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明君有哪些

作者&投稿:禄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的贤君有哪些?~

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文景之治”就是对他政绩的充分肯定。汉文帝轻徭薄赋,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还施行刑法改革,废除肉刑。带头从皇宫中减少开支,死后下令薄葬。
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延续文帝的治国方针,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武帝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昭帝刘弗陵:在霍光等的辅佐下,昭帝刘弗陵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恢复了武帝前的国力。
汉宣帝:宣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他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昭宣中兴”。庙号中宗。
汉光武帝刘秀:结束新莽末年以来,二十多年纷争战乱。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庙号世祖。
汉明帝刘庄:明帝之世,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在位期间,史称“明章之治”。庙号显宗。
汉章帝刘炟:章帝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提倡儒术。与明帝创造“明章之治”。庙号肃宗。
唐太宗李世民: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宣宗李忱:宣宗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宋太宗赵匡胤:太祖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当天下初定的时候,他马上就实行了宽减徭役的政策,以便农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他明令免除各道州府征用平民充当急递铺递夫的劳役,改用军卒担任。又免除征民搬运戍军衣物的劳役。多次就黄河的修治下达最高指示。
宋仁宗赵祯: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颇能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创造“仁宗盛世”。
宋孝宗赵慎: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
明惠帝朱允炆:惠帝诏行宽政,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 ,兴办学校 ,考察官吏,任用贤能。
明成祖朱棣:成祖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使永乐时期出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明仁宗朱高炽:仁宗在位期间,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均得后人称善。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国家开支的措施,对国力的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明孝宗朱佑樘:提倡直言进谏,多次修省,求直言,并令讲官进讲直言勿讳。注意节俭,减免供用物料,节省各种费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重视司法,令天下诸司审录重囚,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创造“弘治中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圣祖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清世祖爱新觉罗·胤禛:世祖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高宗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创造“康乾盛世”。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仁宗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
列表二: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几位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始称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皇帝,在位期间是西汉的鼎盛时期。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击败南越,东越,夜郎,朝鲜等国。罢黜诸家,独尊儒术。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汉光武帝刘秀:(前6-后57),东汉的建立者,以柔治天下,裁汰冗员,下诏释放奴婢,死后薄葬。
魏孝文帝元宏:(467-499),抛弃民族偏见,实行均田制,进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用汉制,说汉话,穿汉服,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隋文帝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重新统一了中国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体制,开创科举制,以考试取士。缔造了开皇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王朝的缔造者之一,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能接受直谏,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击败突厥,与吐蕃和亲,知人善任,缔造了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北宋开国皇帝,统一中原,集中大权,以文治国,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纷争的局面,生性节俭,不乱杀人。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国皇帝,成吉思汗之孙。灭亡南宋,大理,统一了天下并设立行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贫寒,曾为僧,后灭元,统一中国。废宰相,加强君主专政,重视农业。
清圣祖玄烨:(1654-1722),清代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清世祖福临第三子,征台湾,平三藩,靖东北,修明政治。在位61年,庙号清圣祖。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明君:
  1、嬴政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即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刘邦
  布衣皇上---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荥阳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3、刘秀
  允冠百王——汉光武帝刘秀
  汉世祖,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宣布图谶于天下;用这种思想加儒家思想加深对国人的统治。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光武帝评论,说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说他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帝!
  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
  4、杨坚
  圣人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姓是普六茹。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其创造的“开皇盛世”大家都知道的。
  5、李世民
  盛世明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唐朝第二代皇帝,唐王朝创建者唐高祖李渊的次子。
  李世民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16岁从军,雁门关护驾,18岁随父起兵进占关中,24岁平定天下。唐初统一战争的六大战役,李世民亲自指挥了其中的四个,对唐王朝的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唐高祖李渊亦被迫退位,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亲历了隋王朝被农民战争所埋葬的过程,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李世民统治时期,勤于理政、从谏如流,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贞观一朝“主明臣贤”的风范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效法,史称“贞观之治”。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6、武曌
  千古女帝---武曌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赵匡胤
  士兵皇帝---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8、勃儿只斤·铁木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勃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9、朱元璋
  大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幼时贫困,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10爱新觉罗·玄烨
  开创盛世---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很多哦比如像李世民、雍正、康熙、杨坚、刘彻、朱元璋、赵匡胤等等

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筐胤,清康𤋮,乾隆皇帝。

古代史上有哪些明君贤主
答: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

古代历史上的明君都有谁?
答:1、文王用姜子牙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

中国古代十大明君是谁
答: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在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他不仅提拔有才能之士,还加强集权,改革币制,为汉朝建立了诸多辉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是中国十大明君之一。4. 清圣祖康熙 清圣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祖国的完整和统一,为...

有什么明君和昏君
答:由于其兄早年夭折,他便成了晋武帝实际上的长子。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天生愚钝,呆傻而不明世理。宋徽宗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但宋徽宗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所创的“瘦金体”书法,和他的画都是艺术的精品。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明君有哪些
答: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可以分四种:(1)奠基创业、开国换代的开国雄主(如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宋太祖、明太祖)。(2)继业守成、开创治世或盛世的盛世贤君(如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明成祖、清圣祖)。(3)承天命于宇厦将倾、社稷飘零的衰世,励精图治、中兴家国的中兴之主(如汉宣帝、唐宪宗、明孝宗...

求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名相明君(限150个,越多越好)
答:辽:辽太宗耶律德光(狩猎中原)、辽景宗耶律贤(比较有作为)、辽圣宗耶律隆绪(辽朝的顶峰)。金: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璟。西夏:夏景宗李元昊 元:元世祖忽必烈 明: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仁宣之治)、明代宗朱祁钰、明孝宗朱...

我国历史有几大明君
答: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可以分四种:(1).奠基创业、开国换代的开国雄主(如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宋太祖、明太祖)。(2).继业守成、开创治世或盛世的盛世贤君(如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明成祖、清圣祖)。(3).承天命于宇厦将倾、社稷飘零的衰世,励精图治、中兴家国的中兴之主(如汉宣帝、唐宪宗、...

封建历史帝王众多,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明君呢?
答:中国历史上当然还有其他大名鼎鼎的帝王,比如草根逆袭第一人的汉高祖刘邦。不过,汉承秦制,刘邦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鸟尽弓藏,其人品也比较低劣。汉武帝雄才大略,北逐匈奴,不过依仗的却是爷爷和爸爸辛辛苦苦数十年攒下的老本。后来,老本打光,汉武帝依然热衷武功,直接导致汉朝的衰弱。其实,在...

中国历史上的明君有谁啊
答: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可以分四种。1.奠基创业、开国换代的开国雄主(如隋文帝、明太祖)。2.或继业守成、开创治世或盛世的盛世明君(如汉文帝、汉景帝、唐玄宗)。3.承天命于宇厦将倾、社稷飘零的衰世,励精图治、中兴家国的中兴之主(如汉昭帝、唐宪宗、明孝宗)。4.虽没有开创国家和缔造盛世也没有...

万人景仰!中国历史上十大明君
答:明君指贤明的君主。表现在治理天下有道,爱戴群臣百姓,文治武功方面有一定的作为,受百姓敬仰,有一定的名气,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等因素。明君在每个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标准。每个圣明的君主,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作为,当然也可能犯过不小的错误,没有完美的君主。本期民族文化,为你带来历史上的十大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