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意义、词类活用、特殊成句分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章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意义、词类活用、特殊成句: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 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 :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 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含有通假字的古诗
答:被通披:被明月兮宝璐.《涉江》 屈原 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 尊通樽: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取通娶: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著通着:著我旧时裳.《木兰辞》...

七年级别上古诗文名句及通假字
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十五、《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清幽恬静的山村盛夏月夜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丰年景象,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第一册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答:5.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急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 泾同径直 泾流之大 辩同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同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大 同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萃 聚集 人卒九州豪 同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词性活用 1.名...

初中苏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答: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同“无” 没...

初一文言文阅读详解
答:《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 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答:《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初中文言文解析
答:《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 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

通假字的知识
答: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常见通假字】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说】 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女】 汝,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知】 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初一常用的文言文通假字解释
答:初中通假字表(1-2册)通假字本字读音例 句释义出处 说悦yü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愉快《论语十则》女汝r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你《论语十则》知智zhì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聪明《论语十则》还旋xüàn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汤烫tàng疾在凑...

观沧海怎么背
答:2、其次,可以了解这首诗的诗人创作背景,以及这首诗的诗人的人生经历,增进对《观沧海》的理解,加深印象。3、再次,把这首诗里面的生僻字词读音了解一下,熟读几次,背起来不会磕磕绊绊,会更容易背下来整首诗。4、最后,将这首诗中的通假字词了解一下,并标注意思,连贯文段,能够了解整首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