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大洋值多少人民币

作者&投稿:解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银元的发展历程
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经营“沙船”生意,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
这种运沙船厂,雇用大量员工,每月发工资时,为避免秤量碎银引起争执,故就让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银饼值白银5钱。目前在市面上见到的是清朝咸丰6年所铸。
后来,墨西哥商人到中国购买物品,带进来墨西哥的银元,也叫墨银,它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每个含银7钱3分,库称是7钱2分,上面有一只鹰,俗称“番饼”,又称“鹰洋”或“洋钿”,有人甚至称作“番佛一尊”,可见当时一般人对银元的重视。
光绪年间,银元大量铸造,上面有一条龙,称为“龙洋”。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3分。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时,都用钱庄的“庄票”。
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白”便是指银元而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洋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人民币?看完涨知识了

1块大洋等于35元人民币。
当时每个银元的重量大约在27克左右,每个银元的含银量都在9%以上,含银量相当高,而金银的价格在2-3元左右,按照这样来进行计算的话,1块银元的价格相当于1克黄金的价格,现在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在每克35元左右。得出结论:1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在35元左右。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在民国时期,任教的工资从刚入校的6银元每月到后来根据教龄的成长涨到了35个银元每月。鲁迅先生的工资在当时可谓是真的很高,相当于现在的富豪了。后来鲁迅先生花费了35银元在北京购置了一套45平米的四合院,才用了他不到一年的工资。

楼主的问题太笼统了,因为大洋的种类很多,就普品而言,民国的价格一般在210-500元之间,稀少的价格则不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不等,清朝的更是价高,普通的价格也在450-1000之间,稀少的则在数千到几十万不等。
想搞清楚去银行问问

解放前石佛营的大户刘家嫁女儿,女儿出嫁时听说带去了无数的首饰和金银。据说当时的龙凤镯是京城里最好的金匠做的,花了300多块大洋。解放前一块大洋值46吊,一吊钱值5个铜子。村里普通人家冬天走窑烧炭,一天也就挣两吊钱。1930年前后一个铜子可以买一个烧饼加一碗卤丸子,1944年两块大洋可以买一袋46斤的进口面粉。
清末与民国初期五个银圆可以买一条大水牛,一个银圆可以买一担米;民国后期一个银圆是一担谷。以上是我老家(湖南南部)的老人说的;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90两银子,用这个价格如果等效现在的实物价格的话,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上;以民国初期算,大约值250元左右。大家还可以参考自己家乡的一些物价比较。当时,全国各地物价差别可能也会很大。各朝各代的价格那就更说不准了。
一个银圆因为有“火耗”可以看做是一两银子——当时制银局就是那么规定的。
所以楼上的说100元/两,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能算错。但他要说清楚,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一般以谷米比较为好。

200不到,160-180以上,三五十是绝对不可能的,有的话,有多少我照收,按银卖也不值那么点啊,卖的时候如果资金不懂行的话别说三五十,别人或许欺负你不懂行三五元去收也是有可能的

解放前没有人民币;刚解放时是一块大洋换一万(相当于现在的一元),后来,银行的收购价才慢慢提高了。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答:1.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是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单位,其价值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 在当时,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100元人民币,这是根据货币的流通价值和当时的经济状况计算得出的。3. 然而,如果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一块大洋的价格就大不相同了。它的收藏价值可能...

一块大洋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答:1. 一个大洋在现在的货币价值大约相当于500到1000元人民币。大洋通常指的是民国时期的银币,如袁大头,其面值定为1元。2. 然而,民国时期的“1元”与现今的1元人民币并不等同。当时,一枚袁大头可以兑换约500个包子,而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一个月的包子消费大约只需要两个袁大头。3. 由于大洋属于银币...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答:5. 在1912年的北京,一块大洋能买到60斤大米;1914年上海则是44斤;1931年广州下降到25斤大米或20斤豆角;1937年成都则只能买到16斤大米、40个鸡蛋或5斤白糖。6. 根据1933年的记录,南京大米每斤4分大洋,相当于现在的60元人民币,因此当时蒋介石的月工资相当于现在的48,000元。7. 上世纪30年代,...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答:民国时期 一块大洋 是面值最大的钱币 而现在的人民币 面值最大的为一百元 所以说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元 如果论收藏价值的话 一块大洋 收藏价值为一千到五千元人民币

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答:3. 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以后),一块大洋的价值相当于两百元人民币。实际上,民国初期的中国货币同时使用两和圆。由于不同银圆的成色和重量有所差异,大宗交易和资本账目结算仍然以银两为单位。不同的银圆转换为银两时有相应的折算率。直到1933年,国民政府废除了两银制,改为以圆为单位进行交易和...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答:4. 民国时期,上海纺织厂一名熟练女工的月工资为30块大洋,现约为6000元,故一块大洋约等于200元人民币。5. 鲁迅1920年代在北京购买的四合院用去800大洋,现报价约7200万元,故一块大洋约等于9万元人民币。6. 当时在北京,一块大洋可支付一顿上等馆子饭食。7. 民国时期,人们的基本需求以生活必需品...

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答:得出结论:1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在35元左右。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在民国时期,任教的工资从刚入校的6银元每月到后来根据教龄的成长涨到了35个银元每月。鲁迅先生的工资在当时可谓是真的很高,相当于现在的富豪了。后来鲁迅先生花费了35银元在北京购置了一套45平米的四合院,才用了他不...

一块大洋值钱吗
答:值钱。大洋是一种银元硬币,在历史上有不同的价值和兑换比例。在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约等于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则约等于200元人民币。

在民国初期,一块大洋到底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答:随后,1920年,上海米价上涨,每斤需五分多,能买18斤大米,一银元换算成现今人民币约35元。到了1926年,米价需十元左右每斤,六公六分钱,换算下来,一银元约30元人民币。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一块大洋在当时可以享受的物质生活水平是较...

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答:在民国以前,一块大洋,即一历核宏两银子或一枚银元,兑换价值约为800元人民币。进入民国时期,这一兑换比例降至400元人民币。解放后,一块大洋进一步贬值为200元人民币。大洋通常指的是袁大头,这是民国时期流通的一种银币,面值为1元。然而,那时的“1元”与现今的1元并不相同。据说,当时一枚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