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为何遭到乾隆皇帝讨厌厌恶?

作者&投稿:毋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乾隆一生风流,数次巡幸江南,所爱女子无数,其所辜负的女子也必然不在少数。而在众多女子之中,有五位是其挚爱,或者说曾经的挚爱。之所以用“曾经”,就是因为乾隆的第二任皇后,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乾隆所挚爱的五位女子,分属三代人。

五位女子中的第一代,当然是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乾隆爱他的母亲,乃人之天性,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乾隆不想主动退位。乾隆继位时,曾发誓其在位时间不会超过其祖父康熙的60年。可是,乾隆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悔了。他找到的借口就是如果孝圣宪皇后健在,他就绝不退位。乾隆为了耍赖皮,当然希望他的母亲长寿了,对他的母亲自然会付出加倍的爱。可是,天不随人愿,孝圣宪皇后还是去世了。


五位女子中的第三代,自然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乾隆66岁老来得女,心情非比寻常。再加上长大之后的十公主,秉性非常像乾隆,女儿又是爸爸的小棉袄,乾隆自然是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宠爱非常。


另外三位乾隆最爱的女子,就是乾隆的三位皇后了。

乾隆的第一位皇后,还是乾隆身为皇子之时,所娶的嫡福晋富察氏。富察氏15岁嫁给了了乾隆,跟乾隆一起生活了21年,是乾隆发自内心最爱的一个人。富察氏在乾隆继位后就被册封为了皇后,先后为乾隆生了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两位皇子都被乾隆秘密立为皇太子。不幸的是,两位皇子先后早夭,富察氏因为经受不住屡次丧子之痛,在随乾隆东巡之时,病死途中。


因为富察皇后的去世,时为娴贵妃的辉发那拉氏被乾隆晋封为了“摄六宫事皇贵妃”,等于是准皇后的地位。乾隆为了彰显娴皇贵妃的地位,还特地下旨将皇贵妃的车舆内装饰,由金黄色改为明黄色。按照清朝制度,明黄色只有皇帝和皇后才可以使用。富察皇后百日丧满之后,辉发那拉氏就被正式晋封为了皇后,成为了乾隆的第二任皇后。


此时的乾隆,对于辉发那拉氏,应该是非常重视的。乾隆不但提升皇后的仪仗为“仪驾”,规格超过了前朝历代皇后,包括富察皇后的规格。而且,又是赐牌匾、对联,还带着辉发那拉皇后去祗谒先陵,告祭雍正泰陵。乾隆每次出巡、围猎,都带着辉发那拉氏。


正是在这段时间,辉发那拉氏先后生了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两岁夭折)和皇十三子永璟。如果乾隆此时不宠幸辉发那拉皇后,那么辉发那拉皇后是没有机会在短短四年内就生育了三个孩子的。

根据清朝的多种史料记录,辉发那拉皇后被乾隆所厌恶发生在乾隆第四次南巡途中。南巡的前期,一切都还非常正常,乾隆还为辉发那拉皇后庆祝了48岁寿诞。但是,当他们到达杭州后,一切都变了。


事发当天的早晨,还一切正常。早膳时,乾隆还赐给了皇后一盘攒肉,但到了晚宴时,皇后缺席了。根据清宫膳底档的档案记载,皇后的名字也被令贵妃所取代。而根据事发后的奏折、乾隆的谕示,以及其他相关史料综合之后,我们只能了解到,当时辉发那拉皇后做了一件让乾隆非常愤怒的事情,那就是断发。


按照史料的记载,皇后当天的行为突然一反常态,在皇太后(即乾隆的生母)前不能恪尽孝道,晚膳前,竟然先是遣去了侍奉的宫女诸人,独自一人将头发剪断了。这跟一些影视剧中,为了表示冲突的激烈,在乾隆面前公然断发的情节并不一致。


在满族习俗中,只有在皇帝、皇太后去世时,皇后才可以剪发。皇帝、皇太后还在世,皇后就自行剪发,这在乾隆看来,就是在诅咒他和皇太后。我们前面说过,乾隆可是希望皇太后长寿的,而乾隆也希望自己长寿,所以,辉发那拉氏这次彻底激怒了乾隆。


自此之后,乾隆才对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厌恶至极,差点废除了继皇后的皇后之位。甚至在辉发那拉氏断发后,乾隆将皇后的待遇也直接给降到了答应的级别,只给两个宫女,并且幽禁在翊坤宫后院。继皇后死后,丧葬礼仪仅仅是嫔级别,也没有陪葬乾隆陵寝,而是被安葬在了妃嫔园寝。而且,辉发那拉氏还不是单独的券隔,而是被葬入了纯惠皇贵妃墓券的一侧,等于皇后成了皇贵妃的下属。辉发那拉氏去世后,乾隆也没有给与谥号,仅是以继皇后相称,同时也没有神牌祭享,可见乾隆对其的厌恶。

那为什么辉发那拉氏要突然断发呢?有很多相关的传说。


第一种传说,乾隆去围场,是为了狩猎,而下江南,是为了猎艳。这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有演绎了,而且还是不同的美女,什么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东巡山东,有人说因为此事气死了富察皇后),还有什么盐帮帮主程淮秀,女伶昭容、雪如……乾隆的船一靠岸,乾隆就去寻花问柳了。所以,辉发那拉皇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再三苦劝,可是乾隆不听。皇后又去皇太后那里告状,皇太后却袒护乾隆,辉发那拉氏一气之下就忤逆了皇太后,晚膳也不吃了,自己断了发。乾隆正愁带着皇后,绊手绊脚玩的不痛快呢,就借口皇后疯了,将辉发那拉氏送回了京城。这个可信度相对较低,乾隆宠幸烟花女子有可能,但皇后应该不会为了一个民间女子争宠吃醋。


第二种传说,就是令贵妃魏佳氏争位说。魏佳氏虽然生前只是被晋封为了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但是,她的儿子嘉庆登基后,被追封为了孝仪纯皇后,生前也是乾隆最爱的五位女子之一。乾隆南巡到了杭州,准备册封魏佳氏为皇贵妃,遭到了辉发那拉皇后的坚决反对,而皇太后也选择了支持乾隆。辉发那拉氏这才在悲愤中,自行断发。这个传说的可信度还是有的,毕竟看似平静的后宫,虽然不像宫斗戏中斗争的那么惨烈,但是为了争宠,有点斗争也是正常的。


第三种传说,辉发那拉氏患了抑郁症,或者精神突然失常了。有学者根据史料发现,辉发那拉氏断发一事发生后,乾隆也很茫然,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开始,乾隆还认为皇后是被巫蛊之类的邪术所害,还专门让人去查有没有“邪道踪迹”,还让人记录那拉氏听谕旨时的反应,并且一一记下。乾隆的谕旨中,也是说皇后疯了,所以,让皇后在翊坤宫养病,不许见一人。


还有一些其他的传说,比如造反说之类的,真真假假,在没有新的史料被发现之前,暂时还无法得知其中的真实缘由。而辉发那拉氏不管以什么理由断发,都触怒了渴望长寿,和更长在位时间的乾隆,乾隆也由此十分厌恶继皇后。



历史上乌扎那拉氏有哪些名人?
答:历史上乌扎那拉氏名人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以及内大臣费扬古女。乌拉那拉·阿巴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一、乌喇那拉·费扬古 乌喇那拉·费扬古,满洲正黄旗人,博瑚察之子,其晚年生一女为孝敬宪皇后,雍正的嫡妻。二、乌拉纳拉氏 同义...

历史上真实的继皇后那拉氏是怎样的一个人?哪部影视剧更贴近事实_百度知 ...
答:乾隆元年,宝亲王弘历登基成为乾隆皇帝,那拉氏被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那拉氏晋升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那拉氏晋升为“皇贵妃”,摄六宫事,成为“准皇后”;乾隆十五年,那拉氏被正式册封为后;乾隆三十年,“帝后矛盾”爆发,继皇后被“不废而废”,打入冷宫,身边只剩下两个近侍宫女;乾隆...

历史上乌拉那拉氏为什么断发?乾隆为什么对她那么狠心呢?
答:那拉皇后在被册立之时,也是备受宠爱的,《如懿传》里把她描述成一位重情重义的娘娘,这也许只是文学作品的夸张与艺术表现形式,那拉皇后四次陪伴乾隆南巡,也足见她在册立之初,还是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可是在第四次南巡之时,那拉皇后的命运被彻底改变,本来南巡之初风平浪静,在途中,乾隆皇帝还给她...

乾隆两任皇后的结局为何都很惨?第一任南巡病逝,第二任病逝冷宫
答:尤其做乾隆的皇后,似乎一点都不是幸运的事情。乾隆高寿,活到89岁,他熬死了自己的两任皇后,第一任是富察皇后,她在南巡途中病逝;第二任皇后是乌拉那拉氏,她也是在南巡途中,就被乾隆废掉送回皇后,之后一年病逝。为什么乾隆的两任皇后的结局都会这么惨呢?乾隆和富察氏是少年夫妻,恩爱有加,两子...

乾隆皇帝的皇后那拉氏的册文
答:纯帝继皇后(1718—1766),乌拉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雍正时,封为皇子弘历之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初封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娴贵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娴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一: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大学士公傅恒为正...

乌拉那拉·如懿人物原型是谁 历史上如懿的结局是什么
答:乌拉那拉·如懿,《后宫甄嬛传》中废后乌拉那拉宜修侄女,因为心高气傲不愿屈人做三阿哥的侍妾,受皇后之托被指给四阿哥爱新觉罗·弘历作侧福晋。乃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侧福晋、娴妃。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四爷弘历登基,后宫权势大变。原本在青樱位分之下的高晞...

正史中乾隆继皇后那拉氏被废的原因?夏盈盈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答:实际上就是乾隆不承认她的身份,失宠与她。乌拉那拉氏在形式上并未被废,皇后的头衔一直保留到死,但是死前所受待遇已经远远低于皇后。乾隆皇帝立那拉皇后只是为了迎合母亲的命令,当时孝贤皇后刚刚去世,乾隆皇帝为了不让中宫虚位,不得已让那拉皇后成为皇后。乾隆十五年(1750),孝贤皇后大丧之期已过...

乌拉那拉如懿是怎么死的?
答:乌拉那拉·如懿,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历史上的乌拉那拉·如懿,在乾隆未登基前便是乾隆的侧福晋。乾隆四十三年,在金从善事件中,皇帝自己给了一个解释:“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

乌拉那拉皇后真实历史
答:乌拉那拉不是三阿哥胤祉的福晋,而是四阿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侧福晋。雍正在位时,把她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中宫之位悬缺。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

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
答:乾隆皇帝在众多妃嫔里,对待继后虽然不甚宠爱,但从娴妃到皇后,一路上该给的待遇都给了,两人还不乏有比较温馨的时候。但是在乾隆三十年继后剪发后,乾隆对她刻薄至极,可谓恩断义绝恨之入骨。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乾隆继后姓辉发那拉氏,而非《清史稿》误记的乌喇那拉氏。辉发那拉和乌喇那拉分属两姓,并非同源。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