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的“而”的顺承和修饰关系怎么区分?

作者&投稿:蹉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作用不同

当“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连接的前后内容是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多数情况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动词。

当“而”表顺承关系时,它连接的前后内容是承接的,相当于“就”,多数情况下它的前后内容是连续动作。

2、用法不同

表承接关系的“而”用于复句,而且两件事或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

表示修饰关系的“而”用在单句状语与谓语间的连接,如果连接状语是动词,作状语的动词与作谓语的动词发生的动作行为是同时进行。



扩展资料

“而”在古文中的意思

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例如: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文:“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

二、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

例如:春秋列子《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2、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例如:春秋孔子《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3、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例如: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译文:“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

4、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战国列子《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译文:“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5、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例如:清代蒲松龄《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文:“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区分如下:

1、用法不同

表承接关系的“而”用于复句,而且两件事或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

表示修饰关系的“而”用在单句状语与谓语间的连接,如果连接状语是动词,作状语的动词与作谓语的动词发生的动作行为是同时进行。

2、作用不同

当“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连接的前后内容是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多数情况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动词。

当“而”表顺承关系时,它连接的前后内容是承接的,相当于“就”,多数情况下它的前后内容是连续动作。

句际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接关系(顺承关系或并列关系):后句是前句的延续或补充,标识词主要有then, after that, furthermore, also, when(this happens)等。

2、转折关系:前后两句意思相反,标识词通常有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al)though, in fact等。

3、例证关系:即论据对于论点的论证关系。典型标识词是for example, for instance,take...as an example等。

4、因果关系: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可能出现的标识词有for, as a result, as a consequence, consequently, therefore, accordingly等。

5、对比、对照关系:对比关系说明前后内容的相同之处,可能出现similarly, like等标志词;对照关系则说明前后内容的不同之处,标识词通常有as a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句际关系



1、表示顺承关系是指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顺次发生的,换句话说,这样的“而”前后连接的是动词,而且在时间上有前后(先后)关系。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前后两个词语没有主次之别,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2、表示修饰关系是指前面的词语是修饰后面的词语的,换句话说,这样的“而”前后连接的是不同的词语,简单说,修饰关系就是“状中”关系,也就是说,“而”前后连接的两个词语之间是“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前后两个词语有主次之别,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前面的附加成分,后面的是中心成分。

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句意判断。如果而前后的动作有先后顺序,那就是表示顺承关系。比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这里登高而招的而就表示顺承。因为可以翻译成登到高处招手。先做登这个动作,再做招手的动作。
如果动作没有先后顺序的话,并且可以表示状态,一般来讲是修饰关系。例如:按剑而跪。这里翻译成按着剑跪着,动作是一起的,没有先后顺序。而表示修饰,修饰跪着的状态,也就是如何跪着。
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的一个方法,可能不是通用的,但在初中很好用:连接前后两个动词的,一般前后都是一个字的,或很多字的,都是表顺承,前面两个,后面一个字的,大多数表修饰。但是也有一部分前后都是两个字的表修饰,不过在我们初中就不用细分了

文言文中的“而”表顺承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是什么意思,不懂。 能举...
答:“而”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连词,它可以表示多种关系。你提到的关系主要是顺承、修饰、转折和并列。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释一下这些关系,并且附有例子。1. 表顺承:在这种关系中,“而”连接的两个句子有时间的先后关系。也就是说,第一个句子中的动作或事件发生在第二个句子中的动作或事件...

而在文言文中怎样区别修饰和顺承?
答:文言文中的"而"一般是作连词,当"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连接的前后内容是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多数情况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动词;当"而"表顺承关系时,它连接的前后内容是承接的,相当于"就",多数情况下它的前后内容是连续动作.事实上,通过大量的例句,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它们的细微区别的.表承接的“而”一般...

怎么区分文言文中的连词是表修饰、并列还是顺承?比如相视而嘻,“而...
答:当“而”字的前项是对后项的描述时,那一般是表修饰。当前后两项有先后顺序,且顺序不可逆,一般是表顺承。当“而”表示并列关系时,所连接的前项和后项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

文言文中的“而”表顺承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意思是说文言文中的“而”作连词时,1、可以表示前后“顺承”相接的关系。如:宋· 苏轼《石钟山记》里的“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2、可以表示前面“修饰”后面的关系。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里的“吾恂恂而起”。3、可以表示前后“转折”关系。如:《荀子·劝学》里...

文言文中的“而”表顺承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是什么意思?
答: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2.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

文言文中的“而”表顺承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是什么意思,不懂。 能举...
答: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通“如”:好像,如同。例如:军惊而坏都舍。7、通“尔”,你,你的,例如:若欲死而父。8、等同于罢了。例如: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9、等同于才,方才。

文言文而的意思及用法,实例
答:1、而 (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怎样辨别古文中“而”字表修饰和表承接的用法?
答:1、“而”字表修饰的用法:“而”字表示修饰关系时,充当连接状语,相当于“地”的意思。古文示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译文: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2、而”字表承接的用法:“而”字表示承接...

语文:文言文中而用法,修饰和承接怎么区分啊,先后具体是怎么样的
答:修饰指动词前面的词语,做动词的状语,表示这个动作的情态、时间、地点、方式。承接是指“而”前后两个动作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即前面的动作发生,后面的动作接着发生了。而拼音:ér 释义: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连词(表平列,如“多而杂”。表相承,...

怎样辨别古文中“而”字表修饰和表承接的用法
答:古文中“而”的用法:修饰:颊毛,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像两腮的胡子,内层像生在嘴下的胡子。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承接: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可不译 1、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