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圆滑的人(我劝你做一个圆滑世故的人)

作者&投稿:尾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鲁迅曾在《南腔北调集》中写道: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人活于世,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世故的“尺度”。

若是不通世故,就会寸步难行;

若是深于世故,便会失去本心;

可见,把握好世故的尺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若想掌握好人情世故的分寸,就必须要明白“世故”的三重境界。

唯有如此,才能从“不近人情”成长为“世事洞明”,最后超凡脱俗,得悟人生的真谛。

第一层:经世

《围炉夜话》有言: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向远大,富贵不能淫也。”

这句话里暗藏着一种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的孤傲。

这种清高自持的品格固然令人敬佩,但我们生活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中,还是要以“经世致用”为准则。

亲自投身到社会之中,体验人情冷暖,继而摆脱“不通世故”的蒙昧状态,这是通晓世故的第一层境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在童年时,也有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祖父卷入科场作弊案,而父亲又身患顽疾,大量的开销让周家迅速衰败下来。

作为家中长子的鲁迅,自然而然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也就是这个时候,鲁迅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亲戚不闻不问,朋友装聋作哑,就连店铺的老板也是白眼相对,一脸冷漠。

此时的鲁迅深受触动,以至于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也极其深刻的反映了人心的冰冷。

正如他自己所说:

“最好是莫问曲直,一味附和着大家,但更好是不开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连脸上也不显出心里的是非模样来。”

从初出茅庐的孩童,到一个深谙旧社会的世故老人,这样的改变是只有在经历过世俗的锤炼后,才能发生改变的。

这其中蕴含着的并不是成功学里面的阿谀奉承,而是“知世故”。

在阅读三国历史时,我们常常惊叹于诸葛亮为人处世的智慧,可他的侄儿诸葛恪恰恰缺少这种对人情世故的感知。

孙权为了考察诸葛恪的工作能力,故意安排他去做负责粮食调配的后勤保障工作。

如果诸葛恪能稍微知晓一些人情世故,就应该知道,一般领导亲自给员工下达这种简单基础的工作,往往是考验他,也是为了日后重用这个员工。

可是心高气傲的诸葛恪却不屑于做这样的工作,结果把事情干得一塌糊涂。这让孙权感到很失望。

以至于后来诸葛亮写信替诸葛恪赔罪,并希望陆逊可以照顾一下这个不通世故,也不够圆滑的侄儿。

虽然有这样的保护,但是诸葛恪性格上“不通世故”的弱点还是很明显。陆逊不得不当面告诫他:

“地位在我之上的人,我会尊重他;

地位在我之下的人,我会帮助他。

但你却不尊重比你地位高的人,瞧不起比你地位低的人。

这不是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啊!”

诸葛恪却不以为然,始终我行我素,最终在伐魏的战争中大败,吃了苦头。

论谋略,诸葛恪的才能并不差;但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却远不如八面玲珑的诸葛亮。

“通世故”是导致诸葛恪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少不更事之时,内外皆方,有戾气,更有火气,还有傲气;

在“经世”之后,则是外圆内方,能放心,也能专心,还能静心。

可以不圆滑,但要懂世故。

熟悉世俗人情习惯,待人处事圆通周到,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知世故”这条路上的第一要义。

第二层: 顺世

《孙子兵法》中讲到: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在面对变化多端的战场时,学会顺应,调整自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兵法如此,社会交往亦如此。

在社会中闯荡多年,深谙社会交往的法则之后,就会发现,像所谓的“人之常情”归结起来就是那几个样子。

想要顺应这种“人之常情”的规律去生活,就要学会应对世俗之中的人情世故。

作为乾隆时期的一位名臣——刘墉,也是从刚正不阿到圆滑世故,以此来适应官场的规则,以求自保。

在刘墉官场生涯的前期,大部分都是在各地方为官。

那时的他正直清廉,敢雷厉风行地整治作弊现象,也能大刀阔斧地审判贪官污吏,一时之间整顿了官场的风气,被百姓们称颂。

他调查完国泰案,被调回了京城任职。

这时的刘墉开始奉行起圆滑世故,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

有一次乾隆皇帝问刘墉:

“你觉得那个叫戴世仪的官员才能如何?”

刘墉听完只是模棱两可地说:“还可以吧。”

但实际上,戴世仪这个人才能并不出众,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这一点连皇帝自己都很清楚。

可是刘墉却并没有说出事实,宁可选择做一个“老好人”,也不愿意说实话得罪同僚。

从正直刚正到深于世故,只是因为刘墉看透了官场规则:

知道那些平时糊里糊涂,不会功高盖主的官员更能得到皇帝的喜爱,因此选择顺应规则、明哲保身。

在经历了世俗的锤炼之后,就会明白,不努力去顺应世俗,就很容易被世俗抛弃,烦恼也会因此越来越多。

与人打交道,想要游刃有余,便要了解人性,莫要背道而驰。

个体太小,社会太大,能够做到“顺世”,也是一种智慧。

第三层: 出世

杜荀鹤在《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一诗中留下这样一句话:

“闲与先生化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经历了“入世”“顺世”的境界之后,对“世故”进行扬弃,从“深于世故”的泥沼中挣脱,方能达到人生佳境。

或许未必每个人都能在世俗之中决绝地将功名利禄换做浅唱低吟,但“出世”的人生态度,人人都值得拥有。

有一次,庄子听说他的老朋友惠子在魏国当上了宰相,于是前去看望他。

这时就有人跟惠子说:

“庄子不是为了来看你的,他是为了宰相这个位置而来的。”

惠子听完十分紧张,生怕庄子取代了他的宰相职位。于是连夜派手下在城中搜查,想要抓住庄子。

可没想到庄子却自己找了过来,还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

你知道南方有一种叫做鹓的鸟吗,这是一种长得像凤凰的鸟。

在飞行的途中,没有梧桐树便不歇息,没有竹果宁可饿着,没有甘泉就不喝水。

鹓在飞行的路上,遇到了一只嘴巴里叼着死老鼠的猫头鹰,猫头鹰看到鹓从上方飞过,赶紧保护好嘴巴里的死老鼠,生怕鹓和他抢。

其实鹓根本不屑与他抢。

庄子讲完,反问惠子:

“我的朋友,你现在听完这个故事,还想因为一个相位来和我发怒吗?”

就庄子的个人能力而言,名与利都是唾手可得的,可是他却选择做一个逍遥的“出世”之人;

功名利禄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只不值得争取的“死老鼠”罢了。

在庄子的心中,名利富贵只是过眼云烟。

生活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他的心里始终抱着一份恬淡悠远的生活趣味。

能够在混沌社会的狂澜中全身而退,大抵是因为如此“出世”的态度。

面对尘世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利诱惑时,能够守得住自己的本心,守住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出世”。

潮有起有落,月有圆有缺,人有聚有别。

我们改变不了自古以来的规律,改变不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改变不了人情往来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正如《菜根谭》中有言:

“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

人情世故有冷有热,我们的内心不应该为此感到愤怒或欣喜;人世间的滋味并不相同,但做事情的态度不应该因此改变。

这正是于红尘中打滚,品尝人生百味,却不为物欲人情所困的出世之法。

鲁迅说:

“‘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的是‘深于世故’的了。

这是中国处世法则的精义中的精义。”

人活一辈子,活得通透清醒才是最重要的,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大的清醒。

正所谓:经世者智,顺世者赢,出世者高。

与其一辈子庸庸碌碌,被世故所负累,不如学会放手,从人情往来中超脱,做一个简单而快乐的人。

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生活中尤其是学校里的人情世故有哪些?
答:【在大学里的人情世故】1、【与室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经常拜托室友帮你买饭,取快递占座位,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拜托别人帮忙之前先想一想自己帮助过别人什么,因为很多关系的维系都是价值和利益的互换。(2)尊重他人隐私。不要随意翻弄别人的物品,借用之前先争取意见,不仅是礼貌...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个理论你赞同吗?
答:社会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当你没有实力,没有一所稳固的大船的时候,你只能做到自保,然后才能够去保护别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社会上是八面玲珑的样子,我们不够强大的时候往往需要这样去迎合别人,保护自己。可能有很多人看不起圆滑世故,看不起八面玲珑,但是让你去做到这个地步,你...

人不与狗计较的说说
答:而你连狗都不如。 8.裘着裘着!或许这委屈确实不大,没必要这么一惊一乍俗话说好人不与狗计较! 9.减不下去的体重,管不住的嘴巴,听说吃甜品,心情会变好,不管怎样始终保持,不与狗计较的心态,嗯。就是全世界是灰色的,我。依旧是自己的彩色世界。 10.看开一切,我从今天起,什么都不与狗计较,就当我一个人过...

最基本的人情世故该懂什么?
答:做人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你必须要知道,否则就会影响你的一生,无论事业还是家庭,无论路人还是家人。会说话、会做事、会做人。1、礼尚往来,你帮助我,我帮助你。2、小事糊涂,大事要清楚。3、人走茶凉,本来就是世态炎凉,不要计较太多,人生常态。4、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大度,因为你没有经历过。5...

谁帮我找一些美文啊
答:奶奶火化后,我才听与奶奶同辈的人说,我爷爷的乳名就叫木碗!也许这辈子是我欠你的佛说,五百年前的一个愿望,才有了男孩女孩今生的一次见面。前世的五百...不知道,世故圆滑的人还会不知道什么?难道什么事都需要我明明白白地主动表达?岂不颠倒?唉,此事此情此景怎一个苦字了得。有时我趴在他的肩上,好想一辈子...

这些为人处世的人情世故你了解吗?
答:关系越好的人越要把账算清楚,算明白了,万不可占便宜。借了别人的钱,一定记得按时还,暂时还不起的也要先还一部分,借钱是人品的试金石。事儿可以做得不漂亮,话一定要说得漂亮,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永远别替别人做决定,你可以说出你的看法,但是千万别劝分手,劝辞职,这种行为你帮他做决定了...

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好还是做自己好?
答:我们的成长之路不应该是学着冷漠,而是应该变得温暖,更加美好,也不是变得圆滑,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去做自己呢?好好的自己不做,偏偏要学人家八面玲珑,别告诉我这是生存法则,我不信。在这个世界上,做自己就会被淘汰,这又是哪家的道理?这个世界上,八面玲珑的人已经够多了,不少我们一个,再说了...

你有没有在一瞬间发现一个人城府很深?
答:城府很深的人,不是一直沉默,而是有以下五个表现。第一、冷眼旁观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的反应。”按照常理,一个人看到了意外的事情,会忍不住发出惊叹;遇到了惊喜的事情,会洋洋得意;遭受了痛苦的事情,会找人诉苦。人对事物的变化,会有直接的反应。脸色...

...1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 2比喻外貌善良.实
答:一定要词语, 而且很急是词语词语词语词语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侵犯著作权如何界定?ocean...下面有四条这样的成语,你能补充完整吗?(1)前门( 拒)( 虎),后门( 进)(狼)(2)得道( 多)(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9、把技艺不精、勉强...

薛宝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以后你就把我当做姐姐吧,我会照顾你,疼爱你,黛玉大受感动,对宝钗说,只有姐姐最知我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宝钗是一个心思极为细腻的人,她能读懂别人的心,就连一贯尖酸刻薄,特别爱发小脾气的黛玉,都对宝钗推心置腹,可见宝钗有多么会做人。她知道每个人最需要什么,所以每次都能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