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以告夷子曰 译文

作者&投稿:华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徐子以告夷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今也不然:鸠舌之音”是什么意思?~

释义:徐辟又把告诉夷子说:我听说用夏季变平的,不知道变化在夷的事。鸠舌头的声音现在却不是这样的。
出处:出自鲁迅的散文《琐记》。
原文节选:
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这名文便即传遍了全城,人人当作有趣的话柄。我只记得那“起讲”的开头是:——
“徐子以告夷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今也不然:鸠舌之音,闻其声,皆雅言也……”
以后可忘却了,大概也和现今的国粹保存大家的议论差不多。但我对于这中西学堂,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功课较为别致的,还有杭州的求是书院,然而学费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解析: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文明去改变蛮夷的,没听说过被蛮夷改变的。陈良出生于楚国,爱好周
公、孔子的学说,到北边的中原地区来学习,北方的学者没有人超过他的,他真称得上是杰出
人物了。你们兄弟拜他为师几十年,老师一死就背叛了他。从前,孔子逝世,(弟子们服丧)三
年后,收拾行李将要各自回去,走进子贡住处行礼告别,相对痛哭,泣不成声,这才回去。
子贡又回到墓地,在祭场上搭了间房子,独居三年,然后才回家。后来的某一天,子夏、子
张、子游认为有若像孔子,要用侍奉孔子的礼节侍奉有若,硬要曾子同意。曾子说:‘不行!
(老师的人品)如同经江汉之水洗涤过,盛夏的太阳曝晒过一般,洁白明亮得无人可以比得上的
了!’现在,那个话语难听得像伯劳鸟叫似的南方蛮子,攻击先王之道,你却背叛自己的老师
去向他学习,这跟曾子相差太远了。我听说‘(鸟雀)从幽暗的山谷飞出来迁到高树上’的,没
听说从高树迁下来飞进幽暗山谷的。《诗经鲁颂》上说:‘征讨戎狄,惩罚荆舒。’周公尚且
要征讨楚国人,你却还向楚国人学习,也真是不善改变的了。”

背景介绍:
出自鲁迅的《琐记》,说的是他小时候家族衰败的时候,社会上新学问的风气开始盛行,各地
也开办了新式学堂。然而新生事物的被接受需要时间。那些抱残守缺的老夫子们对新学还采取
敌视的态度。例如绍兴的中西学堂,除了教汉文,还教洋文和算学。读圣贤书的秀才们很看不
起这种学堂,他们集《四书》的句子,做了一篇文章来嘲笑它。其中引用《孟子》的说:“徐
子以告夷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今也不然:鸠舌之音,闻其声,皆雅言
也……”把外国文说成野蛮人的语言。

徐子以告夷子曰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第五节。

译文:

徐辟把孟子的话告诉了夷子。夷子说:“按儒家的说法,古代的圣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说,对人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徐辟又把这话转告给孟子。孟子说:“夷子真认为爱自己的侄子就像爱邻人的婴儿一样吗?他只抓住了这一点:婴儿在地上爬,就要掉进井里了,这不是婴儿的过错,(所以人人去救。他以为这就是爱不分差别等级。)再说天生万物,使它们只有一个本源,(人只有父母一个本源。)

然而夷子(主张爱不分差别等级,)是他认为有两个本源的缘故。大概上古曾有个不安葬父母的人,父母死了,就抬走抛弃在山沟里。后来的一天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啃他父母的尸体,苍蝇、蚊虫叮吮着尸体。那人额头上不禁冒出汗来,斜着眼不敢正视。

那汗,不是流给人看的,而是内心的悔恨表露在脸上,大概他就回家拿来筐和锹把尸体掩埋了。掩埋尸体确实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掩埋他们亡故的父母,也就必然有(讲究方式的)道理了。”徐子把这番话转告给夷子。夷子怅惘了一会,说:“我受到教诲了。”

扩展资料:

孟轲要求人们重视修身养性,经常磨炼自己。孟轲认为,只有修身,才能齐家,只有齐家,才能治国,只有治国,天下才能太平。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一套修养方法,而其中个人的修养更为重要。

关于个人修养,其最高境界,孟轲认为是培养出自己的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可以“塞于天地之间”,是至大至刚的冲天壮气凛然正气。不过,在这里所指的实际上是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它激励人们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坚定信念,要能够为远大理想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我国历史上,孟轲的这种道德修养理论鼓舞过不少仁人志士为进步的事业而奋斗终身。为了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孟轲认为必须经过艰苦环境的磨 炼,这是进行自我修养的必须过程。

《孟子》一书是我国优秀古代散文的典范。如果说《诗经》影响了后代的诗歌,那么《孟子》就影响了后代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并产生永久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滕文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