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让西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巅峰,为什么知名度不高?

作者&投稿:左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宣帝刘询治下的西汉,可以称得上是西汉最辉煌的时期。刘询的文治武功,显然也是比汉武帝更高的。为什么说刘询的文治武功比汉武帝更高呢?

一是刘询时期的西汉,对匈奴依然是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刘询也多次出兵攻击匈奴。不过,他显然更理性,更有分寸感。并没有穷兵黩武,也因此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那样,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很大的伤害。

二是刘询更加注重农业生产。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传统,加强了休养生息政策,让汉武帝时期,由于一味打仗而面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复苏,老百姓明显地比汉武帝时期更富裕,更安定。

三是刘询更加注重吏治建设。汉武帝时期也打击了不少官员,但是那种打击,更多的是凭借汉武帝个人的喜好。尤其是“巫蛊事件”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让汉武帝时期的官员人人自危,整个官场气氛十分怪异。刘询要理性很多,也比较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就算他对自己的太子不满意,他依然没有改换太子,造成折腾。

四是刘询深刻理解并正确实施“汉家制度”。“汉家制度”其实就是“王霸政治”。这种制度,实际上是汉武帝开始实施的。也就是皇帝既讲究王道,也讲究霸道,既要立德,也要立威。不过,汉武帝实施这一点的时候,实际上这种“王霸政治”还处在萌芽状态,同时对力道的控制也无法达到运用自如。而且汉武帝并没有提出这个概念,是刘询明确提出来的,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因为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实施的最好。

不过,实际上汉宣帝在历史上的名声,明显没有汉武帝高。汉武帝多次被后世称为最了不起的皇帝之一,而刘询的成就比汉武帝更了不起,却很少有人提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汉宣帝的政策大多是对汉武帝的修正。汉宣帝做了不少事情,不过,他开创性的制度并不多。从上面的分析,其实我们已经看出来了,汉宣帝的政策,更多的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一种修正。也就是说,汉武帝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张,但是他并没有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些政策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比如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

儒术讲究的德政和王道,在分封制的周朝初年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大统一时期的汉朝,显然并不是非常恰当。所以,汉武帝一面“独尊儒术”,一面又打击儒术,搞得手下也都很疑惑,不明白汉武帝究竟想干什么。而刘询总结出王霸结合的“汉家制度”,大臣们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因此“独尊儒术”就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并没有走向极端。再比如“匈奴政策”,刘询并没有否则汉武帝打击匈奴的政策。不过也不是一味地打击,而是打抚结合,效果反而更好。总之,刘询所做的,都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修正。这种“修正”,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却也因为缺乏独创性,因此不被后世所注意。

二、汉宣帝时期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事情。汉武帝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太大了。包括前面所说的“独尊儒术”“远逐匈奴”,都触及到古代社会非常尖锐的问题,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汉武帝时期出现过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包括“巫蛊之祸”“子贵母死”等等。这些事情,并不是好事。

但是,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汉武帝也依靠这些,让他的名声变得很响亮。汉宣帝时期却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也没有出现过什么恶事,而且他能做到善始善终,不像汉武帝晚年那样性情大变。不过,这样一来,他却反而没有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汉武帝以只做一件事而让人记忆深刻。汉武帝几乎一生都在和匈奴死磕。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几乎不怎么管其他事情。汉武帝实际上是幸运的,因为“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给他带来了很大红利,他可以慢慢地消耗这些红利,把打匈奴这件事做好,做彻底,做得在历史上名声大噪。

汉宣帝不行。汉宣帝上台后,所面临的的一个国家,是被汉武帝搞得千疮百孔的国家,他必须要各方面都得修复调整。他必须要各方面都兼顾,如果只干一件事,可能西汉在他手里就亡了。但他什么事都在做,因为无法给后世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这是因为他继位以来,一直都效仿着祖先,一直安稳低调的发育着国内的政治经济,从来没有做出一些特别卓越的功绩,所以知名度不高。

因为汉宣帝虽然是位明君,深受百姓爱戴,但是没有像汉武帝那样在政治军事和对抗外敌方面有大的建树,没有什么值得后人歌颂的功绩,所以知名度不高。

也许是因为汉武帝太出名了。汉朝的皇帝中,汉武帝最出名,不过刘询也不错,他的“故剑情深”也很深入人心。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做人低调,还有就是他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所导致的结果。

西汉王朝谁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他在位时,中国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神爵二年(前60年),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郭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义。汉宣帝刘询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为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的中兴、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以制定庙号、谥号极其严格著称的西汉历史中,...

汉宣帝将西汉推向巅峰 汉宣帝的声望为何比汉武帝还低
答:西汉的全盛时期,出现在汉宣帝刘询(即位前名叫刘病已)在位期间,这一点是公认的;但如果说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两汉的代表毫无疑问是汉武帝。所谓“秦皇汉武”,即使纵观两千多年封建史,汉武帝刘彻也是顶流的帝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文治武功”这一评价,会让人们第一个想到他。(千古一帝的标签,当然首先对应秦始皇)...

汉朝的国力在汉宣帝时期达到巅峰 汉宣帝的名声度为何不高
答:在汉朝,只有那些对国家有大贡献的皇帝才配想有庙号,西汉只有四位皇帝享有庙号,他们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刘询的庙号为中宗,意为中兴之主。为什么说西汉国力鼎盛不在武帝而在宣帝呢?那是因为武帝穷兵黩武,把从文帝以来无为而治积累的财富不说是踢干荡净...

汉宣帝刘病已将西汉推向巅峰,超过汉武帝时期,为何知名度不高?_百度...
答:说起刘病已,比起先前的人,他的知名度并不算高。但他本身能力并不弱,有很多强项,通过他的天赋等,成功当上汉宣帝,在他统治的时间里,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事实上,汉武帝以后也有一段繁荣时期。这个盛世是西汉的巅峰。西汉在汉武帝之后开创了一个新的繁荣...

史上最完美的汉宣帝将汉朝推向鼎盛,为什么后世却默默无名?
答:因为汉宣帝的功绩没有人宣传,同时有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在前,又有汉武帝的汉武盛世过渡,所以大家很容易忽略掉低调却建立了鼎盛汉朝盛况的汉宣帝。汉宣帝刘询原名叫刘病已,看过乌龙闯情关的人都应该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刘病已受到巫蛊之祸的影响,在襁褓时期和家人一起被牵连入狱。明明是...

历史上的汉宣帝有多厉害?
答:在对外关系上,汉宣帝也采取了非常强硬的的态度。这个时期的西汉王朝先是与地处西域的乌孙联手大败匈奴,不堪重创的匈奴还因此向西汉称臣。除此之外,西汉还打败了西羌。西域与汉朝的关系也日渐亲密,汉宣帝还成功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而这都护府的设立意味着西域自此归于西汉管辖。相比起汉武帝,汉宣...

如何评价汉宣帝
答:汉宣帝刘询少时游历长安三辅,体察了解民情,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 ,这对他施政治国有直接影响 。在位期间,清除霍光势力,重视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 ...

为什么刘询汉武帝宣帝是西汉最有智慧的人?
答:紧接着,汉昭帝的忠和汉昭帝喜出望外。要不是前两任文景执政留下的基础,刘彻早就打西汉了。以刘彻的打法,西汉真的撑不了多久,汉武帝后期的国家已经处于衰落状态了!前期汉武帝之所以能打得这么好,是因为文景之治的影响。让我们看看刘询和刘询统治时期,西汉在社会发展和军事能力方面达到了顶峰。...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呢?
答: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某,在其即位后才改为刘询。汉武帝曾孙,废太子刘据孙子,西汉第十位皇帝,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统治下的汉朝,一同被称为昭宣中兴。汉宣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受过牢狱之灾的皇帝。汉武帝时期的“巫蛊案”牵连甚广,导致太子刘据一家被杀,而此时的...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答:而反观刘询,他在政治上可以说一直是一位贤明的帝王,惩治贪污腐败,执政时相对较为宽简的,不管是在对待宗亲上,还是在普通百姓上,都是十分的宽仁的,并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失误,这样一来,也就使得他获得了百姓的极度爱戴。精简宫廷人员配置,让精简出来的人重新回归农业生产,不仅是节省了开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