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江淮纯电动汽车真空助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作者&投稿:宁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真空助力器的工作原理?~

“真空助力器主要由真空伺服气室和控制阀组成,如图2所示。 真空伺服气室由前、后壳体1 和19 组成,两者之间夹装有伺服气室膜片20,将伺服气室分成前、后两腔。前腔经真空单向阀9通向发动机进气歧管(即真空源),外界空气经过滤环11 和毛毡过滤环14滤清后进入伺服气室后腔。后腔膜片座8的毂筒中装有控制阀6。控制阀由空气阀10和真空阀9 组成,其结构图部分放大后如图2b 和c 所示,空气阀与控制阀推杆12 固装在一起,控制阀推杆借调整叉13 与制动踏板机构连接。伺服气室膜片座8上有通道A 和B,通道 A 用于连通伺服气室前腔和控制阀,通道B用于连通伺服气室后腔和控制阀。真空伺服气室工作时产生的推力,同踏板力一样,直接作用在制动主缸推杆2 上。

在非工作的状态下,控制阀推杆回位弹簧将控制阀推杆推到右边的锁片锁定位置, 真空阀口处于开启状态,控制阀弹簧使控制阀皮碗与空气阀座紧密接触,从而关闭了空气阀口。此时助力器的真空气室和应用气室分别通过活塞体的真空气室通道与应用气室通道经控制阀腔处相通,并与外界大气相隔绝。发动机启动后, 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处的真空度(发动机的负压)将上升至-0.0667MPA(即气压值为0.0333MPA,与大气压的气压差为0.0667MPA)。随之,助力器的真空、应用气室的真空度均上升至-0.0667MPA,并处于随时工作的准备状态。
当进行制动时,制动踏板被踏下,踏板力经杠杆放大后作用在控制阀推杆上。首先, 控制阀推杆回位弹簧被压缩,控制阀推杆连同空气阀柱前移。当控制阀推杆前移到控制阀皮碗与真空阀座相接触的位置时,真空阀口关闭。此时,助力器的真空、应用气室被隔开。此时,空气阀柱端部刚好与反作用盘的表面相接触。随着控制阀推杆的继续前移,空气阀口将开启。外界空气经过滤气后通过打开的空气阀口及通往应用气室的通道,进入到助力器的应用气室(右气室),伺服力产生。由于反作用盘的材质(橡胶件)有受力表面各处的单位压强相等的物理属性要求,使得伺服力随着控制阀推杆输入力的逐渐增加而成固定比例(伺服力比)增长。由于伺服力资源的有限性,当达到最大伺服力时,即应用气室的真空度为零时(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伺服力将成为一个常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助力器的输入力与输出力将等量增长;取消制动时,随着输入力的减小,控制阀推杆后移。当达到最大助力点时,真空阀口开启后,助力器的真空、应用气室相通,应用气室的真空度将下降,伺服力减小,活塞体后移。就这样随着输入力的逐渐减小,伺服力也将成固定比例(伺服力比)的减少,直至制动被完全解除。
真空助力器的核心尺寸链
在助力器的设计中,核心尺寸链的设计是保证助力器工作性能的关键,其中最为关键的尺寸配合是空气阀柱长度 与真空阀座到反馈盘主面的距离 (对于双膜片的助力器来说, 是指真空阀口到活塞体凸台上端面的距离与轴套同凸台相接触的端面到轴套同反馈盘表面相接触的端面距离之和)和控制阀的真空阀口处的形变量 之间的配合关系。
在上述的理想状态工作过程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在理想的工作状态下的当空气阀口到达打开的瞬间位置时,空气阀柱端部应刚好与反作用盘接触,可以看出在理论上成立的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一,每个零件的尺寸是有它的尺寸公差带;第二,大量部件的生产是符合统计规律的,实际的尺寸区间是一个公差带,而理想的位置只是在公差带上的一个点而已。那么,在实际设计中,是如何处理这个矛盾的。其核心的尺寸链的配合采取的是间隙配合。也就是说,当空气阀口打开的时候,空气阀柱的端部没有到达反作用盘的接触面上,存在一定的间隙。在实际设计中,为取得良好的始动力和释放力等技术参数,采用了间隙配合。
真空助力器的三个重要的工作原理
目前关于真空助力器的文献中,都只是提到了真空助力器的三个工作状态,即应用状态、维持状态、释放状态。并指出在这三种状态下,真空阀口和空气阀口的处于开或合的状态。
除了在上述提到的基本原理以外, 又发现了在国内文献中未曾提及的几个重要原理, 即, 三个平衡位置的原理、平衡位置的动态转换的原理和反作用盘的核心作用。
真空助力器的阀口的三个平衡位置的原理
汽车真空助力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三个平衡位置,在加载时(或制动时)空气阀口处于若即若离状态,此时控制阀在空气阀口处无形变,而真空阀口处于关闭状态,控制阀在真空阀口处有形变;在卸载时(或取消制动时)真空阀口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此时控制阀在真空阀口处无形变,而空气阀口处于关闭状态,控制阀在空气阀口处有形变;当制动稳定在某一时刻,输入力不再变化时(即助力器处于无运动趋势的状态),空气阀口和真空阀口均处关闭状态,控制阀在真空阀口处和空气阀口处均有形变。这就是助力器在工作状态下的三个平衡位置。
真空助力器平衡位置的动态转换的原理
助力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平衡位置的动态转换的原理。这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原理,也是在结构和工艺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的重要原理。当加载结束的瞬间,助力器将由加载平衡位置向制动稳定态平衡位置转换,即控制阀在空气阀口由无形变向有形变转换。此时,空气阀口的结构设计及加工质量是否能够保证密封性的要求将受到严格的考验;当卸载开始的瞬间,助力器将由制动稳定态平衡位置向卸载平衡位置转换,即控制阀在真空阀口由有形变向无形变转换。此时,真空阀口的结构设计及加工质量是否能够保证密封性的要求将受到严格的考验。
实际的真空助力器的工作过程
由上述的阐述可以看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与理想的工作过程是有所不同的。在核心尺寸链为间隙配合的条件下,结合工作状态的三个平衡位置的理论。真空助力器的实际的工作过程是:制动时,制动踏板被踏下。踏板力经过杠杆的放大后作用在控制阀推杆上。首先,推杆回位弹簧被压缩,控制阀推杆连同空气阀柱前移。当控制阀推杆前移到控制阀皮碗与真空阀座相接触的位置时,真空阀口关闭,控制阀的真空阀口处从刚刚接触直到产生形变。此时,真空、应用气室被隔开,控制阀推杆继续前移使得空气阀口处于即将开启状态。此时,控制阀的空气阀口处已经没有形变。此处是助力器升压时的平衡位置,此时空气阀柱端部还没有与反作用盘的主面相接触。随着控制阀推杆的继续前移,空气阀将开启。外界空气经过滤气后通过打开的空气阀口及通过到应用气室的通道,进入到助力器的应用气室(右气室),伺服力产生。由于反作用盘的主面没有与控制阀的端部接触,因此,助力器还没有达到平衡。而空气进入到应用气室产生的伺服力使得反作用盘的副面受力,于是反作用盘的主面隆起,直到副面上产生的伺服力的大小使得主面隆起的高度达到与控制阀的端面接触时,助力器初始平衡位置建立。然后,随控制阀推杆输入力的逐渐增加而伺服力成固定比例(伺服力比)增长。由于伺服力资源的有限性,当达到最大伺服力时,即应用气室的真空度为零时(应用气室气压为一个大气压),伺服力将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助力器的输入力与输出力将等量增长,隆起的主面将在控制阀力的作用下,逐渐减小隆起的高度,当达到足够到的输入力时,反作用盘的主面甚至开始下凹,此时的空气阀口处打开的间隙越来越大,助力器的应用气室与外界空气完全相通;取消制动时,随着输入力的减小,控制阀推杆后移,伺服力仍然是个固定值,控制阀口开启的间隙越来越小直到退后到空气阀口刚好关闭并随之产生形变。注意此处的位置并不是降压过程的平衡位置。随着输入力的继续减小,真空阀口将处于即将开启的状态,此时的真空助力器的控制阀才处于降压过程中的平衡位置。我们注意到升压时的平衡位置与降压时的平衡位置存在一个的差值,这个差值就是控制阀在真空阀口和空气阀口处的两个形变值的和,即 。由于核心尺寸链是间隙配合,此差值使得反作用盘在助力器降压过程中需要更大隆起高度来实现平衡。真空阀口开启后,助力器的真空、应用气室相通,应用气室的真空度将下降,伺服力减小,活塞体后移。在连续的降压过程中,控制阀的空气阀口处始终有形变,而控制阀的真空阀口一直处于无形变(即若即若离的状态)。直到反作用盘的主面作用力接近为零。此时,助力器达到了最后的平衡位置。如果控制阀推杆继续后退,助力器的平衡被打破,恢复到初始的状态。
这就是真空助力器的一次密封检验(或者说,一次常规的制动过程)中真空助力器工作的详细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对于理解真空助力器的特性曲线的各性能参数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在第3章的真空助力器的性能参数的计算中,就是依据此过程来得到的。而没有使用间隙配合的真空助力器的性能参数的计算和曲线以及产生的后果将在第4章中作详细的讨论。
应该特别注意的两个概念是:在一台设计合理的真空助力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存在初始平衡位置和最后平衡位置这两个概念。在输入力-输出力的特性曲线中,两个平衡位置的力学关系的体现分别对应的是始动力和释放力处跳跃值变化的过程。
真空助力器两个平衡位置的概念
初始平衡位置的概念:在升压过程中,空气阀口开启的同时,空气阀柱端部未能触到反作用盘上,即合理的间隙配合。这样空气阀口打开,应用气室进气,伺服力产生。于是,反作用盘的副面受力,反作用盘发生形变,主面将隆起,直到隆起的主面与空气阀端部接触,才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在此过程中由于伺服力的增大,使输出力(或液压)在输入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最后平衡位置的概念:在降压过程的末期,随着输入力的降低,当反作用盘主面的受力几乎为零时,助力器的输出力完全是由伺服力产生的。这个伺服力同时又保证着反作用盘的形变。此时,如果控制阀推杆继续后移,由于制动主缸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力与残留的伺服力相平衡,使反作用盘不能产生足够的起补偿作用的形变量,以保持助力器的平衡,则助力器将失去平衡状态。其后,真空阀口将被打开,伺服力被释放,反作用盘上的形变消失,助力器恢复到起始状态。由于加载时和卸载时的控制阀阀口的平衡位置转变,可以知道,助力器释放力处的跳跃值应该大于始动力时的跳跃值。
反作用盘的核心作用和性能要求
在真空助力器的工作过程中,反作用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真空助力器的工作原理要求,当空气阀口开启的瞬间,空气阀柱端面要刚好触到反作用盘的主面上。又由于反作用盘的材质有要求受力表面各处压强相等的特性,使得伺服力随着控制阀推杆输入力的逐渐变化而成固定比例(伺服力比)关系变化。反作用盘的主面与副面同时受力,且受力的大小与主面和副面的面积成正比。此时,助力器的随动性最好,反作用盘的使用寿命长。但是,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设计合理的助力器(间隙配合)的反作用盘又起到了补偿作用。当空气阀口开启的瞬间,空气阀柱端面没能触到反作用盘的主面上,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间隙。这时空气阀口开启,助力器的应用气室进气,产生伺服力,反作用盘的副面受力,主面将隆起。当主面隆起的高度能够补偿了空气阀柱与反作用盘主面之间的间隙时,助力器达到了平衡状态。反之,设计不合理助力器当空气阀柱端面触到反作用盘主面上时, 空气阀未能开启,这时反作用盘的主面由于受力而凹下,而副面相对隆起,直到反作用盘的副面隆起的高度能够使空气阀口开启时, 助力器才达到平衡状态。
反作用盘材质具有的这种即要求受力表面各处压强相等又能够产生形变的材质特征是真空助力器工作原理的核心原理之一。
因此,对反作用盘的性能要求如下:①良好的密封性。反作用盘的过盈量要适当,过盈量太小不能保证密封性;过盈量太大,反作用盘侧面的摩擦力加大,影响助力器的工作性能。②良好的形变能力。反作用盘的材质和形状要有利于反作用盘的形变。

结构:真空泵控制器、真空报警开关、真空助力器、真空软管、真空报警开关、真空泵、蓄电池、组合仪表。
工作原理
①建立负压
真空罐内负压不足时,真空罐上的压力开关断开,并向真空泵控制器输出信号,真空泵控制器控制真空泵电源接通,真空泵开始抽气,增大真空罐内的负压; 当负压达到限值时,真空泵控制器延时10 s 后断开真空泵电源。
②工作过程
真空罐压力开关在罐内真空度不足时会断开,负压较高时关闭。当踩制动后空气进入真空罐,踩过3 次后罐内真空度不足,压力开关会断开,然后ECU 给真空泵供电,真空泵开始工作,抽出空气,罐内负压逐渐增大,大到一定的阈值后压力开关关闭,此时ECU 会继续给真空泵供电12 s,然后停止供电。

简单的说就是用电动机取代燃油机,用电池蓄能方式取代油箱储油方式。简单原理就是通过驾驶者控制电子油门踏板,给出模拟电子信号给控制器或处理器,再由控制器或处理器将模拟信号处理后控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转速及正反转等。

纯电动汽车真空助力刹车系统的作用
答:真空助力效果取决于相对真空度,即助力缸内负压值与所处外界大气压值的比值。建议同时采集缸内压力值和缸外大气压,启停阈值标定为两个相对真空度值。此外,电动车上应用电动真空泵,应考虑存在频繁启停应用工况下,排气口停机瞬间存在倒吸现象,需做好防止水、尘吸入。总之,了解电动汽车的真空泵及其原...

电动真空助力系统工作原理?
答:刹车助力泵利用发动机工作时吸入空气这一原理,造成助力器的一侧真空,相对于另一侧正常空气压力产生压力差,利用这压力差来加强制动推力。即使膜片两边只有很小的压力差,由于膜片的面积很大,仍可以产生很大的推力推动膜片向压力小的一端运动。在工作的状态下,推杆回位弹簧使得制动踏板处于初始位置,此时,...

汽车真空助力器助力器介绍
答: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制动助力器,包括电动汽车铺装电源、真空泵、制动真空助力器本体和真空储气罐,制动真空助力器本体通过真空管路与真空连接。真空气罐设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连接延时继电器,延时继电器连接电动车辅助电源和真空泵;其特征在于真空气罐通过真空管道与制动增压泵连接,真空气罐与制动增压泵之间...

简答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来源?
答: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真空系统主要由电动真空泵装置、真空管路及相关电气元件组成,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制动助力真空源由电动真空泵装置提供。通过整车控制器控制进行间歇式工作,受电动真空泵装置寿命、继电器、管路密封性等因素影响,稳定性劣于燃油汽车,真空系统失效几率大,真空系统失效存在刹车踏板硬、刹车距离长等...

汽车制动系统之真空助力器
答:汽车制动系统之真空助力器【1】 关键词:汽车 真空助力器 制动系统 汽车真空助力器是一个气动部件,由许多不同材质的零件组合而成,除金属件外,活塞体是电木材质,而膜片和密封件及反作用盘都是橡胶件,所以,其工作原理、设计结构和相关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我国对汽车真空助力器的研制和生产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且...

纯电动车采用的液压制动系统与传统汽车基本结构区别不大,但在真空辅助...
答:传统汽车真空辅助助力装置的真空源来自于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的真空),真空度负压一般达到0.05-0.07Mpa.纯电动车由于没有发动机总成即没有了传统的真空源,仅由人力所产生的制动力无法满足行车制动的需要,通常采用电动真空泵来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源,这个助力系统就是电动真空助力系统,即EVP系统,...

纯电动车和传统汽车在真空辅助助力系统上有什么交大的差异?
答:传统汽车真空辅助助力装置的真空源来自于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的真空),真空度负压一般达到0.05-0.07Mpa.纯电动车由于没有发动机总成即没有了传统的真空源,仅由人力所产生的制动力无法满足行车制动的需要,通常采用电动真空泵来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源,这个助力系统就是电动真空助力系统,即EVP系统,...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刹车采用什么控制系统
答:真空助力刹车系统以电力为助力,改用电动真空泵,解决了动力来源问题,并且不仅适用于纯电动车,还可用于混合动力和传统动力车型,如特斯拉等。而电子助力刹车系统则通过电机运转直接推动刹车泵,无需吸真空,目前主要在日系车辆上使用较多,如本田CRV等。虽然目前真空助力系统仍是新能源车的主流刹车助力方式,...

电动汽车evp是什么意思?
答:电动汽车EVp是电子真空助力泵的简称,它是为真空助力器提供动力源的设备。在纯电动汽车中,由于没有传统的发动机,无法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度,因此真空助力器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提供制动助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子真空助力泵应运而生,它可以存储一定容积的真空,提高系统的真空度,降低EVP的启动频次,...

没有了发动机,电动汽车靠什么提供刹车助力?
答:制动是汽车各大系统中要求非常严格的一项,但也许你从没有注意过它。对于汽车而言,车子跑的更快,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它停下来。车子要停车就需要通过刹车来实现,传统的汽车在刹车上面,由发动机提供真空助力源,而纯电动汽车在结构上面没有内燃机,电动汽车靠什么提供刹车助力?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虽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