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名将

作者&投稿:吕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国十大名将排行榜:周瑜 陆逊 邓艾 魏延 张辽 吕蒙 徐晃 孙策 麴义 羊祜

  第一名:周瑜
  本来第一名这个位置当之无愧是属于曹操的,但无奈曹操此公实在是一等一的人物,在整个三国历史中,曹操是绝对的主角,也始终处于战略主动位置,剿灭袁术、平定两淮,灭吕布、占徐州,降张绣、稳定许昌后方,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趁势平定冀州、幽州、并州、辽东,周围的乌桓、匈奴纷纷归附,统一北方,后来东伐孙权、西取马超,最终占领天下有其二,虽然有了赤壁之战的败绩,但其仍然不愧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此公之利害,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的政治家和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且其死后被追谥为武皇帝。所以在此就不将其列上榜了,姑且多让一个名额给别人。
  周瑜的历史形象是完美的,他出身宦之家,为人谦恭有礼,不失大度,其少年得志、风度可人,文采超群且精于音乐,他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横行天下的抱负,堪称一代风流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赤壁怀古就是对周瑜最好的写照。在三国时代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是绝对的主角:与黄盖谋划、指示阚择献书、授计庞统、智斗蒋干、巧设苦肉计,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计谋环环相扣,率领三万吴军和两万刘备军打败曹操的十六万魏军和三万荆州降兵,一战成名,从此名扬天下,令三国记住了此公,令中国历史记住了此公,也让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记住了此公(如苏轼和罗贯中),更让近代的外国人对其谋略进行了现代研究(比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可惜周瑜一代天骄,和同时代的谋士郭嘉一样英年早逝,但仅仅赤壁一战,足以使其名垂千古。周瑜的赤壁之战,让另一位天骄曹操停下了统一中国的步伐,而周瑜的英年早逝,也让吴帝国从此北进中原、统一中国的伟业永远成为泡影。而周瑜和曹操身处同一时代,又在同一战役相遇,历史注定两强相遇必有一伤,两人的相遇,使得中国的统一步伐停止了下来,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中原文明发展的滞后,也使得赤壁之战一百年后“五胡乱华”(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中国进入了更大、更长时期的分裂期。所以说,周瑜排名十大元帅首位,当之无愧。
  第二名:陆逊
  按理说第一名已经是吴国周瑜了,第二名好歹也要让给魏和蜀,但无奈三国时代三大战役(第一官渡之战胜者为曹操,第二赤壁之战胜者为周瑜)中的第三战役夷陵之战中,陆逊是绝对的主角和胜者,所以说此公排名此位绝非等闲。此公一出手,便将关羽、刘备、曹休这些前辈英雄送上了不归路,真不愧是一代“夺命书生”。赤壁之战后,孙权想借机北进,在合肥濡须一战中,陆逊将才显露出来。当孙权想夺回荆州时,陆逊和吕蒙一起策划,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将关羽送上不归路。后来蜀国刘备率领八万精兵来打吴国,陆逊指挥五万吴军,火烧连营,一战千古成名。再后来魏国大司马曹休来犯吴国,陆逊临危受命,取得石亭之战的辉煌胜利,令曹休最终惶惶而死。除了临阵指挥谋划,陆逊还有通观全局的战略眼光,当击败刘备后,左右将领都主张乘胜追击,而陆逊却下令班师,他认为击退了西面的刘备,北面的魏国会来攻打吴国,果然魏国“三路兵马数十万,星夜至境”。后人评价陆逊是东吴的擎天柱,三国后期最杰出的将才。
  第三名:邓艾
  按理说,排名第三名的应该是名垂千古的司马懿了,怎奈司马老先生也是与曹操不分伯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一生功绩数不胜数,也就不详细说明了,其死后也被追谥为晋宣帝,所以和曹操一样,就不将他选入排行榜了。
  将邓艾列入第三名,最大的理由就是:三国时代不能永远处于分裂、动荡中,总得有统一的进程,然而推动中国历史统一的,邓艾功不可没,正是此公,直接导致了蜀国的投降。曹魏政权之所以在三国后期实力最强,与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是分不开的。在军事上,邓艾主要是和蜀国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交手,数次交手中,双方不分胜负,也使得姜维的北伐事业在邓艾的防御下毫无建树。在魏国兵分三路进攻蜀国的征程中,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经江油、绵竹、直趋成都,先于钟会灭蜀,取得头功。邓艾入成都,约束部众,进城后,没有发生抢掠。他安抚投降的人员,使他们复任旧业,受到蜀人的拥护。虽然在灭蜀过程中,同为魏国另外两路将领的钟会和诸葛绪功不可没,且后来邓艾因政治问题被其上司司马昭诛杀,但整体来说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度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第四名魏延
  将魏延排名第四,不是说此公有多么出众的才华和伟业,完全是考虑到作为三国之一的蜀国,理应有一员上将名列上榜,否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但是,在三国时代璀璨的武将名单里,蜀国真的是人才凋零,能拿的出手的也只有魏延了(如果有人说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姜维的,我得说你只看演义不懂历史,更不懂何为名将,这个最后会详细说明)。在蜀国,能上三国名将前十位的,有且只有魏延一个了。作为蜀汉不可多得的将才,在取汉中、平南蛮、北伐等过程中,魏延都曾立下汗马功劳,他有勇有谋,性格直率而自视甚高。刘备死前,捉冷苞、杀张任、败张颌(此公将才不在张辽、徐晃之下),魏延都有参与,而且在斜谷界口一箭射中曹操(估计不符合历史),差点要了他的命。刘备死后,魏延更是南征北战的主将,擒孟获、收姜维、斩曹遵、诛王双,功勋卓著。在魏延传奇的一生中,最有可能改写中国历史的时期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献出兵出子午谷奇谋,此计大胆创新,连后来的司马懿也在假设中替蜀国想到此方案,但谨慎的诸葛亮未予采纳(此事件直接暴露出蜀国话事人诸葛亮的弱点之一,当然诸葛亮北伐是其并非想打败魏国,更多的则是为了政治目的,这又是另外话题了)。在魏延将自己毕生才华献于兵出子午谷而未得上司采纳后,忠诚的魏延开始慢慢轻视起上司诸葛亮来,并消极怠工,逐渐他被大权独揽、胸无气量的诸葛亮所嫉恨并污蔑“有反骨”,最终被马岱诛杀。魏延的死无疑是蜀国政治斗争的结果,说到蜀国的政治,不得不说蜀国政治的“传统”,蜀国做为一个典型的帮派性质的独裁国家,能获得上司信任,则风光无限,如果失宠,则再有才华也不得展现,且蜀国帮派老大为了巩固地位,只是将手下人做为能办事的小弟和棋子使用,而不像吴国那样,对后继者的培养比较重视,主公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像家庭成员那般和睦,所以说蜀国从未出现过像吴国那样的“东吴四杰”,随着时间的流逝,蜀国人才凋零的状况逐步显露出来。昔日魏延任蜀国汉中太守时,魏延曾对刘备说:“若曹操举天下之兵而来,我为大王拒之;若是偏将十万之众至,我为大王吞之。”在那个武将群星璀璨的时代,魏延的这番话有着何等的自负和自信,也永久的回荡在三国那个遥远的年代。
  第五名张辽
  在大魏国众多的武将中,张辽绝对是一位名将,因为在曹操带兵东征西战中,张辽始终做为另外一处军事重镇的总指挥,可见其深得曹操的信任。结合史实可知,早期张辽曾先后追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贾诩一样,数易其主。丁原被董卓所害,张辽不但没有为主报仇,反而随吕布跟随了董卓。吕布命殒下邳,张辽被擒,经关羽求情,曹操便将其招降。从此张辽开始在三国舞台上大展身手,为曹操屡建奇功。张辽跟随曹操转战南北,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都有张辽的身影。征二袁时,乌桓王率兵来迎,张辽趁其立足未稳,冲入敌阵,即斩乌桓王蹋顿于马下。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中计大败,关键时刻也是张辽射伤东吴名将黄盖,助曹操脱身。经数易其主了解多路诸侯运兵特点和多年征战生涯的洗礼,张辽逐渐从一名只知道冲锋陷阵的虎将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赤壁之战后,张辽坐镇合肥与吴国交锋数次。第一次孙权欲取合肥,使伏兵潜入城中,结果被张辽将计就计,杀得大败,还折了太史慈等大将。后来孙权乘曹操征战汉中的机会,率领十万军队来取合肥,张辽仅率手下“敢死队”八百人冲锋陷阵,连杀吴兵无数,直冲入孙权帅旗之下,吓得孙权夺路而逃。当孙权发现张辽仅有几百人后,又卷土重来,面对重兵围困,张辽毫无惧色,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这一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打得江南人人害怕,但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啼哭。做为中原王朝的“半边天”,张辽排名第五,名符其实。
  第六名吕蒙
  按时间先后,排名“东吴四杰”第三的吕蒙(第一周瑜,第二鲁肃,第四陆逊),最杰出的贡献就是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令关羽败走麦城,使得吴国处于巅峰时期,也使得老百姓心目当中的“武魂”关羽永远的退出历史舞台,也永远使得关羽仅仅单纯的做为一名忠勇武将而非名将活在人们心中,关羽的失败,也造就了吕蒙成为三国舞台上一颗璀璨的名将和吴国的擎天柱。我们抛开三国演义的偏见不谈,结合正史来审视这位大将,就会发现吕蒙的确是一代将才。吕蒙早先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武将,孙策广纳人才时,吕蒙前往投奔,后来在剿灭吴郡城外山贼的战斗中初露锋芒,获得孙权器重。吕蒙早年没有上过学,被人蔑称为“吴下阿蒙”,但孙权发现他是个可造之才,便劝他多读书(以此可见孙权敢于大胆用人,这也始于孙权自己本身就从小坐得大位)。这就是有名的“孙权劝学”,从此吕蒙开始苦读兵书,加上他天资甚好,数年间便有了很大长进。后来鲁肃与他论事,吕蒙皆对答如流,令鲁肃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即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此后,吕蒙成为吴国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将才,上阵英勇当先,虑事机谋深远。曹操再下江南时,吕蒙曾建议于濡须口筑坞以防曹操骑兵冲击,此谋充分体现了吕蒙的远见。后来吕蒙在荆州“白衣渡江”,轻而易举的骗过关羽的烽火防线,并趁势赚取荆州。进城之后,吕蒙又严令不得掠夺,并善待关羽及其将士家属,以至在襄阳、樊城的荆州兵听说家眷安全之后都全无斗志。由此可见,吕蒙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代杰出名将。
  第七名徐晃
  将徐晃列入此位,原因有二:首先徐晃和张辽一样,也是曹操麾下一名有勇有谋,能够坐镇指挥一方的名将;其次在魏、蜀、吴三国背景下的“小三国”要地——荆州、合肥、汉中,做为三国角逐最激烈的荆州,最终被吕蒙和徐晃瓜分,使得吕蒙和徐晃从此青史留名,也使得关羽从此从三国名将行列中退出。换句话说,是关羽的失败,造就了吕蒙和徐晃的功成名就。徐晃原为军阀杨奉手下,李傕、郭汜作乱时,曾协助保护汉献帝,击退郭汜的追击,后来曹操派满庞说服了徐晃来降,从此徐晃开始了他为魏国的南征北战,平吕布、灭袁绍、败马超、降张鲁、战赤壁等等战事,徐晃都有参加,且多有战功。徐晃智勇双全,胸有韬略。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和袁绍的争斗中,由于双方仇恨较深,所以曹操每占据袁绍的地方,往往有屠城之举(有点类似霸王项羽的不良作风)。徐晃认为,这样做会适得其反,更加激起袁绍势力的反抗,阻碍北方的统一,于是他攻下易阳时,劝曹操不要再屠城,而应该善待投降者,曹操采纳他的意见(由此可见曹操善于接纳下属意见),果然从此顺利平定了北方。后来,蜀国关羽占领襄阳,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又以大军包围樊城,樊城主将曹仁仅以几千人苦守。眼看关羽就要势如破竹,进军中原,曹操准备迁都避其锋芒。徐晃临危受命,声东击西,指挥曹军深入重围,大败关羽,成功解除樊城之围。此战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谋划的天下有变时,派遣一名上将军(姑且认为是关羽)率军从荆州出击中原,另外一路由刘备率领从汉中北上中原,统一中国的方案,彻底成为了泡影。此一战,也使得三国角逐的荆州,逐步从舞台中退出,合肥和汉中从此成为了新的焦点。所以说,在三国竞争最激烈的历史关头,徐晃展示出了他出众的才华,走上了三国前十名将的行列。
  第八名孙策
  将孙策选入名将第八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孙策和曹操、刘备一样,都属于开疆拓土的诸侯豪杰,理应不被列入,但孙策死后,其弟弟孙权仅仅将孙策追谥为长沙桓王(司马炎称帝后,尚且给父兄司马师景皇帝的谥号),所以,孙策应该被列入帝王和名将之间的行列,排名也应该靠后。遥想孙策,往往让人想到霸王项羽,所以孙策在那个时代被称之为“小霸王”。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孙策是“籍父之名”,然而孙策真正从其父亲手中继承的,只有一块传国玉玺,没有半点土地,兵马也少的可怜,然后孙策去世时留给孙权的却是江东基业和十万精兵,可见孙策确实是一代枭雄,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令人叹憾。孙策十七岁时,父亲孙坚被刘表的部下射死,孙策即前往淮南投奔袁术,并以传国玉玺做为抵押,向袁术借了三千兵马,以此起家。孙策武艺高强,骁勇无比,是一个驰骋疆场的青年英雄。与刘繇对阵时,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其威风令人骇然。孙策不仅只是勇武,还善于用兵。诈死赚秣陵,计降太史慈,都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在征战中,孙策既是统帅,又是将领。攻城略地,他总是冲锋在前,手下士兵无不拼死效命。而且孙策还注意安民恤众(这一品德项羽是始终不具备的),因此江南之民,无不仰颂,投者无数。在他的带领下,早先的三千军马迅速壮大,席卷江南,开创了吴国基业。开基创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孙策对此也十分重视。他本性豁达,善于结交笼络人才,而且还能知人善任。周瑜、张昭、朱治、吕范、张紘等文臣武将,都是他结交并重用的。他死的时候,吴国已具雏形,如果再给他多一些时间,或许东吴的疆域会是另外的样子。
  第九名麴义
  请大家记住这个看似陌生的人名,因为他在三国历史上意义非凡。三国历史,是一个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在这个年代,袁绍最先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召集一大批文臣武将,逐步兼并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称雄天下。天下九州,袁绍独得四州(后来称帝的刘备最大地盘时也仅仅是荆州、益州和汉中),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鲁肃为孙权“榻上策”构想中(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要早整整十年),三国将是北方的袁绍,东吴的孙权和荆州的刘表,可见当时袁绍的声威在诸侯中有何等影响力。抛开后来的官渡之战袁绍败北不说,袁绍能够鼎足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并非一位昏庸无为之徒,而在此开疆拓土过程中,麴义则是其手下不可多得的将才。麴义原为韩馥部下,初平二年(191年)叛变,击败韩馥,又击败叛变袁绍的匈奴单于於夫罗。麴义成名之战就是在界桥之战中以八百弓手大破公孙瓒引以为自豪的“白马义从”, 斩杀严纲,又回救被围的袁绍。这一战是袁绍争夺河北霸业的奠基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步兵击败骑兵的典型战例,意义非常(张郃也参加此战,但表现不佳)。兴平二年(195年),麴义合兵乌桓峭王、刘和破公孙瓒于鲍丘,杀邹丹等二万余人。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麹义军粮尽,士卒饥困,余众数千人退走。瓒徼破之,尽得其车重。三国时代汉人能够争斗百年而没有被北方游牧部落乘虚“乱华”,这与麴义做为汉人北方边疆的顶梁柱分不开,麴义率领的汉人军队以步兵击败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永久的成为游牧民的噩梦,他们所做的,只有服从中原诸侯。当然三国演义中麹义撞着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那不是历史。所以从为袁绍鼎足四州和民族角度考虑,将麹义列入排行榜第九,毫不过分。

  第十名羊祜
  将羊祜入选,理由和邓艾的一样:三国时代不能永远处于分裂、动荡中,总得有统一的进程。最终协助晋国灭亡吴国的,羊祜功不可没。晋武帝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当时风俗,官长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后继者便说居地不吉,往往拆毁旧府,另行修建。羊祜认为,死生有命,不在居室,命令下属,一律禁止。最主要的是设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 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晋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总结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武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武帝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所以说,羊祜是三国末期晋国最著名的武将,理应上榜,但考虑到其未在有生之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且其已处于三国末期,没有了群雄逐鹿时期的强劲对手,所以只能排名第十位。

几乎含盖了三国所有的文将和武将,去找自己喜欢的吧

三国演义人物字号一览
丁 仪(正礼) 丁 奉(承渊) 丁 原(建阳) 丁 谧(彦靖)
丁 廙(敬礼) 于 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 涛(巨源)
卫 瓘(伯玉) 马 磾(翁叔) 马 良(季常) 马 忠(德信)
马 超(孟起) 马 谡(幼常) 马 腾(寿成) 王 允(子师)
王 双(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节) 王 戎(睿冲)
王 观(伟台) 王 甫(国山) 王 连(文仪) 王 沈(处道)
王 肃(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浑(玄冲) 王 路(文舒)
王 颀(孔硕)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兴) 王 基(伯舆)
王 谋(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韦 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 毛 玠(孝先)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 钦(仲若) 文 聘(仲业) 尹 奉(次曾) 邓 艾(土载)
邓 芝(伯苗) 邓止飏(玄茂) 孔 伷(公绪)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举) 母丘甸(子邦) 母丘俭(仲恭) 甘 宁(兴霸)
左 慈(元放) 卢 植(子干) 申 耽(义举) 田 丰(元皓)
田 畴(子泰) 田 豫(国让) 史 涣(公刘) 乐 进(文谦)
冯 习(休元)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儁(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 让(文礼)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毕 轨(昭先) 吕 布(奉先) 吕 范(子衡)
吕 凯(季平) 吕 岱(定公) 吕 虔(子恪) 吕 据(世议)
吕 蒙(子明) 朱 隽(公伟) 朱 然(义封) 伍 孚(德瑜)
伍 琼(德瑜) 任 峻(伯达) 华 陀(元化) 华 歆(子鱼)
华 核(永先) 伊 籍(机伯) 向 朗(巨达) 全 琮(子璜)
刘 巴(子初) 刘 永(公寿) 刘 协(伯和) 刘 先(始宗)
刘 邠(令元) 刘 劭(孔才) 刘 表(景升) 刘 岱(公山)
刘 备(玄德) 刘 放(子弃) 刘 宠(祖荣) 刘 勋(子台)
刘 晔(子扬) 刘 陶(子奇) 刘 理(奉孝) 刘 焉(君郎)
刘 琰(威硕) 刘 禅(公嗣) 刘 虞(伯安) 刘 廙(恭嗣)
刘 璋(季玉) 刘 繇(正礼) 刘 瑢(文衡) 刘 馥(元颖)
羊 祜(叔子) 关 羽(云长) 许 允(土宗) 许 攸(子远)
许 劭(子将) 许 靖(文休) 许 褚(仲康) 许 慈(仁笃)
孙 礼(德达) 孙 匡(季佐) 孙 权(仲谋) 孙 休(子烈)
孙 观(仲台) 孙 坚(文台) 孙 和(子孝) 孙 河(伯海)
孙 亮(子明) 孙 桓(叔武) 孙 峻(子远) 孙 资(彦龙)
孙 乾(公祜) 孙 皓(亢宗) 孙 皎(叔明) 孙 翊(叔弼)
孙 綝(子通) 孙 策(伯符) 孙 登(子高) 孙 瑜(仲异)
刘 静(幼台) 孙 韶(公礼) 邯郸淳(子叔) 严 畯(曼才)
社 预(元凯) 社 袭(子绪) 杜 琼(伯瑜) 杜 微(国辅)
杨 仪(威公) 唐 阜(义山) 杨 修(德祖) 杨 洪(季休)
杨 彪(文先) 杨 暨(休先) 李 严(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胜(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达) 李 福(孙德)
李 撰(钦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来 敏(敬达)
步 骘(子山) 吴 质(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进(遂高)
何 宗(彦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颖老) 何 颙(伯求)

应 劭(仲远)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张 飞(翼德) 张 辽(文选) 张 休(叔嗣) 张 华(茂先)
张 纮(子纲) 张 茂(彦林) 张 松(永年) 张 郃(隽乂)
张 承(仲嗣) 张 南(文进) 张 昭(子布) 张 津(子云)
张 特(子产) 张 悌(巨先) 张 既(德容) 张 鲁(公祺)
张 温(惠恕) 张 缉(敬仲) 张 裔(君嗣) 张 嶷(伯歧)
张 邈(孟卓) 张 翼(伯恭) 陆 纡(叔盘) 陆 抗(幼节)

陆 凯(敬风) 陆 逊(伯言) 陆 骏(季才) 陆 康(季宁)
陆 绩(公纪) 陈 武(子烈) 陈 宫(公台) 陈 泰(玄伯)
陈 矫(季弼) 陈 琳(孔璋) 陈 翔(仲麟) 陈 登(元龙)
陈 骞(休渊) 陈 群(长文) 陈 震(孝起) 邵 悌(元伯)
苑 康(仲真) 范 滂(孟溥) 和 洽(阳土) 金 尚(元休)
金 袆(德伟) 金 旋(元机) 周 奂(文明) 周 昕(大明)
周 毖(仲远) 周 泰(幼平) 周 鲂(子鱼) 周 瑜(公瑾)
周 群(仲直) 庞 统(土元) 庞 德(令明) 庞德公(山民)
郑 泰(公业) 郑 袤(林叔) 法 正(孝直) 宗 预(德艳)
审 配(正南) 孟 达(子度) 孟 光(孝裕) 孟 宗(恭武)
孟 建(公威) 赵 云(子龙) 赵 歧(邠卿) 赵 昂(伟章)
赵 咨(德度) 荀 攸(公达) 荀 恽(长倩) 荀 彧(文若)
荀 爽(慈明) 荀 勖(公曾) 荀 谌(友若) 荀 顗(景倩)
胡 奋(玄威) 胡 质(文德) 胡 济(伟度) 胡 烈(玄武)
胡 渊(世元) 胡 邈(敬才) 种 会(士季) 钟 毓(稚叔)
钟 繇(元常) 种 劭(申甫) 钟 拂(颖伯) 皇甫嵩(义真)
郗 虑(鸿豫) 郤 正(令先) 姜 叙(伯奕) 姜 维(伯约)
娄 圭(子伯) 祖 茂(大荣) 祢 衡(正平) 费 观(宾伯)
费 祎(文伟) 骆 统(公绪) 秦 宓(子敕) 秦 朗(元明)
袁 术(公路) 袁 尚(显甫) 袁 绍(本初) 袁 逢(周扬)
袁 隗(次阳) 袁 遗(伯业) 袁 熙(显奕) 袁 谭(显思)
耿 纪(季行) 桓 阶(伯绪) 桓 范(元则) 桥 玄(公祖)
贾 充(公闾) 贾 诩(文和) 贾 逵(梁道) 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 夏侯和(义权) 夏侯威(季权) 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妙才) 夏侯惠(稚权) 夏侯琳(子林) 夏侯霸(仲权)
顾 雍(元叹) 徐 晃(公明) 徐 盛(文向) 徐 庶(元直)
徐 璆(孟玉) 脂 习(元升) 留 赞(正明) 凌 统(公绩)
高 干(元才) 高 柔(文惠) 郭攸之(演长) 郭 奕(伯益)
郭 恩(义博) 郭 淮(伯济) 郭 嘉(奉孝) 诸葛诞(公休)
诸葛亮(孔明) 诸葛恪(元逊) 诸葛珪(子贡) 诸葛原(景春)
诸葛靓(仲思) 诸葛瑾(子瑜) 诸葛瞻(思远) 陶 谦(恭祖)
黄 权(公衡) 黄 忠(汉升) 黄 盖(公覆) 曹 仁(子孝)
曹 丕(子桓) 曹 休(文烈) 曹 宇(彭祖) 曹 芳(兰卿)
曹 奂(景明) 曹 纯(子和) 曹 昂(子修) 曹 洪(子廉)
曹 真(子丹) 曹 爽(昭伯) 曹 植(子建) 曹 嵩(巨高)
曹 髦(彦士) 曹 睿(元仲) 曹 彰(子文) 曹 操(孟德)
眭 固(白兔) 崔 琰(季珪) 淳于琼(仲简) 彭 羕(永年)
董 允(休昭) 董 卓(仲颖) 董 和(幼宰) 董 昭(公仁)
董 袭(元代) 董 厥(龚袭) 蒋 干(子翼) 蒋 钦(公奕)
蒋 济(子通) 蒋 琬(公琰) 韩 当(义公) 韩 珩(子佩)
韩 浩(元嗣) 韩 遂(文约) 韩 嵩(德高) 韩 暨(公至)
韩 馥(文节) 程 秉(德枢) 程 昱(仲德) 程 普(德谋)
程 畿(季然) 傅 干(彦材) 傅 巽(公悌) 傅 嘏(兰石)
鲁 肃(子敬) 蒯 良(子柔) 蒯 越(异度) 楼 玄(承先)
虞 翻(仲翔) 路 粹(文蔚) 简 雍(宪和) 满 宠(伯宁)
蔡 邕(伯喈) 蔡 琰(文姬) 臧 霸(宣高) 裴 秀(季彦)
管 宁(幼安) 管 恪(公明) 廖 化(元俭) 廖 立(公渊)
谯 周(允南) 樊 建(长元) 滕 胤(承嗣) 圆 泽(德润)
潘 璋(文圭) 潘 浚(承明) 薛 悌(孝威) 薛 综(敬文)

霍 峻(仲邈) 檀 敷(文友) 魏 延(文长) 糜 芳(子方)
糜 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

三国十大武将:
三国十大武将之吕布:三国第一猛将
诸侯
三国十大武将之赵云:三国时期蜀汉镇军将军
三国十大武将之马超:三国时期蜀汉骠骑将军
三国十大武将之典韦:三国曹魏猛将武猛校尉
三国十大武将之许褚:三国时期魏国武卫将军
三国十大武将之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征西大将
三国十大武将之张辽:三国时期曹魏征东将军
三国十大武将之黄忠:三国时期蜀汉后将军
三国十大武将之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前将军
三国十大武将之张飞:三国时期蜀汉车骑将军

三国十大名将排行榜:赵云 周瑜 马超 吕布 关羽 张飞 黄忠 张辽 乐进 典韦 于禁 张郃 徐晃 李典 吕蒙 太史慈 甘宁 陆逊 孙策 曹仁 曹洪 夏候惇 夏候洲 夏候敦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三国十大名将
答:整部前三国,除吕布之外,再无一人能令曹操如此之忌惮,即使是后来的马超于潼关前连败曹营于禁/张合两员名将,曹操也未指挥群殴,(以致后来的李通被马超挑于马下) 。可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曹操是不愿指挥打群架的。由此可见,曹操的那句话实在是给许褚在众将面前留足了面子;那句话其实需要改...

十大三国名将排行榜,云长第三,翼德第八,榜首是何人
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个排名是否公允暂且不提,咱们只看一点就知道典韦是因为很少跟名将交手,所以败绩不多,这才位列三甲。如果典韦可以排名第三,那么关羽关...

真实三国十大名将武力值TOP榜 关羽未进前五
答:真实三国十大名将武力值排行榜,吕布夺冠,关羽未进前五! NO.10 越兮 三国时山东隐士越老夫子的儿子,越兮武艺超群,使一杆三叉方天戟,曹操为得此人亲往越宅求之,越兮于濮阳独战吕布数百回合不分胜负,当阳长坂之日,越兮五战赵云,先后从赵云枪下救回徐晃、张辽、曹洪等将,五战赵云之时因为方天戟被青缸剑斩断而逃...

《三国演义》魏,蜀国,东吴各国的武将前十名是谁?为什么?能排序一下...
答:第8名、魏延魏延数个回合能生擒泠苞,泠苞可是西川第一名将,魏延十个回合击败了马岱,还曾一箭射中曹操,魏延还生擒了孟获,与祝融夫人打成平手,一个回合击杀了魏将王双,与张郃十个回合打成了平手,三个回合击败了司马懿。 第9名、关平三国演义中,关平是关羽的义子,武艺也非常不弱,关平一个回合生擒高沛,一个回合斩...

三国正史上排名前十的武将,都是谁?
答:三国正史中排名第四的武将是:张飞张益德。 张飞是仅次于关羽的万人敌和熊虎之将,对于武力和智谋来说,张飞也不差,在武力方面,张飞有长坂之战阻断当阳桥,率领二十余骑阻止了曹军数千追兵的进攻,这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真事,三国之中也唯有张飞做到了以勇猛镇敌。 在智谋方面,张飞凭借智谋在宕渠之战大败曹魏名将张郃...

三国时期的武将大全?
答:3、孙吴: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凌统、韩当、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丁奉、徐盛、陈武、潘彰、蒋钦、周泰、朱治、吴景、孙静、孙翊、顾雍、虞翻、张昭等。基本信息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虎将呢?
答:三国是一个相对征战不止的乱世,但是自古“乱世出英雄”,那个时期前后涌现出了不少英雄豪杰,下面略列举三国十大武将: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他号称“飞将”,时人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当之无愧为三国第一猛将。后兵败被曹操所擒,在白门楼被缢杀...

三国最无能的十大名将
答:三国最无能的十大名将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二次感染新冠后会发生什么?可可社会说 2023-01-18 · TA获得超过16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78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三国最无能的十大名将: 第十名:孟获 孟获乃是南中地区的大哥大,在那里的威望...

三国武将排名
答:三国武将的排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版本中存在差异。我认为一些常见的三国武将排名: 1、“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这是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 2、“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十孙(孙策)十一太(太史慈)十二甘(甘宁)”,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进行排名的。 3、“...

三国历史人物:河北籍十大名将
答:三国河北籍十大名将如下:1、张飞 张飞是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与刘备、关羽义结金。长坂坡一战,张飞仅率20骑断后,在当阳桥大喝一声,吓得曹军不敢上前,刘备才得以顺利脱险。221年,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加之常常鞭打属下将士,因此在出征前被手下的张达﹑范强谋杀,并提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