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为何“这么多”

作者&投稿:司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人口为什么那么多?~

原因一:天时地利——地理因素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地理位置好,面积广阔、三面环海、资源丰富还远离了欧洲大陆的复杂环境,反观中国,邻国特多,而且还有一些邻国虎视眈眈老想侵占我们领土。
实在是很不好,其实不然,中国地理海陆位置很是优越,造就了无数天然的海港,其次中国处于板块交界,地震灾害频次相对较少,中国纬度相差50°,大部分位置处于温带,便于人口繁衍和农业生产。
原因二:人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华民族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也全部统一,在文化统一的背景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就开始灌输给每个中国人。
中国封建思想很重,重男轻女千年不变,加之古人没有避孕措施,所以生的男孩在分家后,迅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一大堆,大多数人都本着养儿防老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使得中国人口无论怎么减少,都能很快恢复。
原因三:物种入侵

古时候,交通不发达,各大洲之间基本没有互通有无一说,但是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和船只的进步,使得很多东西得以互通有无,万历年间为啥人口能破亿。
除了中国人勤劳朴实,只要有口吃的就好的态度,还引进了玉米、马铃薯和番薯,正是这几种农作物的出现,才使得中国人口更是蹭蹭的上涨。
原因四:生活条件好了

到了近现代后,随着战争的减少、医学条件的发展,婴儿们的出生率提高了,人均寿命也提高了,加之某个伟人说过“人多力量大”,使得近现代人口迅速增长。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比例。1850年中国人口约4.3亿,占世界人口的34%。由于战乱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国人口增长缓慢。
1949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亿,占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1950年起,由于生产发展、人均寿命提高,世界各国人口迅速增长。到1990年末,中国人口已达11.4333亿人,但占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1962年就做出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9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中国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长,但占世界比例逐年降低,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口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最显著的国情。到2005年,中国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3亿。在今后至少100年内,中国的人口问题将始终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的瓶颈。
中国人口为什么会这样多?我认为是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的。
其一,中国几千年来是一个农耕民族,农业生产不同于工商业活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效益的增加和农业劳动条件的改善是非常困难和非常缓慢的。农业主要是靠天吃饭,靠人干活。人口多,劳力多,产量就多。生产人口的成本低,收益大。这就必然刺激人口的绝对增长。
其二,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少而又比较集中在边缘区域,由动物引发的大规模的瘟疫很少爆发,缺少对人口的一种自然淘汰的手段。
其三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它没有经历过商品经济的原始积累和竞争阶段。而竞争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的杠杆,也是实现人口优胜劣汰的最有效的最合理的手段。欧美人种的优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竞争和两极分化实现的。这一过程虽然残酷,但结果是相当合理的。我们没能经历这一过程,我们只能拖拽着巨大的各色人口,踯躅着爬过半封建社会,拥挤在初级阶段。
其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了计划经济,分配上是平均主义,经济上没有竞争,“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作”,各种政策实际上向低素质者倾斜。继续延续了农业经济的“人多力量大”的传统观念。五六十年代批判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自此,人口的迅速增长一发不可收拾。目前,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有趣的是,正在中国焦虑于人口太多的同时,欧美很多国家却忧虑于本国人口发展缓慢。去年在欧洲,一位德国人曾经抱怨他们的年轻人“不爱国”,理由是这些年轻人不结婚,不爱生小孩。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王志浩)中国人这么多,到底为什么?这样问似乎很无礼,由我一个外国人问更显无礼。但问题所指的是中国巨大的人口,而不是它在全球市场上巨大的影响力,所以这个问题没有不当。实际上,无数人认为,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中国人太多”。 前段时间我似乎在《中国历史上的人类与土地:一项经济学分析》 (“Man and Land in Chinese History: An Economic Analysis”)一书中找到了答案,该书出版于1986年,作者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退休教授赵冈。书中赵冈教授解答了关于人口的问题,同时帮助读者了解到十九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起伏、以及土地(及人口)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部著作的核心是人地比率的提高,换言之,土地数量有限、耕作它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个比例上升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从十二世纪开始去城镇化、并走向贫穷。人地比率也解释了为什么十八世纪中国没能像欧洲一样实现技术突破、开展工业革命。作为一位好的经济历史学家,赵冈教授极为深入地从各种渠道搜集了人口和耕地方面的历史参照数据。他的数据显示了人地比率演变过程中的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土地不约束人口的增长,典型的五口之家耕作约50亩地或者每人10亩地。由于人力缺乏,农民们发明了节省劳力的工具,使得人均生产力提高到欧洲水平以上。到西汉统治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牛取代了马在田间耕作,耕地面积因而增加。人口数量开始增长。 结果,到公元七至八世纪(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土地开始成为人口增长的限制。更多的土地被开垦耕种,促进生产力的发明创造再度得到奖励。铁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农用工具,镶钢的犁和镰也开始被使用。 随后即迎来了转折点。十一世纪,人口增速开始超过土地开垦和生产率。人均耕地面积开始下降,而且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近现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8亩,只相当于汉朝的五分之一。在这些巨大的压力下,开垦更多耕地被赋予超前努力,尤其在南宋时期(1127-1279),在沼泽和湖泊密布的南方筑堤排水造地种米。大米本身是一种新作物,由福建商人从现今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进口而来,并迅速取代了中国人日常必需的小米和小麦。大米能提供的能量是小麦的四倍,因此特别适合土地有限的人们。然而,尽管以上种种努力,人口持续增长,劳动力变得过剩。自宋朝以后,新农具需求为零:犁地只需亲朋帮忙就可以了,因此再没有发明什么新农具。 赵冈认为,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以一种欧洲小家庭永远无法做到的方式消化人口增长。社会赋予男性后代的重任使得婚姻成为繁衍义务,而且通常很年轻就结婚。儿媳及其子女被吸收入男方家庭,由男方养活。家庭规模由此扩大,以吸收更多的人口。中国家庭要养活很多口人,包括一些没有生产能力的家庭成员;边际劳动产量可能低于维持生活的最低水平(甚至接近于零)。你可能看不到“闲置”劳动力,但它确实存在。 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则相反,男人首先要有一份收入才能考虑结婚,结婚的年龄因此比中国推后。结婚之后,夫妻双方也要自己养活自己,生孩子的数量因此比中国少。由于只能依靠自己,欧洲小家庭限制了人口增长,边际劳动产量也就不会掉到贫困生存线以下。 在中国这种吸收性的家庭里,人口数量随着重大事件、和平与动乱而涨落。中国人口数量在和平时期增加,在战乱、饥荒和疾病爆发时期减少。但随着人口基数提高,坏年景对人口增加的影响越来越小。经历了北宋连续150年的和平年代之后,养人的大米又在南宋时期取代小米和小麦成为主食,人口增长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两千年来形成的观点普遍认为,在中国农村,封建地主大量置地及剥夺农民。赵冈教授认为这是对历史严重的错解。 相反,汉朝以后历史上,中国农村是农业和工匠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以五口之家为主体,每户耕种约100亩地。土地以市价自由转手。从明朝中期开始,土地所有权变得更多样化,而不是更单一。成功的城镇商人常常会买地作为基本资产,虽然土地的经济回报不高,但在当时轻商的文化背景下,土地给他们带来了声望和地位。 到二十世纪初,那些在一场重大全国普查中被归列为地主的,每人拥有的土地面积平均只有34亩,其中27亩租给佃户。普查中,70%的土地由小地主持有,与其他国家的水平没有不同。地主当家只是个故事,贫穷却相当真实。但贫穷可以解释为人地比率的提高:由于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人均土地减少意味着实际工资下降,代代如此。中国陷入了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到十八世纪,劳动工资勉强维持生活的最低水平。 人地比率转换对中国城镇化也造成了戏剧化的影响。十三世纪中国的城镇化和很多其他方面一起领先于世界。据赵冈教授估算,中国的城镇化比例最高曾达到22%,之后急转直下。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城镇人口再没有达到过22%。 中国的城市与欧洲不同。欧洲城市收容来自封建领地的逃亡者,主要是商人和工匠。这样的城镇往往发展成独立的权利中心。相比之下,中国的城镇由大型、统一、集中的国家所建立、并为之组成管理前哨。城墙内的城镇围绕着政府建筑而规划,城镇居民自由出入农村。 结果,中国城镇比欧洲的成长得更快,至少到十三世纪是这样的。据赵冈教授估算,到十三世纪,南宋都城临安(现今的杭州)有250万人口(100万在城墙内,150万在城墙外),而同时期的欧洲还没有超过10万人口的城镇中心。伦敦人口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超过250万。赵冈教授估算,十三世纪中国南方城镇化比例超过了20%。 然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随着实际工资骤降、人口激增,中国开展了去城镇化。农村吸收着所有的新增人口,因为土地不能产出足够的农产品来支撑一个城镇的非农业人口。宋朝市镇激增,但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没有哪个城镇中心的人口规模超过100万。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城镇化比例已经达到7%。在十九世纪,城市的重要性再次开始慢慢增强。但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镇化比例才再次触及20%,目前仅略超50%。 人地比率提高带来另外两个结果:科技发展的停滞和环境压力。劳动力如此充沛无需改革创新。英格兰则相反,土地面对有限的人口只能导致高实际工资,这或许是点燃工业革命的火花之一。英格兰北部富饶的煤田激励发明家建造机器节约劳力。资本家大规模地使用并改进这些机器,因为由此产生奇迹般的生产力至今不衰。中国大量的人口则不能为发明创新提供动机。 随着更多的土地被垦殖,更多地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北部中国的森林被砍伐,南部中国的沼泽地被筑坝,更频繁的洪水随之而来。黄河流域大的洪涝灾害自十三世纪开始增多。 现代中国与过去大相径庭。实际收入不再拴在人地比率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通过农业去集体化提高农业产量,再使人们脱离农田进入小规模的制造业,进而脱离贫困。对外国直接投资敞开大门意味着中国可以引进西方工业革命,而不必自己搞发明创造。拖拉机、改良的种子、灌溉和现代农业手段已经解决了基本的食物难题,解放出劳动力在工厂和城市释放更高的生产成效。 然而,历史投下了长长的阴影,很多我们需要研究的改革经济的政策变化都被人地比率提高这千百年中建立起来的观念所屏蔽了。以下是需要改革的三个政策领域: 以独生子女政策为例。人口增长是导致中国两千年贫穷的原因之一,无怪很多人担心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将再次导致贫穷和人口过多。然而,这是个错误的历史教训。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经济增长,整个亚洲都是可见收入提高的同时繁殖率在下降。而且已有证据表明中国正是这种情况:不少农民以前都有意愿生两个或者更多的孩子,但现在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只生一个。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 类似的深层次的恐惧还充斥着食品政策:人这么多,为他们生产食物的地却这么少,中央政府非常担心过度依赖进口食品。官方95%的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仍然成立(尽管它似乎不包括大豆,中国目前大量进口大豆)。玉米贸易现在似乎在进入一个小的净赤字,尽管政府仍然很不安。但如此不安是不必要的。原油进口已经占据了石油消费的50%以上;大规模进口的铁矿石是中国城镇建设必不可少的东西。中国已经融入了全球市场,全球市场几乎没有可能会对中国关闭,尤其考虑到中国购买力之巨。更好的选择是:集中提高农业生产力、允许农民向更高回报的农作物(例如水果和蔬菜)转换,这样就不需要大量的土地,然后进口额外所需的粮食。 在关于如何改革农村土地的辩论中,土地私有化的反对派通常描绘出一幅封建时期食租衣税的剥削制度和失地农民涌现的画面。然而,赵冈教授的研究认为,私有土地市场充满活力,它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很行得通,并没有导致土地所有权出现可怕的集中。 在现代中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搞清楚哪些农民对哪块土地享有所有权。成都、深圳和其他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这样的调查,一号文件也呼吁开展全国范围的调查。一旦农地使用情况有了准确的记录,就可以向所有农民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这些措施就位之后,保护农民权利应该会容易得多了,最好由中央政府在地方成立督察委员会、由中央直管, 帮助农民进行土地交易谈判、获得公平的补偿。■ 作者为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

1.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中有一条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无子不孝”,“多子多福”,所以中国人非常重视生育。2.建国时中国人口大约是接近5亿。曾经有人口学家提出要控制人口,但被打成了右派。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由于不重视控制人口,并且政策引导“培养社会主义的兵”,导致人口数量几十年内大大增加。一直到改革开放,国家才开始认识到人口多是国家的负担,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是已经晚了很多,人口规模已经形成,增长幅度仍将保持很多年。而苏联、加拿大那些地方,很多都是接近北极圈的无人区,人口密度极低。中国也有类似的地区,比如大西北和青海西--藏。]

解放初,只有四万万,也就是四亿。因为“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当时毛泽东提出.鼓励中国女性生得越多越光荣,并嘉予有10个以上子女的女性“光荣妈妈”称号。直到有了“计划生育”时,人口已经很难控制了。]

为什么中国的人口会这么多?



为什么中国的人口会这么多?



中国和印度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答:美、印、中、俄,这四个国家是仅有的4个耕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按照全世界的人均粮食消耗量和土地平均产出量,5万平方公里耕地可养活1亿人口,如果充分开发,这四个国家,是仅有的能够养活20亿人口的粮食大国。2,历史文化因素。印度和中国人口上最多,这是因为这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

为什么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这么多?
答:中国人口多是因为国人普遍认为多子多福,印度也是传统农业大国,也是深受这方面思想影响

中国人为什么人口这么多? 答案:
答: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我国五十年代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使得人口数量出现爆炸式的激增。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开始实行限制出生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且这个政策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但人口数量意义无法减下来。另外,咱们中国人的生育能力也确实非常强,小说《四世同堂》中的其老太爷就有这么一句耐人...

中国人口为何“这么多”
答:中国人口之所以这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比西方晚了一个多世纪,而在这一个多世纪里,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尤其是化肥、农药、良种的普及),农作物产量在不断增加,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中国,人口就从1~2亿增长到了10亿以上。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人口增长速度就越来...

为什么中国人口这么多
答:还有多子多福的落后思想,也是因素之一。四、户籍制度。中国实行农村与城市二元制户籍制度,人口不能自由流动,这把农村人口限制在了土地上,也把更多的人口出生在了农村上,结果是建国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只有10%左右,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然后户籍制度又跟农业化社会联动,自然是人口增加速度加快。

中国为什么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众多的人口是如何形成的?
答:中国在国际上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更是多民族的国家。如今中国放开二胎政策,继续刺激人口上涨。那么很多人就想要搞清楚,到底这么多人口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最初华夏文明刚刚开始的时候,拥有的地盘并不是非常大,人口数量也没有那么多,哪怕是...

印度和中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答:2、农业人口占多少,最近两年,中国城镇人口才超过农村人口,而印度则是城镇人远远少于农村人口,农村养育孩子非常简单,往往几袋地瓜土豆就可以提供一年口粮。中国跨入城镇化时代,人口就断崖式下跌。3、粮食足够,中国有1.28亿公顷土地,而印度则有1.6亿公顷,这就为人口增长增加了物质基础。

中国人为什么人口这么多?
答:现代社会虽然已经不再那么封建,但是,多子的观念依旧被保留!部分偏远地区甚至还依旧遗留着不生儿子不罢休的想法。2 基数问题。貌似中国人口从开始世界人口统计时就是最多的了...为今之计,缓慢增长是最佳的,因为一旦负增长可能产生不可估计的社会问题。比如:养老、医疗等。出自:m_zeq ...

为什么中国的人口这么多啊
答:儿孙满堂。儿孙多,必须要教育好。一般优秀的家族儿孙满堂,他们家族都会有很好家书家规等,正如企业的文化一样,传承影响后代,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同时也一些家庭儿孙满堂,但是没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最终导致走上歪门邪道或违法犯罪等行为。中国自古就有儿孙满堂这么一说,多子多福啊。近来有...

中国人口为什么那么多呢?
答:人口的多少要和耕地成正比,中国在历史上至清代以前随着领土不断扩大,人口是在良性增长,如唐代人口最多也只在一亿左右,在战乱年代人口甚至锐减,譬如在三国时期人口不过几百万。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高超耕作技艺和杰出工具一直支撑着中国的人口,同时历代征收的人头税也在遏制中国人口的增长,中国在近7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