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作者&投稿:庄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资料?~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字仲拱,是湖北黄冈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以及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以及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曾从英国带回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黄冈的一个贫寒人家,从小就在父亲执教的私塾读书。14岁的时候就独自一人蓝岛昌报考高等小学堂,由于其在填写报名单时,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十四这两个字才发现写错了。这时候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四后面加个光子,改名为李四光,这个名字一直伴随他一生。

15岁的时候官费赴日本留学,成为东京弘文学院的一名学生,并在那里结识了不少在日本留学的进步青年,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将自己的长辫子剪掉,开始慢慢走上革命道路上来。当他听了中山先生的演讲后,开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中,还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并在会后宣誓加入同盟会。

在弘文学院读了三年之后,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在三年后顺利毕业回国。回国没多久就遇到辛亥革命爆发,直接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李四光在那段时间担任了湖北军政府部长。后来不满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直接选择辞职出国继续留学深造。选择去了英国的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毕业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下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以及北京大学评议会的评议员和理学院的庶务主任。还跟章鸿钊、丁文江等人一同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并担任了第一届的副会长。

1、类似李四光的科学家有:詹天佑、吴大观、华罗庚、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等等

2、李四光的故事—名字由来

李四光出身于穷苦家庭。原名李仲揆。
1902年,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仲揆跃跃欲试,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可能是太紧张了,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改过之后,他满意地说:“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


3、李四光的精神
1、李四光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从小就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有不懂就问,善于动脑的精神。
2、李四光为了祖国,不惜远渡重洋,去英国留学,刻苦学习科学知识。有不畏艰难,出国留学,刻苦专研的精神。
3、李四光学成后,不忘祖国,放弃国外的优越环境,回到贫穷而落后的中国,为了中国的发展,努力奋斗。不忘本的精神。
4、李四光最终为中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一个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是李四光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中国著名的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他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由于常听父亲讲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惨败,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的故事,他从小就萌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中国争气,学会造船,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1902年,李四光离开家园,到了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学堂。由于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此学习未满两年,没有毕业就被湖北省选派官费留日深造。1905年8月,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见其年轻,勉励他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从此李四光更加坚定了刻苦学习,报效中华的决心。他在日本学习造船机械,初步实现了他为祖国学习造船的心愿。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心情郁闷,意识到要准备一份更强的力量,必须再读书10年。1913年7月,他被官费保送到英国学习。他考虑到为祖国造船,不能没有钢铁,要钢铁就得先搞冶炼,因此先学了采矿一年,又感到采矿离不开地质,再又决定转到理科地质系,开始专攻地质学,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李四光在英学习期间,在导师教授的指导下,他一面博览群书,一面实地调查,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日深,而且在文字语言上提高也很快。英、日、德、法各国文字,均可运用。他视野辽阔,信息敏捷,基础知识深广。1918年6月,在伯明翰大学通过了毕业论文《中国之地质》的答辩,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婉谢了国外的高薪聘请,回到了北京,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他一面为祖国精心培育人才,一面积极参与北京大学一些重要的校务活动。在不少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

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李四光科学事业崭新的一章。他注重理论学习,也注意自己的思想改造,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地质事业中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在他的具体领导下,中国的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端的日子里,毛主席、周总理就询问过李四光:“中国天然石油这方面远景怎么样?”早在1915至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个钻井队,在陕北肤施一带,打了7口探井,花了300万美元,因收获不大就走掉了。美国的大学教授也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但是李四光根据自己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乐观地回答了国家领导人的提问:“我们地下的石油储量是很大的...... ”就像李四光所说的,中国有丰富的石油蕴藏,几年里,普查队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1958年6月,喜讯传来: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中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

李四光的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他由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参加了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毕生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事业,提高地质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光辉的业绩。他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他创造性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奉献精神,都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这笔财富,我们应当也必须继续发扬光大!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省黄冈县人,蒙古族。祖父库里是蒙古族人,通汉文,以在乡间设私塾为生,与汉族妇女结婚,后代取李姓。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经的大清工科进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省黄冈县人,蒙古族。祖父库里是蒙古族人,通汉文,以在乡间设私塾为生,与汉族妇女结婚,后代取李姓。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经的大清工科进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

讲述了古今中外名人小时的故事,希望孩子们都能从中汲取到优秀人物身上执着、无畏、顽强、奋斗的精神,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提高素质,并有意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有益的爱好



李四光的赞誉是什么
答:李四光(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 教育家 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 ...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资料
答: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中国地质大学第一任校长,湖北黄冈人,蒙古族[1],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李时光简介是什么
答:李时光,号春生,清代末班科举贡生。一生从事教育,1912年在三晋大地汾河之西创建双池高小,后出任山西河东师范教务长。相关说明 抗战前夕年老返里,再次出任双池高小校长,将大批青年学生送往抗日前线。可以说是一位三晋大地土生土长的乡村教育家,一位饱学德劭的开明绅士。抗战前夕年老返里,再次出任双池...

李四光的事迹
答:光绪三十年五月1904年赴日本留学,同年参加同盟会,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选学“舶用机关”。1911年毕业回中国。1911年9月到京师参加“海归”考试,以最优等成绩获赏“工科进士”。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转学地质学,1918年5月,他以《中国之地质》的优秀论文获得了自然...

李四光简介
答: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

李四光为什么成为著名地质学家的原因
答: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就明确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说明中国广布的陆相地层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在李四光部长的领导下,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谢家荣等地质学家的不断理论探索和实践下,肯定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

李四光的故事
答:在地质力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李四光的几篇重要著作,如20年代末的《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的意义》、30年代的《中国地质学》、40年代的《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50年代的《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60年代的《地质力学概论》,都是每个阶段总结性的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答: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对中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对中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方面,李四光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他通过对中国地质的深入研究,指出大陆地壳中也可以形成大型油田,这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后来的石油勘探和...

李世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发现了我国的什么
答:李四光是为中国地质事业兴起、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

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的故事
答: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县的四龙山镇。因为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叫李仲揆。,少年时的李仲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902年,14岁的李仲揆听说省城办了一所官费的高等小学堂,凡是学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