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害于百姓是什么句式的句子?

作者&投稿:熊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是古汉语的判断句和状语后置句。译为“这是对百姓加以祸害”。
作为判断句,句子开头的“是”是代词,作主语,意思是“这”。“害”是谓语。
作为状语后置句,句子里的介词短语“于百姓”放在动词谓语“害”之后,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放到作谓语的动词“害”之前。
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作状语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介词为标志。
于作为状语后置句的标志,如:何以自托于赵 ? 翻译: 凭什么自己在赵国托身呢?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翻译:冰是水生成的, 却比水寒冷。|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客人赞美我的原因,是想要向我有所求。
【附】状语后置句怎么判断
状语后置句的判断方法有两种。首先,找出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因为状语是修饰谓语动词的,所以谓语动词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在文言文中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动词后面。其次,根据介词结构后置的规律来判断。如果是介词结构后置情况,句子符合这种构造:“谓+宾+介+名〔代〕”,在这里的介词结构就可以理解为后置的状语。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后置状语都是介宾短语,还有其他结构。

有惠于百姓是什么句式
答:宾语后置句式。原本的句式是:于百姓由惠,意思是对于百姓有利。在这个句子中,百姓是宾语,所以有惠于百姓,是把“百姓”这个宾语放在后面,属于是宾语后置的句式。

下为百姓所怨,这个句式是什么句式?
答:被动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
答:太宗入苑(古代帝王游玩和打猎的园林)视禾,见蝗虫,掇(dùo,拾取)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对百姓危害)。百姓有过(过失),在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一人”)。尔(你们,指蝗虫)其(若)有灵(神灵),但(只)当蚀(此指啃咬)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急)谏曰:“恐成疾,不可...

寡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的句式
答:其句子的格式为:宾语前置 + 是(或之,再次强调宾语)+ 谓语动词。具体来看这半句:其君(宾语-晋国之君)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说的晋国君主)恶(谓语-作恶有罪)。翻译过来就是:真正作恶有罪的是晋国之君 (从而引出下文要说的:晋国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与此句相类似的还有:君亡之不恤...

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句式
答:判断句式,成分省略句。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也有变化来的“……者,……”或“……,……也”都属于这一类。有司莫以告,是(有司)慢上而残下也。有司没有(把这件事)如实向上禀告,这是(有司)怠慢国事残害百姓...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什么句式?
答: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是状语后置。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这句话中,于,介词,对,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介宾结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王于百姓之以王为爱无异。爱,吝啬。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

...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答:都是倒装句。第一句是宾语前置。爱护百姓,行王道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抵御他。第二句是状语后置。您不要对百姓认为你是吝啬感到奇怪。第三句是宾语前置。德行像怎样,就可以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的句式
答:这句话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意思是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这句话出自先秦的《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

旧符换新桃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这句话出自于哪里呢?——宋代·王安石《元日》 完整的原文是这样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给...

从被,无,坐,光,限,看,风,牛,尽,星,占,光。中找出一句七言绝句?
答:中找出的一句七言绝句是“无限风光尽被占”,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蜂》,意思是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表现了诗人对蜜蜂的羡慕与赞美之情。 【拓展资料】: “无限风光尽被占”出自罗隐的《蜂》,原文是: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词句注释】: 山尖: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