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学答题原理

作者&投稿:缪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高中政治经济学部分答题分析思路~

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围绕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
  (1)资源稀缺与人的需求的不断发展是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分析经济现象,思考经济问题,都必须着眼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入手。
  (2)要树立资源意识。要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土地、资金、生产资料之外,技术、信息(2003年文综试题就考了“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很多考生答不出这一要点)等都是资源。中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性的方面。文化也是重要资源,如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淀优秀文化的人文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等等。
  附:近两年来以资源为主题的试题。随着“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等概念的提出,今年资源问题仍然是热点。
2003年:气象经济。
  答案要点之一:气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
04年第一套:“蓝色国土”,海洋资源。
  答案要点之一: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
04年第二套:能源、电力。
  问题: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资源配置的方式)
04年第三套:土地资源。
  答案要点之一:农村土地的多样化开发利用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是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实质是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05年北京卷:旅游资源。
  答案要点之一:“红色旅游”可以把老区的绿色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2.运用两种调节机制。
  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或表现:一是实现供求平衡(就全国而言,要实现总量平衡);一是资源向优势生产者(企业和农户)集中。这就必须合理利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种机制。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①培育市场主体,尊重其主体地位,使企业、农户能根据市场信息(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自主经营。
  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2)搞好国家宏观调控。
  ①经济手段: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合理运用经济杠杆(税收、利率、信贷、汇率、物价等)。
  ②法律手段: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熟悉、遵守、运用WTO规则和国际惯例。
③行政手段:减少、用好行政审批。
  (3)具体分析时,要根据试题要求,分清行为主体,分别进行回答,如企业(农户)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等等。
  ①微观主体:生产者(企业、农户等)、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投资人、纳税人等。
  ②宏观主体:政府。
3.发挥三种动力。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
(1)科技创新。
  宏观(国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微观(企业):采用先进科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
(2)深化改革。
  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诸内容。
  制度创新: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管理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3)扩大开放
  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
4.必须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1)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
  (2)分配:分配激励机制、财政税收等。
  (3)交换:市场体系建全、市场法规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等。
  (4)消费:启动消费,扩大内需。
  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收属于分配问题,从其他三个环节与分配的关系角度分析:
  1.从生产方面看:面向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05年“一号文件”就是基于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强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2.从分配本身看,主要是要调整分配政策:
  多予:增加对农业的财政安排,落实各项补贴。
  少取:推进税费改革,减免税费。
  3.从交换方面看: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放活粮食收购市场;整顿农资市场秩序。
 5.全面分析构成市场经济的五个基本要素。
  (1)市场主体
  (2)市场客体
  (3)市场构成
  (4)市场法规
  (5)政府宏观调控

(一)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1、 “经济”一词的涵义
人类一开始就有了经济活动,即从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但经济作为一个概念,却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经济”这个名词的含义十分丰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涵义。如果把“经济”一词只理解为其中的某一种涵义,而忽略了其他涵义,这是不全面的;这种偏狭的理解,会引起某些认识上的混乱,甚至导致实践上是失败。
2、 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对经济活动的研究大概是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
(1)经济学的史前阶段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3)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4)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5)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
(6)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对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限于奴隶主和封建主的家庭经济和庄园经济的范围内。至于国家财政、商业、货币流通等,当时人们经常将其放在政治学、伦理学等著作中来研究。
在17世纪初,才出现了“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这个名词来源于希腊文中的“城市国家”和“经济学”两个词。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和形成,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相联系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不是自然经济,而商品经济,经济问题已经超越了家庭经济的范围。
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6�1德�6�1蒙克莱田,他写了一本《献给国王和王太后陛下的政治经济学》(1615)。他之所以要把他的书命名为政治经济学,就是想说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越出自然经济的范围,不是家务或家庭的管理问题,而是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可见,“政治经济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治+经济”。
3、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
在蒙克莱田之后,各派经济学家都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政治经济学。例如,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6�1李嘉图1817年发表了他的最主要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西斯蒙第1819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新原理》;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资本论》的副标题也叫《政治经济学批判》,而且政治经济学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直至马歇尔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后,这一学科的名称才逐渐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但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当今,随着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增多,于是政治经济学被纳入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以与应用经济学科、管理经济学科相区别。
(四)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既然是以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根本任务就是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经济规律。

《经济常识》基础知识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
(2)私有制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对立性: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4、六个量的关系

5、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通货膨胀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
◆3、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的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原因: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优越性
含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优越性: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6、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
(2)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3)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3、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4、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5、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的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干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6、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
地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作用:(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国有经济中,它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3)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科技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7、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8、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
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2)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9、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10、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
◆2、农业的地位、作用、如何发展农业
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作用:(1)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是支撑整个国民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如何发展农业: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道路
(1)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2)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3)要增加农业投入 (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工业的地位、作用
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1)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技术设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4)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
(5)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要意义:(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1)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4)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原则、意义
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原则:(1)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意义:(1)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2)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3)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第五课 财政收入和纳税人

扩大再生产(主要内容)
积累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社会物资储备

消费

2、如何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3)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利、债、费(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4、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5、财政的重要作用
(1)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2)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4)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6、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7、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9、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的性质、作用
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作用:(1)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0、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银行的分类、中央银行的地位、职能
分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地位: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
职能:(1)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3) 经理国库 (4)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2、银行的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3、信用工具:转帐支票、汇票和信用卡。
4、银行的地位: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现金出纳中心,是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
◆5、银行的作用
(1)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6、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7、居民个人存款的重大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8、债券的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9、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第七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是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构成的。
2、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干生产,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4、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4)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5、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第八课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2、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主要是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发达国家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扩大了剪刀差,榨取高额利润。因此,必须反对这种剥削,才能进一步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3、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面向世界(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5、对外贸易的内容: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
顺差: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又叫出超。
逆差: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又叫入超。
贸易平衡:进出口总额相等。
6、征收关税的作用:(1)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 (2)调节一国的进出口贸易。
7、对外贸易的方式: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加本国的经济实力。
(4)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9、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10、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1)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掌握本国经济命脉,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
(2)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才能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说明:标有“◆”为重点内容,易出问答题。

生产力是在第一位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会对经济进行干预

高中政治在答题时用到的课本(人教版)的原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这3...
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 : 简答题 1.什么事货币流通规则?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
答:1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则?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是指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按一个稳定的增长比率扩大货币供应。又称稳定货币增长率规则。2.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学要的货币量因素有哪些?是一定时期内...

政治大题原因类答题技巧
答: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二、解题的方略: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命题者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主要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或不足方面的材料),考察我们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求我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及技巧
答: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

各位高手赐教,政治经济学中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是什么?
答:一、掌握有关知识:分析该案例分析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分折题的问题是什么,围绕问题进行解答 三、掌握答题技巧:在认真、深入地分析考题后,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方向;第二,说明理由。综上所述,解答好案例分析题,知识是基础,解题是关键,答题要全面。

求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看...
答:希望这几个简答题会给你灵感: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答:(1)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2)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具有自身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及市场竞争主体。(4)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

高中政治生活大题所有问答法。谢谢
答: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二、解题技巧 (一)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求助
答:A.8元 B.6元 C.4元 D.12元 答案:B 【答题思路】这道题目也是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

政治答题技巧
答: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

政治经济学重点
答: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4.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发展水平,划分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5.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