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逍遥游》中理解庄子对运动的看法?

作者&投稿:卫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过逍遥游我们如何评价庄子的思想~

“逍遥游”乃是《庄子》书首篇之篇名,是一种旷古烁今、自我超越的绝思妙想,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生命境界。
庄子的逍遥思想带有一种沉重与无奈,教人建立主观上的精神自由王国,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他是用哲人睿智的目光去审视社会,看穿世态炎凉,体悟人生痛苦后提出“逍遥游”的人生境界。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还好楼上的老师没说什么封建没落地主的无力反抗,让我对教师的印象有所改观。现在教材上对一切文章充满意识形态味道的酸腐解读真是让人作呕。。。

庄子(公元前约369一前约286年),姓庄,名周,可算是先秦的最大的道家。
他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很小的蒙国(位于今山东省、河南省交界)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曰:……子函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老子韩非列传》)
--------------------------------------------------------------------------------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庄子与孟子同时,是惠施的朋友,但是今天流传的《庄子》,大概是公元三世纪郭象重编的。郭象是《庄子》的大注释家。所以我们不能肯定《庄子》的哪几篇是庄子本人写的。事实上。《庄子》是一部道家著作的汇编,有些代表道家的第一阶段,有些代表第二阶段,有些代表第三阶段。只有第三阶段高峰的思想,才真正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就连它们也不会全都是庄子自己写的。因为,虽然庄子的名字可以当作先秦道家最后阶段的代表,但是他的思想体系,则可能是经过他的门人之手,才最后完成。例如,《庄子》有几篇说到公孙龙,公孙龙肯定晚于庄子。

--------------------------------------------------------------------------------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庄子》第一篇题为《逍遥游》,这篇文章纯粹是一些解人颐的故事。这些故事所含的思想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

这些必要条件的第一条是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为了实观这一条,必须充分自由发挥我们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同老子的一样。例如他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末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所以我们的“德”,就是使我们成为我们者。我们的这个“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了,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

联系着这种自由发展的观念,庄子作出了何为天、何为人的对比。他说:“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他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积是同等地幸福。《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乌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地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庄子》的《骈拇》篇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放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
,无所去忧也。”

--------------------------------------------------------------------

政治、社会哲学

可是,像这样断长、续短的事,恰恰是“人”尽力而为的事。一切法律、道德、制度、政府的目的,都是立同禁异。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也许是完全值得钦佩的。他们发现有些东西对他们有好处,就迫不及待,要别人也有这些东西。可是他们的好心好意,却只有把事情弄得更惨。《庄子》的《至乐》篇有个故事说:“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乌养养鸟也。……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鲁侯以他认为是最尊荣的方式款待海鸟,的确是好心好意。可是结果与他所期望的恰恰相反。政府和社会把法典强加于个人以同其事也发生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庄子激烈反对通过正规的政府机器治天下,主张不治之治是最好的治,原因就在此。他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庄子·在宥》)在,宥,就是听其自然,不加干涉。

如果不是“在宥”天下,而是以法律、制度“治天下”,那就像是络马首,穿牛鼻。也像是把凫腿增长,把鹤腿截短。把自然自发的东西变成人为的东西,庄子称之为“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它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不治之治,但是所持的理由不同。老子强调他的总原理“反者道之动”。他的论证是,越是统治,越是得不到想得到的结果。庄子强调天与人的区别。他的论证是,越是以人灭天、越是痛苦和不幸。

以上所说,仅只是庄子的求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吧。

如何理解庄子《逍遥游》的思想
答:但是这种无为思想也有很多的消极影响,庄子倡导无为,试想一下,如果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无为的话,那么如何进行生产活动,人们如何消费,人类怎么生存。所以说《逍遥游》的这种自然无为的思想是有缺陷的,要辩证看待。我们既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合理竞争,又要注意身心发展,多去旅旅游,开阔一下眼界,工作...

庄周在《逍遥游》中,阐述了怎样的哲理?
答:一、“游”的哲学 《逍遥游》,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我们先从题目分析来看。重点在于“游”。可以说庄子的哲学就是“游”的哲学。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又如“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其他篇目中也有记载:“吾游于心之初”等等。“...

以《逍遥游》分析《庄子》一书的艺术特色
答:下面就《逍遥游》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一、用寓言说理。善用寓言,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马迁在《史记 ? 老庄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位有意识创作寓言的作家,而《逍遥...

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浪漫主义色彩
答:庄子通过《逍遥游》,对这种人生态度做出了深刻的阐释。 从这种阐释中,我们看到,《逍遥游》的境界是以"心斋""坐忘"为理想的自然状态,可以实现对"道"的观照,从而真正进入一种"游"的境界。"游"既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审美境界。关于"游"的美学特质,后文将专题分析。 庄子形成"心斋""坐忘"...

作为21世纪的我们,怎么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的思想?
答:“逍遥游”这个听起来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洒脱境界,往往是一般人对于庄子最深刻的印象。的确如此,《逍遥游》的位居首篇无意能够显示出某种意味,譬如它可能是立说的宗旨,或者作者可以要突出的某些内容。通观全篇,更多的是会发现,“逍遥游”是庄子一生追求的目标,更可以说是庄子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态度的写照。 一...

如何理解庄子《逍遥游》的思想
答:二、对《逍遥游》三个层面思想的分析 (一)物质形体束缚下的相对逍遥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分析庄子的《逍遥游》,认为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得到一种相对幸福.这一观点很有道理,我且根据我的理解把这一观点加以阐述. 《逍遥游》在开篇展示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恢宏阔远的气势挟...

谈谈你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认识?
答: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

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浪漫主义色彩
答:庄子通过《逍遥游》,对这种人生态度做出了深刻的阐释。从这种阐释中,我们看到,《逍遥游》的境界是以"心斋""坐忘"为理想的自然状态,可以实现对"道"的观照,从而真正进入一种"游"的境界。"游"既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审美境界。关于"游"的美学特质,后文将专题分析。庄子形成"心斋""坐忘"这样...

道家文化《庄子.逍遥游》阐述了怎样的哲学?
答:庄子是一个追求自我认同的人 ,他个人对于残缺的认识更能体现为一种伟岸的精神 ,在他看来 内外应该是一体的 ,他的《逍遥游》当中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充满想象的事物 ,其中包含着自己的认知 以及具体的哲学思想来塑造 ,这个便是庄子的形象 ,不属于是 却能与世俗融为一体 。而其中究竟阐述了怎样的...

庄子的《逍遥游》体现的是什么思想
答:而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遥。关於篇中叙述,大多著重於境界的描述,然而我们不可将境界误以为就是方法,而不知庄子逍遥境界的背后,有切实的修练功夫。但这些切实的功夫,在逍遥游一文中没有明确的说明,而是散见於其他篇章中,逍遥游只是总纲,想要对庄子思想有全面的了解,仍然要研读体会庄子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