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方针中,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分析刘备的有利条件,请作具体分析

作者&投稿:运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方针中,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分析刘备的有利条件,请选取一方面作~

天时:曹操统一全国的时机尚未成熟,天下尚未归操心,孙权占据江东,兵多将广,根基牢固,不能和他们争锋,此时是避其锋芒、扩大根据地,韬光养晦的时期。地利:主要是说益州易守难攻,民殷国富,多智能之士,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和:人言刘备是天下英雄,很得民望。

天时:汉末群雄并起,至三顾茅庐那时,曹操在北,孙权在东已经各成气候,难以撼动。但是当时荆州、益州还没有被曹操和孙权占据,而荆州之主刘表和益州之主刘璋都是凡庸之人,“非其主不能守”,因此诸葛亮说,这是上天赐予刘备的,【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个可说是天时吧。
地利:荆州益州都是非常好的地方。荆州四通八达,乃用武之地;益州天府之国,易守难攻。诸葛亮认为只要取得这两片地方,就可以站稳脚跟,徐图天下,【待天下有变】时,就可以从益州和荆州兵分两路,这个可以说是地利。
人和:刘备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和。诸葛亮认为刘备有足够的民望去争天下,因为刘备仁义知名远播四海。【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只要能再对外平定少数民族边患,对内政治修明,那么将来出兵北伐的时候,中原的老百姓都会迎接刘备大军。这个也就是所谓的人和了。

天时:北方虽然刚刚统一(其实只是统一大半,至少西北方还在马超手中,东北方统没统一不太清楚,应该是快统一),但民心不稳,根基不牢,且北方作乱(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一直威胁着曹操,而且当时少数民族实力强大)。
地利:益州易守难攻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如果蜀国拥有荆州益州,蜀国就可以派一上将从荆州出发(计划中是关羽),然后汉中再遣大将,再加上吴国出兵,可以兵分三路攻占魏国,这样魏国兵力有限,很难守住,就算勉强守住,士兵三线作战也会被累死,这样耗下去,魏国还是要完蛋,何况根本守不住的,关羽一路就打的魏国这么惨,怎么可能守住三路,可惜吴国背叛蜀国(老实说,我觉得孙权真的很脑残,本来蜀吴联盟实力也不一定比魏国强大,结果他这一搞,蜀吴联盟实力直线下降,魏国却直线上升)。
人和:刘备乃正统皇叔(虽然现代很多人说刘备虚伪,不过古代人可不觉得,只是某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人心所向,再加上曹操当时是汉贼,民心方面完全在蜀国一方,可惜关羽被吴国所杀,刘备又夷陵惨败后死去,没有发挥人和的作用。
故在诸葛亮当丞相时,蜀国已经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了,这也是诸葛亮没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啊。

天时:曹操统一全国的时机尚未成熟,天下尚未归操心。
地利:主要是说益州易守难攻。
人和:人言刘备是天下英雄,很得民望。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明确:“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3.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4.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5.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明确: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6.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7.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明确: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明确:根据地解决后,就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但如何“信大义于天下”“成霸业”“兴汉室”呢?因此诸葛亮进一步为刘备谋划了北伐曹操的战略蓝图,指明了建立根据地以后应该如何行动。

8.谈如何北伐曹操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1)条件如何? ①有政治资本;②深得人心;③人才荟集。

(2)怎样准备? ①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②民族关系上,“和”“抚”各部族,解除后顾之忧;③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④内政上革新政治。

(3)如何行动? ①等待时机,兵分两路;②钳形攻势,直取中原。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先主曰:‘善’!”则含蓄地流露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表明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在这段对策里,诸葛亮针对刘备提出的问题,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具体分析了敌我情况和相互间的利害关系,为刘备确定的“成霸兴汉”的建国策略具体周详。从后来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来看,其预见性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惊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识。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层层深人,摆事实,讲道理,有根有据,结论明确。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小结:文章最后写“关羽、张飞等不悦”,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依赖。“犹鱼之有水也”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满足心情,证明了诸葛亮的惊人才能的确是名副其实,从而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的“自比管仲、乐毅”和人称“卧龙”。

天时,曹操盲目,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曹操势力并没有能够一手遮天的程度。正值曹操赤壁败北,元气大伤之时。
地利,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山川之力。但是,进益州,虽然易守难攻,进了保险箱也进了死胡同,导致诸葛亮再有才华,也被运粮所困扰,无处施展,所以荆州是进攻的主要大本营,但是后来被孙权所躲,也是蜀国大势已去的征兆...

人和,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刘备的吸引了非同一般,众多豪杰为之誓死效力.但是在刘备这可明星死后,蜀国的人才凝聚力大不如以前,导致中集团矛盾重重,在诸葛亮死后,急剧恶化,也是蜀国灭亡的一大原因。

天时:刘备乃帝室之胄

地利:跨有荆益

人和: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方针中,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分析刘...
答:天时:曹操统一全国的时机尚未成熟,天下尚未归操心,孙权占据江东,兵多将广,根基牢固,不能和他们争锋,此时是避其锋芒、扩大根据地,韬光养晦的时期。地利:主要是说益州易守难攻,民殷国富,多智能之士,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和:人言刘备是天下英雄,很得民望。

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了哪3个策略?
答:外结好孙权,对付曹操.占荆州,益州以为帝业.内修政理.若天下有变.命一大将帅荆州之兵.将军帅益州之兵.则天下可图.汉室可兴 一 占荆州,夺英雄用武之地 二 取益州,成霸业,与曹操划江而治,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 待天下有变,成就帝业,复兴汉室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定下了怎样的战略规划?
答:《隆中对》出自于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乃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也是诸葛亮在分析了天下形势之后,为刘备未来发展提出的总体战略。其实刘备占据荆州之后的发展,总体来说是符合《隆中对》的战略规划的,只是《隆中对》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东吴方面的态度。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要原文,别复 ...
答:我来帮您回答吧,我不喜欢抄袭网络,希望您能够尊重我 隆中对的具体内容可以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里面找到 先附上原文,我后面再给您分析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

隆中对中诸葛亮战略方针的依据是什么
答:战略研究中各种模型,不外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而已。“隆中对”在事实论证上,对大局的判断是符合实际的。这一分析正是“隆中对”能够成立的关键。而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最终达到成霸业,兴汉室的目标。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最终战略目标是 ---
答: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隆中对》的历史局限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后,又为刘备谋划了“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是什么战略性决策
答: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建议刘备先取荆州作为立足之地,然后取西川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继而再统一中国

...说说诸葛亮后来怎样实践《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方针的
答:已知于樊出发(七月)及于禁败亡时间(秋,八月),那么关羽应该在何时战曹仁,或是关羽何时出发呢?再说关羽的动作很大,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看出曹仁为了攻击关羽,才屯...

隆中对�1�3中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
答:隆中对中,诸葛亮在替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时候,仅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简明扼要地解说清楚了当时群雄逐鹿,纷乱复杂的局势,并高屋建瓴地为刘备军事集团制定了未来的成功战略规划。曹操率百万之众,狭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只可利不可图也。所以诸葛亮...

《隆中对》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战略,到底有没问题?
答:第二,它指出了刘备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夺取荆益,建立基业。刘备当时兵微将寡,在刘表的地盘寄人篱下。他没有发展的方向,在彷徨忧虑之中。诸葛亮的《隆中对》可谓一下子打开了刘备的视野,使得他如拨云而见青天。刘备戎马半生,只是在战争的漩涡里拼杀,还没有深切的去想这样的战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