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中各术语的解释及作用

作者&投稿:辉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解释下下面的电脑术语~

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难说清楚。
简单点说,一台电脑的Cpu主频越高越好,双核比单核运算速度快。缓存、内存、硬盘、显存都是越大越好;网速越快越稳定越好、屏幕越大、像素和分辨率越高越好;光驱速度越快越好;电池续航时间越长越好;笔记本重量越轻越好,操作系统一般差的电脑用Win200,好的就用Winxp和vista。主板的兼容性能高、接口越多、扩展能力越强、支持性能越好,电脑也就越好。

CPU
CPU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 Unit)的缩写,它可以被简称做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不过经常被人们直接称为处理器(processor)。不要因为这些简称而忽视它的作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心脏对于人一样。实际上,处理器的作用和大脑更相似,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是PC的核心,再配上储存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为完整的PC。

Intel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利弗尼亚州圣克拉拉。由罗伯特·诺宜斯、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以集成电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创办Intel公司。现任经营高层是董事长克雷格·贝瑞特和总裁兼执行长保罗·欧特里尼。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擎。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40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奔腾双核
CPU是双核心(如intel双核心CPU,amd双核心CPU)的电脑就是双核电脑,这类电脑处理速度特别快,是目前最先进的一款.
双核电脑简单理解就是具有双CPU的电脑。早先的CPU里面有一个核心处理部件,现在的双CPU意味着有两个核心部件。如你的双核电脑CPU是奔腾D820,主频是2.8G,就相当于你有两个1.4G的CPU。单CPU电脑在运行单一任务时,只有一个核心部件能运算,在处理多任务时,一般是时间分段处理,而双核则可以同时处理。此外,双核处理器在处理单任务时,第二个核心也会不停地运算,这样,你的工作效率就成倍增加了。


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BIOS可看作是一个记忆电脑相关设定的软件,可以通过它调整相关设定。BIOS存储于板卡上一块芯片中,这块芯片的名字叫COMS RAM。但就像ATA与IDE一样,大多人都将它们混为一谈。
因为主板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稳定、功能与扩展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板的选购看似简单,其实要注意的东西很多。选购时当留意产品的芯片组、做工用料、功能接口甚至使用简便性,这就要求对主板具备透彻的认识,才能选择到满意的产品。

二级缓存
二级缓存又叫L2 CACHE,它是处理器内部的一些缓冲存储器,其作用跟内存一样。 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要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慢慢地,处理器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需求就越来越高了。然而内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却很缓慢,而能高速读写数据的内存价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采用。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出发,英特尔等处理器设计生产公司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内存和大量的低速内存结合使用,共同为处理器提供数据。这样就兼顾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优。而那些高速的内存因为是处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位置,又是临时存放数据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缓冲存储器了,简称“缓存”。它的作用就像仓库中临时堆放货物的地方一样,货物从运输车辆上放下时临时堆放在缓存区中,然后再搬到内部存储区中长时间存放。货物在这段区域中存放的时间很短,就是一个临时货场。 最初缓存只有一级,后来处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级缓存不够用了,于是就添加了二级缓存。二级缓存是比一级缓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内存,主要就是做一级缓存和内存之间数据临时交换的地方用。现在,为了适应速度更快的处理器P4EE,已经出现了三级缓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对二级缓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内存可快多了。 缓存的出现使得CPU处理器的运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个区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频繁要使用的数据,所以缓存越大处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时由于缓存的物理结构比内存复杂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主板描述
即主板的相关参数,例如如支持CPU的类型、内存的频率,以及插槽、芯片的相关参数

内存大小
就是内存的大小。一般以M或G作为单位。
内存是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地方,比如当我们在使用Office word处理文稿时,当你在键盘上敲入字符时,它就被存入内存中,当你选择存盘时,内存中的数据才会被存入硬(磁)盘。在进一步理解它之前,还应认识一下它的物理概念。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只不过因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S(synchronous)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为168脚,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机型使用的内存。SDRAM将CPU与RAM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锁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够共享一个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便开始传递数据,速度比EDO内存提高50%。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他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这样不需要提高时钟的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硬盘大小
也成为硬盘容量。硬盘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对于用户而言,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Windows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近两年主流硬盘是80G,而16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时至2007年12月初,1TB(1000GB)的希捷硬盘中关村报价是¥2550元,500G的硬盘大概是¥965元。

光驱类型
光驱是台式机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配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台式机诸多配件中的已经成标准配置。目前,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COMBO)和刻录机等。
CD-ROM光驱:又称为致密盘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读的光存储介质。它是利用原本用于音频CD的CD-DA(Digital Audio)格式发展起来的。
DVD光驱:是一种可以读取DVD碟片的光驱,除了兼容DVD-ROM,DVD-VIDEO,DVD-R,CD-ROM等常见的格式外,对于CD-R/RW,CD-I,VIDEO-CD,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
COMBO光驱:“康宝”光驱是人们对COMBO光驱的俗称。而COMBO光驱是一种集合了CD刻录、CD-ROM和DVD-ROM为一体的多功能光存储产品。
刻录光驱: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录机等,其中DVD刻录机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复擦写)和DVD-RAM。刻录机的外观和普通光驱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标识着写入、复写和读取三种速度。

屏幕尺寸
是指屏幕对角线的尺寸,一般用英寸来表示。由于电脑采用的液晶屏的大小和分辨率是根据它的市场定位决定的,所以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消费能力和使用习惯,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器的尺寸和分辨率种类要比台式液晶显示器多。

屏幕描述
与主板描述相类似,是屏幕的相关参数

显卡芯片
显卡(港台称之为绘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对于喜欢玩游戏和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Ti(现在ATI已经被AMD收购)和Nvidia两家。

WLAN性能
就是在上网线的末端加一个无线发射器,装有WLAN的电脑可以在周围无线上网,但有限制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没有信号了,也就无法上网了。
当然,你要想在任何地方都能上网,可以去找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买个无线上网卡(不是笔记本中的无线网卡),再申请个号,就可以了,对比这下,联通的网速快一些。

网卡描述
网卡的参数。
网卡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路组件,是局域网中连接计算机和传输介质的接口,不仅能实现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还涉及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缓存的功能等。
选购网卡时考虑的因素
在组装时是否能正确选用、连接和设置网卡,往往是能否正确连通网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在选购网卡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网络类型: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网等,选择时应根据网络的类型来选择相对应的网卡。
传输速率:应根据服务器或工作站的带宽需求并结合物理传输介质所能提供的最大传输速率来选择网卡的传输速率。以以太网为例,可选择的速率就有10Mbps,10/100Mbps,1000Mbps,甚至10Gbps等多种,但不是速率越高就越合适。例如,为连接在只具备100M传输速度的双绞线上的计算机配置1000M的网卡就是一种浪费,因为其至多也只能实现100M的传输速率。
总线类型:计算机中常见的总线插槽类型有:ISA、EISA、VESA、PCI 和 PCMCIA等。在服务器上通常使用PCI或EISA总线的智能型网卡,工作站则采用可用PCI或ISA总线的普通网卡,在笔记本电脑则用PCMCIA总线的网卡或采用并行接口的便携式网卡。目前PC机基本上已不再支持ISA连接,所以当为自己的PC机购买网卡时,千万不要选购已经过时的ISA网卡,而应当选购PCI网卡。
网卡支持的电缆接口:网卡最终是要与网络进行连接,所以也就必须有一个接口使网线通过它与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不同的网络接口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类型,目前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以太网的RJ-45接口、细同轴电缆的BNC接口和粗同轴电AUI接口、FDDI接口、ATM接口等。而且有的网卡为了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环境,提供了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接口,如有的网卡会同时提供RJ-45、BNC接口或AUI接口。
(a)RJ-45接口: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网卡,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接口类型网卡,这主要得益于双绞线以太网应用的普及。因为这种RJ-45接口类型的网卡就是应用于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中,它的接口类似于常见的电话接口RJ-11,但RJ-45是8芯线,而电话线的接口是4芯的,通常只接2芯线(ISDN的电话线接4芯线)。在网卡上还自带两个状态批示灯,通过这两个指示灯颜色可初步判断网卡的工作状态。
(b)BNC接口:这种接口网卡对应用于用细同轴电缆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或令牌网中,目前这种接口类型的网卡较少见,主要因为用细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就比较少。
(c)AUI接口:这种接口类型的网卡对应用于以粗同轴电缆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或令牌网中,这种接口类型的网卡目前更是很少见。
(d)FDDI接口:这种接口的网卡是适应于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网络中,这种网络具有100Mbps的带宽,但它所使用的传输介质是光纤,所以这种FDDI接口网卡的接口也是光纤接口的。随着快速以太网的出现,它的速度优越性已不复存在,但它须采用昂贵的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缺点并没有改变,所以目前也非常少见。
(e)ATM接口:这种接口类型的网卡是应用于ATM(异步传输模式)光纤(或双绞线)网络中。它能提供物理的传输速度达155Mbps
价格与品牌:不同速率、不同品牌的网卡价格差别较大。

调制解调器
计算机内的信息是由“0”和“1”组成数字信号,而在电话线上传递的却只能是模拟电信号。于是,当两台计算机要通过电话线进行数据传输时,就需要一个设备负责数模的转换。这个数模转换器就是Modem。计算机在发送数据时,先由Modem把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调制”。经过调制的信号通过电话载波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之前,也要经由接收方的Modem负责把模拟信号还原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解调”。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调制”与“解调”的数模转换过程,从而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讯。

标准接口

电池类型
电池的种类很多,常用电池主要是干电池、蓄电池,以及体积小的微型电池。此外,还有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以及其他能量转换电池如太阳电池、温差电池、核电池等。

锂电池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最早出现的锂电池来自于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
特点
1、具有更高的重量能量比、体积能量比;
2、电压高,单节锂电池电压为3.6V,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
3、自放电小可长时间存放,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
4、无记忆效应。锂电池不存在镍镉电池的所谓记忆效应,所以锂电池充电前无需放电;
5、寿命长。正常工作条件下,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远大于500次;
6、可以快速充电。锂电池通常可以采用0.5~1倍容量的电流充电,使充电时间缩短至1~2小时;
7、可以随意并联使用;
8、由于电池中不含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无污染,是当代最先进的绿色电池;
9、成本高。与其它可充电池相比,锂电池价格较贵。
什么是比能量呢?比能量指的是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能量。比能量用Wh/kg或Wh/L来表示。Wh是能量的单位,W是瓦、h是小时;kg是千克(重量单位),L是升(体积单位)。

笔记本重量(略)
一般在2kg-4kg左右,越轻越便于携带。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一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但所有的操作系统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四个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的型态非常多样,不同机器安装的OS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手机的嵌入式系统到超级电脑的大型操作系统。许多操作系统制造者对OS的定义也不大一致,例如有些OS集成了图形化使用者界面,而有些OS仅使用文本接口,而将图形界面视为一种非必要的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为历史悠久而又活跃的分支,而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则是软件工业的基础与内核。
编辑本段类型
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
①简单操作系统。它是计算机初期所配置的操作系统,如IBM公司的磁盘操作系统DOS/360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CP/M等。这类操作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操作命令的执行,文件服务,支持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和控制外部设备等。
②分时系统。它支持位于不同终端的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用户感到好像一台计算机全为他所用。
③实时操作系统。它是为实时计算机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其主要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首先要考虑实时性然后才是效率。此外,实时操作系统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④网络操作系统。它是为计算机网络配置的操作系统。在其支持下,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能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其主要特点是与网络的硬件相结合来完成网络的通信任务。
⑤分布操作系统。它是为分布计算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它在资源管理,通信控制和操作系统的结构等方面都与其他操作系统有较大的区别。由于分布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分布于系统的不同计算机上,操作系统对用户的资源需求不能像一般的操作系统那样等待有资源时直接分配的简单做法而是要在系统的各台计算机上搜索,找到所需资源后才可进行分配。对于有些资源,如具有多个副本的文件,还必须考虑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若干个用户对同一个文件所同时读出的数据是一致的。为了保证一致性,操作系统须控制文件的读、写、操作,使得多个用户可同时读一个文件,而任一时刻最多只能有一个用户在修改文件。分布操作系统的通信功能类似于网络操作系统。由于分布计算机系统不像网络分布得很广,同时分布操作系统还要支持并行处理,因此它提供的通信机制和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有所不同,它要求通信速度高。分布操作系统的结构也不同于其他操作系统,它分布于系统的各台计算机上,能并行地处理用户的各种需求,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⑥智能操作系统(见智能软件)。

电脑常用术语及名词说明——学习电脑知识,都应该知道电脑的一些常用名词和术语.。许多入门者一定要学用各种软件和硬件,那么建议最好先熟悉以下的基础名词,以便尽快进入学习过程。

基础术语

程序:用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开发编制出来的可以运行的文件。

软件:从开发商的角度而言,软件就是全部程序和全部开发文档的集合。从用户的角度而言,软件应该是程序、说明书、服务的总合。所以买正版软件就理应得到正规说明书和维护、升级等相关服务。

数制: 虽然计算机能极快地进行运算,但其内部并不像人类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十进制,而是使用只包含0和1两个数值的二进制。当然,人们输入计算机的十进制被转换成二进制进行计算,计算后的结果又由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这都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并不需要人们手工去做,学习汇编语言,就必须了解二进制(还有八进制/十六进制)。

数据: 狭义的理解,数据就是数值,即0、1、2、3、4、5、6、7、8、9和符号、小数点组成的数值,广义地讲,计算机所能处理的数据是指计算机能接受、存储、处理的任何信息,除了数值外,还有字符数据、图形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控制信号数据等等。

数据类型: 在处理各种数据时,为了便于处理、查错和充分利用存储空间,许多开发环境都要求对数据类型进行说明,一般有整数型、实数型、字符串型、布尔型、日期型、备注型、浮点型、双精度型等等。

数据运算: 一般指对数据所施加的各种处理,如插入数据、修改旧数据、删除已无用的数据、查找数据、将数据按一定规则排序、打印数据等等。

数据结构:在编程中,除了考虑功能如何实现外,还必须考虑到程序中所涉及到的数据组织方式,其一是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其二是在特定的功能中,必须将数据以特殊的结构进行存放。常用的数据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图、哈希表等结构。

逻辑结构:指对数据的组织形式,如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组织可用树型逻辑结构表示,选择好逻辑结构对软件的实现有重大意义。常见电脑名词术语解释——操作术语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而软件则是发挥硬件作用的关键。许多入门者除了学用各种软件外,还可能尝试着自己编编程序,那么建议最好先熟悉以下的基础名词,以便尽快进入角色。

操作术语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外面加载的第一道软件系统,专门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其它软件,响应用户对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在微机上常见的有DOS、Windows3.2,WinXP/vista/7, 还有其它的Mac os x, Linux等。

安装程序: 由于目前的软件都涉及许多文件和子目录,所以一般都提供安装程序帮助用户自动化地安装全部文件,一般标准的安装程序均起名Setup.exe或Install.exe。

病毒:一种计算机程序,它可以附属在可执行文件或隐藏在系统数据区中,在开机或执行某些程序后悄悄地进驻内存,然后对其它的文件进行传染,使之传播出去,然后在特定的条件下破坏系统或骚扰用户。目前已有较成熟的清除病毒软件,但是新病毒还是层出不穷,成为一大危害。

集成开发环境: 较早期程序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用不同的软件来进行处理,如先用字处理软件编辑源程序,然后用链接程序进行函数、模块连接,再用编译程序进行编译,开发者必须在几种软件间来回切换操作。现在的编程开发软件将编辑、编译、调试等功能集成在一个桌面环境中,这样就大大方便了用户。

拷贝: 指将文件从一处复制一份完全一样的到另一处,而原来的一份依然保留。

删除: 指将文件从系统的目录清单中删掉,但许多情况下,用工具软件或Windows下自带的“回收站”均能恢复被删掉的文件,为了保险起见,用户最好养成对自己输入的文本或其它文件进行软盘备份,以防万一。

移动: 就是将拷贝操作和删除操作合二为一,原来的一份在拷贝完成后即被自动删掉。

共享: 这是在网络环境下文件使用时的一种设置属性,一般指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打开或使用同一个文件(或数据)。

独占: 系指文件(或数据)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用户打开,其它用户只能等待此用户放弃后,才能打开和使用它。

压包: 用工具软件将文件进行压缩存储的过程,常用的压包工具有WinZip 、Arj等。

解包: 压包的反过程,即将压包文件还原成原来的文件。

加密: 在网络通讯中,为了保证传输数据的保密性,用密码对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变换。

解密: 加密的反过程,使之变成可使用的正常数据。

上传:本地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成功后,将本机文件拷贝到其它计算机中的过程。

下载:在网络中,将对方计算机中的文件拷贝至本地计算机中的过程。

通配符: 为了提高对文件处理的效率,用*或?表示任意多个或一个字符,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处理一批文件,如*.*即代表当前目录下的全部可见文件。

格式化: 指对磁盘进行使用前的预处理以便存入数据。一般而言,新盘是必须格式化的,而使用过的旧盘也可以格式化,格式化后磁盘上全部数据将被删除,Windows常见的格式有Fat16,Fat32,NTFS。


开发术语

流程图:使用图形表示算法的思路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因为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流程图在汇编语言和早期的BASIC语言环境中得到应用,由于其中的转向过于任意,带来了许多副作用,现已趋向消亡。较新的是有利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PAD图,对PASCAL或C语言都极适用。

高级语言:由于汇编语言依赖于硬件体系,且助记符量大难记,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加易用的所谓高级语言。在这种语言下,其语法和结构更类似普通英文,且由于远离对硬件的直接操作,使得一般人经过学习之后都可以编程。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和历史的发展,高级语言有很多种,如BASIC、FORTRAN、C、PASCAL、LISP、FOXPRO、COBOL。

解释程序:对源程序边解释翻译成机器代码边执行的高级语言程序。由于它的方便性和交互性较好,早期一些高级语言采用这种方式,如BASIC、dBASE。但它的弱点是运行效率低,程序的运行依赖于开发环境,不能直接在操作系统下运行。

编译程序: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和对源程序的保密,人们推出了可以一次性将源程序转换成可执行代码的程序开发软件。它产生可以在操作系统下直接执行的程序,且运行速度比用解释程序执行快得多,但是它要求全部源程序的语法都必须正确,这样调试时就不太方便。为了融合解释和编译的优点,目前许多开发系统已同时提供这两种功能。

Bug:程序中隐藏的功能缺陷或错误。由于现在的软件复杂程度早已超出了一般人能控制的范围,如Win95、Win98这样的较成熟的操作系统也会不定期地公布其中的Bug。如何减少以至消灭程序中的Bug,一直是程序员所极为重视的课题。

调试:编好程序后,用各种手段进行查错和排错的过程。作为程序的正确性不仅仅表现在正常功能的完成上,更重要的是对意外情况的正确处理。注意,调试的指导思想是尽量证明该程序是有错的,而不是证明它是正确的。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开发人员和调试人员不应该是同一个人。

模块化:按照功能将一个软件切分成许多部分单独开发,然后再组装起来,每一个部分即为模块。其优点是利于控制质量、利于多人合作、利于扩充功能等,是软件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开发方法。

可移植性:由于计算机的硬件体系结构不同,因而导致在某一类型机器上开发的软件不能在另一类计算机上运行,所以某一种语言开发环境开发出来的程序,如不用修改或只需极少量的修改便能在其它种类的计算机上运行,就是可移植性好。

过程:建立模块化的主要机制,它主要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可以返回某些运算的结果,也可以不返回任何结果。

单入口单出口:为了保证开发程序的质量,要求过程中的数据流控制是必须在固定的程序段入口进入,固定的出口返回,不允许在编程中随意使用数据。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人工智能:就是通过程序使计算机能进行一些思维推理,使其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自动学习、自动决策等人类高级智能。目前在人机对话、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语言图像识别、问题求解、公式推导、定理证明等许多领域,人工智能都已有较成熟的系统,随着计算机硬件体系的进步,人工智能必将更深入人们的生活。

还有很多电脑的常用术语, 没有办法一一列出, 要在平时的学习多看,多问. 如果不清楚, 要学会搜索.Google 百度 淘宝 全能搜索

1.数据单位
(1)位(bit)
音译为"比特",是计算机内信息的最小单位.例如1010为4位制数(4bit).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2种状态(0与1).
(2)字节(Byte)
字节又简记为B.一个字节等于8个二进制位,即1B=8bit.
(3)字和字长aa
计算机处理数据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称为字.—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
目前微型计算机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几种.例如,IBMPC/XT字长16位,称为16位机(如下图所示),486,Pentium微型机字长32位,称为32位机,目前高档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已达到64位.
2.存储容量
计算机存储容量大小以字节数来度量,经常使用KB,MB,GB等度量单位.其中K代表"千",M代表"兆"(百万),G代表"吉"(十亿),B是字节的意思.
1KB=210B=1024B
1MB=220B=210×210B=1024×1024B
1GB=230B=210×210×210B=1024×1024×1024B
例如:一台PentiumⅣ微机,内存容量为256MB,外存储器软盘为1.44M, 硬盘为40G.
内存容量=256×1024×1024B
软盘容量=1.44×1024×1024B
硬盘容量=40×1024×1024×1024B
3.运算速度
(1)CPU时钟频率
计算机的操作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分步执行,每个时钟信号周期完成一步操作,时钟频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CPU速度的快慢.如以目前 Pentium CPU的微型计算机为例,其主频一般有1.7GHz,2GHz,2.4GHz,3GHz,… 等档次.
(2)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s)
通常用1s内能执行的定点加减运算指令的条数作为i/s的值.目前,高档微机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可达数亿条,而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MPP的i/s的值已能达到几十亿.
由于i/s单位太小,使用不便,实际中常用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即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作为CPU的速度指标.

计算机硬件常用术语

硬件系统:电脑的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主机和输出设备组成。外部信息经输入设备输入主机,由主机分析、加工、处理,再经输出设备输出。

输入输出设备:电脑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字电信号,而人们习惯于接受图文声像信号。输入输出设备起着信号转换和传输的作用。我们常用键盘输入文字,用麦克风输入声音,用数码像机、扫描仪和摄影机输入图像。常用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和喇叭。

主板:也称主机板,是安装在主机机箱内的一块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有电脑的主要电路系统。主板上安装有控制芯片组、BIOS芯片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及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CPU、内存条插接在主板的相应插槽(座)中,驱动器、电源等硬件连接在主板上。主板上的接口扩充插槽用于插接各种接口卡,这些接口卡扩展了电脑的功能。常见接口卡有显示卡、声卡等。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电脑处理数据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决于CPU。通常用位长和主频评价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处理位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主频为300MHz。

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连接扩充插槽的信息通路。ISA和PCI总线是目前PC机常用系统总线,主板上相应有ISA和PCI插槽。

输入输出接口:简称I/O接口,是连接主板与输入输出设备的界面。主机后侧的串口、并口、键盘接口、PS/2接口、USB接口以及主机内部的硬盘、软驱接口都是输入输出接口。

串行通讯接口(RS-232-C):简称串行口,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现在的电脑至少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

并行通讯接口:简称并行口,是电脑与其他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这种接口将8位数据位同时并行传送,并行口数据传送速度较串行口快,但传送距离较短。常用于连接打印机。

AGP:即“加速图形端口” AGP技术使图形显示(特别是3D图形)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光盘驱动器: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是多媒体电脑不可缺少的硬件配置。光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保存时间长,适宜保存大量的数据,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光盘驱动器有三种,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读光盘驱动器;CD-R只能写入一次,以后不能改写;MO是可写、可读光盘驱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用于存放当前待处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导体芯片。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内存包括RAM、ROM和Cache。

RA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是电脑的主存储器,人们习惯将RAM称为内存。RAM的最大特点是关机或断电数据便会丢失。我们用刷新时间评价RAM的性能,单位为ns(纳秒),刷新时间越小存取速度越快。目前装机常用168线、刷新时间为7ns、容量为128M(或256M)的SDRAM内存条或DDR内存条。

Cache: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见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ROM:ROM(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存储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的半导体芯片,但只能从其中读出数据而不能写入数据,关机或断电后ROM的数据不会丢失。生产厂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许用户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显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BIOS:BIOS是一个程序,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电脑的硬件进行管理。BIOS程序是电脑开机运行的第一个程序。开机后BIOS程序首先检测硬件,对系统进行初始化,然后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将系统控制权交给磁盘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完成系统的启动。电脑运行时,BIOS还配合操作系统和软件对硬件进行操作。BIOS程序存放在主机板上的ROM BIOS芯片中。

CMOS:CMOS是主板上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于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信息和用户设定的某些参数。CMOS RAM由主板上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和更新需要运行专门的设置程序,开机时通过特定的按键(一般是Del键)就可进入BIOS设置程序,对CMOS进行设置。CMOS设置习惯上也被叫做BIOS设置。

显示卡:又称显示器适配卡,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

声卡:多媒体电脑中用来处理声音的接口卡。

中断:中断是计算机处理特殊问题的一个过程。当在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出现某个特殊情况(或称为“事件”)时,暂时中止现行程序,转去执行这一事件的程序,处理完毕之后再回到原来程序的中断点继续执行的整个过程叫做中断。

IRQ:即“中断请求”,是其他设备发出的请求计算机响应的信号。

DMA:即“直接内存访问”,是计算机内的一种数据传输操作。

PS/2接口:很多品牌机上采用PS/2口来连接鼠标和键盘。

楼上的非常准确了 没有什么补充的了

计算机专业术语
答:请大家帮个忙解释一下下列计算机术语CSMA/CDDNSISDNVLANHTTPSNMPWANOSIC/STFTP... 请大家帮个忙解释一下下列计算机术语CSMA/CDDNSISDNVLANHTTPSNMPWANOSIC/STFTP 展开 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zhbin426 2008-06-14 · TA获得超过1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9 ...

关于计算机的术语
答:组合键:在操作电脑时我们不仅可以按下各种功能键,还可以把几个键同时按下,以实现某种功能,叫做组合键。桌面:我们成功启动Windows 7后,会出现Windows 7的桌面。我们把文件和文具都放在电脑台的台面上,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你也可以把应用程序、文件夹和文档的图标放在桌面上面,所有的操作都在...

关于电脑术语
答: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网关(Gateway):就是一个网络连接到另一个网络的“关口”。大家都知道,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必然要经过一扇门。同样,从一个网络向另一个网络发送...

电脑术语!急需~~~
答:下面,我就把主板常用的一些术语简单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满了各种插槽(可连接声卡/显卡/MODEM/等)、接口(可连接鼠标/键盘等)、电子元件,它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并把各种周边设备紧紧连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坏对电脑的总体指标...

电脑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答:电脑(Computer)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电脑可以分为两部分: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ENIAC通用电子计算机。 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新出现一些新型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

术语解释
答: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也有人定义多媒体是 “文字、图形、图像...

电脑的术语是什么?
答:电脑里的术语亮机U是什么意思? 5分 1亮机U是拿来点亮电脑的CPU的缩写 形容CPU烂 2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

高手指点电脑当中都有哪些术语???
答:电脑术语大全 1、CPU 3DNow!(3D no waiting)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术逻辑单元)AGU(Address Generation Units,地址产成单元)BGA(Ball Grid Array,球状矩阵排列)BHT(branch prediction table,分支预测表)BPU(Branch Processing Unit,分支处理单元)Brach Pediction(分支预测)CMOS: ...

电脑专业术语解释!
答:GHOST是克隆 把系统或者整个磁盘克隆到另一个硬盘上;声卡是给电脑提供声音的硬件,同样显卡是给电脑显示提供更高质量的显示硬件;CPU是电脑的主要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电脑的运行需要CPU 的运算才能进行的;金手指是指内存条或者其他卡上金色的小片片。

求电脑里的一些专用术语英语
答:《电脑专业英语》1. file n. 文件;v. 保存文件 2. command n. 命令,指令 3. use v. 使用,用途 4. program n. 程序 5. line n. (数据,程序)行,线路 6. if conj. 如果 7. display vt. 显示,显示器 8. set v. 设置,n. 集合 9. key n. 键,关键字,关键码 10. 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