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费雪 《怎样选择成长股》读后感

作者&投稿:呈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费舍读后感~

《怎样选择成长股》读后感
作为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前两年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与专业十分相关的课程。我们一直都希望能较早的学习专业知识,幸运的是我们在大三上学期,开了《证券投资》这门课程。虽然我们是金融专业,但由于我们之前接触的金融方面的知识都很少,所以一开始上这门课还是比较吃力的,许多老师上课提到的专业名词我们都没听说过。与此同时,闫老师要求我们在同花顺上面进行模拟炒股,鉴于我对于股票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并且闫老师曾多次向我们推荐《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巴菲特也曾说“在读完《怎样选择成长股》之后,我开始寻找菲利普·A·费舍,当我见到他时,他和他的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利用菲利普的技能,就能获得对行业及其商业模式的彻底理解,能使一个人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因此我决定阅读这本书籍,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了解股票市场。
在一开始阅读《怎样选择成长股》时,有时我会觉得很无趣,遇到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慢慢地我通过百度的帮助,一点点地把自己不懂的知识弄清楚,对这本书描写的内容也更加感兴趣,读完真本书后我也受益颇深。
这本书很显然不是一本教科类书籍,在此书中,股市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不是作为知识点来罗列,而是通过作者对他的论点进行详细和幽默的解释,融汇于他的论述中,即如何去选择成长股。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第一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找到那么一类属于成长股的股票呢?费雪认为心中有了被选对象的大致范围之后,就要寻找尽可能多的信息来源,不断丰富自己对所研究的公司的认识,信息对象主要应该是: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大学和政府的科学家、行业协会的成员以及公司以前的员工等。费舍坚持认为,只有从侧面了解到有关于一家公司至少50%以上的信息之后,才可以去拜访目标公司的管理阶层,否则就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因为投资人对目标公司没有足够多的了解,极容易被公司的管理人员所误导;此外,也根本无从判断最基本的要点之一,那就是高管人员本身的能力。费舍非常反对那种只凭几张财务报表和研究报告就匆忙下结论的做法,他讥讽道:"一个人如果一个星期只花一个晚上,躺在舒适的扶手椅里浏览一些经济商免费报告,便获得很高的利润,你觉得说的过去么!"费舍非常反对那种只凭几张财务报表和研究报告就匆忙下结论的做法,他讥讽道:"一个人如果一个星期只花一个晚上,躺在舒适的扶手椅里浏览一些经济商免费报告,便获得很高的利润,你觉得说的过去么!"
第二个问题在于何时买卖,这个问题的提出,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金叉死叉和移动均线这类知识点。那些知识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参考依据,但总让我有种纸上谈兵,难以在市场获得实现的感觉。而作者的投资哲学的核心就在于找到现在被市场忽视、但是未来几年内每股盈余将有大幅度成长的少数股票;进一步地,想要获得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就应该仔细考虑出时机问题。费舍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对于传统的依据景气研究以及对未来的预测来决定是否买卖股票的做法,他持否定的态度。他明确提出:过分信任经济预测的可靠性,无异于拿自己的全部积蓄去冒险。费舍认为,最佳买入点应该是在"盈余即将大幅度改善,但盈余增加的展望还没有推升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时",而抓住最佳买入点的基础就在于能够正确判断目标公司相对于整体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另外,由于市场的原因导致的股价大幅下跌也是买进优质股的好时机。从这些来看,我更觉得者符合我在正常情况下面对那些满屏幕的数字时的本能反应。换句话说,这些更直观适合我这种初学者。对于卖出持股,费舍认为只能基于三个理由:首先是原始买进时就犯下了错误;其次是公司出现了重大问题,管理出现退步,或者是增长潜力消耗殆尽,难于继续拥有突出的表现;第三个理由是投资者又发现了比手中持有的股票更优秀的品种。费舍认为最后一种情况非常罕见,而且随时准备更换持股组合的风险其实很大。
还有读者总结出的怎样选择成长股——27条军规、15个要点更是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翻译这本书时,总能体会到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本书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把深奥的投资理论融合在我们身边的投资实践中。作为成长型投资者的偶像,他的成功业绩就是实力的最好见证。在这本书里,作者路易斯.纳维里尔把自己近30年投资实践的精髓,一览无余地奉献给我们。无疑,他对股票市场的洞察,对选股技术的理解,以及对投资理念的认知,将为每一位读者带来幸运。
总的来说,读完一本书,可能不必完全记住他的一切,也没这个能力,但是其经典之处就在于我对他的书名所提出的问题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对于证券投资这个问题来说,我也觉得不是一个学期的书本学习就能掌握的,许多学者甚至花了毕生的心血去研究其规律。当然,有了稍许的理论知识后,在将来真正进入股市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毫无底气了。而且股市不是拼运气,而是完全的技术理论。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和改进空间,在将来大力发展的时期,我们完全可以有很大的动作空间。这些书,将作为我们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怎样选择成长股》读后感
作为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前两年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与专业十分相关的课程。我们一直都希望能较早的学习专业知识,幸运的是我们在大三上学期,开了《证券投资》这门课程。虽然我们是金融专业,但由于我们之前接触的金融方面的知识都很少,所以一开始上这门课还是比较吃力的,许多老师上课提到的专业名词我们都没听说过。与此同时,闫老师要求我们在同花顺上面进行模拟炒股,鉴于我对于股票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并且闫老师曾多次向我们推荐《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巴菲特也曾说“在读完《怎样选择成长股》之后,我开始寻找菲利普·A·费舍,当我见到他时,他和他的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利用菲利普的技能,就能获得对行业及其商业模式的彻底理解,能使一个人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因此我决定阅读这本书籍,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了解股票市场。
在一开始阅读《怎样选择成长股》时,有时我会觉得很无趣,遇到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慢慢地我通过百度的帮助,一点点地把自己不懂的知识弄清楚,对这本书描写的内容也更加感兴趣,读完真本书后我也受益颇深。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事了,以当时的能力和水平想要充分理解书中所述的理念对我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提升,重读此书的计划逐渐被提上日程。最近,带着“温故而知新”的想法,用了大概两周的时间精读了本书的所有内容,对自己的投资理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提炼。《道德经》里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想对于投资之道的修炼也应该在“日益”和“日损”的过程中进行,在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不断吸收提炼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下面就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理念进行归纳和提炼,作为日后定期回顾的记录。
关于菲利普·费雪的生平及主要投资理念
在股票投资领域,我认为有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对于现代价值投资理论的贡献是具有奠基性的,一位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主要著作有《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另一位就是本书的作者。费雪出生于1907年,卒于2004年,在其职业生涯的前两三年里他从事证券分析师的工作,随后便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从1932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始,费雪的投资生涯长达近70年,他的业绩在50,60年代达到巅峰(根据费雪的第三个儿子肯尼斯·费雪的回忆),随后的日子里由于衰老而导致业绩下滑,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里饱受老年痴呆症的折磨。
本书出版于1958年,之后费雪做过几次修改。如果说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奠定了有价证券分析理论和价值型投资理念的基础的话,那么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则为成长型投资指明了方向,这两本书对于后来的投资者来说都有着圣经一般的地位和价值。与格雷厄姆的“选择具有极大安全边际的低估值股票进行投资”不同,费雪将公司的质地和成长性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他认为花合适的价钱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远比花便宜的价钱买入一家平庸公司的股票有更大的获利空间(当然,所谓“合适的价钱”必须是建立在保守和谨慎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他对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组织架构和管理层是极为关注的,这一点是格雷厄姆的理论体系中所没有的。
费雪的投资理念曾经给巴菲特指明了新的方向,让他能够不再局限于格雷厄姆的体系中,从而迈入了更广泛的投资领域。芒格曾经回忆与费雪的会面经历,他承认两人之间有着相当愉快的交流,自己从中获益匪浅。这两位执掌伯克希尔50年并创造出惊人投资业绩的巨擎都对费雪的价值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可见其投资理念的正确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