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族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投稿:仍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首先,古代世族也叫做门阀士族,起源于东汉末期“累世公卿”的制度,到三国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时正式形成。

1.先介绍一下古代世族(士族)的概念以及特点


世族(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世族又称门阀土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世家大族的特点(优势):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生活方式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2.古代的世家大族及兴盛:

提起古代时期的名门望族,不免要提到五姓七望,也可以称之为五姓七家。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河东裴氏、河内司马氏等等。门阀世族在东汉中叶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就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取代了秦汉时期世家地主的地位,成为地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阶层;隋唐时期,门阀世族的势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世家大族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

芽以及开始形成: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期,官僚体制渐渐发展完善,到东汉时期基本形成累世公卿制度。三国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使得地主门阀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世家大族形成。

2.进一步发展: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对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世家门阀政治。

3.发展到顶

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原因是东晋王朝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族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那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

4.走向衰落

东晋后期到南朝时期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根本原因在于士族自身的腐朽,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就可做官,世代控制高级官职。特殊的社会环境使许多士族不思进取,沉溺于清闲放荡的生活,不屑于政务军务。社会阶级矛盾的冲突和激化,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进而典掌机要,控制地方,统帅军队,以武功 称帝,如刘裕、萧道成等,打破了门阀地主一统天下的局面。世族地主此时虽据高位,却已无实权,走向必然的灭亡。

5.走向灭亡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寒门子弟都有权利参加科举官员选拔考试,严重打击了世家大族对权力的垄断。再加上皇权的发展,唐末农民起义频发,使得世家大族渐渐没落,直至彻底灭亡。

古代世族门阀主要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世族门阀掌握国家的大部分权力,甚至世族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中,对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与皇权的博弈中,走向败亡是必然的。

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士”的演变史,或者对“士”的看法?
答:世族地主此时虽据高位,却已无实权,走向必然的灭亡。后经候景之乱、隋灭陈等变化,门阀等级制已奄奄一息,庶族地主跃居政治舞台的主要地位。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终于使产生于魏,盛行于晋的门阀士族制度在政治、法律制度上最终消亡。 (5)消亡(唐末) 隋唐时期士族...

中国古代贵族是如何产生的呢?
答:世族门阀 在战争中地位重要 中国文人常说秦始皇残暴,开了把知识分子当奴才的先例。我仔细回想,还真没觉得始皇如何残暴。驱役民众修长城,看似残暴,然而在国防水利这类大工程上,也只能如此。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国大患。管仲辅佐齐桓公的霸业为后人称道,不是因为他能令诸侯臣服,而是令臣服的诸侯能在...

曾经煊赫一时的世族,为何在南朝走向没落呢?
答:门阀往往又被称为''世族''或者''士族'',前者强调其实世袭做官,后者指他们掌握文化知识。世族与庶族的分别在于他们一个是官僚阶级,一个是庶民阶级;又或者说一个是特权阶级,另一个是非特权阶级。门阀世族 门阀士族萌芽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在南北朝达到极盛,尤其是盘踞于江南的南朝,士族阶级的力量...

魏晋之际“士族”为什么叫士族?与春秋战国的士有什么联系
答:士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阶层,“士”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原来可能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因古代学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识,故士又成了有...

门阀的诞生史:古代土豪要多久才能变成贵族
答:而到了之后的宋、元、明、清,老牌的世族已经非常少了,但是每朝每代封的贵族转化而成的世族、由小地主慢慢进阶的世族、由考科举而形成的世族相掺杂,不断的诞生着新的高门甲第。寒门显赫,一个轮回。字词补丁 第,是指代面朝大街开的院门,早期的住宅,并非任何人家都可以把门开在大街上,只有身份...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门阀士族,是怎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
答:科举制诞生之前,门阀士族的影响力一直是最厉害的。古代科学技术落后,造成知识被垄断,一小批家族在岁月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世代冠冕、地方豪强、文坛领袖等多方位大家族,在这一时期,世家是士族阶层的核心,与外戚、宦官力量相斗争。随着声望的升高,手中权力增长,于是乎就出现了顶级门阀士族。比如说东汉...

何谓士族?为何能在三国时期影响整个局势?
答:士族就是贵族,可以世代有特权,顶级门阀士族都是掌控古代国家经济命脉,比如谢安的孙子谢混“”家业百余处,童仆数千人“”,而庶族就是寒门最多只能做到县令,萧氏没做皇帝之前也是庶族。司马懿是士族的最大代表,是第一个将权利核心从皇帝及其外戚下放到世家大族手上的人。即使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什么意思?
答: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士族阶级立场,不管这个人怎么样,身为贵族一定不会落为官员中的下层,而庶民们不管怎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没法得到士族的身份。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它产生于曹魏,发展于晋朝,至南北朝时期已经彻底成型...

古代军阀没有子嗣和亲兄弟,堂弟能继承大位吗?
答:一般认为曹丕在称帝前接受陈群的建议,在地方上设立中正,议品德、才能、门第优秀者为官,贯彻曹操“唯才是举”的方针并将其制度化,其初衷是选才,而至东晋时期,中正之职已完全为门阀所掌握,沦为门阀政治的利用工具,而评选主要标准也演变为“门第”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境遇。其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的大族、贵族一般是怎样没落的?
答:富不过三代。在一些名贵的豪门里面,就是说古代那种经商的家族里面他们学着学着,他们的后代就变得不行了,后继无人,导致他们家族产业目录,然后在一些官宦世家也是呢。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就是朝廷上的争斗失败了,那自然就会没落,然后另一方面就是才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