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忆念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一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既止入息,思维正忆念 是什么意思~

这是南怀瑾:《达摩多罗禅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比丘。莫如凡夫诸天人

等愁忧啼哭。当勤精进系心正念。时诸天人阿修罗

等。闻佛所说止不啼哭。犹如有人殡丧子已止不啼

哭。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是偈言

汝等当开意 不应大愁苦

诸佛法皆尔 是故当默然

乐不放逸行 守心正忆念

远离诸非法 慰意受欢乐

不敢自称解释,与您共同探讨,这段偈语出自大般涅盘经,开意应该是指释怀的意思。诸佛法皆尔这段偈应该是指,诸佛的教法都是一样的。所指的一样一方面可能是指诸佛教化的法义都是一样的,佛佛道同。另一方面可能是指,诸佛的教法有生自然也有灭,因为是生灭法。也就是说诸佛都有示现大涅盘的时候,诸佛的教法都有法灭之时。

南无观世音菩萨
愿不谬佛意

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来解释的话,应该是正在回忆思念的意思,但是你没有其他的文字描述,所以不太好回答

体方法师:如实观照法要-佛教导航
正念的意思,就是说你该把念头安住在什么地方,这个叫正忆念。这里讲的就是四念处的身、受、心、法。比如说:身:内...

信现观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答:谓正忆念过去无量三藐三佛陀、及彼法、彼僧。如于过去,未来、现在、亦尔。又正忆念此世界中、及余十方无量世界、所有如来、及彼法、彼僧。随正忆念有尔所量,亦有尔所信现观体品数差别。三解 显扬十七卷三页云:问:信现观、以何为体?答:以上品世出世缘三宝净信为体。或此俱行菩提分法...

...讲到系心一缘,才是正止正念。这系心一缘的一缘是什么?
答:止、观是不一样的。系心一缘的境界指的是"止",也叫定、三昧、三摩地等等。而这个一缘并非有一个特定所指的对象,而是依所修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称之所缘境。现在传下来的禅宗修行方法算是止观双运,次第禅如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则是先修止后修观,南传佛教则有内观禅法,是只修观不修止...

请问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啊,书上说无漏的就是正,有漏的就是邪,有漏无漏...
答:六、正精进 发明真智,强修涅槃之道,以无漏勤为体。又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七、正念 以真智忆念正道无邪念,以无漏慧为体。又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进至涅槃,是名正念。八、正定 以真智入无漏清净之禅定...

法布施有哪些功德利益?
答:法布施的广大功德利益:《发觉净心经》云: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3)得正意,(4)得强志力,(5)得多智慧,(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7)当得少欲,(8)当灭嗔恚,...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且看这两句是怎样进行层层开掘的。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

既然是末法时期,是不是就是说佛法已经不能渡人了?佛祖早就预言了末法...
答: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着七宝冠于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

佛教里的“随念”是什么意思?
答:凡是皈依三宝的弟子,不论学修何宗何派,都应净心正意,随时随地忆念佛法僧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虔诚信敬之心,巩固与加深对三宝的认知与确信,将身语意无一不融入于佛法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安乐八正道之中。在佛法僧三宝无量功德的感染与熏陶之下,滋长善法欲,...

诵读心经步骤里的一段话,里面的「思惟」是什么意思?
答:思惟 思-亦是忆念 为忆念正法 礼敬正法 正行正法 护持正法 善解正法……非执着此法 非依此法贪名利及供养 是忆念此法为众生解脱苦 惟-依此法不变不退转 止心于此法不受诸相干扰 不依止外道 唯守正法而精进 更以此法妙义而得真谛 若解妙义则知真谛 知真谛则诸相则幻 幻相本虚无 虚无幻灭之...

执念是什么意思
答:执念,从哲学上讲是通过长期反复不断寻我的过程而得知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同时自身的观念又被这种需求束缚,相互作用不断上升的过程。详细解释:(1)因执着而产生的不可动摇的念头。可形容因为对某事物的极度执着而产生了过度追求的念头。(2)犹执着。(3)执持忆念。出自:郭沫若《残春》:“我们...

佛弟子能养宠物吗?
答:……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不为嫉妬、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宣化上人 讲解:“如是之人,不复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