力帮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无比悲痛地写道:“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是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即使分居两地,也通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一切古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
宁要朋友不当状元

唐宣宗时的宰相白敏中,在他年轻时与好友贺拔甚同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两人文才都很好,但主考官王起私下想取出身贵族 的白敏中为状元,不喜欢出身贫寒的贺拔甚。便派人暗中捎话给白敏中:只要他不和贺拔甚来往就取他当状元。白敏中听后说:"状元有什么稀罕,怎么也不能不要朋友呀!"说完,就摆起酒宴与贺拔甚开怀畅饮。
后来,王起被白敏中重友情不重功名的品德感动了,就一同取了白敏中和贺拔甚。

一条毛毯系深情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周恩来肩负中共中央使命,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及在押的蒋介石谈判。出发前,朱德总司令将伴随自己多年的一条毛毯赠送给周恩来,供作御寒之用。这条毛毯还是原国民党起义将领董振堂当年送给朱德留作纪念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总司令奔赴前线指挥作战。周恩来又将这条毛毯回赠给朱老总。
一条毛毯,牢系着两位革命老战友的深厚情谊。

心心相印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卓越别林,虽然只见过一面,但他们心心相印,友情深厚。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尊重,互相鼓励。爱因斯坦时刻关注着卓越别林表演艺术上的成就。他在给卓越别林的信中写道:"您的影片《淘金记》是一部世人都懂都喜欢的作品,您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可当时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却很少人能理解。甚至有些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也不承认"相对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意义,反而讥笔爱因斯坦是"疯子"讲"疯话"。对此卓越别林在给爱因斯坦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您。您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一个懂,可是您终究成为一位伟大人物。"

11、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图

1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得,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变与之化矣。——孔子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

15、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1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17、信任一位虚伪的朋友,增加一个敌对的证人。——西班牙谚语

18、背后说我好话的才是朋友。

19、友谊就是栖于两个身体中的同一灵魂。——亚里士多德

20、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着生命。——罗曼·罗兰

21、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会永远记得

在知道里找的,先选几句吧

说起友谊,俗话说,“为朋友两勒插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文人墨客也说,“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陌路相逢,肥马轻裘敝之而无憾”。俱往矣,如今我们不得不说,这些诗句不再是当代人友谊中的要义。
写友情最为绝顶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惜了的是,他们“同是宦游人”,一“宦”煞风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盏相送,酒桌上泛泛之交的感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看到杜甫的诗句,以为老杜和卫八处士是知己呢,其实二人偶尔认识而已,因诗句而友谊浓 啊。
说起老杜,我们不得不感叹李白不够哥们了。公元763年,即李白死后的第二年,杜甫出成都,来到梓州,因很久没有李白的消息,八月中秋,写下《不见》一诗,怀想诗友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可见老杜的情深意切。可李诗仙就冷淡了许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得其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自然为友;“我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情来”,干脆把人轰走了。倒是我们皖南汪伦先生淳朴之情打动了诗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人诗文中有关友谊的描述很多,但是我一直不理解的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学“圣经”的《红楼梦》,好像没有像样的友谊出现,贾雨村和甄士隐之间是典型的功利关系,贾宝玉和蒋玉菡的关系就更加微妙了。
人生聚散无常,友情可以带来几许温暖,几多温馨。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的有一知己,才会更多体味人间那点点令人动心的美。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

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纪伯伦

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科学家

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的舒解剂,是我们的压力的流泄口,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犹疑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
子的清新剂,我们思想的散发口,也是我们沉思的锻炼和改进。
——杰里米.泰勒,美国政治家

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

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先生,人应当
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别人的友谊。
——塞.约翰逊,英国作家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
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德国思想家、哲学家

最长的友谊最能给人以欢乐。更何况还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在一起共过很多
患难的人,其友谊才称得上牢不可破。”
——西塞罗,古罗马雄辩家、政治家

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高尔基

你的敌人和朋友携手合作,才能伤你的心。敌人大肆诽谤你,朋友赶忙传给你听。 ——马克·吐温

真正的友谊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劝告,又有使自己接受劝告。 ——西塞罗

友情为人生之酒。 ——杨格

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

——爱比克泰德

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 ——莫罗阿

如果朋友是盲人,我就从侧面看他。 ——儒贝尔

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

——德谟克里特

到月亮上去不算太远;我们要走的最大距离还是在我们之间。 ——戴高乐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培根

对于聪明人来说,劝告是多余的;对于愚昧人来说,劝告是不够的。

——莫里哀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应该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向他人索取。这种友谊最为可靠。 ——修昔底斯

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贝多芬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 ——哥尔斯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

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泰戈尔

如果友谊一旦破坏了,连爱情也不能够再使它恢复。 ——《五卷书》

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 ——萨迪

聪明的人们就应该尽上力量去建立友谊,而不应去结仇恨。 ——《五卷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只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 ——斯特林堡

友谊、活跃和青春的歌声会减轻我们的痛苦。 ——空茨凯维支

友谊是慷慨、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薄伽丘

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

——保罗

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

——池田大作

妥协对任何友谊都不是坚固的基础。 ——泰戈尔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荀况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 ——荀况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 ——《易·系辞》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贾谊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司马迁

不知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贾岛

近贤则聪;近愚则聩。 ——皮日休

百年心如同,谁限河南北? ——姚合

恩情须学水长流。 ——鱼玄机

浅近轻浮莫与交。 ——贯林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 ——孟郊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人生交结在终始,莫以开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

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 ——李成用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韩愈

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周兴嗣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范晔

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鲍照

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 ——王通

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 ——王梵志

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汇

一、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二、有关云的成语:

白云苍狗
白云孤飞
白云亲舍
蔽日干云
宾客如云
拨云撩雨
拨云见日
波谲云诡
不知所云
彩云易散
叱咤风云
愁云惨雾
楚梦云雨
穿云裂石
春树暮云
大旱望云霓
大旱云霓
冬日夏云
堕云雾中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翻云覆雨
飞云掣电
风从虎,云从龙
风虎云龙
风卷残云
风流云散
风起云涌
风起云蒸
风云变幻
风云变态
风云际会
风云人物
风云突变
风云月露
风云之志
浮云蔽日
浮云朝露
浮云富贵
富贵浮云
覆雨翻云
干霄凌云
干云蔽日
高步云衢
高唱入云
高耸入云
高义薄云
孤云野鹤
冠盖如云
观者如云
过眼烟云
海立云垂
黑云压城城欲摧
烘云托月
九霄云外
开云见日
裂石穿云
凌云之志
镂月裁云
袂云汗雨
密云不雨
暮云春树
拿云握雾
判若云泥
平步青云
青云直上
人云亦云
如坐云雾
胜友如云
耸入云霄
腾云驾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停云落月
彤云密布
吞云吐雾
望断白云
望云之情
巫山云雨
雾鬓云鬟
闲云野鹤
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
星落云散
行云流水
烟消云散
烟云过眼
野鹤闲云
义薄云天
游响停云
游云惊龙
雨迹云踪
月地云阶
月露风云
云程发轫
云过天空
云合景从
云鬟雾鬓
云谲波诡
云开见日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云泥殊路
云泥之别
云霓之望
云起龙骧
云散风流
云树之思
云屯雾集
云雾迷蒙
云消雾散
云消雨散
云兴霞蔚
云行雨施
云烟过眼
云雨巫山
云蒸霞蔚
云中白鹤
瞻云就日
朝云暮雨
纸落云烟
壮志凌云
子曰诗云

三、有关云的诗词:

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春云
【唐】邓倚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咏云
【唐】董思恭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唐】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孤云
【唐】贯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唐】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白云向空尽
【唐】焦郁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唐】李峤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唐】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齐梁晴云
【唐】李商隐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
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咏云
【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山出云
【唐】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赋得含峰云
【唐】李世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非得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咏云
【唐】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春云
【唐】李中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

夏云
【唐】李中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


【唐】李中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观云篇
【唐】刘禹锡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山出云
【唐】陆畅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
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
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

咏浮云
【唐】陆凭
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


【唐】罗邺
纷纷霭霭遍江湖,得路为霖岂合无。
莫使悠飏只如此,帝乡还更暖苍梧。

浮云
【唐】罗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春云
【唐】裴澄
漠漠复溶溶,乘春任所从。映林初展叶,触石未成峰。
旭日消寒翠,晴烟点净容。霏微将似灭,深浅又如重。
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空余负樵者,岭上自相逢。

看云
【唐】齐己
何峰触石湿苔钱,便逐高风离瀑泉。
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
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
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

片云
【唐】齐己
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
何妨舒作从龙势,一雨吹销万里尘。

夏云曲
【唐】齐己
红嵯峨,烁晚波,乖龙慵卧旱鬼多。烛烛万里压天堑,
飏雷电光空闪闪。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
男巫女觋更走魂,焚香祝天天不闻。天若闻,
必能使尔为润泽,洗埃氛。而又变之成五色,捧日轮,
将以表唐尧虞舜之明君。

山出云
【唐】沈亚之
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盖小辞山早,根轻触石新。
飘扬经绿野,明丽照青春。拂树疑舒叶,临江似结鳞。
从龙方有感,捧日岂无因。看助为霖去,恩沾雨露均。

讽山云
【唐】施肩吾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
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

春云
【唐】韦庄
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
山好只因人化石,地灵曾有剑为龙。
官辞凤阙频经岁,家住峨嵋第几峰。
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

云散
【唐】韦庄
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
刘伶避世唯沈醉,甯戚伤时亦浩歌。
已恨岁华添皎镜,更悲人事逐颓波。
青云自有鹓鸿待,莫说他山好薜萝。


【唐】吴融
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
清歌一曲犹能住,莫道无心胜得人。

湘云
【唐】吴商浩
□满湘江云莹空,纷纷长对水溶溶。
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


【唐】幸夤逊
因登巨石知来处,勃勃元生绿藓痕。
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
横天未必朋元恶,捧日还曾瑞至尊。
不独朝朝在巫峡,楚王何事谩劳魂。


【唐】徐夤
漠漠沈沈向夕晖,苍梧巫峡两相依。
天心白日休空蔽,海上故山应自归。
似盖好临千乘载,如罗堪剪六铢衣。
为霖须救苍生旱,莫向西郊作雨稀。

日暮碧云合
【唐】许康佐
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重重不辨盖,沈沈乍如积。
林色黯疑暝,隙光俄已夕。出岫且从龙,萦空宁触石。
馀辉澹瑶草,浮影凝绮席。时景讵能留,几思轻尺璧。

咏云
【唐】姚合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咏云
【唐】于季子
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随风乱鸟翅,泛水结鱼鳞。
布叶疑临夏,开花讵待春。愿得承嘉景,无令掩桂轮。

孤云
【唐】于武陵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
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裴回不可驻,漠漠又空还。

山出云
【唐】张复
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无心离碧岫,有叶占青春。
散类如虹气,轻同不让尘。凌空还似翼,映润欲成鳞。
异起临汾鼎,疑随出峡神。为霖终济旱,非独降贤人。


【唐】郑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四、有关云的文章片断:
好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以不同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揭示出大自然难能诉诸文字的深刻内涵。那绯红,以牧歌般的轻快,写出青春的壮丽;那乳白,则象征着爱情、友谊的纯洁和美好;那铅灰,暗示的是沉甸甸的命运基调,向人们宣告,只有抗争才能进取;那墨黑和青紫,则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了生命的博大深沉。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金彤彤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天空里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再过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流云奔涌,群山浮动。滚滚的云流翻山而过,直泻深谷,似流水瀑布,气势磅礴,宏伟壮观。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有时,它涓涓细流,翻过小天池山,形成一线,入幽谷。有时,它银丝缕缕,经过小天池山的每个山口,形若玉帘抖落而下。有时,它又似奔腾的江河,翻过大目山顶,汹,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楼怎么整了天啊云啊的 你是来搞笑的吧

语文基础知识整理大全
答:语文基础知识整理1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 说明文 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语文基础知识整理2 三种感情色彩...

语文的文学常识是什么
答:二、语文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三、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

语文文学常识集锦大全
答:高考语文考查的很全面,包括了很多很多的知识点,那关于语文文学常识考生了解吗?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文学常识集锦大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语文文学常识集锦大全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

有趣的语文小知识有哪些?
答:有趣的语文小知识如下: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

常见的 语文常识 有哪些 ? 要详细的、
答:初中还是高中的知识点?语文常识(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

语文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答:语文知识点归纳:写作手法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4、...

2020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点
答: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第二部分 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答: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一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二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四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一 生:同“性”资质,禀赋。名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语文学习攻略:从基础知识到作文的全面解析
答:语文学习的分析能力包括概括、赏析、作者目的和人物心理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作文能力语文学习的作文能力包括文采和结构两个方面。学生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重主旨的明确、文采的均衡和结构的层次感,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

语文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答:语文知识点归纳有:1、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异义词、一词多义等。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3、文言句式。4、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