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下一句是什么?哪位诗人说的?

作者&投稿:丹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下一句是什么?谁说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下一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说的。

参考资料:
【诫子书】原文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原句出自:《诫子书》,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论 述: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下一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处何在?
答: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该剧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下一句是什么?谁说的?
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下一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说的。参考资料:【诫子书】原文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入则笃行 出则友贤”出自哪里? 什么意思?
答:“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下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入则笃行 出则友贤”出自荀子的《子道》,讲的是身为子女的应该如何做到“孝”。

静以修身俭养德这句话出自哪里?
答:出处:诫子书 诸葛亮〔两汉〕原文(节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

夫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哪里
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处:《诫子书》三国时期诸葛亮 原文节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出自哪里
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俭...

戒子书翻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该句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原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下一句
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一个道德准则。君子之行,始于内心,只有内心的修炼,才能使外在的行为更加符合道德规范。因此,君子注重修身养性,通过静心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道德境界。俭以养德,意味着君子要节俭,不过度追求物质...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出自哪篇家训
答:“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