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意日三国划分的作战区域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大狐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期,德意日三国有过联合作战吗?~

  有过!那就是德日在印度洋上曾经有过的联合作战(海战)。我帮你摘抄了一下,供你参考!

  “季风”艇群也许是战争中最特别的狼群了,他们的作战区域远离德国及其占领地区,即以日军占领的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军港为基地,1943年至1945年期间在槟榔屿、雅加达和沙璜的外海猎杀盟军船只,并获得了若干战果。
  季风行动开始的时候,情况跟“快乐时光”差不多,甚至更好,当时印度洋的航运跟和平时期没什么两样,但从1943年起,情况开始急转而下,甚至变得跟北大西洋一样危机重重。

  1. 前言

  早在1941年德国人就开始研究将U艇部署至远东地区的可能性,但在技术和后勤两方面发现有难以克服的难题。同时也被认为此作战对于当时作战的重点,北大西洋吨位战来说,是不必要的。
  1942年下半年,第一批前往开普敦地区的潜艇出发,这个作战后来持续的进行着,当时U艇都是返回位于欧洲的基地。
  1943年5月,一个复杂的联合作战计划摆上了台面,计划中包括了意大利商船、日军的行动和名为“季风”的U艇群。和以往不同,计划中的季风艇群是以日军提供的港口为U艇基地。后来行动的重点从作战行动逐渐转为运输行动。曾经到过远东的U艇一共有14艘,其中能够返回欧洲的只有4艘。
  3. 季风艇群

  3.1 酝酿

  部署U艇到槟城或沙璜以便在印度洋展开行动的想法最初由日本人在1942年12月提出,由于没有办法解决补给的问题,提议被搁置了(虽然当时第一批远洋型U艇已经在开普敦附近游猎)。
  1943年春日本人再次提出请求,这一次还提出要两艘U艇进行仿制。虽然邓尼茨认为没有必要送U艇给日本人,但最终德国还是决定送一艘IXC型。
  只要大西洋仍然有可攻击的目标,邓尼茨就认定大规模派遣U艇到远东是不划算的。即使如此,1943年4月5日,BdU最终下令派出U-178到槟城以在当地建立海军基地。送给日本人的U-511随后也起行了,作为日本送来橡胶的回报。
  U-511
  Fritz Schneewind上尉
  43年5月10日离开法国
  43年8月7日抵达吴港
  U-511在1943年7月17日抵达槟城,也是第一艘进入这个基地的U艇(先于U-178)。
  U-511在前往日本的途中也获得了战果。时任三国同盟军事委员的野村直邦海军中将,也乘这艘艇回国。1943年9月,U-511改名为吕-500后编入日本海军。U-511的乘员则成为后备人员,以便将来替换使用日本基地的U艇人员。
  1943年5月(即所谓的“黑色五月”)危机发生之后,BdU决定从防卫较弱的地区着手,因此派遣U艇到远东地区的提案最终获得了通过。印度洋是当时仅剩的、在U艇活动范围之内的、而船运情况仍然跟和平时期没有两样的地区。
  随即BdU决定对仍然活动在开普敦地区的远洋型U艇群进行兵力补充,同时派出另一批U艇,前往阿拉伯海游猎。后者预定在1943年9月底展开行动,刚好在季风时期之后,因此这个U艇群被命名为季风艇群。第一艘的出发是在1943年6月。

  3.2 第一批季风艇群

  第一批季风艇群包括9艘IXC型和2艘IXD2型,预定袭击阿拉伯海的盟军航线。
  U-200
  Heinrich Schoder上尉
  43年6月11日离开挪威
  43年6月24日被击沉
  U-188
  Siegfried Ludden上尉
  43年6月30日离开法国
  43年10月31日抵达槟城
  U-168
  Helmuth Pich上尉
  43年7月3日离开法国
  43年11月11日抵达槟城
  U-509
  Werner Witte上尉
  43年7月3日离开法国
  43年7月15日被击沉
  U-514
  Hans-Jurgen Auffermann上尉
  43年7月3日离开法国
  43年7月8日被击沉
  U-532
  Ottoheinrich Junker中校
  43年7月3日离开法国
  43年10月31日抵达槟城
  U-183
  Heinrich Schafer少校
  43年7月离开法国
  43年10月27日抵达槟城
  U-506
  Erich Wurdemann上尉
  43年7月6日离开法国
  43年7月12日被击沉
  U-533
  Helmut Hennig上尉
  43年7月6日离开法国
  43年10月16日被击沉
  U-516
  Hans-Rutger Tillessen上尉
  43年7月8日离开法国
  43年8月23日返回法国
  U-847
  Herbert Kuppish上尉
  43年7月29日离开挪威
  43年8月27日被击沉
  最初计划让U-462在圣保罗岛(巴西附近)以东300英里处为艇群加油,第二个补给点计划在毛里求斯以南,由一艘油船进行补给。不过U-462两次企图突破比斯开湾都由于盟军飞机的攻击而受创,被迫中止任务返航,修理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给已经出发的季风艇群补给,BdU派出另一艘奶牛潜艇U-487,但却在7月13日,没有对季风艇群进行任何补给之前就被击沉。6月24日航行途中的U-200在冰岛东南被击沉,U-514在7月8日,U-506在7月12日,U-509在7月15日相继在航行途中被飞机击沉。
  1943年夏降临在奶牛潜艇头上的灾难,令大批需要在亚述尔群岛附近加油的潜艇无油可加,其中包括了前往远东的季风艇群。
  为了补给季风艇群,BdU另外派出了两艘IXC型艇:U-155和U-160,U-160首先接到的命令是为U-487加油,当时U-487由于多次为其他潜艇加油而令到自身的燃油短缺,但U-160在7月14日被击沉,而U-487则在前一天被击沉。为了替代U-160,最后BdU让U-516执行加油任务,加油行动于7月21日至7月27日间在佛得角群岛西北西600英里进行,分别由U-155为U-183、U-188、U-168加油,U-516为U-532和U-533加油。两艘艇于8月间返回法国。
  U-847在通过丹麦海峡的时候为流冰所损伤而转为驶向法国,中途接到了变更的命令,命令其充当油船为其他潜艇补充燃料,在43年8月12至24日间为U-66、U-415、U-230、U-653、U-257、U-172和U-508加油。U-847的艇员的经验相当不足,从挪威出发之前只经历过一次航行(43年7月6日至20日自德国驶至挪威),根据从U-847加过油的潜艇艇长报告,U-847使用无线电相当的频繁。U-847在8月27日为盟军飞机所击沉。
  季风艇群最初出发时的11艘U艇中,4艘在航渡途中被击沉,2艘转为执行加油任务(其中1艘被击沉),只有5艘成功突破封锁抵达印度洋。9月11至13日,艇群在毛里求斯以南450英里处进行了加油,为艇群加油的是自槟城出发的Brake号油轮。由于日本当时(1943年8月)也开始向阿拉伯海派出潜艇,因此为了避免误击,双方都下令不能够攻击任何潜艇。各潜艇的游猎位置如下:
  U-168在孟买附近(击沉1艘)
  U-183在塞舌尔群岛与非洲海岸之间
  U-188在阿曼湾(击沉3艘,同时攻击了护航船队)
  U-532在印度西部和南部海岸对开(击沉5艘)
  U-533在亚丁湾(被击沉)
  U-188遇上了鱼雷故障,原因是鱼雷的电池不适应炎热的天气。除了被击沉的U-533,剩下4艘潜艇于43年11月初陆续抵达槟城。U-168和U-183的艇长因为艰辛的长途旅程而累病了,其中U-183艇长一职稍后由U-511艇长Fritz Schneewind上尉接任。

  3.3 季风行动的进一步开展

  在第一批季风艇派出之后,BdU决定派出更多的U艇以补上第一波的损失:
  U-219
  Walter Burghagen少校
  43年10月22日离开挪威
  44年1月1日返回法国
  U-510
  Alfred Eick上尉
  43年11月3日离开法国
  44年4月5日抵达槟城
  U-848
  Wilhelm Rollman少校
  43年9月18日离开法国
  43年11月5日被击沉
  U-849
  Heinz-Otto Schultze上尉
  43年10月2日离开德国
  43年11月25日被击沉
  U-850
  Klaus Ewerth少校
  43年11月18日离开德国
  43年12月20日被击沉
  U-219原先的任务是在开普敦和科伦坡附近布雷,但中途改为执行加油任务。
  U-848和U-849先后在阿森松群岛附近被飞机击沉,而U-850在亚述尔群岛附近被飞机击沉。而U-510自U-219上接受燃油补给之后前往印度洋,并于44年2月和3月在印度洋海域获得战果。
  与此同时,自槟城出发的潜艇也开始活动,与U-510一起在印度洋上游猎,这些潜艇包括了:
  U-178
  Wilhelm Spahr上尉
  43年11月27日离开槟城
  44年5月24日返回法国
  U-532
  Ottoheinrich Junker中校
  44年1月4日离开槟城
  44年4月19日返回槟城
  U-188
  Siegfried Ludden上尉
  44年1月9日离开槟城
  44年6月19日返回法国
  U-168
  Helmuth Pich上尉
  44年2月7日离开槟城
  44年3月24日返回雅加达
  U-183
  Fritz Schneewind上尉
  44年2月10日离开槟城
  44年3月21日返回槟城
  第1艘自槟城出发执行任务的U艇是U-178,之后其余4艘季风艇群的U艇也相继出发,与自法国出发的U-510共同行动。1944年1月28日,U-178和U-510在毛里求斯东南100英里处由油轮Charlotte Schliemann号进行了加油。U-510于44年2月23日在亚丁湾攻击了PA-69船队,并获得战果。
  驻槟城的艇群由于当地维护设施的缺乏而限制在5艘以内。同时由于缺乏鱼雷,U-532、U-188和U-183返回欧洲的同时担负了运送战略物资的任务。
  U-532本来也是预定和Charlotte Schliemann号会合以进行加油,但由于恶劣的天气,直到44年2月11日,两者才在马达加斯加以东950英里处会合,更糟的是加油途中为盟军舰艇所发现,油轮被迫自沉,41名生还者为英国驱逐舰Relentless号救起,其余的为U-532所救起。U-532之后接连三天不停遭到深水炸弹的攻击。
  U-178将一些燃料加给了U-532并开始向法国返航,之后于44年3月8日在好望角附近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逃过一难后准备与正在驶向亚洲的运输潜艇UIT-22会合,但后者于3月11日被飞机击沉。U-178最终返回波尔多,进港的时候引擎已经近乎失调。
  剩余5艘U艇(四艘季风U艇和U-510)继续执行游猎任务,计划于44年3月由油轮Brake号进行加油,之前U-532、U-188和U-168在预定加油的地区巡逻了好几次以保证安全,3月12日,U-188和U-532完成了加油行动,但由于恶劣的天气,加油行动再一次被迫中断,而且同样被盟军舰艇所发现,油轮被迫自沉,船员由U-168救起。各U艇只好自行分配已有的油料,因此U-168、U-532和U-183被迫继续留在远东地区,只有U-188能够返回法国,她原先的出发地。

  3.4 更多U艇前往远东地区

  战果令人失望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鱼雷的质量和数量问题。槟城的鱼雷都是由辅助巡洋舰和突破封锁商船运送的,在通过热带地区的长时间运输过程中,很多鱼雷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德国人的对应方法是派出特殊的鱼雷运输潜艇——VIIF型,将鱼雷和零备件运往远东,同时,作战型U艇陆续有系统的派往远东:
  U-177
  Heinz Buchholz上尉
  44年1月2日离开法国
  44年2月6日被击沉
  U-1062
  Karl Albrecht中尉
  44年1月3日离开卑尔根
  44年4月19日抵达槟城
  U-852
  Heinz-Wilhelm Eck上尉
  44年1月18日离开基尔
  44年4月3日被击沉
  U-1059
  Güter Leupold中尉
  44年2月12日离开挪威
  44年3月19日被击沉
  U-843
  Oskar Herwartz上尉
  44年2月19日离开法国
  44年6月11日抵达雅加达
  U-801
  Hans-Joachim Brans上尉
  44年2月26日离开法国
  44年3月16日被击沉
  U-851
  Hannes Weingärtner少校
  44年2月26日离开法国
  44年3月被击沉
  U-181
  Kurt Freiwald中校
  44年3月16日离开法国
  44年8月8日抵达槟城
  U-196
  Eitel-Friedrich Kentrat少校
  44年3月16日离开法国
  44年8月10日抵达槟城
  U-537
  Peter Schrewe上尉
  44年3月25日离开法国
  44年8月2日抵达雅加达
  U-859
  Johann Jebsen上尉
  44年4月4日离开基尔
  44年9月23日被击沉
  U-860
  Paul Buchel中校
  44年4月11日离开基尔
  44年6月15日被击沉
  U-198
  Burkhard Heusinger von Waldegg中尉
  44年4月20日离开法国
  44年8月12日被击沉
  U-861
  Jürgen Oesten上尉
  44年4月20日离开基尔
  44年9月22日抵达槟城
  U-490
  Wilhelm Gerlach中尉
  44年5月6日离开挪威
  44年6月12日被击沉
  U-862
  Heinrich Timm上尉
  44年6月3日离开挪威
  44年9月9日抵达槟城
  U-863
  Dietrich von der Esch上尉
  44年7月26日离开挪威
  44年9月29日被击沉
  U-180
  Rolf Riesen中尉
  44年8月20日离开法国
  44年8月22日被击沉
  U-195
  Friedrich Steinfeldt中尉
  44年8月20日离开法国
  44年12月28日抵达雅加达
  U-219
  Walter Burghagen少校
  44年8月23日离开法国
  44年12月11日抵达雅加达
  U-871
  Erwin Ganzer上尉
  44年8月31日离开挪威
  44年9月26日被击沉
  U-864
  Ralf-Reimar Wolfram少校
  45年2月5日离开卑尔根
  45年2月9日被击沉
  U-234
  Johann-Heinrich Fehler上尉
  45年4月16日离开挪威
  45年5月16日抵达美国朴次茅斯港向盟军投降
  U-852于44年3月13日击沉了希腊船Peleus号,并用机枪向水中的幸存者扫射,艇长和其他2名艇上的军官战后被逮捕受审并被判处死刑,这是唯一一次得到证实的U艇用机枪射击幸存者的事件,艇长Heinz-Wilhelm Eck上尉也是唯一一名被证实犯下战争罪行的U艇艇长。U-852在5月3日在索马里海岸被飞机击沉。
  并非所有的U艇都有新的通气管设备,装备通气管的潜艇包括:U-180, U-195, U-219, U-863, U-864和U-234。
  U-198成功到达印度洋并获得战果,但于44年8月12日被盟军反潜舰艇击沉。U-859也成功到达印度洋并获得战果,不过在槟城附近被英国潜艇击沉。
  U-843在大西洋航行时被飞机击伤,但仍然成功抵达槟城。
  U-859在航行近6个月并获得战果之后在槟城附近被英国潜艇击沉。
  U-180和U-195是仅有的2艘装备实验性高速柴油引擎的IXD/1型潜艇,引擎的极度不可靠导致这两艘艇要更换新的引擎,同时改装成运输潜艇。这两艘艇和同样改装成运输潜艇的U-219(原布雷潜艇),和其他撤退的潜艇一起从即将失陷的法国港口出发。途中U-180被击沉(据信是在法国波尔多港附近触雷),其余两艘艇先后抵达雅加达。
  U-490是一艘奶牛潜艇,任务是为了填补由于印度洋补给船只不断损失而造成的空缺,6月12日在亚述尔群岛附近被击沉。
  U-861在接到前往远东的命令前的任务是在巴西海岸附近游猎。
  U-537在44年6月25日由U-183进行了加油。
  上面列出的潜艇中,U-852、U-198、U-181、U-537、U-196、U-862、U-861和U-859获得了战果,其间从44年4月1日获得第一个战果开始到44年9月(所有潜艇不是被击沉就是在港内)为止,7月和8月击沉的盟军舰船数量到达最高峰。
  但逐渐的,行动从作战任务为主逐渐转为以运输任务为主,其中一些潜艇,例如U-180、U-195、U-219、U-234等完全改装为运输潜艇。1945年春仍然有潜艇前往远东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德国人对运输任务的非常重视,其中一些潜艇事实上装有一些很有趣的货物,例如著名的U-234,而未出发的U-874和U-875的170吨货物中包括了水银、石墨和光学玻璃。
  3.5 自槟城出击的潜艇
  只有很少的季风潜艇自远东基地出发执行任务而又返回远东基地。U-168、U-183和U-532于1944年初各执行了一次巡逻,但实际上U-183和U-532原来是准备返回欧洲的:
  U-183
  Fritz Schneewind上尉
  44年5月17日离开槟城
  44年7月7日抵达槟城
  U-181
  Kurt Freiwald中校
  44年10月19日离开槟城
  45年1月5日抵达雅加达
  U-862
  Heinrich Timm少校
  44年11月18日离开雅加达
  45年2月15日抵达雅加达
  U-183在印度洋南部海岸附近游猎,在44年6月25日为准备返回欧洲的U-537加油,U-183只击沉了一艘船。U-181同样只击沉了一艘船,并在接到发给远东U艇中队撤退命令之后返回了槟城.

  上图是U-862艇长Heinrich Timm上尉(RK,1944年9月17日),U-862在澳大利亚附近的太平洋洋面游猎,曾经成功潜入悉尼港内,1944年12月24日在离澳大利亚海岸160英里处击沉了7180吨的美国货轮Robert J. Walker号,U-862是唯一一艘曾经在太平洋游猎的U艇。
  4. 撤退
  印度洋对U艇来说,已经跟大西洋一样危机四伏。由于槟城的基地只能够为U艇提供有限的资源。而补给船只也不能够在远东海域行动,因此这意味着U艇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来回的路途上,而减少了在作战区域游猎的时间。BdU命令槟城的基地指挥官Dommes中校将基地移至雅加达,方便进出印度洋和获得燃料。所有U艇都做好出海的准备,尽可能多的装上货物和鱼雷准备回家。由于法国的港口已经失陷,这意味着U艇回家的目的地变为更远的挪威,这样远的航程意味着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由其他潜艇进行中途加油。
  从远东返回欧洲的困难程度可以看一下44年初第一批返航U艇的实际情况:在U-188返回欧洲的同时,U-183和U-532由于缺乏燃料被迫折返远东基地。U-178返航的时候遭到飞机的攻击而幸免。自这个时候起,返回欧洲航程的危险性急剧增大,之后启航的U艇中只有少数能够完成航程。其中一个原因是大部分季风艇群的U艇没有装备通气管,(U-862、U-195、U-532、U-510、U-861、U-843也是没有的)[注:原文如此]。另外,也缺乏先进的雷达和被动式雷达探测系统,防空火炮的装备也不足。
  U-1062
  Karl Albrecht中尉
  44年7月6日离开槟城
  44年10月5日被击沉
  U-168
  Helmeut Pich上尉
  44年10月4日离开雅加达
  44年10月6日被击沉
  U-181
  Kurt Freiwald中校
  44年10月19日离开雅加达
  45年1月5日返回雅加达
  U-537 Peter Schrewe上尉
  44年11月8日离开雅加达
  44年11月9日被击沉
  U-196
  Werner Striegler中尉
  44年11月11日离开雅加达
  44年11月30日被击沉
  U-510
  Alfred Eick上尉
  44年11月26日离开雅加达
  44年12月3日返回雅加达
  U-843
  Oskar Herwartz上尉
  44年12月10日离开雅加达
  45年4月3日抵达卑尔根
  U-510
  Alfred Eick上尉
  45年1月11日离开雅加达
  45年4月24日抵达法国
  U-532
  Ottoheinrich Junker中校
  45年1月13日离开雅加达
  45年5月10抵达利物浦向盟军投降
  U-861
  Jürgen Oesten上尉
  45年1月14日离开雅加达
  45年4月18日抵达挪威
  U-195
  Friedrich Steinfeldt中尉
  45年1月17日离开雅加达
  45年3月3日返回雅加达
  U-183
  Fritz Schneewind上尉
  45年4月22日离开雅加达
  45年4月24日被击沉
  U-181在途中由于机件故障被迫返回,虽然已经到达南非附近,航行途中还击沉了一艘船。U-510由于引擎故障,返回欧洲的第一次航行被迫中止而返回雅加达。这两个例子说明了远东基地维护能力的恶劣和燃料质量的低下。第二次航行由于燃料的缺乏,U-510只能够航行到圣纳泽尔,并在那里迎来了战争的结束(圣纳泽尔一直为德军所坚守,直到德国投降)。U-510同时也获得了德国潜艇在印度洋击沉的最后一艘船只的荣誉:45年2月23日击沉了加拿大商船Point Pleasant Park(7136吨)。
  U-843返航的途中,于44年12月20日自正在前往雅加达的U-195上获得燃油补给,U-843虽然成功抵达挪威,但在返回德国途中在卡特加特海峡被击沉。
  U-532返航途中获得了战果,但在投降命令发出后也向盟军投降了,抵达利物浦后潜艇上的货物被卸了下来,包括了:110吨锡锭,8吨钨,4吨钼,少量硒、奎宁和水晶,以及8吨装在管状容器的橡胶。U-532在45年2月20日由U-195进行了加油,当时U-195原准备返回欧洲,但途中引擎被认为不适宜长途航行而被迫返回原出发地雅加达。
  许多返航的U艇被基地外巡逻的盟军潜艇所击沉,包括了:U-168(被荷兰潜艇Zwaardrish号击沉),U-537(被美国潜艇Flounder号击沉)和U-183(被美国潜艇Besugo号击沉)。其中U-168被击沉的原因是低质量的燃料导致引擎噪音过大。季风艇群的潜艇缺乏通气管和先进的雷达设备,因此在面对装备有雷达的盟军潜艇时显得非常易受攻击(虽然U-168也装备有通气管)。
  1944年只有两艘装有货物的潜艇自远东返, 回:U-178和U-188(还有一艘日本潜艇),而原计划是14艘。1945年同样只有两艘:U-843和U-861,每一艘都搭载了100吨锌,其中U-843自挪威返回德国途中被击沉。U-510和U-532则最终返回欧洲并向盟军投降。

德国是幸运的,因为在他旁边的法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不能打仗的欧洲军队,同时也是不幸的,意大利是世界上第二不能打仗的欧洲军队。欧洲有一则笑话,判断法国军队中的老兵可以直接看他的腋下,如果是黑的,就是老兵,因为他们经常投降(具体你懂得),而意大利在非洲打仗的时候,又一次盟军打过来的时候由于没有军火库的钥匙就投降了,上千军队啊,还有坦克等。
日本战时国力还不错,不过他们越打军事能力越穷,虽然军队扩充了10倍,但是装备战斗力在43年以后,就是八路军1打3,日本的海军在中途岛之后就完全废了,本来约好和德国共进苏联,但是由于之前日本关东军最精锐的师团被苏联全歼之后,他们把战略调整到南进东南亚,让远东地区的苏联百万军队无压力的奔上欧战战场,使苏联有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筹码。总之,扫荡天下兄的总结是对的,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战争发生之前,苏联当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和德国约定瓜分波兰。之后德国通过先进的坦克,空军的完美配合打出举世闻名的“闪电战”。德国军队当时的战斗力是世界最强的,不论单兵配备还是将领指挥,通过取得的成果是世界第一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取得成果的时候。在北非战场,意大利就是一个演员,不,是几十万的群众演员(领盒饭的)。各种投降,这种被击溃。最后不得不向德国求助,德国军队去了之后,隆美尔的战绩大家也知道了,直接控制住了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大部分要塞级军事基地和港口。隆美尔一个人顶住了美英联军和北非本地武装外加一个蒙哥马利。后面隆美尔一走,蒙哥马利直接就“走”到了罗马。意大利反水,德国四面受敌,挨着他的除了比利时和瑞士两个战争中立国没打他,其他人都在干他(跟她隔了一个大西洋的美国也在搞),总之,意大利就是个跑龙套,领盒饭的小弟。拖后腿的。当年德国的海军“狼群”战术,陆军和空军配合的逆时针“闪电战”,在现在仍然是教科书般的技术。
儿日本就是国家被一帮完全的法西斯军队搞垮的。全面侵华战争之前,日本曾试着占领苏联远东地区,当时那里有大量苏联的军事重工厂,还有大量的石油,铜矿,木材等。但是他们最精锐的师团在被苏联全歼之后,就开始向菲律宾,新加坡转移。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其实日军的太平洋海军霸主地位就已经建立。但是他们在中国淞沪会战损失8万多最精锐的陆军之后,开始削减海军经费(海军非常烧钱,特别是航母战斗群),扩展陆军数量,1941年以后,他们的海军力量就慢慢不进反退,加之错误估计美军的制造能力,美军一年之内就组建了比之前更为强大的海军,然而这一年,也是日军大举南进之年,也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日本海军的灭亡,就意味着他们这个岛国的资源被封锁(虽然德国海军有帮忙输送战争物资),他们的全面失败就成为定局。

这没有划分的多么细的,在当时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有击败了一个敌人在进攻下一个。
到二战全面爆发,实际上欧洲西部,北部已经全归德国了。
总的来说,目标是:德国向东,再加上意大利向东北部、日本从我国东北进攻的配合占领欧洲;意大利主要向非洲进攻,德国也有一部分兵力配合;日本进攻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从蒙古和印度方向同德国会师,还有海军从美国西部进攻,德国从东部进攻,分兵向加拿大。最后经美国向南美进攻。占领全球。

德国向东,再加上意大利向东北部、日本从我国东北进攻的配合占领欧洲;意大利主要向非洲进攻,德国也有一部分兵力配合;日本进攻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从蒙古和印度方向同德国会师,还有海军从美国西部进攻,德国从东部进攻,分兵向加拿大。最后经美国向南美进攻。占领全球。

德国主战场是欧洲大陆和大西洋,意大利紧跟德国,几乎没有独立作战,唯一一次进攻希腊还被打了个稀里哗啦,还是德国人帮忙才打赢。日本虽然是协约缔约国,但和德国战略上完全没有配合,帮的都是倒忙,因为燃料问题被迫和美国在东亚和南太平洋进行绝望的作战。所以,意大利跟着德国走,日本自己打自己的,各自为战,根本谈不上什么作战区域的划分。

德国主战场放在欧洲,意大利由于二战前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失利,所以想主要经历都集中在了非洲(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很差,基本都是德国人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日本曾与德国密谋北上,合击苏联。但由于一次局部冲突,使日军惨败。促使了其南下的政策。
除了德国和意大利之间有所联系,日本好像总是喜欢单独行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答:19 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 功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 。《凡尔赛和约》就是30年的停战协议。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 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 、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 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谁能告诉我,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大国当时的计划是怎样拟定的?
答:因此,德意联军最后溃败。日本在占领了中国大部和东南群岛后,于1941年12月不顾德意的劝告,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德意的原意是不想把美国拉入战争。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向日本宣战,正式加入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是天意两艘航母不在基地中,为后来的中途岛战役奠定了胜利的曙光。在...

中国战区成立的背景
答:1941年12月7日,日本经过精心准备,联合舰队突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日本南方军向东南亚发动突袭。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等十几个国家相继对日本以及德意宣战。12月11日,美国、得意也相互宣战,同一天,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联合作战协定》,邪恶轴心从政治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事件
答:(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柏林...

二战期间,日本、德国、意大利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间的 柏林-东京-罗马 轴心正式形成。这看似是一个以反对共产国际名义签订的协定,但实际上是法西斯主义瓜分世界的协议。1939年5月,幕索里尼与希特勒签订“钢铁条约”,军事联盟,一方参战另一方也支援参战,不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答: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要战役的资料,及这些战役的名称和影响,在线等急啊...
答:二战著名战役回顾 苏德战场>>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斯大林格勒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库尔斯克坦克战:战争史上最大的坦克战 攻克柏林:30万苏军倒在胜利前夜 西欧战场>> 大西洋海战:自由的供给线 敦克尔克大撤退:德国“黄色方案”进攻计划 不列颠空战:1940年英德不列颠空战 ...

日本是在什么国际背景下发动珍珠港事件的
答:进入20世纪40年代,欧洲战场的战争全面爆发,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结为轴心国。为了争霸世界,三国在缔结盟约时规定,德国将欧洲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将太平洋划分为自己的实力范围。因此,客观上讲,在争夺太平洋的过程中,美国便成为了日本最大的障碍;主观上讲,日本担心德国在消灭英国和苏联之后挥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