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胥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完整诗句是: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译文:清朝风虽然无处不在但是难吹倒我,明朝月亮时刻伴随照耀着我。寒冷的冰块挡不住前进的流水,干枯的树木还会再次迎来春天。

出处:清代吕留良诗词《述怀》

扩展资料:

1. 《述怀》赏析

《述怀》这首诗用“清风”“明月”“寒冰流水”“枯木逢春”比喻当时朝廷与自己志向。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诗人用“清”比喻清朝,“明”比喻明朝。表示清人纵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明朝志士及其斗志还时刻伴随着我,激励着我,让我绝不会屈服于他们!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诗人用寒冷的冰块挡不住前进的流水,干枯的树木还会再次迎来春天,比喻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希望就在眼前。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斗争充满自信,透出一股豪气。 

2. 作者介绍

吕留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

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人。

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

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

吕留良为学尊朱辟王,推明儒学本旨,精治《四书》,详辨夷夏之别,其著述由门人辑为《四书语录》、《四书讲义》、《吕子评语》等,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吕留良自幼推崇朱熹,为文似朱熹,翻澜不已,善于说理;诗学杨万里、陈师道,深情苦语,令人感怆。近人邓之诚说:“以诗文论,诚宗羲劲敌,唯史学不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述怀



有人知道、“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能再逢春”、是什么意思的吗?_百 ...
答:先解释下表面的意思,即便河面结冰,也阻不住冰下流动的河水,即便树木已经干枯,迎来春天的时候或许也会抽芽,就是即便现实如何的残酷,希望总是在的,困难是无法阻挡前进的步伐,要乐观的看待人生。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是什么意思?
答:清风虽细难以吹倒我,明月何曾不照耀人。寒冰不能阻挡流水前行,枯木终将再次迎来春天。这句诗出自清代吕留良的《述怀》,通过“清风”、“明月”、“寒冰流水”和“枯木逢春”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苦木还要再复春...
答:【述怀】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清朝吕留良写的,有反清复明之意。看第一句的清,和第二句的明,再对照意思就知道了。后面两句很明显是重生的意思。所以吕留良全家抄斩,只留吕四娘。传说雍正就是吕四娘取的首级。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在生根 是什么意思?
答:可是来源于此 述怀 吕留良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水面的寒冰挡不住流水,干枯的树木还会迎来春天。比喻困难面前不畏惧,希望就在眼前

寒冰不可断流水
答:述怀 吕留良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吕留良曾写过"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这类用"清风"来影射清廷,用明月来象征明朝的诗句,致使以后凡无意提及"清风"、"明月"的人都遭大祸。雍正时庶吉土(翰林院学士)徐骏...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亦会再逢春?怎么解释
答: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有信心,就会有希望--冬天的冰阻挡不住水的流动,看似枯朽的树木也能在春天重新展示生机。

何为“寒冰难断流水,枯木也能逢春。”
答::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诗中一二句很明显的有反清复明的意思。因此它的后两句是说明朝虽然暂时被推翻,但它一定会东山再起。现在用这两句比喻一个人或一件事虽暂时处在艰难的境地,但只要想办法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摆脱困境,迎来希望,绝处逢生。

语言解释
答:寒冰不能断流水,寒冰,借指困难;枯木,借指失败。这句话的意思是,再大的困难也阻止不住迈向成功的步伐,即使失败也可以从头再来获取成功。这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你的新朋友精神境界挺高,意志坚强。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尚能再逢春出自那里??
答:本诗出自吕留良的述怀。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尚能再逢春。1. 寒冰难以阻断流水持续前行,枯木在适宜的条件下亦能逢春再续生机。2. 诗中的比喻意在表达,无论遭遇多么严寒的冰封或是干涸的枯萎,生命的力量总能找到突破口,重新焕发生机。这反映了作者对反清复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