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用兵如神擅长心理战术,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不得善终呢?

作者&投稿:仪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是从何而来的?点兵究竟为何意?~

这个典故出自于淮安的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有一次汉高祖刘邦和韩信交谈,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直接对刘邦说,我觉得你可以带10万兵。刘邦又问,你觉得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意思就是越多越好,这惹得刘邦有一点不高兴。

点兵在古时候就是上战场之前清点兵员,派遣将领在这里引申为统帅军队的能力。刘邦自认为自己身为皇帝,手下有成千上百的文臣武将,秦王暴政也是在自己的率领下被推翻的。所以自己当然有很强的统帅能力,而韩信却说自己只能带10万兵,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瞧不起自己。
之后韩信察觉到了刘邦的不高兴,便弥补了一下。说是大王你虽然只能带10万兵,但都是将领,所以您的统帅能力自然比我强。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我感觉是补救失败了。这给他后来的死也埋下了伏笔。

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带兵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在后世史书还是前人口中都被称为军事天才。他深谙兵法,用兵如神,战必胜,攻必取,在灭三秦定赵国等一系列战争中都无一败绩,是当时最强的降将领之一。

他的城府也极深,同时又是一个很能忍辱负重的人。不过到后期却持功自傲,为人过于张扬,有点功高盖主的嫌疑。所以即便是个人能力很强,也被刘邦这位老板给炒了鱿鱼。

韩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他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帮助刘邦横扫一切对手,还在垓下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韩信用兵极其灵活多变,他把军事玩成了一种无比美妙的艺术,完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早年的韩信因家道贫困而流落街头,并靠乞讨为生,他没有读过多少书,却能指挥大军所向无敌,他年轻时能忍受胯下之辱,可见其何等的胸襟和气度,韩信对于带兵打仗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即生而为战,生而为赢!这样一个有气度、有毅力、有胆识和谋略的军事天才,在帮助刘邦最终夺取天下之后,他为何却最后惨死在刘邦妻子吕后这样的妇人之手?下文将深入分析“兵仙”韩信的人生悲剧结局的根源。

一、无帝王野心,缺乏远见
当刘邦被项羽大军包围在之时,齐国名辩士蒯通看出了韩信是决定天下局势走向的关键人物,他劝韩信反汉自立,以雄霸天下,但韩信以刘邦待他恩重而不愿背叛之,这显然是缺乏远见的表现,首先,韩信没称帝的野心,他认为让刘邦称帝也没什么不妥,其次,他目光短浅,韩信认为自己实力雄厚,他刘邦一定不会剥夺自己的齐王位置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夺取了他的齐王位而让他去到了楚地,刘邦此举意在将韩信放逐远点,不让实力强大的韩信威胁到汉朝的心脏地区关中,因为齐地比起楚地更靠近关中。韩信认为刘邦仁义,他必不会杀死自己,但他忘了“兔死狗烹”的真理,一个功劳巨大的人却没有称帝的野心,那么,称帝的刘邦是绝不会放心的。

二、功高震主
韩信成为楚汉战争时期最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刘邦如无韩信的帮助,他基本上没有最终夺取天下的机会,当时的赵、魏、齐和楚等国的部队都惨败于韩信的兵锋之下,天下无敌的韩信的功绩完全超过了汉王刘邦,然而,韩信却只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受到刘邦的节制,齐国著名的辩士蒯通曾对韩信说:“你必须反汉自立,以夺取天下!不然,凭你现在的功绩和才能,因远在众人之上,功高震主而不会有好结果的!”正是因为韩信功高震主,他的才能让刘邦心里时时忌惮,刘邦在打败项羽,并最终称霸天下之后,他便想起了此时已身在楚地的韩信(刘邦平定天下后加封韩信为楚王,以镇守楚地),刘邦十分担心韩信会以楚地为基地而谋反,因为项羽曾经就利用楚地的雄厚资源称雄天下。

当有人在刘邦耳边密告韩信谋反之时,刘邦马上就相信了!之后,韩信被刘邦剥夺去了王位,并被贬为淮阴侯,被贬之后的韩信,其还被刘邦软禁在京城之中,此时的韩信已经完全处于刘邦的控制之中,他的性命安全成了大问题,但韩信还没醒悟过来。
三、忽视、轻视、不了解对手
当韩信被软禁在长安城中之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其反而还暗中鼓动陈豨谋反,他在齐地和楚地掌握重兵之时不反,而在此时反叛,这显然不合时宜,最为糟糕的是韩信还忽视他的重要对手吕后和萧何,对于为人残忍狡诈至极的吕后和多谋的萧何,韩信没有真正认清楚他们的本质,当初毕竟是萧何将韩信引荐给刘邦,才使得韩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故而,韩信对于他的恩人失去了应有的防备之心,韩信同样不了解吕后,他认为吕后只不过是一个妇人,而他自己则是纵横天下的大将,但在大汉朝的都城长安城中,不是在战争上比军事上的胜负,而是比政治上的手腕,谁更胜一筹!韩信的军事才能天下第一,但他的政治权术比不上吕后和萧何,古今中外有很多杰出的人,但他们总是专攻于某一方面,这是由于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造成的。

韩信军事才能出众,但他的政治权术一般,在京城之内,到处遍布着吕后的爪牙,吕后的势力在长安根深蒂固,而韩信在失去其曾经统领的大军之后,他变成了孤家寡人,势单力薄了,但韩信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以致于,他反叛的消息很快泄露到吕后的耳里,之后,吕后和萧何用诡计将其诱骗到长乐宫斩杀,这都是韩信不了解,轻视和忽视对手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综上,韩信惨死于妇女之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没有称帝野心,缺乏远见,其只看到刘邦暂时的仁义,而没有长远而深刻的看清刘邦这个人,他不想做皇帝,这让他在政治上的进取心很小,并直接阻碍了他最终夺取天下,而因自身的功劳巨大,这便极其容易引起刘邦的猜忌。俗话说:君怀疑臣,则臣必死!其次,就是韩信功高震主,当刘邦一统天下之后,他时刻担心着能力出众的韩信,因时时不放心韩信,这便让韩信时刻处在危险之中,果然,之后刘邦罢免了韩信的王位而将其贬为侯,并将他软禁在京城之中,最后,韩信太不了解他的对手吕后和萧何,他很轻视妇人吕后的实力,其假传圣旨鼓动罪犯和奴隶去灭掉吕后等人,但因其政治权术远在吕后之下,而且身处皇宫内势单力薄。

反观吕后,其在京师内根深蒂固,力量强大。加之萧何的计策相助,吕后将韩信轻易的骗到了长乐宫,临死前,韩信才看清楚了刘邦和吕后的本质,也认识到自己曾经不听蒯通良谋所遭致的灾难性后果!故,韩信终惨死在妇人吕后之手。

韩信用兵如神擅长心理战术,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不得善终

韩信为什么用兵如神,是因为他懂得这几点用兵方式

韩信、萧何、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相比较萧何的政治智慧,张良的谋划思想,韩信的著名主要体现在用兵上,可以说兵法成就了他。

同时,韩信也是一个非常善于灵活运用兵法的将领,他对兵法的理解不仅仅拘泥于套路上,更体现在随机应变上。

于韩信作战的将领几乎都品尝过韩信兵行诡道的作战模式,“诡”就是韩信用兵的核心点,他把兵法的诡异和灵活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韩信兵法运用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呢?

韩信用兵比较喜欢使用虚实结合的兵法策略,什么是虚实结合?就是韩信在带兵打仗的时候,会对敌人实施心理战术。出兵前,到处散发消息,自己率领多少万大军,自己和部将们的关系怎么怎么不好,就连大王刘邦都对韩信有很大的戒心,通过各式各样的消息散播,让对方阵营的统帅失去警惕性,认为韩信的部队就是一支弱旅,根本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另外韩信非常喜欢扮猪吃老虎,这种方法通过虚假的消息来知会地方首领,在对方首领降低警戒的同时,再继续散布消息。

声称部队其实规模浩大,帅将和睦,后勤保障稳定,通过前后两次消息的差异性给敌人带来心理冲击力,敌军一时间搞不懂韩信军队到底是什么情况。

韩信部队的真实信息是绝对不会散播出去,可以散播出去的内容几乎都是韩信想要散播的东西,因而,敌方统领所得知的所有消息几乎都是假消息。

一般而言,韩信带兵打仗非常讲究军事保密,他麾下的部队很少出现信息泄密的事件。基于这个原因,敌对方很难把握韩信率领的军队规模。

上面是韩信玩虚的方面,接着就是韩信玩实在的地方,虚实结合这种用兵模式常出现在楚汉相争的中后期阶段。当天下的诸侯以及楚霸王搞清韩信常玩的套路后,他们对韩信军中散播的消息一般都是不信,或者反着信。什么叫反着信,就是韩信发出消息直接带几十万大军,其实这时候的韩信也就只带了几万人马,许多诸侯都被韩信的假消息给耍得团团转,因而,这也使得一些将领在对弈韩信时,会习惯性反向思考。然而,韩信就恰恰利用这点,在中后期作战时不断地给敌人搞起了虚实结合的把式。



个人野心太大,不懂得收敛低调。因为他太高调,被刘邦猜忌,最后导致悲惨的结局。

正是因为韩信用兵如神擅长各种战术,这对于登基称帝之后的刘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主要还是因为韩信功劳太高了,正所谓功高震主,韩信的名声太响对刘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并且这样还会影响到他的统治,所以刘邦自然要找机会将他给除掉。

为什么世人都说韩信用兵如神,这些都是真的吗
答:事实上,这场垓下决战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军队的人数的多少,不是战斗力的强弱,而是战术战略的部署。大汉集团的“十面埋伏”显然是针对西楚集团的“直线攻击”而专门设计的战术,能否奏效?六是正面战的情况。一切安排妥当,废话少说,直接开打。该是韩信一展军事才能的时候了。首先,韩信奠出打草惊蛇的...

彭城之战韩信在干什么
答:随刘邦、夏侯婴、灌婴一起回击彭城之战中的另一位项羽的对手楚将薛公 韩信是秦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主要成就为攻占齐国、楚汉战争中的潍水之战重挫项羽势力、北击匈奴,在历代民间都把韩信称为兵家至圣与兵仙,他的用兵如神,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是战术的创造者之一。

用兵如神的韩信,因为什么让他死在了吕后的手上?
答:韩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他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帮助刘邦横扫一切对手,还在垓下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韩信用兵极其灵活多变,他把军事玩成了一种无比美妙的艺术,完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早年的韩信因家道贫困而流落街头,并靠乞讨为生,他没有...

韩信为什么被称为兵仙
答:韩信与项羽的最大区别是:韩信取胜在于谋,项羽取胜在于是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韩信的侧重点在于用兵如神和谋略百出,项羽的侧重点在于勇猛无敌和迂回包抄。两人都是千年一出,难得的军事将帅之才。韩信之所以被称为兵仙,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的军事奇迹和军事谋略,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被人誉为“兵仙”的韩信,用兵如神,为何最后却不得善终?
答:被人誉为“兵仙”的韩信,用兵如神,为何最后却不得善终?韩信功高震主,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各国或合或斗,或敌或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在帝王争霸的 "大戏 "中,人性的自私在战争中充分呈现,帝王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拉开了开国元勋被屠杀的序幕。汉代韩信之死,并非前无古人...

一代名将韩信用兵如神,为何就是不敢造反?
答:对于韩信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名将韩信用兵如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甚至连刘邦战胜不了的项羽,也是在韩信加入之后才得以击败的,因此可以看出韩信的用兵如神。甚至还有一句话说的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要知道有些统帅可以统领5000兵马,有些能统领1万,但是很少有统帅能够统领数十万、上百万的兵马...

为什么韩信被称为“兵仙”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答:一、“兵仙”一称名不虚传 韩信早年为平民,虽有才华时运不济,未能谋得一官半职。他只能依靠别人勉强度日。一次一个市井小民看不惯韩信的作风,威胁他说,要么 从他胯下钻过去,要么就用刀刺死他。韩信明白杀人的后果,小不忍则乱大谋,最后韩信从那男子的胯下钻过去。受尽众人耻笑,...

楚汉争霸之韩信
答:这样,他把韩信封为楚王、彭越封为梁王,又把韩襄王的后代封为韩王,把英布的岳父吴芮封为长沙王,他一口气封了7个王。 l刘邦封这7个人做王,只是为了拉拢人心罢了。像韩信、彭越这些人能文能武,有才干、有实力,当了王之后自己也有了军队,有了地盘,万一势力强大起来,发兵造反可不是闹着玩的...

韩信像乞丐一样落魄,从无带兵经验的他凭什么战无不胜?
答:2、身处两营、知己知彼 韩信入伍初始不得志,奔波于刘、项两家,在项羽帐前还当过执戟的卫兵,他有机会接触核心机密,他可以听到项羽的战前决策,战中决断,以及战后总结。所以对于一个兵法发烧友来说,这是一件无比令人兴奋的职务。投奔刘邦后,他的参谋本事被萧何发掘,后为汉军治理粮秣,这对于他...

韩信一生战功赫赫却没有自立为王,原因是什么?
答:韩信是一员猛将不假,但是他并没有太多的权利,这也是刘邦的聪明之处。韩信用兵如神,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呢?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培养,身边到处都是刘邦安插的眼线,将领都是忠于刘邦的,如果拉拢他人,刘邦第一时间就会知道,而且韩信也只是一个“打工人”,没有多大的信服力。三、韩信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