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病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作者&投稿:贠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用中成药调理脾胃剂的有什么药?~

小儿百寿丹用于小儿内热停食、停乳、咳嗽痰多、大便不调。一捻金用于内热积滞、停食停乳、痰涎壅盛、咳嗽气促、腹胀便秘、烦躁不安。健儿消食口服液健脾益胃

消导去积除胀类
(1)胃肠安丸
[主治]芳香化烛,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处方]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等。
[用法]口服,1次4丸,1日3次,小儿酌减。
(2)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炒)、黄芩、茯苓等。
[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3)大山楂丸
[处方]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尤宜于小儿食滞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维生素B缺乏症亦可应用。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儿酌减。胃酸多者慎用。
(4)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等。
[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小儿酌减。
理气活血止痛类
(1)香砂养胃丸
[处方]木香、砂仁、白术、茯苓、半夏(制)等。
[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2次。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十香止痛丸
[处方]香附(醋炙)、乌药、檀香、香橼、蒲黄、沉香等。
[主治]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服。
(3)木香顺气丸
[处方]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食积气滞,胸膈痞满,脘腹胀闷,呕吐恶心,暖气纳呆等病症。
[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本品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孕妇禁服,年老体弱者慎用。
(4)柴胡舒肝丸
[处方]茯苓、枳壳(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用。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应停服。
(5)元胡止痛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芷等。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用法]口服,1次4~6片,1日3次,或遵医嘱。孕妇慎用。
清热泻下类
(1)葛根芩连丸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儿1次1克,1日3次,或遵医嘱。
(2)香连丸(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儿酌减。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孕妇慎服。
(3)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等。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妇忌服。儿童、老年人、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5)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等。
[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妇禁用。
(6)三黄片
[处方]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
[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补益固涩类
(1)人参健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等。
[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泄。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克,1日2次。
(2)安胃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矾(煅)、海螵蛸(去壳)。
[主治]制酸,止痛。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1次5~7片,1日3~4次。
(3)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等。
[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4)补中益气丸
[处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等。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3次。忌食生冷。
(5)四神丸
[处方]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等。
[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1~2次。
温里散寒止痛类
(1)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香附(醋制)。
[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3)暖脐膏
[处方]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等。
[主治]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大便溏泻。
[用法]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孕妇禁用。
治疗胃肠病的常用中药单方
消导剂
(1)神曲
[单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由于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麦芽
[单方]炒麦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儿乳积。
(3)炒谷芽
[单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单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
(5)炒鸡内金
[单方]鸡内金。
[用法]炒后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或脾虚胃弱之食欲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实等治食积泄泻。
理气活血剂
(1)川楝元胡胶囊
[单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药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为1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
[功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2)消气粉末
[单方]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积胃脘疼痛。
(3)五灵脂末
[单方]五灵脂、炒蒲黄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饭前冲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
(4)姜黄炒香附
[单方]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气滞胃痛。
(5)两香汤
[单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苏梗炙杷叶汤
[单方]旋覆花(包)、苏梗各10克,炙杷叶(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7)广木香末
[单方]五灵脂50克,广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灵脂末
[单方]桃仁、五灵脂各15克。
[用法]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疡剂
(1)大黄粉
[单方]大黄粉适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黄粉
[单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黄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匀,每日3克。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瘀血证,呕血黑便者。
(3)地榆汤
[单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单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温中止痛剂
(1)荔枝核末
[单方]荔枝核适量,木香适量。
[用法]将荔枝核烧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为细末,热汤调下。
[功效]治疗胃寒气滞。
(2)干姜胡椒末
[单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为末。每日2次,水冲服。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3)高良姜桂皮香附汤
[单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萎缩性胃炎。
(4)毕澄茄白豆蔻末
[单方]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疗虚寒胃痛。
(5)葱头生姜贴
[单方]葱头带须30克,生姜15克。
[用法]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益气养阴剂
(1)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虚热胃痛。
(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干研末。冲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大枣红糖白芍汤
[单方]大枣、红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单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5)黄芪白芍汤
[单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各6克,红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
和中制酸剂
(1)诃子藿香白豆蔻末
[单方]诃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恶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单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服9克,饭前半小时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过多。
(3)两贼末
[单方]乌贼骨9克,木贼草18克,川军9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汤
[单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清热泻下剂
(1)钩藤番泻叶饮
[单方]番泻叶10克,钩藤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适用于各型便秘。
(2)苏子全瓜蒌汤
[单方]苏子10克,全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于习惯性便秘或体弱、产后便秘。
(3)望江南汤
[单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汤口服。
[功效]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4)槐角决明子饮
[单方]槐角10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味淡更换药物。
[功效]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病者。
(5)当归肉苁蓉饮
[单方]当归2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饮。
[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肠中干燥而便秘者。
(6)白蜜汤
[单方]白蜜化汤,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7)菊花大黄饮
[单方]菊花10克,生大黄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用于高血压病人的便秘。
收敛止泻剂
(1)乌贼骨末
[单方]乌贼骨50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于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双黄汤
[单方]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热泻。
(3)五倍子末
[单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适量.
[用法]炒研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疗慢性肠炎久泻不止。
(4)鹿衔草干叶汤
[单方]鹿衔草干叶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泻、慢性菌痢(休息痢)。
(5)无花果叶末
[单方]无花果叶100克,红糖50克。
[用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顿服。
[功效]治疗久泻不愈。

健脾丸 归脾丸 人参健脾丸 参苓白术散 香砂养胃丸 保和丸 四神丸 补脾益肠丸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补中益气丸 玉屏风散 四君子汤 开胃健脾丸 健胃消食片 和胃整肠丸 山楂丸 藿香正气水 疏肝和胃丸

疏肝平胃丸 疏肝健胃丸 保济丸 肠炎宁

4个中成药,益肾健脾、理气降逆、润肠通便,改善脾胃,用于便秘-
答:在中医领域,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紊乱有着密切联系,由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大肠传导功能不能正常运转。同时糟粕在体内停留,热伤津液,津液不足,则大肠不能得到滋润,导致干结,或者气血两虚,大肠传导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以调整阴阳、养阴生津、润燥通便为主要目的,从整体出发,标本兼...

健脾胃的中药
答:胃寒隐痛、爱喝热饮——香砂养胃丸。脾胃虚寒的人不但食欲差,还经常吐酸水、手脚不温怕冷,胃痛的时候喝点热水或用手按着肚子都会觉得舒服些。常用中成药,如香砂养胃丸、温胃舒胶囊、虚寒胃痛颗粒等都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胃里灼热、身体怕冷——荆花胃康胶丸。这种“矛盾”的表现是寒热错杂型消化...

什么中成药治胃病最好 治胃病最好的中成药
答:2 香砂养胃丸补脾胃消食积 该药由党参,茯苓,白术,苍术,甘草,半夏曲,陈皮,砂仁,藿香,木香,香附,枳壳,厚朴,六神曲,南山楂,麦芽,莱菔子所组成。该药是治疗脾胃虚弱,饮食不消的常用中成药。方中党参,茯苓,白术,苍术,甘草健脾补气,增强运化功能;以六神曲,山楂,麦芽,莱菔子消食...

调理脾胃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答: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疾病缺乏防范意识,不少人出现了脾胃不适的症状,也就是中医常言的脾胃不和。在调理脾胃不和这个问题上,权威中医建议除了要做好饮食调理以外,不妨吃一些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调理脾胃的几种常用中成药。1.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

脾胃虚的人,气血就不足!改善脾胃的中成药那么多该怎么选?
答:脾胃虚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即“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那么,当出现脾胃虚弱问题时,我们又应该如何来选择用药呢?下面介绍几种脾胃虚弱比较常用的中成药。1.保和丸 保和丸适用于 一切食积 引起的各种疾病!这类人常见的症状是 感觉肚子胀,嘴里有酸臭味,大便臭,舌苔厚,吃不下饭或者...

归脾丸治什么病
答:归脾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因脾虚而引起的多种疾病。以下是详细解释:归脾丸的主要功效 归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此外,它还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疲劳状态,对于贫血、失眠多梦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归脾丸...

脾胃不好,中成药这样选,不用店员推销
答:脾胃不适,到了药店,虽然中成药很多,但往往只能听店员推销。其实,药不在多不在贵,关键在于对证才会有效。这些药店常见药,看看它们的功效,方便选用。四君子丸 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这个药主要是健脾补气,兼祛湿的效果,这类人平时容易乏力倦怠、没精神,语声低微,面色萎黄...

健脾丸和归脾丸,都能调理脾胃,到底怎么选?医生给您讲清楚
答:失眠多梦、头昏头晕等不适症状。而健脾丸的药理是健脾开胃,多用于缓解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体弱疲倦、少行懒言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2、临床病证应用有区别 归脾丸临床病症应用 健脾丸临床病症应用 温馨提示:中成药虽好,还需要辨证论治,只有对症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药。

4个中成药,行气和胃、化湿醒脾、涩肠止泻,从根本上调治胃病
答:附子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泻痢,心腹冷痛,心下逆满,四肢不温,腹中雷鸣,不思饮食,及霍乱转筋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理中丸中的药物成分,可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张力,加速胃的排空,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

脾胃虚弱辨证是关键,这7种中成药,常用于调理各种脾胃不适
答:因此,当脾胃虚弱时,脾胃相应的功能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出现饮食减少,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症状。那么,当出现脾胃虚弱问题时,我们又应该如何来选择用药呢?下面介绍几种脾胃虚弱比较常用的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 能够补脾胃,益肺气,侧重于治疗脾胃虚弱兼有湿气重的证候。如饮食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