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几个败笔,使皇位易主,大明王朝意外迎来了盛世

作者&投稿:双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他的朱家江山能够万代相传,可谓是费尽心机,不遗余力地做了许多为人诟病的事情。 在明初,以谋反罪清理了胡惟庸、李善长这些开国功臣后,君权相权的争斗终于尘埃落定。他裁撤掉宰相职位,自己直接领导六部,从而达到了大权独揽的目的。 按他的说法,这是在给儿子朱标拔「 ”荆棘”上的刺。谁知道自己诛杀了那么多有功之臣,恶事做多了是要遭天谴的。 果然,他寄予重望的太子朱标,竟然无福享用他铺就的锦绣前程,在37岁上盍然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心里头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太子没有了,接班人的位置不能空着,还得补选才行。接班人在哪个范围内选,朱元璋开始琢磨起了。 由于对老大儿子的器重,朱元璋爱屋及乌,也喜欢上了老大的儿子们。 于是他跳过儿子们这个正常的遴选范围,直接在孙子辈里头选接班人。 胡惟庸 朱标生前有两任太子妃,即元妃常氏,继妃吕氏。 二妃给他共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虞怀王朱雄英,(常氏生),早逝;次子建文帝朱允炆(吕后生) ;三子吴王朱允熥(常氏生);四子衡王朱允熞(吕后生);五子徐王朱允火熙(吕后生)。 朱元璋选来选去,选中朱允炆作为皇太孙。 次子朱允炆,仔细说起来他的身份有些乱,得仔细捋。严格来说,他是个打折的嫡皇孙。 朱标的第一个儿子是朱雄英,是正宗的嫡皇孙,但不幸早亡。朱允炆是次子,由当时的吕妃所生,只能算庶皇孙。 次年常氏在生第二胎朱允熥时,因难产而死。但是按照皇家的血统来论,朱允熥此时应该是正宗的嫡皇孙。 但在常氏过世后不久,吕氏得到扶正。这样一来,朱允炆,即随着母亲身份的变化而鱼跃龙廷,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嫡皇孙。 但要按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出身时是庶出,就是庶皇孙。硬要往「 ”嫡”上靠,那也只能说他是半路出家的嫡皇孙了。 元妃常氏 但是这种关系由谁说了算?自然是朱元璋说了算。他说是嫡皇孙就是嫡皇孙,谁敢明确表示反对?有疑惑也只能在私下里议论议论罢了。 那为何朱元璋这么坚持,一定要立朱允炆为皇储? 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说朱允炆来路不正,有可能是朱元璋的私生子!所以朱元璋非要给他扶上位。 但这仅限于野史,没有任何实证,不足为凭。 另外一种原因倒是比较可靠。朱允炆、朱允熥俩人,他们不光是出生的时候身份相差太大,就是他们的身份背景也是天壤地别的。 朱允炆母亲家里无兄弟,家庭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如果他当政以后,不存在外戚干政的情况。 我们知道,历史上外戚干政,把一个王朝弄得鸡飞狗跳,甚至篡权夺位的例子,都比比皆是。 朱允炆 而朱允熥呢?他就不一样了。 朱允熥的亲姥爷是常遇春,舅姥爷是蓝玉,郑国公常茂是他大舅!开国公常升就是他二舅!冯胜、傅友德等许多明帝国的「 ”军事高干”,和他姥爷家里多为姻亲,关系复杂着呢。 这些外戚,组成一个庞大势力集团,得有多大的能量!朱允熥如果当了皇帝,不被他们左右是不可能的。 这些人一旦干政,尾大不掉时,就很难办了。如果其中有人产生异心,朱允熥的小命有可能不保,王朝也极有可能被这些外戚篡位。 所以,选择家庭背景相对简单的朱允炆,此时还的确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所以选择朱允炆,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按照惯例,既然选择了朱允炆,朱元璋就要替他拔除「 ”荆棘”上的刺了,否则他就是继了位,也是不好干的,说不定这些人会撺掇朱允熥来夺权的。 所以说,后来所发生的蓝玉谋反案,也就不奇怪了。蓝玉案将剩下不多的开国元勋,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 ”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拔刺 朱允炆的上位,其实还有一部分人功不可没,这些人都属于「 ”烧冷灶”之人。 早在太子朱标病重期间,他们就开始在朱允炆的身上使劲了!这里头就有翰林学士,东宫的伴读黄子澄。 这个黄子澄是公元1384年洪武年间的进士第一名。参加殿试时,朱元璋问他的年龄,他说是34岁,再问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时紧张答不上来。 朱元璋一看,就这定力还想当状元?玩去吧!就把他直接从第一名撸到第三名,就这样,状元变成了探花。但不管怎么说黄子澄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有学问的人当然花花肠子也多,站得高看得远。太子朱标病重期间,朱允炆日夜伺候,并把允熥、允熞、朱允火熙(火+熙)三个弟弟召集在一起同住,显示出自己的长兄之风,父亲朱标死后又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这些其实都得自于黄子澄的暗中指点。他告诉朱允炆,太祖以孝治国,只有这样如丧考妣的表演,才能得到大家,特别是朱元璋的认可。 朱允炆 幸运地当了皇太孙以后,朱允炆兴奋无比,对黄子澄说:「 ”非先生辈,安得至此?” 朱允炆的成功表演,也赢得了白发苍苍的老朱的赞许,「 ”允炆,这孩子,是个好孩子哦,懂事呵!”(「 ”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黄子澄为什么要选择拥立庶子朱允炆,而不是嫡子朱允熥!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如果嫡子朱允熥上台,说了算的将是蓝玉、常升、冯胜、傅友德他们,我黄子澄算个「 ”六”?给人家提鞋,还得看人家心情啊! 庶子朱允炆上台就不一样了,我就是帝师啊! 黄子澄 ​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借鉴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 藩王有军事指挥权。藩王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 九位塞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其中北平的皇四子燕王朱棣拥兵10万,是兵力最多的藩王。 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就有大臣叶伯巨进谏,说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汉代「 ”七国之乱”、西晋「 ”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 ”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 但是朱元璋哪能听得进这些劝告,不但不听,还治了叶伯巨的罪,说他这是离间骨肉,给下了刑部大狱,瘐死。 蓝玉 朱元璋不仅分封诸子为藩王,而且在其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 ”靖难”的规定。 他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他的这一条规定,在朱允炆称帝后,就被燕王朱棣利用了。他指责齐泰、黄子澄为皇帝身边的奸臣,须加诛讨。提出的口号就是「 ”清君侧,靖国难”。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称帝。一开始看到藩王的势力太大,听从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 等燕王朱棣一看,这削藩要削到自己头上了,他于是不干了,打出「 ”靖难”的口号举兵造反。 朱棣的军事才能在朱元璋时代就已经展露出头角,是诸皇子中最会用兵的。 虽然一开始起兵时兵力较少,处于劣势地步,但随着战争的继续,几仗打下来,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为何成这样的局面?中央朝廷的战斗力难道这样不堪吗? 的确如此。 靖难之役 这就是朱元璋的又一大失误了。他光想着替子孙们「 ”拔刺”了,没来得及给朱允炆培养辅佐的亲信,就撒手西归了。现在朱允炆的身边,著名的战将几乎没有了。 一开始他让古稀之年的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没打过,大败。后来又换李景隆代替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最后还是战败。 就这样,燕王的「 ”靖难”大军逐渐接近了南京城。到南京城破的那一天,朱允炆趁乱逃走,最后不知所踪。 夺位成功的朱棣由此坐上大明的皇帝宝座,本应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本是庶子出身,但他会包装。出兵时打出「 ”靖难”旗号,质疑朱允炆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并且自己坚称是马皇后所生,是嫡子。 所以他做皇帝后,不承认建文帝的帝号,只承认自己是继承父亲太祖的皇位,并下令恢复建文时期,所改动的一切太祖皇帝当年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的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明成祖 朱元璋的这几个失误,造成了皇孙的皇位不稳,最后被推翻。他地下有知不知该做何感想? 但明成祖朱棣做皇帝,在历史上看明显要超过建文帝。 在他统治期间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郑和的几次下西洋,传播了大明的威名,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了对南海的经营;在文化上命人编修了《永乐大典》 。 总体来说,在明成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历史没有随朱元璋的愿,但随了天下人的愿,也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了。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张廷玉 《明太祖实录》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朱棣做了什么导致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聪明能干的他
答:不过,朱元璋的治国理念还是非常强的!朱元璋在位期间,贪官污吏也是少了不少,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朱棣是做了什么导致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他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妻妾成群、子女众多。根据记载,朱元璋生育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然而,这么多子女...

朱元璋做了什么错误的决定,害国家经历四年内战,连自己亲血脉都没保...
答:做的错误决定是朱元璋在生前立下自己的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因为对于朱元璋而言,一方面是因为与马皇后的感情,要知晓马皇后是与朱元璋从微末便开始相结合的,本应是把皇位传给长子朱标,却没料到朱标因病逝世,于是就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另一方面则是当时老朱家本有另一个储君的人选,那就...

朱元璋为何非要将皇位穿给朱允炆?朱允炆的削藩有多失败?
答:朱樉也在明洪武28年,因病去世。朱元璋的第三个孩子称为朱棢,出生于1358年12月份,亲生父母妈妈也是李淑妃。公年1378年朱棢就藩太原,可是在公年1398年3月份就因病去世了,因此 压根都还没见到朱棣即位,都没有追上削藩。苦就苦在朱棢的子孙后代,也由于削藩难题通通贬官为了庶人。

朱元璋临终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为何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答: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今南京故宫),享年71岁。朱元璋的驾崩让大明王朝开启了第一次皇位传承。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失败的皇位传承。因为在朱元璋传位后,仅仅过了四年,皇位便易主了。朱元璋一意孤行,选择隔代传位。朱元璋白手起家,踩着...

朱元璋是从贫民窟到皇位的暴君吗?
答:即使朱元璋的刑法如此残酷,还是有人想往火坑里跳。其实朱元璋对贪官的严打和朱元璋的童年是有关系的,因为贪官扣押粮食,导致了家人的死亡。朱元璋出家了。不仅如此,他还在街上乞讨食物。有饭吃没饭吃已经让朱元璋对贪官恨之入骨,朱元璋杀贪官也在情理之中。其实在普通人心中,朱元璋永远是一个为民着想的...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 这事真的是一招败笔吗
答:他们这些人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经验,全靠着自己想当然在胡乱给朱允炆出谋划策。这就导致朱允炆再削藩问题上错误百出。后期镇压朱棣,一方面无人可用,另一方面识人不明用错了将领,再加上频繁更换统帅。最终导致失败,朱允炆皇位易主。所以说朱元璋没错,朱棣也没错,全是朱允炆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错。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有能力的朱棣?
答:朱元璋 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雄才武略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不把皇位传给予自己品性相向、战功赫赫的燕王朱棣反而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呢?经过后世学者专家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可能是朱元璋爱屋及乌。由于太喜爱太子朱标所以对其儿子朱允炆也格外怜爱而且朱允炆也与父亲一样是一个聪明孝顺、宅心...

朱元璋的什么错误决定,导致朱标死后,他的后代没一个人能够善终?_百度...
答:朱元璋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小看了他的儿子朱棣的实力。他死也没有想到他的那个远在燕京的儿子朱棣会这样惦记这个皇位。以至于后来朱棣做出了很多残忍的事情,让朱标的子孙一个都不留。自古在帝王家庭就没有什么手足之情,只有权利和皇位。为了登上皇位,很多人不择手段,不惜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朱元璋在位时...

明朝建文帝在靖难之役的时候,为什么敌不过燕王朱棣而最终丢了皇位?
答:明朝建国皇帝朱元璋在临终之际,把皇位传给了他的皇孙朱允炆,即明朝的建文帝,但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却敌不过他的叔叔,当时的燕王朱棣,并把皇位也给丢了,所以究竟为什么当时的朱允炆打不过朱棣呢?朱元璋生前为了朱家的江山,大肆屠杀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从胡惟庸到李善长,从蓝玉到傅友...

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答:朱允熥是原配嫡子,那两个同母弟是“继室”嫡子,朱允炆就是大明朝的微子启,不得立。第五,我说的很清楚,这是礼法的事吗?这是宗法制的事吗?根本不是,立储君只是朱元璋对于是否有利于朱家江山万年永固的个人考量。还有一条叫“父死子继”,嫡长孙和嫡次子谁该继承皇位,谁能板上钉钉地下结论?...