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古诗苏轼翻译

作者&投稿:壹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下面是海棠古诗苏轼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字词解释: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泛:摇动;

  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作品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淡淡的云彩,露出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作品赏析:

  本诗第一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一个“恐”写出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就向衰败迈进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词人。有《东坡全集》传世。

  拓展内容: 《海棠花》阅读理解答案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海棠苏轼古诗
答:作者原文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翻译 袅袅东风在皎洁的月光下徘徊,香雾朦胧依稀可见远处的亭台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温柔而可爱 运用手法 运用了对比暗喻拟人等。苏轼写的关于海棠的诗句 1苏东坡写的古诗海棠简析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

海棠古诗带拼音版
答:海棠古诗带拼音版如下:花的品种无数,姿态更是万千,有人喜爱牡丹的雍容华贵,有人喜爱菊花的灿烂辉煌,有人喜爱海棠的清新淡雅。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诗便叫《海棠》。dōngfēngniǎoniǎofànchóngguāng,xiāngwùkōngméngyuèzhuǎnláng。东风袅袅泛崇,香雾空蒙月转廊。zhǐkǒngyèshēnhuāshuìqù...

苏轼海棠原文及注解
答:海棠① 东风袅袅泛崇光②,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③,故烧高烛照红妆④。①元丰七年(1084)作于黄州。纪昀曰:“查(慎行)云: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纪批》)②袅袅:微风轻拂。《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又《招魂》:“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泛崇光一...

海棠何希尧与海棠 苏轼最后两句有什么相同
答:深锁东风贮阿娇。”,诗句的意思是谁家能有黄金屋,将东风深深锁住,将这位“阿娇”藏在里边,使她永远开不败呢?苏轼《海棠》诗的最后两句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句的意思是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海棠诗词
答:海棠诗词如下:1、《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春风袅袅和煦的吹,吹散了浮云,月亮洒下淡淡的清辉,它在回廊间穿梭徘徊,夜晚轻雾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害怕夜色深沉,海棠花儿也要沉沉睡去,只好点亮高高的蜡烛,来照亮它那绝世容颜。

苏轼 海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

苏轼海棠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答:施注《苏诗》引《明皇杂录》:唐明皇登沉香亭,要召见杨贵妃,而她酒醉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来后,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拜见。明皇笑道:“岂是妃子醉耶?真海棠睡未足耳。”明皇是以人喻花,而苏轼这里是以花喻人。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说不定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

苏轼海棠诗卷释文
答:人们深悉造物主的匠心独运,特意将这美丽的佳人置于空谷之中,让她自然地展现出富贵的天性,无需华丽的宫殿加以衬托。海棠的娇颜在酒后更显娇艳,朱唇微晕,翠袖轻卷,红影映衬着肌肤,如诗如画。清晨的林间,雾气弥漫,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显得格外柔和。温暖的春风吹过,海棠在阳光下慵懒地醒来,雨中...

宋苏轼海棠原文及赏析
答: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是年春天,苏轼尚在黄州为团练副使。所咏海棠当是元丰三年在黄州定惠院所见之西蜀名花移植而来。贬谪于此的苏轼一到黄州,便把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视为知己,并多次在花下小酌,为之赋诗。“东风...

海棠诗句苏轼的意思
答:5、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译文: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3.与海棠有关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