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毛笔书法,执笔有多高,各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藤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书法对执笔有什么要求?~

毛笔书法:握笔不松不紧,让笔在手里有足够的自由度,要能保持手指的灵活,这是关键。最大限度地保持手指各个关节的舒适度,以便于写出的字形和章法都达到自己心中所想要的效果。写小字可握得低些,写大字握得高些。写字的时候身体,手臂和手都是相对自然放松的状态。 特别要防止的可怕误区:握笔太紧!许多人误以为认真写字的人握笔一定很紧,其实,这是书法大忌,握得紧,手指必然失去灵活性,僵硬的手指对书写出好字是致命的!

您好,分享一些关于书法练习执笔的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谈谈书写时是否需要悬腕的事儿,可能大家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说法,比如执笔一定要悬腕才有功夫,其实不一定,是否悬起来和我们所写的字的大小有关。
古人做过总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意思就是字的大小在一寸内的,基本上是在用手指和手掌的功夫,字号更大的,就要兼顾手腕和手肘的控制了。
关于腕,有枕、提、悬三种方式。枕腕是 把写字那一只手的手腕枕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提腕是将整个手腕提起来,胳膊在桌上依然有支撑的着力点;悬腕便是连手腕带手肘都悬起来,不与桌面发生关联。
写大字时,要抬起手腕和整个手肘,让毛笔稳定垂直向下。这时手活动的空间更大, 可以轻松写出一条一米长的线条。如果写小 楷,则需要将手腕枕在纸上或另一只手上,又或是稍稍提起一些,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力,把功夫放在笔尖上,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动作。执笔高低也是一样的 道理,字越大,执笔越高;字越小,执笔越低。
刚开始打基础时,我觉得应从难到易,从 站立悬碗开始,先综好稳定性,再开始写小字,练习提腕、枕腕,逐渐提高精度。
执笔也是同样的,借由不同的书写情况, 古人有不同的执笔方式。比如,过去古人席地而坐,有时纸不是平放在桌面上,而是斜置,三指执笔的方式更有助于保证笔尖与纸面垂直,比较适合这种情况。隋唐时期有了桌椅,随着发展,到宋代日渐普及,人们开始垂足而坐。纸面平放之时,五指执笔法更易于保持笔尖与纸面垂直,因而便成了这个书写角度中更为普遍的执笔方式。
最为常用的五指执笔法,要点便是“擫、压、勾、格、抵”这五个字。
1.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毛笔;
2. 用无名指抵住笔的后方,小拇指不着力,轻轻需搭住,手腕要放松。指实掌虚:手指弯曲执笔,手掌中会自然形成一个可以腾挪的空间,因此书写时毛笔可以在手上灵活地运动。



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可以理解为手掌中的空间,“宽〞则是说手腕运转得开。
从肩、时、腕到手指,形成了一个灵活的 轴,最后落定在纸上,便表现为我们的
笔力。
自如地执笔,要达到这种默契需要用相当长时间练习。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我们不会感觉到手里有笔吧,手与笔合为一用的时候,笔就成了我们表达时身体的一种延续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习木工首先要学会使用圆规曲尺,才能量好尺度。那么学习书法,同样首先要学会执笔。

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执笔得法,写字时才能运用自如;如果执笔不当,养成不正确的习惯,纠正起来会很困难,也不利于把字写好。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书法论丛·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

“五字执笔法”,也称“五指执笔法”,以“擫、押、钩、格、抵”五个字诀阐明了五个手指的作用:

擫:即按、压的意思。指用拇指的上节端按在笔管的内侧。这是拇指向外的作用力。

押:约束的意思。指用食指第一节前端压在笔管的右前侧,与大拇指内外相对配合,捏住笔管。这是食指由外向内的作用力。

钩:用中指的第一节钩在笔管的左外侧。这是中指从前侧朝掌心方推挡的作用力。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挡住”的意思。指用无名指指甲根部挡在笔管的右内侧,这是无名指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垫着、托着”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起到辅助作用。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写字练习基本功实必须要遵守的正规法则,等到熟练之后,无论怎样执笔,都能运用自如。因为笔是一种写字工具,初学者之所以必须讲究执笔,就是为了练习掌握这一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写久了,手里有了一定功夫,基础打好了,到这时候,无论你怎么样去使用,他都乖乖听你指挥,自然无所不可。



执笔法就是掌握毛笔的方法。正确的执笔法(图1)为“按、押、勾、格、抵”。所谓“按”,就是用大拇指肚按住笔管的内方;所谓“押”,就是用食指上节压住笔管的外方,与拇指配合,一内一外,夹持住笔管;所谓“勾”,就是用中指尖紧靠食指,钩住笔管的外方,以加强食指的力量;所谓“格”,就是用无名指指端由内向外顶住笔管,与中指一内一外求得力量的平衡;所谓“抵”,就是用小指靠在无名指的下边,起到辅助无名指的作用。

图1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我们的体会,对执笔总的要求是:指实、掌虚、肘悬。

指实指实就是五个指头紧紧实实的把笔管捏住。据王献之小时候练习书法,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从背后抽他的笔,竟没能抽掉,说明他的笔抓得比较紧。如果执得不紧,写出的字就会飘;但也不能执得过紧,那样笔旋转不开,写字时就不灵活。

掌虚顾名思义,掌虚就是手掌心空虚,空虚到可以容下一个鸡蛋。只有掌虚了,手指才能灵活,笔管才能端正。

肘悬肘悬,就是肘部离开桌面,空悬起来,又称“悬肘”或“悬臂”。为什么要强调悬肘呢?这是因为,如果把手腕靠在桌面上,只能用手指或手腕的力量,而只有把手臂悬起来,全身的力量才能通过手臂传到手腕,又通过手腕传到手指,最后通过笔传到纸上,从而做到“全身力到”,写出的字才有笔力。而且,把腕或肘靠在桌面上,手运动的范围就非常有限了,写出的字往往板滞局促;只有把手臂悬起来,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范围内活动,写出的字才有气势。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必须把臂悬起来。当然,开始悬臂时,手会颤抖、酸痛,书写时也会不自然,这是悬肘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如能知难而进,刻苦训练,闯过“悬肘关”,即可挥运自如。

此外,还有一个执笔高下的问题。毛笔究竟执高点好,还是执低点好?我们认为应依字的大小肥瘦而定。写小字执笔宜低,笔头距指约3厘米;写大字执笔宜高,笔头距指约8厘米。写丰腴的颜体字执笔宜稍高;写瘦劲的柳体执笔宜稍低。



执笔法就是掌握毛笔的方法。正确的执笔法(图1)为“按、押、勾、格、抵”。所谓“按”,就是用大拇指肚按住笔管的内方;所谓“押”,就是用食指上节压住笔管的外方,与拇指配合,一内一外,夹持住笔管;所谓“勾”,就是用中指尖紧靠食指,钩住笔管的外方,以加强食指的力量;所谓“格”,就是用无名指指端由内向外顶住笔管,与中指一内一外求得力量的平衡;所谓“抵”,就是用小指靠在无名指的下边,起到辅助无名指的作用。

图1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我们的体会,对执笔总的要求是:指实、掌虚、肘悬。

指实指实就是五个指头紧紧实实的把笔管捏住。据王献之小时候练习书法,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从背后抽他的笔,竟没能抽掉,说明他的笔抓得比较紧。如果执得不紧,写出的字就会飘;但也不能执得过紧,那样笔旋转不开,写字时就不灵活。

掌虚顾名思义,掌虚就是手掌心空虚,空虚到可以容下一个鸡蛋。只有掌虚了,手指才能灵活,笔管才能端正。

肘悬肘悬,就是肘部离开桌面,空悬起来,又称“悬肘”或“悬臂”。为什么要强调悬肘呢?这是因为,如果把手腕靠在桌面上,只能用手指或手腕的力量,而只有把手臂悬起来,全身的力量才能通过手臂传到手腕,又通过手腕传到手指,最后通过笔传到纸上,从而做到“全身力到”,写出的字才有笔力。而且,把腕或肘靠在桌面上,手运动的范围就非常有限了,写出的字往往板滞局促;只有把手臂悬起来,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范围内活动,写出的字才有气势。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必须把臂悬起来。当然,开始悬臂时,手会颤抖、酸痛,书写时也会不自然,这是悬肘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如能知难而进,刻苦训练,闯过“悬肘关”,即可挥运自如。

此外,还有一个执笔高下的问题。毛笔究竟执高点好,还是执低点好?我们认为应依字的大小肥瘦而定。写小字执笔宜低,笔头距指约3厘米;写大字执笔宜高,笔头距指约8厘米。写丰腴的颜体字执笔宜稍高;写瘦劲的柳体执笔宜稍低。



首先谈谈书写时是否需要悬腕的事儿,可能大家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说法,比如执笔一定要悬腕才有功夫,其实不一定,是否悬起来和我们所写的字的大小有关。

古人做过总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意思就是字的大小在一寸内的,基本上是在用手指和手掌的功夫,字号更大的,就要兼顾手腕和手肘的控制了。

关于腕,有枕、提、悬三种方式。枕腕是把写字那一只手的手腕枕在另一只手的手背 上;提腕是将整个手腕提起来,胳膊在桌上依然有支撑的着力点;悬腕便是连手腕带手肘都悬起来,不与桌面发生关联。

写大字时,要抬起手腕和整个手肘,让毛笔稳定垂直向下。这时手活动的空间更大,可以轻松写出一条一米长的线条。如果写小 楷,则需要将手腕枕在纸上或另一只手上,又或是稍稍提起一些,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力,把功夫放在笔尖上,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动作。执笔高低也是一样的道理,字越大,执笔越高;字越小,执笔越 低。

刚开始打基础时,我觉得应从难到易,从站立悬碗开始,先综好稳定性,再开始写小 字,练习提腕、枕腕,逐渐提高精度。

执笔也是同样的,借由不同的书写情况,古人有不同的执笔方式。比如,过去古人席地而坐,有时纸不是平放在桌面上,而是斜置,三指执笔的方式更有助于保证笔尖与纸面垂直,比较适合这种情况。隋唐时期有了桌椅,随着发展,到宋代日渐普及,人们开始垂足而坐。纸面平放之时,五指执笔法更易于保持笔尖与纸面垂直,因而便成了这个书写角度中更为普遍的执笔方式。

最为常用的五指执笔法,要点便是“擫、压、勾、格、抵”这五个字。

1.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毛笔;

2. 用无名指抵住笔的后方,小拇指不着力,轻轻需搭住,手腕要放松。指实掌虚:手指弯曲执笔,手掌中会自然形成一个可以腾挪的空间,因此书写时毛笔可以在手上灵活地运动。

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可以理解为手掌中的空间,“宽〞则是说手腕运转得开。

从肩、时、腕到手指,形成了一个灵活的 轴,最后落定在纸上,便表现为我们的笔力。

自如地执笔,要达到这种默契需要用相当长时间练习。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我们不会感觉到手里有笔吧,手与笔合为一用的时候,笔就成了我们表达时身体的一种延续了。



简单的说,楷1行2草3,就写楷书执笔手到笔毛根1寸左右,写行书2寸左右,写草书3寸左右,这只是各人看法,说的不一定对。

练习毛笔字执笔方法
答:毛笔字的正确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书法基本常规)通过毛笔练习毛笔字,学习书法技巧,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执笔,因为执笔的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灵活自如地运笔把字写好。一、关于毛笔字执笔法历来有很多说法,什么单钩法、双钩法、凤眼法、回腕法、拨镫法、五字诀、八字诀等等,这么多的“法”,看起来挺玄妙的,...

正确的书法姿势是什么(毛笔)
答: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

写毛笔字执笔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答:执笔越高,回旋的幅度就越大,也越便于挥运。但过高了,下笔飘浮,笔画无力无筋骨。站着写大字,通常采用捻管执笔法,即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捏住笔杆上端高高提笔,仍要求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这种执笔法适合书写大字,或者书写行草与狂草。用提斗笔书写特大的字或题壁,即用拇指贴夹住笔杆...

毛笔书法入门的执笔方法
答:毛笔执笔法,其实无定法,但要“指实掌虚”,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笔管,掌心空虚,灵活运动笔有长短锋,由个人的习惯选用。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为什么毛笔书法持笔现在基本上都是五指握笔法,而不是古代的二指单钩法...
答:现在基本提倡五指双勾握笔,二指单勾不太容易掌握,并且不适合写楷书。但是用三指单钩的人也不少,尤其写行书和草书的。“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

书法笔法
答:高粉答主 2013-08-15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601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书法用笔技法略解 执笔法:书法术语。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

写毛笔字的要领。。。
答:(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

写毛笔字需要注意什么?
答:写毛笔字需要注意什么? 一、态度要端正,有些人不重视写字,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答案正确,考试就能得满分,其实不然,把字写好,终身受益。 二、写字的姿势要端正,姿势不正,写出的字也不会端正;眼睛离作业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视眼;做作业时弯腰驼背,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 三、要勤练,只有通过勤奋...

毛笔书法应如何入门?
答:要想写好毛笔书法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

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毛笔字?写的最好的话需要练多长时间?
答: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