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的梗概16个

作者&投稿:月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自清《绿》主要内容~

《绿》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笔下梅雨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部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一个“踞”字,气势尽出;一个“浮”字,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惟妙惟肖、神采飞扬绘画美,如作者在描写山间瀑布时,“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绿》写于1924年2月8日,选自朱自清《踪迹·温州的踪迹》。1923年,朱自清就聘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国文教员。闲暇时,他便结伴去瑞安仙岩的“梅雨潭”游玩。在萧索、悲凉的季节里,写下了这篇散文。
全篇重在通过梅雨潭水的绿,抒作者之情。因此文章起笔点题,使读者对本文中心一目了然。写瀑布、梅雨亭的美景是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做好铺垫。所以,作者只作简洁而形象的介绍,便扣“绿”字细腻描绘并时时与文章标题照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

朱自清散文全集
前言

·踪迹·
《踪迹》是朱自清的诗与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第一辑是新诗。
第二辑是散文。本书收录其散文部分,仍以“踪迹”为辑名,同时将散文诗《匆匆》也一并收入。
匆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分甲乙两辑,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
序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哀韦杰三君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怀魏握青君
儿女 旅行杂记 说梦 海行杂记
·你 我·
《你我》散文集,193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
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本书只收《〈忆〉跋》,
《〈山野掇拾〉》,《〈子恺漫画〉代序》,《〈燕知草〉序》,《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5篇。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说 给亡妇
你我 谈抽烟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坛寺 《忆》跋 《山野掇拾》 《子恺漫画》代序 《燕知草》序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欧游杂记·
《欧游杂记》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收录游记11篇,其中《西行通讯》为附录。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西行通讯
·伦敦杂记·
《伦敦杂记》1943年4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标准与尺度·
《标准与尺度》,1948年4月由文光书店印行。收文23篇,多为文学杂谈。本辑收录《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回来杂记》,《论严肃》,《论气节》,《论吃饭》等6篇。
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回来杂记 论严肃 论气节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1948年5月由观察社出版,为“观察丛书”之七,收文15篇。
本辑收录《论雅俗共赏》,《论百读不厌》,《论书生的酸气》,《论老实话》等4篇。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书生的酸气 论老实话

·语文影及其他·
《语文影及其他》是朱自清生前亲手编定的最后一个集子,未及印行,几个月后,
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建国初期,“朱自清全集编委会”曾将书名改为
《语文影》,准备收入全集,但终于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国文
联出版公司出版,书名仍用作者原来拟定的《语文影及其他》。分为“语文影”
和“人生的一角”两辑。本书收录了除《论轰炸》之外的所有文章。
说话 沉默 撩天儿 如面谈 人话 论废话
很好 是喽嘛 不知道 话中有鬼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东西

·集 外·
《集外》是朱自清生前未曾编成集子的散文。有些散文散失在解放前的各个报刊上,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后,经过搜集和整理,编入在《全集》第4卷内。
本书选收了30篇。另外,《南行通信》、《南行杂记》两篇,是最近在1930年
《骆驼草》杂志上发现的,这次也收入本书.

【1】《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的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谁也是上帝的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

这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后来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儿贫病以终的中国人的气节,由此可见。

【2】《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买卖的黑暗旧中国,“人货”成了商品的一种,“人货”中,妇女是价格低廉的一种,男女小孩又是价格最低的“生货”,而低廉到七毛钱便可以买一条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象。

然而,这还不是被卖的女孩飞人生涯的开始,等待她的将是辗转被卖的命运:或卖为婢,或卖为妾,或卖为妓,总之,她将度过的是血与泪的一生。对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这类花七毛钱便可以买到的女孩今后的万劫不复的命运。

【3】《阿河》。

写的是年轻的阿河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终于自卖的事,题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结局虽不如祥林嫂的悲惨,但在冷酷人群的笑骂声中独自和命运作拼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无泪了。

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4】《儿女》。

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露着艰辛生活得苦涩。

【5】《背影》。

文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若非自身也领尝了人生坚信的况味,便不能发此浩叹。

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

【6】《荷塘月色》。

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热闹的景象中夹杂着“被逼以歌为业”的歌伎的卖笑生涯,虽则“卖歌和卖淫不同”,对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的”,所以当听到“一只载妓的板船”经过时传来的响亮而圆转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却感到了寂寞。

【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

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一个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絮絮地述说着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

【9】《绿》。

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

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

【10】《白水漈》。

朱自清突出描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形态。

【11】《匆匆》。

《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腔情怀。

【12】《航船中的文明》。

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

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

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

【13】《给亡妇》。

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

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

【14】《春》。

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15】《怀魏握青君》。

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的时期。这正是作者的绝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

正因为处于这样的低潮,所以友情、亲情、师生情中散逸出来的爱成了滋润寂寞、痛苦心灵的玉液琼浆,特别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丝暖色。“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这仍是一种“曲说”,是“明抑暗扬”。

更何况,这一时期,也是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时期,对于自己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粗疏、随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达成魏握青的心愿即是例证。

【16】《白采》。

作者跟白采的交往并不频繁。他们第一次打交道,是为学生诗集的事,双方都有误会。后来平伯在信中屡次谈到他,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待读了一遍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觉得大也意思,于是承认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他们仅见过一面,几分钟的匆匆一谈,便握别了。想不到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后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张白采“聊寄伫盼之意”的小照,反复把玩而不忍释手,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

当作者得知他最初给白采的那封长信,还留在他的箱子里时,一种惭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挞自己的声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扩展资料:

朱自清的散文,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比较狭窄,大多为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

但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自清散文



  【1】《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的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谁也是上帝的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这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后来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儿贫病以终的中国人的气节,由此可见。
  【2】《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买卖的黑暗旧中国,“人货”成了商品的一种,“人货”中,妇女是价格低廉的一种,男女小孩又是价格最低的“生货”,而低廉到七毛钱便可以买一条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象。然而,这还不是被卖的女孩飞人生涯的开始,等待她的将是辗转被卖的命运:或卖为婢,或卖为妾,或卖为妓,总之,她将度过的是血与泪的一生。对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这类花七毛钱便可以买到的女孩今后的万劫不复的命运。
  【3】《阿河》
  写的是年轻的阿河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终于自卖的事,题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结局虽不如祥林嫂的悲惨,但在冷酷人群的笑骂声中独自和命运作拼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无泪了。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4】《儿女》
  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露着艰辛生活得苦涩。
  【5】《背影》
  文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若非自身也领尝了人生坚信的况味,便不能发此浩叹。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
  【6】《荷塘月色》
  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热闹的景象中夹杂着“被逼以歌为业”的歌伎的卖笑生涯,虽则“卖歌和卖淫不同”,对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的”,所以当听到“一只载妓的板船”经过时传来的响亮而圆转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却感到了寂寞。
  【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一个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絮絮地述说着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
  【9】《绿》
  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
  【10】《白水漈》
  朱自清突出描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形态。
  【11】《匆匆》
  .<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腔情怀.
  【12】《航船中的文明》
  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
  【13】《给亡妇》
  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
  【14】《春》
  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15】《怀魏握青君》
  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的时期。这正是作者的绝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正因为处于这样的低潮,所以友情、亲情、师生情中散逸出来的爱成了滋润寂寞、痛苦心灵的玉液琼浆,特别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丝暖色。“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这仍是一种“曲说”,是“明抑暗扬”。更何况,这一时期,也是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时期,对于自己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粗疏、随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达成魏握青的心愿即是例证。
  【16】《白采》
  作者跟白采的交往并不频繁。他们第一次打交道,是为学生诗集的事,双方都有误会。后来平伯在信中屡次谈到他,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待读了一遍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觉得大也意思,于是承认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们仅见过一面,几分钟的匆匆一谈,便握别了。想不到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后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张白采“聊寄伫盼之意”的小照,反复把玩而不忍释手,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当作者得知他最初给白采的那封长信,还留在他的箱子里时,一种惭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挞自己的声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啊!!!终于给你弄完咯。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前十篇都是我自己看过的,后面的是查的资料!
  你们老师真是!!!

【1】《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的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谁也是上帝的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这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后来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儿贫病以终的中国人的气节,由此可见。
【2】《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买卖的黑暗旧中国,“人货”成了商品的一种,“人货”中,妇女是价格低廉的一种,男女小孩又是价格最低的“生货”,而低廉到七毛钱便可以买一条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象。然而,这还不是被卖的女孩飞人生涯的开始,等待她的将是辗转被卖的命运:或卖为婢,或卖为妾,或卖为妓,总之,她将度过的是血与泪的一生。对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这类花七毛钱便可以买到的女孩今后的万劫不复的命运。
【3】《阿河》
写的是年轻的阿河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终于自卖的事,题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结局虽不如祥林嫂的悲惨,但在冷酷人群的笑骂声中独自和命运作拼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无泪了。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4】《儿女》
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露着艰辛生活得苦涩。
【5】《背影》
文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若非自身也领尝了人生坚信的况味,便不能发此浩叹。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
【6】《荷塘月色》
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热闹的景象中夹杂着“被逼以歌为业”的歌伎的卖笑生涯,虽则“卖歌和卖淫不同”,对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的”,所以当听到“一只载妓的板船”经过时传来的响亮而圆转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却感到了寂寞。
【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一个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絮絮地述说着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
【9】《绿》
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
【10】《白水漈》
朱自清突出描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形态。
【11】《匆匆》
.<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腔情怀.
【12】《航船中的文明》
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
【13】《给亡妇》
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
【14】《春》
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15】《怀魏握青君》
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的时期。这正是作者的绝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正因为处于这样的低潮,所以友情、亲情、师生情中散逸出来的爱成了滋润寂寞、痛苦心灵的玉液琼浆,特别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丝暖色。“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这仍是一种“曲说”,是“明抑暗扬”。更何况,这一时期,也是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时期,对于自己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粗疏、随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达成魏握青的心愿即是例证。
【16】《白采》
作者跟白采的交往并不频繁。他们第一次打交道,是为学生诗集的事,双方都有误会。后来平伯在信中屡次谈到他,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待读了一遍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觉得大也意思,于是承认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们仅见过一面,几分钟的匆匆一谈,便握别了。想不到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后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张白采“聊寄伫盼之意”的小照,反复把玩而不忍释手,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当作者得知他最初给白采的那封长信,还留在他的箱子里时,一种惭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挞自己的声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1]。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1.匆匆 [朱自清]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背影 [朱自清]
4.荷塘月色 [朱自清] 5.圣诞节 [朱自清] 6.序 [朱自清]
7.女人 [朱自清] 8.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 9.歌声 [朱自清]
10.阿河 [朱自清] 11.哀韦杰三君 [朱自清] 12.飘零 [朱自清]
13.白采 [朱自清] 14.温州的踪迹 [朱自清] 15.一封信 [朱自清]
16.《梅花》后记 [朱自清] 17.怀魏握青君 [朱自清] 18.儿女 [朱自清]
19.旅行杂记 [朱自清] 20.说梦 [朱自清] 21.海行杂记 [朱自清]
22.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23.看花 [朱自清] 24.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25.论无话可说 [朱自清] 26.给亡妇 [朱自清] 27.你我 [朱自清]
28.谈抽烟 [朱自清] 29.冬天 [朱自清] 30.择偶记 [朱自清]
31.说扬州 [朱自清] 32.南京 [朱自清] 33.《忆》跋 [朱自清]
34.《山野掇拾》 [朱自清] 35.《子恺漫画》代序 [朱自清] 36.《燕知草》序 [朱自清]
37.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朱自清] 38.威尼斯 [朱自清] 39.佛罗伦司 [朱自清]
40.罗马 [朱自清] 41.滂卑故城 [朱自清] 42.瑞士 [朱自清]
43.荷兰 [朱自清] 44.柏林 [朱自清] 45.德瑞司登 [朱自清]
46.莱茵河 [朱自清] 47.巴黎 [朱自清] 48.西行通讯 [朱自清]
49.三家书店 [朱自清] 50.文人宅 [朱自清] 51.博物院 [朱自清]
52.公园 [朱自清] 53.加尔东尼市场 [朱自清] 54.吃的 [朱自清]
55.乞丐 [朱自清] 56.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57.房东太太 [朱自清]
58.动乱时代 [朱自清] 59.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朱自清] 60.回来杂记 [朱自清]
61.论严肃 [朱自清] 62.论气节 [朱自清] 63.论吃饭 [朱自清]
64.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65.论百读不厌 [朱自清] 66.论书生的酸气 [朱自清]
67.论老实话 [朱自清] 68.说话 [朱自清] 69.沉默 [朱自清]
70.撩天儿 [朱自清] 71.如面谈 [朱自清] 72.人话 [朱自清]
73.论废话 [朱自清] 74.很好 [朱自清] 75.是喽嘛 [朱自清]
76.不知道 [朱自清] 77.话中有鬼 [朱自清] 78.正义 [朱自清]
79.论自己 [朱自清] 80.论别人 [朱自清] 81.论诚意 [朱自清]
82.论做作 [朱自清] 83.论青年 [朱自清] 84.论东西 [朱自清]
85.憎 [朱自清] 86.父母的责任 [朱自清] 87.春晖的一月 [朱自清]
8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89.哪里走 [朱自清] 90.悼王善瑾君 [朱自清]
91.白马湖 [朱自清] 92.赠言 [朱自清] 93.春 [朱自清]
94.哀互生 [朱自清] 95.论说话的多少 [朱自清] 96.买书 [朱自清]
97.松堂游记 [朱自清] 98.初到清华记 [朱自清] 99.绥行纪略 [朱自清]
100.蒙自杂记 [朱自清] 101.北平沦陷那一天 [朱自清] 102.这一天 [朱自清]
103.重庆一瞥 [朱自清] 104.新中国在望中 [朱自清] 105.外东消夏录 [朱自清]
106.重庆行记 [朱自清] 107.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朱自清] 108.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
109.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朱自清] 110.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朱自清] 111.论不满现状 [朱自清]
112.论且顾眼前 [朱自清] 113.刘云波女医师 [朱自清] 114.南行通信 [朱自清]
115.南行杂记 [朱自清] 116.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17.悼何一公君① [朱自清]
118.潭柘寺 戒坛寺 [朱自清] 119."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0.前言 [朱自清]
121.欧洲之旅: 带你领略欧洲的文化 [朱自清] 122.潭柘寺戒坛寺 [朱自清] 123.悼何一公君 [朱自清]
124.细雨 [朱自清] 125.赠友 [朱自清] 126.小舱中的现代 [朱自清]
127."海阔天空&4cquot;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8.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29.全文下载 [朱自清]
130."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31.奖券热 [朱自清] 132.朱自清散文全编 [朱自清]
查的

1.匆匆 [朱自清]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背影 [朱自清]
4.荷塘月色 [朱自清] 5.圣诞节 [朱自清] 6.序 [朱自清]
7.哀韦杰三君 [朱自清] 8.飘零 [朱自清]
9.白采 [朱自清] 10.温州的踪迹 [朱自清] 11.一封信 [朱自清]
12.《梅花》后记 [朱自清] 13.怀魏握青君 [朱自清] 14.儿女 [朱自清]
15.旅行杂记 [朱自清] 16.看花 [朱自清]

朱自清的背影梗概400左右演讲稿
答:《背影》是记实散文,朱自清作,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原文选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求关于朱自清的重要散文,我不要书名,要有内容的
答:求关于朱自清的重要散文,我不要书名,要有内容的  我来答 4个回答 #专题# 怎么买保险?答案全在这里了 威尔鱼的蓝天 2011-02-20 · TA获得超过600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绿》全文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

朱自清的散文有哪些?
答: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

朱自清的作品有哪些?
答:作品:《春》: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绿》: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

朱自清的主要作品有什么?
答: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1、《春》《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

朱自清写过哪些的散文?
答:《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 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朱自清 背影内容梗概
答: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

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答: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春》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

朱自清的诗文集、散文集代表作是什么?
答: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

朱自清的三大代表作
答:朱自清的三大代表作是《春》、《绿》、《背影》。1、《春》《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