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要看颜值:状元竟因长得丑被降为榜眼

作者&投稿:智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来岁锦标先夺得,天街听喝状元声。高高站在科举功名的金字塔尖,状元身份尊贵、备受荣宠。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考生的最高荣誉。从童试到殿试,状元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独占鳌头。状元就是万里挑一,笑到最后的那一个,所以,中状元难如登天。尤其是在明代,状元除了渊博的学识外,还需要爆表的颜值。

太祖朱元璋的长相平平,但他决心把状元打造成帝国的形象代言人。要对得起王朝的面子,颜值自然是极其重要的。这早在洪武四年首次殿试就树立了榜样。原拟为状元的郭因为貌丑被降为榜眼,英俊的吴宗伯被拔为状元。这着实让历史学家与考生们目瞪口呆。状元因为才学而登顶,殿试毕竟不是选美走秀。唐宋以来,状元长得不帅甚至有残疾的大有人在,未有以貌取人的先例。如唐代宗大历十二年的状元黎逢气貌山野,长得很土气也能中状元。宋代淳v十年的状元方梦魁,右脚跛,左眼瞎。元代正二年的状元陈祖仁,身材矮小,一目失明,相貌丑陋。然而,太祖却拿出了确立八股取士、废除宰相制度一样的魄力,决心要让英俊的状元们在簪花游街时,对得起明朝的脸面与观众的眼睛。

太祖的范例让明代很多皇帝在钦点状元时要先测颜值。很多帅哥因此逆袭而成为状元。这里试举几例:建文二年,胡广以非凡的帅气取代了初拟为状元的王艮。正统元年,居然闹出了以貌误取状元的笑话。主考官、大学士杨士奇想事先确认周旋的外貌来初拟状元候选人。由于周旋与周u的读音相近,他们的老乡误听为是询问周u,回答说他外貌白皙魁伟。杨士奇于是把周旋拟为第一,进呈皇帝钦点。传胪那天,大家发现周旋的外貌十分丑陋,但木已成舟,于是舆情怅然。人们觉得没选出帅哥,十分遗憾。正统四年,殿试初拟张和为状元,但明英宗吸取三年前的教训,不再相信主考官的判断,而是特派贴身太监去张和的住所当面查看,果然发现他的眼睛长翳、昏花,便将他降为二甲一名,另将英武俊朗的施拔为状元。弘治十二年,浙江才子丰熙的殿试策论极佳,被拟为状元,但他跛脚,仪容不佳,孝宗知道后遗憾地把他降为榜眼,将原本位居第四,但长得头大貌伟、洁白凝重的广东人伦文叙点为状元。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后来担任首辅大臣的朱国桢说:凡鼎甲,圣上多密访而后定。才学可以通过考试测量,自有考官们负责。皇上密访的主要是相貌颜值,他关心的是形象代言人,一语道破天机。

上行下效,明代状元录取注重外貌的风气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小说里大量涌现帅哥状元,甚至出现鲜明的女性化特征,如《浓情快史》中的狄仁杰丰姿俊秀。就连《龙凤配再生缘》中的武状元皇甫少华也是貌美、秀眼。这些美貌状元在殿试中极具杀伤力,立即获得皇帝的青睐。而《唐钟馗全传》中的钟馗、《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的黄巢也因为貌丑而丢掉了即将到手的状元。



王维考中状元靠的是颜值?王维真的走了后门吗?
答:王维大家都很熟悉了,是我国古代唐朝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他又很多诗作流传至今,自成一派,是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而王维曾经也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虽然听起来很风光,但也有人认为,王维之所以能中状元,是因为他走了后门,他因为靠自己的颜值征服了玉真公主,因此才得到了状元,历史上真的有这...

历史上连中三元有哪些人?
答:2、李骐,本名李马,字德良,一作彦良,福建长乐沙京人永乐十五年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第一,会元,廷试又第一,状元,于是“授翰林修撰,赐银带朝服,中外以为荣。”且为明代科举福建省“三元及第”唯一的人。3、商辂,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

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

明朝清朝科举流程:如何从秀才考取进士?
答:走进古代学子的科举之路:秀才到状元的荣耀历程 在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秀才不仅是知识的象征,更是通向科举之巅的阶梯。从稚嫩的“儒童”或“童生”开始,读书人首先要通过县试,脱颖而出成为“生员”,或被尊称为“秀才”。层层选拔,才能显才 秀才分为三等:禀生,成绩卓越,享有公家每月的资助;...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开心,有何不成文的规定?
答:因为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选探花的时候有一个硬性要求一定要帅,不帅的再有才也不行。一般来说,能够中探花的,要么是帅哥当中最有才的那个,要么则是有才的人当中最帅的那个。探花虽然是殿试第三名,但他却是皇上对于一个人的才华和颜值的双重肯定,也许状元的文笔排行第一,但他不一定长得...

状元、榜眼及探花的来历
答: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榜眼”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榜眼”之名要晚于“状元”,终唐一代,没发现有这个称谓。实际上,榜眼这一名称与状元、探花一样,...

为何状元多县令,探花多驸马?
答:让他们去工作上历练,在未来状元也会成为国家的人才。但是探花因为文采以及颜值都非常出众,皇帝一般不会让他们去很远的地方工作,都会让他们留在朝廷里做官。留在朝廷里见公主的机会就多,所以会有探花多驸马这样一种说法。可见状元多县令,探花多驸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跟科举考试的制度有关。

为何有人说古代中了探花要比中了状元还高兴?
答: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可言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古代人想要能够出人头地,唯独只能靠着科举这一条道路。古代的科举就像现在的小学到博士一样,而且古代人是真正的寒窗苦读。只要一朝高中,身边的人是鸡犬升天。因为探花长得帅?所以比状元吃香?古代人需要参加县...

古代科举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
答:为什么古代人得了探花要比状元还要高兴?有种说法是因为探花要比状元长得帅,每次朝廷放榜之后,很多的大家闺秀都会坐在轿子里面,然后偷偷的通过缝隙看上几眼。如果相中了哪一个人,就可以让自己的父亲前去提亲。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一般相中的都是探花。难道探花都长得比较帅吗?其实并非如此,这种说法...

状元为何要叫状元?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叫
答:这个词在五代、北宋时期出现极少,因为五代和宋朝时期的都城里都没有“杏园”,自然也就没有探花郎了。探花什么时候被作为进士第三名代称的,这是个很难确切回答的问题。据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考》推测,大约从明朝开始,状元专指殿试第一名、榜眼专指第二名、探花专指第三名,才最终成为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