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图片赏析

作者&投稿:鱼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咸丰元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据资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展迅猛,并在江苏南京建都,此时清 *** 赖以铸钱之用的滇铜(云南省出产的铜料),因道路阻断而无法运进北京。一方面是镇压起义急需大量的军饷开销,一方面是铸钱的原材料告缺,给清 *** 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清 *** 自咸丰三年开始发行纸币和改铸大钱来弥补财政亏空。

唐,得壹元宝,顺天元宝等

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即将现身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的这枚武阳“三孔布”,通长60毫米,腰宽30毫米,重13克,属于大型布,为老生坑传世品。其文字清晰,铜质微红。面、背周沿有边廓,浇口在首部,合范较为准确,铸造精美。面文“武阳”两字上下书写,“阳”字左右两边分距较大,与“武”字呈三足鼎立之势。背面首穿孔上铸有数字“十五”,背文“一两”字体稍倾斜。

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城。此城在洛阳之西,故称其国为“西周”。西周君曾铸造 “西周”圜钱,钱径2.7厘米左右,枚重3.8至5克不等。公元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地。巩地在洛阳之东,遂称“东周”。东周君亦铸行“东周”圆孔圜钱,钱径2.6厘米,重4至4.5克。“西周”与“东周”圜钱当年铸量不多,流传至今已成珍稀泉品。—关汉亨著《中华珍泉追踪录》。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目前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铸。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作白金 (即白银) 三品。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目前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铸。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作白金 (即白银) 三品。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

天启通宝是明朝是朱元璋时与嘉靖元年开始铸造的铜钱,是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年始铸,天启通宝钱分小平,折二,折十背文复杂,品类甚多。

清朝各类型通钱币

古钱币。。。

咸丰通宝铁母

各类型铜钱

铜元(清光绪开始)

历代花钱。



吕渊皓专家会乱做鉴定吗
答:他在我的几件藏品里挑选了一个糯种翡翠鼻烟壶、一对珍稀古钱币,征求我的意见说:“我手里现在就有买家,会对你的这几个藏品感兴趣,只要你愿意,我们可以帮你私下交易。你每件藏品只要交纳3万元保证金,保证你的藏品交给我公司期间,你不会擅自撤销合同把藏品取回,找另外一家公司交易,否则属于违约,不予退还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